一湖清凌凌的碧波,倒影出塑像、高塔、水榭和楼房,环湖宽阔的大道上,各种车辆穿梭如鱼,岸边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婀娜着枝条,似在惬意地欣赏这些美景。这是一片神奇的大地,岸边,吴兆麟将军手持钢枪的塑像栩栩如生,这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武昌起义新军临时总指挥,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另一处夏家榜烈士群雕,让我们牢牢记住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群众牺牲的先烈们。一只鸥鸟掠过湖水,平静如镜的湖面顿时漾起粼粼波光,倒影在湖水中的葛仙楼变得生动起来。葛仙楼是为纪念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葛洪而建。追寻葛洪探询医药学的脚步,这里已成为著名的“药谷”。
云烟舒卷,多少岁月随着历史的沧桑老去,而大地上这些动人心魄的历史剪影,却让人感到一个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脉动。眼前的景、心中的情,在这幅水乡情调和江南风韵的水墨画里,交织成一种深深的感叹。当一座湖泊、一个村庄、一个社区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时,这个人一定是充满传奇色彩,这块土地一定是充满神秘、引人遐思和探究。
五百多年前,这里沃野平畴,野花遍地,一座名为喻家湖的湖泊滋养着一方百姓。公元1391年,义门陈诞生了一位男丁陈太武,字亮,排行五,他的祖父登进士,任武昌尹,后任南雄司理(《都昌县志》卷之七)。祖父去世后,他随着任汉阳推官的父亲居汉阳。陈太武的祖父、父亲、和他都是三代单传,其儿子陈平举育有一男两女,而其孙子陈安邦却有五个儿子:长子陈寿山、次子陈寿海,三子陈寿河、四子陈寿溢、五子陈寿汉。陈安邦带着一家择葛洪仙地安家,距今已有550余年的历史,陈安邦做了一栋气派豪华的房子,叫陈家大屋。他的五个儿子成人后,逐渐迁出陈家大屋,寻找更好的宜居地。长子陈寿山迁居距陈家大屋约三华里的喻家湖边的一个高基上居住,名叫陈家嘴(现葛店开发区陈范社区所在地),至2015年修谱时男丁人口约为3200人。次子陈寿海留居陈家大屋,后葛店开发现迁居葛店镇新街。三子陈寿河择喻家湖畔高基上居住,他以曾祖父的名字“太武”为他的村庄命名,也将喻家湖叫做太武湖,至2015年修谱,其男丁人口达到6900余人。四子陈寿溢过继给陈安帮大妹妹出嫁的范家,因陈安邦大妹未生育,三代归宗后,2015年修谱时计有男丁人口达2400余人。五子陈寿汉过继给陈安邦的小妹妹,因陈安邦小妹嫁给王家后未生育,三代归宗后陈寿汉的子孙与陈寿海的子孙住在陈家大屋。1994年陈家大屋被葛店经济开发区征用,迁居葛店镇东街社区,至2015年修谱时统计有男丁258人。
陈氏葛店始祖陈安邦由一人发展成男丁一万多人,大小村落38座的大家族,几百年来其后裔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在这里演绎出许多佳话。义门陈重义尚德、礼义为先,孝道治家。在唐宋时期,创造了历经15代、拥有人口3900多人、330多年聚族而居、同饮共食、和谐相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唐僖宗曾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宋嘉佑七年,遵从朝廷仁宗的旨意,义门陈分庄天下。当吊在义门祠堂梁上的大锅自然落下时,大锅摔成了291块,于是分成291庄。遍布全国的义门陈将祖传的美德带到所居住的地方,以实际行动教化当地民众。义门陈是和谐家族的典范,其忠孝礼义、家国情怀的义举义风在历史上更是传为佳话。宋朝时,边疆战事正酣,忽然发了马瘟,义门陈当家人率领族人割下未成熟的含苞稻谷晒干,送到战营医治马瘟,为捍卫民族的战争赢得了生机。
“耕读传家”是义门陈的优良传统,居住在葛店的后裔们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陈安邦的三子陈寿河选择居住在太武湖畔,他们以曾祖父的名字为村庄命名-太武塆,为湖泊命名-太武湖,让一方水土又多了一层人文含义。陈寿河是邑庠生,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邑庠生。据《陈氏宗谱》记载,明清时期陈氏族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廪生、庠生、贡生、太学生、国子监生达多人。其中以陈中孚(公元1767年-1826年)为杰出代表。
陈中孚是陈太武的第16世裔,若以陈安邦为葛店一世祖,则如《陈氏宗谱》上所载为14世孙。陈中孚清乾隆49年(公元1784年)入县学,第三年中举,嘉庆4年(公元1799年)33岁的他中进士,入庶常馆,三年学习期满,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功臣馆提调、实录馆校勘、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国史馆总纂。后改任山西道监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兼督催所御史;兵部掌印给事中;山西河东道、兼晋陕豫盐运使;浙江宁绍台道;福建台湾道;四川、广东按擦使;河南布政史;广东巡抚;漕运总督;山东巡抚等职。二品京官陈中孚,为官清正廉明、勤于政务,他根除户工两部库藏管理措施,杜绝了包班顶替、串通舞弊事件的发生;在用人上他主张捐纳官员,要有真才实学,不能让不学无术之徒钻营为官;针对科场舞弊,他提出四项建议,有利于科举选士,这些建议得到皇帝的奏准并实施。在他担任漕运总督时,考虑到各省的粮食北运京城,大部分靠运河内运,由于河道淤塞,运输十分困难。陈中孚就会同两江总督琦善、江西河臣严火良等,实地勘察,奏明皇上,组织百姓疏浚河道,治理沿途大湖,以利蓄水,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漕运,而且也有利于百姓。陈中孚著作有《传薪集》、《补勤诗草)、《宏运免愚编》、《浙东教养录》、《课士诗文合编》、《种竹山房集》等。在他病逝于任上之后,归葬故里。从陈寿河绵延下来陈中孚家族的这一支,早年从太武塆迁至葛店上街,所以陈中孚的墓位于葛店镇秀海村。陈中孚墓系道光皇帝御赐祭葬于弥陀寺前,与两位夫人合葬一起。墓前原有的石碑、石兽、石人等石刻在文革期间被毁掉。陈中孚的墓碑被文物贩子丢弃于太武湖边,现在深埋在爱民制药厂内。2011年因为葛店经济开发区开发,2003年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陈中孚墓被彻底破坏。现在弥陀寺前的一条路(人民大道东至高新大道西)被命名为中孚路。
太武塆在开发征用前,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的自然塆落,除了由熊、王、廖、彭四姓,23户,100人左右外,其余都姓陈。塆子走向为弧形,分为大塆和小塆。大塆面朝东边的太武湖,每当太阳升起湖面闪着粼粼金光,每当阴雨绵绵湖面漂浮着一层雾气,宛若仙境。小塆只有两排屋朝西向,面对丘陵地貌的坡地和庄稼地,亦是一幅难得的田园美景。太武塆人口多,耕地少,曾经在面积约有千亩的太武湖上捕鱼为业,后太武湖缩小,他们在湖岸垦荒种地。在上世纪60年代围湖造田的“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太武湖的面积大部分被造田了,到上世纪末只剩下300亩,2009年葛店开发区开发又征用了100亩,如今太武湖只剩下200亩的水面。太武塆陈姓早年对太武湖的管理,采取动态管理,湖水涨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捕鱼区,湖水退却后,耕地归原拥有土地的友姓所有。历史上由于太武湖通梁子湖,由此而产生码头,由码头又应运而生很多其他的职业。勤劳聪明的太武塆人不放过任何商机,他们打渔、种田、经商等从事各种行业。如解放前太武塆曾开有轧坊,为周边的农户加工棉花。
从1993年起,太武塆的耕地和塆子居民的地基被葛店经济开发区陆续征用。1993年修建葛庙路,被征用耕地面积38亩,2006年此路扩建,又征用43亩,各拆迁1户和68户。拆建户在塆子北面平整的屋基上,按照规划自建三层楼房,统一外观颜色。后太武塆的耕地和塆子地基被征收,整个塆子现在已经全部拆除,在这块土地上建有太武新社区。太武新社区由太武塆、太武新村、、小高塆、太子花苑还建楼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亩,社区共有6个村民小组,439户,现在册人口1459人。太子花园共15栋,最高住宅楼为19层,建筑面积45万平米,可居住1200户。
在太武塆被征用的土地上,一些大型企业在这里建起来了:武汉爱民药业、广州电子比克公司等公司。曾经的泥墙土院、茅屋瓦舍被高大整洁的楼房代替,曾经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曾经的沟河湖汊已建起了物展中心、公司……在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不变的是太武后裔们勤劳、淳朴与善良的美德。
太武后裔是官家之后,不仅十分重视文化的学习,在其他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比如太武塆的十字锣。十字锣是太武塆的独特乐器,相传有500年的历史。乐队由34人组成,22人称为锣手,其中2人抬着直径1米左右的大铜锣,其余20人手持铜锤组成“十字”形队列,所以称为“十字”锣。每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十字”锣队都要出场演出,其中还有笙、唢呐、箫、胡琴等12种乐器均在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因为避战乱,乐谱失传。太武塆在节日打狮子和玩龙灯,这些活动也很独特。因为陈太武曾习武,他的后裔也传承武术,所以太武塆的耍狮子和玩龙灯都揉进了武术的招数。他们玩龙灯和耍狮子参加的人数多,场面大,配上打击乐器,场面十分壮观。与其他塆子不同的是,他们玩龙灯是“一龙带九蛟”,即头龙“际龙”打头,其余的龙分红、黄、蓝、黑等九种颜色,每逢春节,他们除在自己塆子表演外,还去邻塆拜年,以示友好和睦。每年的二月花朝,太武塆在太武湖上举行划龙船,这与本地五月端午划龙舟不同。原来是太武后裔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而设。据《南桥庄通宗谱》载,陈氏先祖陈继铭是农历二月八日出生,其夫人是二月十五日去世,陈太武为了其后裔不忘先祖功德,将每年的二月花朝(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纪念日。在抗日战争前,太武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左右,都要在太武湖上举行划龙舟比赛,以示纪念。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周边塆落的村民前来观看。
500多年过去了,从太武塆走出了京官二品陈中孚、江西道台陈协采、武昌首义陈凌虚、民国政府将军陈邦燮等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太武塆消失了,但是太武塆人的精神没有消失,他们秉承先祖的良好风尚,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在新的社区里,在地球的每个地方,一如他们在明清时迁徙他乡的先辈,将义门陈的优良传统播迁到世界各地。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