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小画书
王昌勇(布依族)
有时,当看到女儿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儿童画刊时,情不自禁会勾起自己对儿时所钟爱的小画书的回忆。女儿那专注的神情与当年我对小画书那痴迷的神态真是颇为相似。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布依山村,后来由于父亲到县城工作,举家迁居到县城。我在县城开始了我的童年生活,小画书可以说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一个县城里除了县委等个别单位有电视机外,普通居民家中根本没有电视机,刊物除了党报党刊外,几乎没有其它文化生活期刊,电影也并不经常放映。于是,价格不高而又制作精美的小画书几乎成了当时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主要读物。
小画书长、宽10多厘米,如手掌大小、薄的几十页,厚的有100多页,价格在1角、两角左右。由于许多是有连续多集的,所以也称连环画。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小画书除封面彩页外皆为白描绘画,画图下注有文字解说,有古装、武侠、战争、童话、科幻各种题材类型,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本书一个传奇,一本书一段历史、一本书一段恩怨情仇……图文并茂地向你娓娓道来。当时的小画书都是催人奋进的励志读物,绝无半点低级庸俗色情之作。在文革时期出版的小画书首页都会映有醒目的毛主席语录,每打开书都要先接受一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
那时,童年的我身无分文也爱往新华书店跑,即使没钱也要过一把“眼瘾”,那怕只是眼巴巴地隔着书柜玻璃看一眼那一张张小画书引人入胜的彩色封面,都会有一种望梅止渴般的短暂满足感,而其后更多的是对小画书魂牵梦萦的思念与痛楚。想要买书,只有向父母要钱,而母亲没有收入来源,父亲当时每月30元的工资,要管一家六口的吃穿用度,时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因而,能得到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而自己更多的时候宁愿饿肚子,也要拼命节省父母给自己的每一分早餐钱,当钱凑够买一本书时,便会欣喜若狂地飞奔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当时唯一的书店,垄断经营的特权使书店的营业员养成了一种懒散而傲慢的习性,他们对前来购书的人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书实行闭柜经营,不让读者翻阅,一排玻璃书柜将读者挡在柜台外,读者只能站在柜台外,隔着玻璃通过小画书的封面来挑选购买书。对于我这个衣衫褴褛的瘦小男孩,营业员更是视若无睹。身材矮小的我只得使劲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张脸整个地贴在玻璃柜台上,瞪大双眼东瞅西瞧,恨不能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透过小画书的封面窥见书的内容,好从中择优购买。当来来回回把琉璃书柜所有书的封面看了好几遍,权衡再三确定目标,最终将手中那一两张捏得汗渍渍的纸币递过去,接过那崭新的还散发着缕缕书香的小画书时,那种如获至宝的幸福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小画书向我讲述故事、传授历史与知识,同时也启蒙我的思想,开启我的心灵和智慧。我在其中寻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和精彩。套用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对我而言,童年没有小画书,就好像没有阳光;童年没有小画书,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当时我对小画书的喜爱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走在路上看书、上茅厕看书、躺在床上看书,有时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目不转睛、手不释卷地阅读,由于看书姿势不正确,用眼过度,导致近视。许多时候,在床上看书如痴如醉,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自己穿越到小画书中去,变身为自己崇拜的那些英雄豪杰,有时自己是杀入敌百万军中如无人之境的赵子龙、有时又变成了拳打南山猛虎的武二郎。
好看的书实在太多,尤其是那些连续集的四大名著等,当买了第一集后,那巨大的诱惑力驱使你又要去买第二集、第三集……“书瘾”上来真是欲罢不能,只能死皮赖脸地向父亲索要钱。而为家庭生计犯愁的父亲对我轻则是厉声喝斥,重则是巴掌相向。饱受皮肉之苦的我当时心中恨及了父亲,总觉得父亲太过凶恶,成年后,才理解父亲对我严厉,实在是生活艰辛所迫。 姐姐、哥哥心痛我,有时也会从自己的零用钱里挤牙缝地凑钱为我买书,渐渐地,我的书越来越多了,然而,新书的诱惑又在不断地驱使着我去购买新书。为了买更多的书,大我4岁的哥哥给我出了个“以书养书”的主意,用自家的书在赶场天到街上摆书摊赚钱,再用赚来的钱去购买新书。
星期天,哥弟两个一早就到马路边找一块空地,一张塑料布往地上一铺,将上百本小画书往上塑料布上一排排一字排开,等候读者光顾,每本书看一次收费2到3分钱。赶场的人路过,被小画书精彩纷呈的封面所吸引,不少人都会驻足观看,生意好时,一天能收到一两元钱,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俩摆书摊的信心。夏天烈日炙烤、晒得个口干舌渴、焦头烂额;冬天寒风刺骨,冻得个脚冰手僵,瑟瑟发抖,哥弟俩也浑然不顾,乐此不疲。
由于对书上人物的喜爱,我经常拿起纸笔对着临摹,可能对于绘画稍有一些“悟性”,我的人物临摹跟原版几乎一模一样,赵子龙、关云长、张飞等人物形象在我笔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贴在家中粗陋的石灰墙上,左顾右盼,沾沾自喜,粗陋的墙壁似乎因我的画而蓬壁生辉,孤芳自赏之际不禁浮想联翩,梦想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画家。家中有亲友来,看到后都会在父母面前对我夸奖一番,皆道我是儒子可教、大有前途,使我感到无比自豪。但由于当时家境所限,请不起名师指点,加之后来随着年级升高、课业负担加重,画画时间减少,我绘画的那点“天资”渐趋平庸,画家梦最终自生自灭在童年的幻想里。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进步,名目繁多的期刊杂志的出版,电视的普及,小画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眼球。八十年代中期,小画书被出版社停印,从此在书店里踪影全无了。母亲在成为县里较早一批个体工商户后,家境渐好,对曾经带给我无限欢乐和遐想的小画书,我已不再爱护和珍惜,丢的丢、毁的毁,最终都灰飞烟灭,一本不剩了。如今,小画书只有偶尔在一些旅游景点的收藏市场才能一窥踪影,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曾经毫不起眼的小画书成了身价百倍收藏品,原价一角左右的一本小画书要价在10元左右,一整套80集完好的《三国演义》竟能炒到20万元。唉!《四大名著》全整套我曾经都悉数拥有,如果我有先见之明,保存好的话,如今也可大赚一笔了,真是悔不当初。
光阴似箭,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了。伴随着我童年成长的小画书,成为我珍贵的童年记忆。今天,看到女儿阅读儿童画刊流露出愉悦的笑容时,就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拥有过这样开心的美好时光。睡梦中,我有时还会回到童年逛书店、购买、阅读、临摹小画书、摆书摊的梦景……那梦境美丽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