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昌勇的头像

王昌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5
分享

走近建文(下)

走近建文(下)

王昌勇(布依族)

当我走进白云寺时,只有稀少的几名游客,都是幕你建文大名前来的。白云寺是白云山主建筑群,它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天井、两铺厢房组成。该建筑群依山错落、布局自然、气势恢宏。最初,你建文避难到此时,这白云寺叫罗永庙,极其简陋,可没如今雄伟壮观。你在此结庐为茅,为开山之袓。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悬挂镀金横匾,殿前有一副对联:懸佛日扵中天光含大地,耀心珠扵性海彩徹十方。更为奇特的是在殿前高高的石基下有一清泉,因水位较低,人需弯腰或下跪方可取水,故名“跪井”。此泉奇特之处在于夏不盈,冬不涸,四季如一,泉水清澈,入口甘甜被视为“神水”,是游人必取的饮品。殿内供奉如来佛祖金像,曾经,殿内也供奉你的建文帝像。你建文帝上白云山后,金筑安抚同(今广顺)安抚使金镛才悉庙中之僧及建文帝。正统七年(1443年)主持大修白云山寺庙,塑建文帝像祀奉。至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巡抚按院监察都御史胡运平登白云山,又加修。崇祯九年(1636年),胡又提出你建文帝像与众佛尊在潜龙佛殿内不妥,应独置一殿,便择建天子台,于白云山顶天子硐处修建“潜龙阁”,同年秋落成。移建文帝铜像供之,白云山终成西南帝王佛教圣地。历来为僧俗朝拜之地,文人雅士浏览之所。如今,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来自川黔滇等地的善男信女及朝拜观光者不下万余人。。

大雄宝殿前石板天井中有一口长方形的巨大香炉里悠然飘起一缕缕淡淡的青烟。大雄宝殿右首为“宾客楼”,楼前有一副对联:白云西去千载人事祚运现,紫气东来万代关河景象新。左首为“调羹楼”。与大雄宝殿隔天井正对一座韋陀殿,殿前有一副对联:白云山白云寺山寺俯仰白云里,长顺天长顺地天地和谐长顺人。建文,你从南京逃亡后,千里迢迢,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寻来觅去,只有我故乡长顺才是你最安全的避难之地,你真该感谢长顺白云山这方土地及附近淳朴的乡民们啊!

徜徉在白云寺内,深山古刹,佛门静地,让人的心灵无比宁静,思绪悠远。建文,你初来此地时只是避世隐居,你曾经的九五之尊、荣华富贵、佳丽三千……转眼间灰飞烟灭,你心中还充斥着亡国之君的无限恐惧、悲愤和复仇的怒火。白云悠悠、青山巍巍的白云山用博大宽厚的胸怀收容着你这个失魂落魄的亡国之君,让你的肉身和灵魂在这里栖息。佛祖慈悲,慢慢为你抚平郁积在心中的恐惧、悲愤和仇恨,佛法无边,静静地安慰你、开导你、点化你。我眼前仿佛看到六百年前你这位容貌俊朗、面带愁容的青年僧人在此参禅打坐,口念梵语,在日复一日的晨钟暮鼓声中,在四十载清灯黄卷的陪伴下,你年轻的容颜渐渐老去,褪变为一位长须飘飘、风烛残年的老僧,此时,你似乎已沉静如水,心无杂念,一心向佛地禅悟出:

断绝红尘守法宗,清高不与世人同。

牢锁心猿归定静,莫教意马任西东。

禅杖曾挑沧海月,袈裟又接祖师风。

吾今满眼空门事,几个知音悟了功。

白云山天气瞬间多变,我走出白云寺时,毛毛细雨已悄然停息,云开雾散,云卷云舒。我沿着白云寺后公路步行翻越白云山山梁至山后北坡,这里有一片面积较大的平地,因为建文你思念故都京城而被称为南京坪。坪内荒草丰茂,周边山上林木浓荫,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坪内有一座荒草凄凄的清朝时白云山主持和尚的荒坟。有一组石头称石钟石鼓,游人用石击之,隐约发出钟鼓之声。建文,你初到白云山的前些年,你心中还意图东山再起,光复帝位。因而,南京坪也是你建文帝骑马习武之地,它承载着你有朝一日再跃马扬鞭杀回京城夺回帝位的梦想。坪中据说有一口马咆井是你建文帝拴马处坐骑前蹄踏出的,而今已不见踪影。在一株大树下,有一块红色醒目的木标志打牌,上写“南京井”三个大字,下面注明:石背平伏岭头,山裂一隙,南北横不及三尺,东西阔约五尺,深尺许,南北通窍可测;停水其间,清冽异常,而不减不溢。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我仔细寻找,如今除了铺满青苔的岩石,枯萎的落叶及杂草、芭茅外,南京井已无处可寻。

放眼宽阔的草坪山林间,只有一位老人蹲坐在一块岩石上,嘴吸旱烟默默地观望着不远处放牧的在嚼草的两匹马,俨然是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境象。当年的你,独立寒秋,看着南京坪的野草一岁一枯荣,思念故都的心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反而越来越强烈,并最终驱使你最后离别栖身四十年的白云山,重返宫中终老。多少次,你在南京坪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仰望深秋空中的北雁南飞,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每一次仰望都牵扯着你望眼欲穿的思念,撕下你心中滴血的哀呜。你在佛祖面前已经沉静的内心又掀起波澜,你仍忘不了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的忧伤,你悲哀到了极点,撕心裂肺地哀叹流亡四十载的风霜雪雨,皇宫恩怨、生死情仇、多少悲恨尽在长歌当哭中: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青蒲嫩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漫步在南京坪,我思绪万千。建文,一块山间平地因你思念故都京城而被称为南京坪,可见你心中对故都京城的思念是何等的肝肠寸断。而千里之外,在你魂牵梦萦的京城,你逃亡后,威风八面的朱棣荣登九五之位,朱棣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明成祖或永乐大帝。你这位一开始就自认为比你做皇帝厉害百倍的四叔,此时天下尽握掌中是多么气壮山河,英武豪迈。得意忘形之余,朱棣还有一丝隐忧,因为他不能确定身着龙袍被烧得无法分辨的那具尸体就是建文你,在当时的废墟中,也找不到皇帝的玉玺,这就说明你很有可能还活着,而且还是带着玉玺逃亡的,你一定想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夺回你的江山。

朱棣心中始终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放不下来,他派出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东厂四处搜寻你整整21年。锦衣卫的绣春刀、东厂的犬齿倒钩箭闪着逼人的寒光,追魂夺命地在大明国土内四处缉拿追杀你。朱棣派郑和远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海外追查你的下落。建文,天下之大,却难容你这亡命之君,只有我故乡的白云山才是你的容身之地,幸有白云山的收容庇护,你得以安度余生,也可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建文,虽然你的江山因朱棣而失,你的人生因朱棣而毁,我知道,你对朱棣可谓恨之如骨。但凭心而论,你这位四叔除了心狠手辣之外,在治国理政方面确是千年一遇的帝王,远比你强多了。在大明276年历史,16位皇帝中,国力最强盛的就是朱棣统治时期。

朱棣武功卓绝、精于行军打仗,雄才大略,气吞山河。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百姓安乐富足。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政治上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朱棣1405年将北平改名北京,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东北设奴儿干都司,1413年,宣示对库页岛的主权。西北设哈密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设省;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军事上朱棣开疆拓土,六次出击漠北,其中五次亲自率兵亲征,北平蒙古,南定安南,将大明领土扩至1000万平方公里。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科教文化上朱棣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其字数达到了几亿多,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比西方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朱棣有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是中国历史上笫一个重视海权的皇帝,他旷远的目光不仅盯着陆地,更投向辽阔无际的深遂海洋,他知道,人类终将会由陆地时代走向海洋时代,要掌控世界,必先掌控海洋。自1405年他就开始派郑和七下西洋,经营南海。郑和曾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远洋航海早87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距离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朱棣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让四海宾服,国威鼎盛。

永乐时期,做到了“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即便是清朝官修史书《明史》都这样评价,认为明成祖朱棣的功绩远超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足见朱棣头上光环闪耀,功绩赫赫。永乐盛世不仅是朱棣个人的荣耀,也是朱氏王朝的荣耀、大明的荣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建文,你做天子,是你祖父朱元璋的选择。朱棣做天子,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直到今天,我们都要感谢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如没有当年郑和下西洋把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标注入中华版图,我们就没有今天南海浩瀚的33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我们就不能在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诸恶邻在风起云涌的南海纷争中昂首挺胸、振振有词地说南海九段线内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华之海疆。

建文,一切皆为天命。放下你心中的痛苦、哀愁和仇恨,为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你叔父的丰功伟绩喝彩点赞吧!

在南京坪留连感慨一番后,我一下午寻幽访古的行程也将结束,我从南京坪返回白云寺外我停车的地方,准备驱车离去。在经过山梁路口时,路边水泥防护蹲上一对青年男女旁若无人地亲密相偎着沉醉在云海苍茫、千峰迂回的白云山风景中。无论在什么时节,无论在什么地方,与相爱的人携手相看的风景都是最美的。这对相偎的恋人给凄冷萧杀的深秋带来了一丝暖意。

回到白云寺外我停车的地方,我才发觉若不是眼前一块写着“紫荆潭”三个大字的红色木标牌提醒,我差点遗漏了观瞻我对面的紫荆潭。木标牌上写道:“沿大雄宝殿左行,是紫荆潭。传说是建文帝洗浴的地方。潭边莲翘黄花古朴曲立,小潭相映成趣。有石板平桥架越其间,是白云山又一重要水源。”紫荆潭面积不大,只不过是在几块岩石间的一荡水洼,面积约4平方米,因潭中积满落叶杂草,看上去有些乌黑浑浊,据说水深1.5米左右,潭水四季不竭。潭边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龙袍花”,形如灌木,枝条茂密,每年春初绿叶抽芽之前必是满枝碎花竞放,五彩缤纷。据说当年建文你在潭中沐浴时,“龙袍花”拱卫四周,恰好可供你遮蔽龙体、放置衣物。

看着眼前乌黑浑浊的紫荆潭,我想,建文,这跟你在皇宫御池中沐浴的温泉浴、鲜花浴、药浴、蒸汽浴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吧?皇宫御池中的你,全身惬意地泡在水温宜人的御汤里,沐浴熏香,美人伺候,为你搓揉按摩,兴趣来了就云雨一番,是何等逍遥快活。你流亡到白云山后,只能沐浴这山溪野涧,香汤美女已成追忆,是何等黯然神伤。紫荆潭虽然能洗净你身上的尘埃污垢,却不能洗净你心中的痛苦忧伤,你虽遁入空门四十载,但仍六根未净,心存杂念。

光阴似箭,转眼间到了正统五年(1440),朱棣早已亡故,在位的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朱棣之重孙明英宗朱祁镇,当年风华正茂的你也已萧萧白发、垂垂老矣,可你心中仍然忘不了故都京城。终于有一天,你决绝地离开了白云山,毅然地踏上了落叶归根的“回家”之路。据《广顺州志》载:“正统五年,帝年六十有四,出亡盖三十九载,顿起归思,出游西粤。一日,自诣思恩州,向知州岑焕言曰:“吾建文帝也,今老矣,欲将骨骸归傍祖父”岑烦大骇,闻之藩司,飞章入奏。敕谕护送来京……”。

你被护送进宫后,明英宗不是很相信你还活着,就找当年服侍过你的老太监吴亮来识别。四十年间你已饱经沧桑、面貌大变,这老太监也是不敢确认你是建文帝,但通过你对以前事情的描述,加上你的左大脚趾上有个明显的疤痕特征,老太监看了后更确定你是建文无疑,悲喜交加的老太监伏地大哭,不敢仰视你。明英宗恭敬地把你迎入内宫奉养,尊称你为“老佛”,你就在宫中安享晚年。而你究竟是寿终于何年,史书上便没有记载了。

建文,回顾你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可谓看繁华落尽,终是过眼云烟。你这位因为皇室权力之争历经劫难的得道高僧,竟“晚节不保”,在耄度之年难舍尘缘并千里还朝,实在让人有些惋惜。六百年的斗转星移,大地人间几经变幻,历史没有将你淡忘、岁月没有将你淡忘,你依然活在这白云山上,活在我的心中!

正思索间,我听到寺内师傅说:“六点了,寺院要关门了,施主们请回吧!”一对夫妻说:“师傅慢着,让我们打一瓶跪井水再走”。这话提醒了我,我忙把手中的矿泉水瓶中剩下的那点水倒了,跑到跪井前弯腰打了一瓶水后离开寺院。我喝了几口跪井水,入口清甜,果真比农夫山泉好喝,但愿这瓶“忘情水”能洗净我心中的烦恼忧愁,让我的内心跟这水一样清澈宁静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