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昌勇的头像

王昌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7
分享

朝拜神仙洞

朝拜神仙洞

王昌勇

清明节后的一天早上,乍暖还寒,细雨迷濛,我独自一人,前去寻访多年来一直想要访古探秘之地——长顺县来远神仙洞。

来远这个寨子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来远距我老家仅5公里,开车不到10分钟便到达。来远距我的地理距离很近,而距我的心理距离却很远。我从小时记事开始便知道来远,从我出生的老家来回我家居住的长顺县城,来远都是车途中的必经之地。多年来,来远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房屋低矮陈旧、道路坑坑洼洼,颠簸难行,污渍横流,牛粪猎粪遍地的不卫生的寨子。这是来远多年来给我的一贯印象。近二十年来,来远寨子房屋面貌才大为改观,两年前经过寨子的公路改扩建完成,行车才不再颠簸。多少次,我在车中从来远寨子里一掠而过,却未曾驻足停留下来认真观察品味来远的过往。

及至后来,我离开长顺县到外地工作,由于思念家乡,在网络上搜索家乡讯息时,居然在长顺的相关讯息中看到赫赫有名的来远神仙洞和来远写字崖这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其中来远神仙洞是旧石器时代洞穴遗迹。想不到,曾距我如此之近,令我一度嗤之以鼻的来远,居然还有如此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似曾熟识的来远还有她陌生神迷的一面,真是失敬了!感谢网络,让我重新认识了来远,许多事物就是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愧疚,并一下子对来远刮目相看起来。百闻不如一见,我从此萌发亲临来远实地考察的念头。

来到来远寨子上问路,提到神仙洞,一位50多岁的村民大哥边为我指点道路边夸赞神仙洞,并诧异地问我:你就一个人来?这天气那里的路不好走呀!也不带个同伴好相互照应?”按这位大哥指引,我走出来远寨子约300米,下了公路右边的田间小径,冒着濛濛细雨,迎着微微寒风,向面前的一座林木繁茂的山峰走去。走不了几步,田坎上湿漉漉的野草,两边田间茂密生长的金黄色油莱花滴下的水露便沾湿了我的鞋子、裤脚。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寻古探幽的欣喜。一抬头,我便看到前方山上绿树掩映下隐约可见一个巨大漆黑的洞口,我知道,那便是神仙洞了。

走了约300米田坎,便到了山脚下,那洞口距山脚约10米高,无路可寻。洞口以下呈两级台地,每级台地相距3米多高,是村民的耕地,残留着上季枯萎的玉米桔杆,泥泞湿滑的洞口周围除了树木满是尖利的荒草刺篷,我小心翼翼地攀爬上两级台地,来到洞口。洞口十分宽大,宽、高均有十多米。洞内比洞口低2米多,呈前后两个洞厅,前宽后窄。洞前部宽敞的洞厅长约80米,洞内最宽10米,洞内最高约20米。后洞厅收窄,仅3米宽,深约50米。再往里幽深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洞狭窄低矮到人要弯腰侧身方可进入。我孤身一人,不敢再冒然以身犯险,只好止步于此。这洞里面究竟还有多幽深凶险,我便不得而知了。据后来村民告知,这洞总长至少2公里,里面还有几处宽敞的洞厅,从这洞中一直往里走,可走到600多米外来远的另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字崖”。看来神仙洞果真是“博大精深”,奥秘无穷。偌大的一个大洞,当年栖居上百人也绰绰有余。

我进入洞内时,便看到洞中地表有多个阴森森的巨大深坑,这是1978年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发掘时开挖的大坑,最大一个长约5米,宽、深约2米。就是在这些深坑中,出土大量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如砍砸器、端刃砍砸器、石核、片状刮削器、巨貘、鹿下领骨、鼠齿、鹿角等,形成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许多都保存完好。这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迹的珍贵文物让当年的考古队员们欣喜如狂,如获至宝。看到这些深坑,我知道,我早就应该来这里了。我按动相机快门,闪光灯闪烁过后,相机屏幕上的深坑内依稀看到些砾石和黏土。我知道,它们是考古工作者挖掘过的土石,虽然不是文物,却与化石一般远古神秘,依然是远古灿烂的文明碎片。除了那些巨大深坑,洞内地表较为平整,没有其他山洞杂七杂八的成堆乱石,洞璧也较为整洁,显然是有人类长期居住过的痕迹。1999年11月,长顺来远神仙洞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类的进化历经漫长的演化过程,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发展阶段。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是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发展阶段,在距今10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5000多年至2000年左右,农耕和畜牧的出现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在知道神仙洞前,家乡长顺颇让我引以为傲的中华银杏王、夜郎古国、广顺州、白云山、潮井等这些古老的历史文化景物,在远古悠远的神仙洞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后生晚辈了。

洞内的我孤身一人,四顾寂然。越是古老的山洞,越难望见历史尽头,神秘感也就越浓重。显示着它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本来面貌,只钟情于对历史有着极度崇敬和虔诚的人们。每一个愿意驻足读它的人,才会感受到它的地老天荒。神仙洞那宽敞而深遂的洞体,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幽寂而神秘的气势,隐藏着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让我不得不产生一种朝圣的心态。我恍如穿越在一条虚幻幽冥而又漫长的时空隧道中,永无休止地向着过去穿越奔跑。但过去总是没有终点,不见尽头,我身心俱疲,惶恐万分……千百年来,除了那些考古工作者,还有极少数像我一样对历史虔诚的人,有几个人真正地寻访、拜谒过这个山洞呢?这个清明节,随处可见山上扫墓祭祖的人们插在坟墓上飘扬的洁白的坟飘纸,人们都在虔诚地祭拜自己的祖先。但在神仙洞这个史前先人的遗迹地却一片死寂。我敢妄言,如要追根溯源,以神仙洞为圆心,至少方圆百里范围内的人们应该都是神仙洞的后人罢?洞内史前先人的灵魂难道不值得人们顶礼膜拜吗?

洞外公路上车辆奔驰的风驰电掣声随风飘荡进来,在远古而冷寂的山洞里“呜呜”回响,唤起久远的呼唤。我仿佛听到风号声中夹杂有古人幽怨的谜语,那远古洪荒的声音如叫魂般在我耳畔交织萦绕,穿透大脑,直抵心灵,使我精神恍惚,魂不附体。黑暗的幽寂中,仿佛有一双双古老的眼睛穿透万年的时光在注视着我。远古与当下,文明与蛮荒,灵魂与肉体、叩问与回答,我与古人就这样在这比传说还古老的洞穴里相遇、对视、对话、神交意会……我抚摸岩璧那凉阴阴、滋生青苔的钟乳石,追寻着无数万年前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心灵逆万年回溯那古老漫长的的悠远岁月。当在自然的残酷、艰难的生存中茹毛饮血的古人从宇宙的主宰那里学会钻木起火,蒙昧、蛮荒、辛酸、血泪的原始文明便露出第一丝曙光。我仿佛看见身上围裹着树叶兽皮的男女老少史前先民,在一堆堆篝火前打制石器、烧烤进食、繁衍生息的的场景。随着文明之火的照耀,蒙昧混沌的人类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明亮深远,大脑越来越聪慧活跃,各种石器的使用,使他们外出狩猎采摘寻食的脚步离开这山洞越来越远,最终走出山洞,在更广阔的世界繁衍生息。人类的进化,文明的创造由此生生不息。

我的出生地就在距这里不到5公里的一个寨子,5公里,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我能想见,在不知若干年前的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洞中一定有几位外出狩猎寻食的先人男女,一路追寻着猎物和果实的踪迹来到我出生的那个寨子的后山,他(她)们可能被那里充沛的食物来源所吸引,不再返回神仙洞了,于是就在我寨子后山上的一个山洞中居住并繁衍下来,成为我的祖先。感念到此,我郑重虔诚地跪到地上,磕拜洞内先人。

贵州山地复杂多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喀斯特岩溶造就了众多天然溶洞,为以采集、狩猎为生的古人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场所,是史前先民栖身的不二之选,也是他们永远长眠的理想之地。贵州是国内史前文化洞穴遗址最多的区域,在国内同期文化遗址中独树一帜,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为贵州史前文化研究,以及对远古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多次吸引了国内外考古界的目光。在距神仙洞约19.5公里的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洞遗址,从2016至2020年,经过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发掘了距今4.5万年至7000年前,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名列“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招果洞遗址考古发现增进了人们对贵州这块热土的认知,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与如今闻名中外的招果洞相比,我眼前的神仙洞似乎太过寂寂无名了。我此行竟然没有看到公路边、洞周围有什么醒目的标牌提示,看不到什么维护和宣传的痕迹,如不是先入为主看了百度上区区百字的介绍,根本无法想像这里竟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若要追根溯源,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的招果洞比旧石器时代的神仙洞要晚若干万年,并且距离不到20公里,我想,招果洞人群一定是神仙洞人群的分支晚辈了。

“家中有大佛,何须敬外神。”与其他史前洞穴遗址相比,神仙洞更值得我永远的崇敬和膜拜。神仙洞遗址构建了长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对长顺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有着积极的意义。地方应该积极推动神仙洞遗址保护和利用建设,发掘并阐释好脚下的这块热土,增强长顺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大神仙洞遗址宣传推介力度,讲好神仙洞故事,传播好长顺历史文化好声音,真正的让遗址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

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至今都是人类尚无定论的争论话题。人类究竟源于那里?又将终于何处?在人类社会拥有能够毁灭世界若干次的核武器的今天,有人曾预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人类文明将会毁于一旦。届时,人类社会将会一下子倒退到原始社会,洞穴会再度成为人类生命的起源和文明发祥的洞天福地。

让我们膜拜洞穴,尊崇洞中的远古先人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