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昌勇的头像

王昌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4
分享

根在何处

根在何处

王昌勇(布依族)

根是什么?作为植物来说,是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 。作为物体来说,是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 作为事物来说,是事物的本源 。事物既然有根,那一个宗族的根又在那里?显然,一个宗族的根便是他的祖籍了。

那何为祖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说下籍贯吧。籍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老家,是指祖父(爷爷)或以上父系祖先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提到籍贯这个词,所有的人都异常熟悉,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去世,在户口本上,总会有同姓名、出生年月、民族一样密不可分的“籍贯”一栏,和人相伴相生地存在着。

知道了籍贯,便自然能明白什么是祖籍了,祖籍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即一个宗族父系祖先曾经长期世代居住的地方。如果按照现在官方的算法的话,祖籍只要算三代就可以了,你祖父的居住地就是你的祖籍所在地,因此同籍贯。而民间的祖籍是要去追溯到最早的所能够确定到的祖先的生活地,这是没有一个定性的概念的,只要你想,想追溯到往上多少代都行。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华民族一直信奉“血脉相连”的理念,是世界上根情结最重的民族。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认祖归宗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大事,找到根,便是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根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的灵魂是孤独悲惨的,死后就是“孤魂野鬼”了。族谱,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籍在何方,寻找自己的根。族谱作为一种宗族史的记载,反映出宗族的发展、变迁、兴衰以及主要人物的事迹等,从不同侧面浓缩一段社会历史。

小时,就听我父亲及叔伯们常说,我们家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北街杨柳巷,祖茔埋葬在白虎脑。咱们王氏宗族的字辈是“美庭景德大,家有文道昌,培枝愧玉树,万世应闲凉”。这字辈诗的意思是说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北街杨柳巷王氏先祖宅里有一个美丽的庭院,景色优美,先祖以德修身,有容乃大,文以载道,家运昌隆,先祖在庭院中培植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愧玉树,期望子孙万世应当都能在树下休闲纳凉。这字辈诗的寓意很美好,从中也能看出王氏宗族在历史发展中有过辉煌的往昔,父辈们常自豪地说,咱们王氏祖先曾经有人在朝中当过将军,咱们王氏宗族在历史上也算是人才济济,颇有成就。

父辈们对王氏宗族祖籍字辈倒背如流,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来源于王氏族谱。作为一个宗族繁衍的记录,历经岁月沧桑的族谱从宗族史的角度阐释、反映、印证了宗族的历史进程,是千千万万离乡背井,飘流在外的后世子孙寻根问祖,证明自己血统的最科学、最可靠、最永久的重要依据。不过在古代,族谱是只有一整个宗族的族长手中才能够有的,不是任何人的手上都有族谱。我们王氏族谱究竟是什么样的,父辈及我辈这些王氏宗族的孝子贤孙们却没人亲眼见过,都是由老一辈口口相传,一脉相承下来的。

中国人血脉里天生流淌有思念故乡的血液,并且在一代一代的延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我自然也不例外。多少年来,那些浪迹海外的侨胞、台胞,在风烛残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仍然要万里迢迢地踏上寻根问祖的归程,不断演绎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的思乡故事。当他们历经艰辛,颤颤巍巍地回到故乡时,不禁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因为他们终于寻找到他们生命的源头,也寻找到了他们灵魂的归宿。无论他们生存在哪个国家,身份地位如何,即便是成为他国领导人的华人后裔,对于中国和故乡的热爱,并不会因此改变,依旧会回到中国寻根问祖。比如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兄妹等,他们都曾经来中国寻根问祖过。同样,我的祖籍地也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而我们王氏宗族的祖籍地被父辈们说得言之凿凿,语之切切,不得不让我深信不疑。更让我有些沾沾自喜:原来我们王氏宗族是从江西迁徙到贵州的啊,我们宗族在历史上虽称不上名门望族,但也可以称得上小有成就了。我们身上还传承着祖先优秀的血统,王氏宗族曾经辉煌过,只不过是在某些时期暂时没落罢了,自己不免沉醉于啊Q般精神胜利的梦境中。我反而有些嫌弃起我所熟悉不过的生养过我的祖父、父亲和我的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乡洞口村民组来。所以,以前,每当有人问我的老家在哪里,我总不愿意说我所熟悉不过的洞口这个布依族山寨,更多的是满脸自豪地说那个与我素昧平生,近在千里之外且不知是否属实的江西吉安庐陵县,似乎把老家说得越远越好,说得越有名越高大尚。

父辈们既然众口一词地说我们王氏祖籍地是庐陵县,那就去探究一下庐陵县的今昔吧。庐陵县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吉安位处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由唐至清,“进士六百,一对榜眼,两名探花,五位状元,均谓鼎甲”,且“宰辅有七”。涌现了北宋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文化的先驱欧阳修,“南宋四大家”、爱国诗人杨万里,爱国名臣、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明朝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第一才子解缙,明代著名理学大师、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在革命战争年代,吉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被誉为“赣水那边红一角”。这里奔涌过“十万工农下吉安”的钢铁长流,走出了余秋里、肖望东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曾山等180多位地师级以上老红军,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049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我们王氏宗族的祖籍能在庐陵县,也算是宗族的荣耀了。

也许是真的传承着王氏祖先优秀的血统罢,别看如今我老家洞口那个小得只有三十多户王氏宗族的寨子,却走出过博士、中科院的研究员、县处级的干部,在方圆几十里也算是“声名显赫了”。以前,我老家一带民风剽悍,汉族力量占绝对统治地位。在过去民族积怨较深、村寨间群体械斗纷争较多的年代,慑于王氏宗族的“威名”,周边那些比我们寨子大得多的汉族村寨也绝不敢对咱们洞口这个布依族小寨子轻举妄动。也正是王氏宗族有些名声,引来丧心病狂的盗墓贼对洞口王家祖坟进行过盗墓破坏,里面最初究竟有无什么值钱的文物宝藏,无法得知。

那我们祖先为什么会迁出江西,迁到贵州来呢?什么时候迁出的,为什么几经辗转最后落脚在洞口这个小寨子?这些问题父辈也弄不清楚了。贵州作为一个西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古代“夷多汉少”,自汉朝开始后的各朝代大量汉族移民,汉民族才逐渐成为主要民族。但这些先期而来的汉族移民与当地各土著民族杂居在一起,“居夏而夏、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在脱离汉民族的文化环境之下,也开始“夷化”了,所以有人将此现象称为“汉人也称蛮”,例如唐代的“东谢蛮”、“西赵蛮”等等。

贵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始于明初。朱元璋为了解决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元朝遗将匝剌瓦尔密的军事隐患,派遣付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三十万大军远征西南平定。后来担心大军撤回后,云南孤悬边陲,于是便在西南各驿道沿线设立卫所,将几十万大军就地屯守,军食自赡,史称“调北征南”。后来为了缓解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始实行“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将江浙一带的大量老百姓迁入贵州“民屯”,史称“调北填南”。朱元璋的军队中,就有大量的江西籍士兵进入贵州实行“军屯”,再后来为了解决江西人多地少的问题,也有大量的江西籍民众进入贵州“调北填南”开垦荒地。也许,我的王氏祖先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北街杨柳巷王氏先祖宅里走出,跟随千千万万的迁徙人流穿越万水千山来到贵州这里的罢。

千百年的时光抹去了古老的记忆,历史的烟云掩埋了祖先的足迹,我至尊至上的先人,我无法窥视你们当年的心灵,感悟你们搏动的脉搏,但你们的血液仍在我的血管中奔涌流淌……

在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我最初完全是深受父辈们的影响,差点回避了民族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洞口历来是个布依族山寨。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随着年纪渐长,步入不惑之年后,近年来,我对过去王氏宗族祖籍的看法有了极大的转变。我对我袓籍是江西这个说法开始有疑问了。如果说我祖籍是江西,江西历史上可没有布依族啊,那我应该是汉族才对。可我洞口的祖辈一直是说着布依族语言,我所知的我的祖父辈,他们可是连汉话也不会说的。如果说汉族来到贵州后被当地的布依族同化了,会说布依话了,但作为千万年自然形成的母语汉语应该不会在几百年间被遗忘得一干二净吧。若以此推定,我的祖先应该是贵州的土著才是,难道祖辈们记载的家谱有假?先辈们的祖籍和族别认同,是否会因为当时强大的汉族力量进入贵州后,为求自保,依附于强大的汉族力量,不得已编纂修改族谱,把自己的祖先塑造为江西移民呢?

思考到这里,我茫然了。有些事情,往往在要得知真相时不是欢欣和鼓舞,而是更让人惊恐和害怕。我的祖辈真的是贵州土著吗?如果我向每位族人宣称我们王氏宗族的祖籍就在贵州,我们宗族本来就是贵州土著,那我的族人一定会认为我疯了。我一定会遭到父辈们的厉声喝斥,痛骂我是不孝子孙,我那些九泉之下的先祖们更会无法瞑目。

真实的宗族历史和父辈传说中的族谱究竟那个才是真的呢?可惜,我无法窥见传说中的族谱,无法触摸先人的历史,感知祖先的人生历程与宗族的发展变迁。

寻根问祖,是一种心理情结和灵魂皈依。它承载着我们慎终追远的情怀,使我们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故土的依恋,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通过血脉流传到我们的体内,并还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这就是寻根问祖的精神价值所在。

我究竟是贵州土著,还是江西后裔,祖籍在那里?根在何处?我在痛苦与迷惘中不断肯定否定着,不断认同排斥着,不断矛盾纠结着……

要解开我们王氏宗族数百年的身世之谜,非得下一番苦功认真考证研究不可。看来,只有等将来我退休有时间后,我再踏上漫漫的寻根之旅,亲自到江西省吉安县去住上一段时间,慢慢去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去揭开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的祖籍之迷罢。

可是,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几百年的时光轮回,早已物易人非。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北街杨柳巷王氏先祖宅早就灰飞烟灭了,我可能都无处凭吊。茫茫人海,我到那里去寻找那本早已古旧泛黄残损的王氏族谱呢?也许,我费尽周折,历经艰辛都会一无所获。

看来,根在何处,注定是要困扰我一生的难解之谜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