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色的梦的头像

蓝色的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6
分享

习拳路上

习拳路上

遇上太极拳是缘份,爱上太极拳是幸事。

学拳近三年。把我引上学拳之路的是一位老乡。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妙处和精深的是现在的师傅。

而对于太极拳的喜欢,由来已久。大概在2005年。某一个早晨,天色不是很好,有点蒙胧,还起了一点风。我和老公像往常一样从大桥往大坝方向漫步。老远,我看见一个白色的身影在河边舞动,心里有点奇怪,谁这么早在那儿跳舞?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约摸五十岁的男人在舞剑。动作轻柔连绵,衣袂飘举,大有仙风道骨之韵味。当时就把我看呆了,是那种一见倾心的感觉。我驻足在那儿直到他收功。我一问才知道他是在打太极。多年后,拳友告诉我,这个人姓柳,是当时县城打拳最好的师傅。如今跟着孩子去了广西。那天早上,一个念头扎进心里:我要学!而且当天我就买回一把剑。但终究因没人教,这个迫切想法,还是被搁置。没想到一搁就十几年。其间也跟着大家练过,只是觉得太难,没几天就终止了。这也许是缘份没到吧。为此,老公还多次嘲笑我“叶公好龙”呢。

2018年,由于身体原因,那个埋在心里的念头开始萌动。我决心放弃跳了十年之久的广场舞。万事开头难,得先找个熟人带带才行。我打听到二中的郭家胜老师(我的老乡),学杨式太极拳四年有余。明白我的来意后,郭老师非常爽快答应。于是,从六月十九号开启了我的学拳之旅。晚上,在河边跟着郭老师学杨式拳,他先教我二十四式套路。早晨,跟着滨江太极队的比划陈氏太极拳。学完二十四式套路,郭老师又教了我四十二式套路。同时,一有空我就在网上学。一年下来,套路学了十几个:杨式、陈式、混元,八段锦、八法五步,花样不少。我有点自得,以为自己有学拳的秉赋。

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我的幻觉。她就是杨金莲师傅。年纪与我母亲相仿。杨师傅是锅炉厂的退休工人,原为油漆工。四十五岁退休后,身体慢慢出状况,各种毛病找上门来,也是职业留下的后遗症。她隔三差五跑医院。这点退休金几乎全折腾进去,也不见好转。到后来,风湿病让她空着手走上五十米,就得驻足歇会儿。眼晴也常莫名其妙地流眼泪。用她自己的话说,身上有十几种病。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老公也嫌弃。最让人绝望是医生的话:“你就这样了。好不了,能维持现状就不错。”难道自己的余生要与病共舞?难道自己要过早地结束生命?像她的几个同事一样?她既害怕又不甘心。她开始接触太极拳,没人教,就跟在人家后面手舞足蹈的。两三年下来,收效不大。再后来,儿子叫她到深圳帮忙看店。在深圳,她遇到了正宗的太极拳师傅,开始走上长达十年的练拳之路。如今的她,与以往判若两人,精气神比我们几个晚辈都强。

杨师傅的现身说法,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真正的太极拳这么神奇。

杨师傅在深圳师从的是陈式太极拳。去年五月,她回到万安。我也离开原来的太极队,跟杨师傅专门习练陈氏七十四式老架一路。同去的还有梅、兰、菊三位拳友。杨师傅是个直接的人,第一次看我们打拳就指出了很多错误,毫不留情。也是个热心和无私的人,把所学所知倾囊相授,且分毫不取。一年来,她不但让我重新认识了太极拳,亦让我体会到了太极拳的乐趣和妙处。对静心、松沉、意念方面的感悟与体验大大多于前两年。由于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日复一日,身体在不知觉中起了变化,个人的医保卡上终于有了余额。感谢杨师傅!遇上她是我之大幸。

学无止境,习练太极拳是一辈子的事。“太极十年不出门”、“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拳之漫长和艰难可见一斑。也是师傅的谆谆教诲。

你可以自学拿个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文凭。学太极拳,光凭热情不行,仅靠苦练也不行。也就是说,如凭一己之力是万万不能学好的,得有真正的师傅教,方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你可以在网上学理论,背拳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还得在实践中细细揣磨。不能怎么有“研习”一说呢,“慢工出细活”。俗话说“三天不练拳手生”。功力是靠一点点积累,必须有点水穿石之耐心,才可能有所收获。

人到三十岁,身体的机能逐渐走下坡路。而骨骼二十六岁之后就开始老化。练拳,虽不能阻止人的衰老,但有效延缓衰老是不争的事实。

朋友,为了我们在有生之年活得更健康,更有尊严,更平和,更快乐,让太极拳成为你的生活伴侣吧,它一定“不负如来不负卿”。(作者:蓝色的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