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色的梦的头像

蓝色的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7
分享

一个爱上诗的女人

去夏造柏岩仙采风的路上,我与她同一辆车。车上聊到了写作的事,她兴致极高,显然话题契合到她的兴趣点。

“你是哪年开始写诗的?”我问。

“2013年。那年,我四十四岁。”她脱口而出。写诗这件事于她一定不同寻常,不然,这么久不会记得这么清楚。

她一说,倒让我想起一件事。一次,她对我说:“我在练习写诗,很有意思的!很快乐!你也来吧。”我难为情地说:“不行,写不出来。”她又说:“可以的,慢慢学。我常常一早骑自行车去云洲公园,坐在那儿听鸟叫,看鸟在树上蹿来蹿去。灵感来了,然后想几句诗,把它们记下来。”说这些时,她的脸红扑扑的,眸子闪亮。这是从心底里生发出的兴奋所致。不用说,也能感觉到,她的快乐都快要溢出来了。简单而纯粹!当时的我被她感动了。在这个浮躁、物欲的社会,一个奔五的女人却有这种雅兴,真难得。一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清晨的公园很安静,没有人声吵杂。朝霞微微,早起的小鸟在公园里觅食,欢闹,唱着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歌谣。她来了,停好老旧的自行车,来到一棵大树下,坐定、仰头,寻找、观察。一只只小精灵在树枝间跳来蹿去,互相追逐。她目光如水,满心欢喜。公园的一切是那么美。

慢慢地,她的诗歌像空中的鸟儿,飞出了小县城,飞得越来越远。一些报刊上陆续刊发了她的诗歌,还有散文,有时还能读到她获奖的喜报。果实从来不会辜负汗水,成绩的背后是热爱,还有坚持。

光芒,那怕是微弱的光芒,也能给人带去暖意和希望。她的言行就像一份弱弱的光,悄无声息地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人。有一位保洁员,亲口对她说:“做了这么久的临时工,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你!”这位保洁员因为她,变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多了,眼界变宽了,人也越来越乐观了。而在家里,老公把她当成一宝,一改好打牌的习惯,逢节假日就带她去游山玩水,省内的十大名山,两夫妻爬了九座,同时在旅途中还结识了不少外面的朋友。“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老公常对她这样说。老公正在实现他的这一诺言。弟弟、妹妹、侄儿、侄女,读书的,工作的现在都慢慢爱上了文学和写作。小弟在她的影响下已经出版一本诗集;爱好文学的医生女儿自信满满,坦言以后她也要出书……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怀着美好的心愿,走在通向目标的路上。这多好!

一个爱诗的人内心是柔软和慈悲的。

小叔子两夫妻出外打工,小孩子没有人管,她曾经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的义务。娘家大弟和弟媳一直在家务农,他们的三个孩子,两个大的同时在读大学,小的读小学,入不敷出,这些年都是她在帮衬。不是她多有钱,你看她的穿着,一件衣服穿了好几年,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那辆天天骑着上班的自行车,车身上的油漆斑斑驳驳。她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是个精神追求者。也不是她有多闲,要工作,也有自己的家要照顾;葫芦丝、洞箫、瑜伽、拉丁舞这些个爱好也不能荒废……她说起这些,是那么云淡风轻,好像一点也不累。何以如此?我想,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某个事物倾注了爱,就会甘愿付出,累也就不是累,而成了一种自觉。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她在不同的乡镇帮扶过二十多户贫困户。有一个九十多岁的孤寡老人,性格有些孤僻,不爱说话。她每次去老人家里,除了打扫卫生,还倒尿桶、做饭,常陪老人聊天。一来二去,老人放下了戒备,打开心扉,像个话匣子,年轻时的故事一遍遍地讲。她总时耐心倾听,有时也把自己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分享给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千古名言。时间长了,老人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那段扶贫的日子,老人常常在家门口张望,旁人问他在等谁,他说:“看看小周今天会不会来。”她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等待小周的到来,是老人最开心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去看望老人,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小包油炸米果给她。老人说是邻居送来的,他尝了好吃,就留下来了。她不收,老人很生气。她双手接过那些米果,并现场尝了一个,老人笑了,而她的眼睛却湿润了。人心与人心就是这样慢慢靠近的。

2022.12.1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