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昌勇的头像

王昌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5
分享

假红岩的那棵松

假红岩的那棵松

王昌勇(布依族)

从儿时起,在我心中,就始终巍然屹立着一棵参天古松。它位于故乡长顺县城郊外往摆所方向三公里处被称为“假红岩”的一处悬崖绝壁上,外貌形态与著名小说《红岩》封面的那棵傲然独立的松树别无二致。

小时,第一次接触这棵松树是我8岁时,那是一个夏天中午,我跟随母亲去县城外5公里一个叫冗潭的布依族山寨的姑妈家。那时客车很少,外出全靠两条腿走路。从县城中出来,往摆所方面走了半个多小时路程,来到一处左边分道走苗冲这个寨子的岔路口,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山势陡峭,因地质上属于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区,山上几乎没有土壤,全是光秃秃的灰黑岩石,寸草不生,更别提树木了,一派荒凉惨淡的景象。此时,夏日中午的阳光正是炽热,我正走得“日高路远漫思茶”的渴热困乏之际,垂头丧气间不经意地一抬头,猛然瞥见左前方荒凉的悬崖绝壁顶上有一丛郁郁葱葱的绿荫,那里居然昂首挺立着一棵苍松,如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插在山头上,让我心中感到无比凉爽。

那棵神奇独特的松树顽强生长在四周光秃秃、寸草不生的悬崖绝壁上,是如此引人注目。那棵松树距位于悬崖半山的公路约有50米高,而半山的公路的距山脚还有30米高,如从山脚仰视,那棵松树更显雄奇壮观。尽管我与那棵奇松是第一次相逢,但我却觉得如此眼熟,有似曾相识之感,我在自己幼稚的记忆中努力搜寻着,我究竟在那里见过它呢?……

哇!红岩松!我想起来了,这不正是连环画《红岩》中封面的那棵松树吗?儿时的我最喜欢看连环画,购买的连环画最多时有近300本,小时还曾经与哥哥在赶场天摆过连环画地摊。我的连环画中就有《红岩》,那封面上的那棵松树,不正是眼前的这棵松树吗?难道《红岩》封面上的松树,是画家专门到苗冲路口的悬崖上去描摹绘画的吗?我问母亲,可母亲是扁担大的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什么红岩白岩的根本没听说过,自然是无法跟我解答。

我和母亲从那里再走20多分钟后,便到了冗潭姑妈家,我问起那棵松树的来历。有些文化,在大队当干部的姑父告诉我,那松树生长地方的景致因与著名小说《红岩》的封面画别无二致,因此,那处景致被人们称为“假红岩”,很有名气的。姑父说他从小时看到假红岩的那棵松树起,那棵松树仿佛永远都是那么大,没有长高长大分毫,据老人们说,那棵松树起码有三百年的树龄了。从此,我才知道那里叫“假红岩”,那棵松树也从此深深地镌刻在我脑海中。

后来,在日渐长大中,接触到名著小说《红岩》封面上的那棵松树画面和电视剧《红岩》片头的那棵松树剧照,除了背景颜色是红色的,与假红岩那棵松树灰蓝色天空的自然背景不同外,神态形状是完全相同的。随着年岁渐长,我对《红岩》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体现了革命烈士在绝路上的慷慨壮烈和大无谓的革命精神。

小说(电视剧)《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名著小说《红岩》上世纪60年代出版,一经面世,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凡会识字的人,几乎没有不读过红岩的,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及传达的浩然正气曾影响了几代人。《红岩》封面上的那棵松树就代表着坚贞不屈的红岩精神,一提到红岩,人们就会联想到夕阳下陡峭的悬崖上昂首云天地耸立着一棵挺拔茂盛的松树,那画面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青松向来生命力顽强旺盛,在中国文化的诗文画作中多以青松为题表现坚贞刚烈,以青松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陈毅元帅在他作的那篇《青松》里就盛赞了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崇高气节,而广为人知。通过对名著小说及电视剧《红岩》的阅读与收看,使我对革命英雄们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为了革命事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从容献身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大无畏革命精神无比崇敬。在《红岩》小说及电视剧影响深远的年代,由于故乡假红岩雄峻奇特的风貌与小说《红岩》封面画如出一辙,在当时一直为故乡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所追捧,青年人都以能攀登上假红岩崖顶游玩观景,并在那棵松树前拍照留影为自豪。那棵松树似乎也成了假红岩这座悬崖上的“迎客松”,无论炙热酷暑,冰冻严寒,始终巍然屹立在那里,迎来送往着崖下每一个过往行人和到崖上来玩的每个游人。

从第一次与假红岩这棵松树相遇后,随着我遂渐长大,我自己常独自到冗潭姑妈家去找表哥们玩,每次来回步行路过假红岩那里,都要认真仰望这棵松树,感受它带给我的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在我20岁时,终于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带着景仰已久的心情,我跟几名同学专门去攀登假红岩。悬崖峭壁的假红岩根本无路可寻,我们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攀石登岩,在你拉我,我顶你地互相帮助下艰难攀爬上假红岩顶上,近距离地拜谒眼前这棵松树的神奇伟大。只见崖顶上险峻不平,这棵十多米高的粗大松树脚下竟无一抔黄土,树根就直接扎在悬崖的石缝里,破石而生,盘根错节于悬崖之上,巍峨挺拔,俯视深渊,直刺苍穹。雄壮遒劲的树干,蟠曲舒展的树枝,那雕琢着岁月的沧桑,写满了历史的痕迹的树皮呈十分粗糙的鱼鳞状,层层堆积包裹着树干,树冠相叠,枝柯交错,松针翠碧如洗,浓绿如云,在崖上遮出一片阴凉,给荒寂的悬崖上添描上一层神秘深幽,如梦如幻的色彩。没有土壤的养育,它仍然能在险峻的峭璧上经受住寒风烈日的摧残仍能昂首云天,没有水分的滋润,它一样能在坚硬的岩石上不畏气候变迁而始终保持这磅礴苍翠的绿意,它那不屈不饶、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让我无比敬佩,极为震撼。我于崖顶抚松而立,纵目远眺,浮云漂渺,峰壑纵横,山色连天,山风呼啸,鸟鸣蝉噪,还有那阵阵松涛传来远古的声音,和谐悦耳,令人流连忘返,给予了我几多诗意的遐思。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游玩观景后,在那棵松树前拍照留影,把青春的喜悦和感动与对那棵松树的敬畏永远地留存下来。

成年后,我很少再从假红岩下面经过了,尤其是自我16年前离开故乡长顺到别处漂泊后,我更没有机会亲近假红岩的那棵松树了。直到不久前,我返回故乡长顺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在黄昏时分又重新从假红岩的那棵松树下面经过,我专门停留下来,在路边静静地仰望它。它仍然如我近四十年前初次看到时一样,昂着高高的头颅,挺着壮实的胸脯,枝枝叶叶间散发着磅礴生机,坚韧不拔地耸立在那悬崖绝壁之上,站成一道绝美的风景,并且感觉比以前愈加枝繁叶茂,葱郁劲秀了。

是时,夕阳西下,鲜红的落日染红了天际,染红了四周的群山,更染红了假红岩上的那棵松树,万丈霞光照耀下,那红彤彤金光四射的松树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与小说《红岩》封面的那红色背景的松树相吻合的一次,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抑的悸动,眼前的景致不正是我心中神圣的红岩吗?神圣的红岩啊!我今天终于看到真正的你了。

假红岩的那棵松,始终永远巍然屹立在我心中,让我感悟人生真谛,接受灵魂洗礼,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在经历人生中的各种艰难坎坷时,学会用它来激励自己,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愈挫弥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