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天灯井
王昌勇(布依族)
十月国庆中秋长假,我回了趟故乡长顺。一天早晨,我在凄冷的秋风中闲逛到县城十字街,发现原来天灯坡脚的街道房屋已经彻底大变,除了原县法院那幢七层高的办公楼还矗立在坡脚那里(现改为县融媒体中心)外,其他曾经熟悉的房屋已经全部消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一排排长长的二到三层高的临街商铺,叫做“天灯商业街”。由于这些商铺刚完工,并没有商家入驻,加之十字街这片区域正在进行旧城拆迁,原住的居民早已搬走,因而街道上冷冷清清,几无行人。
蓦地,我想起了天灯坡脚曾经有一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县城居民的水井——天灯井,它还好吗?别来无恙否?于是,我走进空无一人的天灯商业街中,在沿坡脚那一排商铺中一间挨一间地逐一搜寻起天灯井,然而,我来回搜寻几趟后却一无所获,大失所望,天灯井踪影全无,我眼前只有一间间钢筋水泥玻璃门的商铺,天灯井已经被眼前的商业街填埋了。这个孤寂的早晨,静静耸立的天灯坡,萧瑟的寒风,空荡荡的商业街,悲伤失落的我,恍如一幅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画面。
我简直难以置信,这口陪伴长顺县城几百年,哺育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小城居民,留下过许多美好乡愁记忆的老井居然彻底消失了。
天灯井原来位于青翠葱郁的天灯坡脚南面,南坡下早先是一排低矮的砖墙木柱灰瓦房沿坡而建,因这条路东端有着清甜爽口的一口水井,故名“水井路”。这口水井因位于天灯坡脚,人们称之为“天灯井”。这口水井有着长宽各1米多的并列着的两口水井井池,看上去像是两口水井。井四周用青石板铺砌,历经几百年时光更替,无数取水用水人的踩踏,青石板已经磨砺得十分圆溜光滑。一年四季,山泉水源源不绝地从这两口井池里涌出流淌,水质清澈甘洌。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有了这座小城居民的世代繁衍,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这口井世代是小城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小城居民。后来县城通自来水后,人们才不再喝这口井水了。但附近的人们依然离不开它,每天仍有人到井边来挑水、洗衣、洗菜、洗锅碗镖盆。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在没有自来水之前,每天早晨,父母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井边来挑水。有时,我跟随父母同去,到井边时这里已经聚集起许多打水洗衣的人们。井边打水,先来后到,人多的时候,打水得排队。那时候,起水用水是每户人家的第一要务,人们每天的生活序幕便是从起水用水开始拉开的。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水井附近天灯坡脚倾斜石坡处溜滑滑梯玩得累了,口干舌渴时,便径直到水井边,俯在井边直接伸头到井面喝起水来,感觉无比凉爽畅快。在原来生态好的时候,水井里有许多小鱼和泥鳅,就连井旁那条水沟中都有下雨天井水涨水时漫游出的小鱼和泥鳅在沟里繁衍生息。我们小孩有时会趁井边没有大人时用网兜伸进水井里去捞小鱼和泥鳅,由于网兜在水井底部来回搅动,常常弄得水井里面沉渣泛起,一片浑浊。见到有大人来,我们立即撒腿逃之夭夭,身后传来的是大妈们:“是哪个挨千刀、破脑壳的把我们喝的水井弄得这样脏兮兮的……”的谩骂声。后来,我在长顺民中上中学时,从家中到学校,水井路是捷径,每天上学放学来回四趟我都要从天灯井边上经过,天灯井相伴我迎来每一天清晨,送走每一个黄昏。
清澈甘洌的天灯井就这样相伴我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后来,我离开了长顺到异地漂泊,虽然基本不会再与天灯井重逢了,但清澈甘洌的天灯井仍在滋润着我的心灵,它仍留存在我对故乡美好的乡愁记忆中。
谁料想,今天,那口曾经滋养了我生命的天灯井,那口曾经陪伴呵护我每一个朝夕的天灯井,那口曾经留给我无限美好乡愁记忆的天灯井,远离我而去了,连同那条熟悉的水井路,一起万劫不复地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我着实万般不舍,心中感到比痛惜。
对于长顺县城来说,天灯井不仅是一处水源,一处生命之源,也是县城有血有肉、流淌着生命力的一股文脉,是县城居民的乡愁记忆,构成了长顺这座小城独有的性格和气质,传承着长顺特殊的历史记忆,承载着许多人的欢乐记忆、乡愁情节。它留存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历史传承和精神价值绝非一间门面的价值所能比拟和代替的。
为什么修建商铺就一定要将天灯井填埋呢?一口井占用得了多大的面积?少修一间门面,不就可以让这口井保存下来了吗?天灯商业街几百间门面,少修一间门面又何妨?让天灯井千秋万代永远流淌下去不好吗?
可对于拆迁改造开发这片区域的开发商来说,他们利欲熏心,眼中只有金钱,每一寸土地都希望变为金钱,实现利益最大化,毫无半点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对百姓的心理情感、文化认同、乡愁情结不屑一顾。
天灯井彻底消失在钢筋水泥修建的商铺地下,消失在今后商业街运营后人来人往的喧嚣嘈杂声中。对于那些从今往后没有见过天灯井的子孙后代来说,天灯井就只是一段老长顺的历史,一个没有半点感性体验的传说。当那些曾经见到过天灯井的人们陆续离开人世后,天灯井这个词语将永远从人间消失。长顺人的生命之源,几百年的老井,故乡的乡愁记忆,就这样完全消失了,痛心啊,天灯井!
城市的美好,不光是高楼林立,满街商铺,还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下乡愁。回望长顺近年来的发展,楼变高了,城变大了,经济发展了,但我们同时遗失了一些珍贵的城市文脉和乡愁记忆。与天灯井一样“命丧黄泉”的还有原来距天灯井约200米处,位于原县公安局、原县武警中队营区的一口“中队井”,那口中队井井面比天灯井大得多,井旁有一口井水生成的池塘,儿时我与小伙伴们爱去那里捉青蛙,时常会看到警察叔叔与解放军叔叔们在井边浣洗衣物,那里也曾经留下过我欢乐的童年记忆。几年前,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搬迁,那块地域被用于房地产开发,那口中队井被填埋了,也曾使不少人唏嘘不已。
乡愁记忆的消亡,会使人的灵魂无处安放。据说,某地曾经有一名早年漂泊海外老华侨,晚年时怀着浓浓的落叶归根的情怀,远涉重洋重返故乡,准备在故乡终老一生。但眼前陌生的景象让他一脸茫然,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是他在海外看腻了的景象,而他最迫切希望看到的记忆中的里弄小巷、石板小桥、青苔老井……那一个个曾经熟悉的事物早已无处寻觅,物换星移。老人悲伤地徘徊了几天,向当地福利院捐了一笔款后,拖着行李箱黯然神伤地离去,重回海外了。故乡已不再让他情有所寄,魂有所归了,所以他又选择了离去。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城市管理者和执行者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对历史和文化多一些尊重与敬畏,城市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民众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永别了,天灯井!呜呼,天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