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绕河谷
王昌勇
八月初秋的一天上午,闲来无事,与妻驾车到都匀市区周边漫无目的地蹓跶,边行边看路旁哪儿有适宜游玩的地方。在经过都匀秦汉影视城后,我沿都凯大道往凯里方向驾车在最右边的车道上慢行约2公里,在即将驶完一座跨度极高极长的两汉河1 号大桥时,我蓦地发现桥边一条水泥岔路口旁竖有一块“绕河谷风情园由此去”的招牌,啊!绕河谷,想不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是我慕名已久的神秘的绕河谷入口。
一提到“谷”这个字眼,比起“山”“岗”“岭”“冲”“菁”“洼”“塘”“浦”“滨”等这些常用地名称呼来,就显得格外神秘、优雅、浪漫,充满着吸引力,总会令人联想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蝴蝶谷、万劫谷、绝情谷、百花谷、白猿谷等的场景来,这些谷里或隐居着武功深不可测的谷主,或生活着美如天仙的绝色女子,或隐藏着高深莫测的武功迷笈,或生长着食用后能令人功力倍增的灵芝仙草,或发生过武林高手间的巅峰对决,或演绎过缠绵俳侧的爱情故事……这个绕河谷里究竟又隐藏着那些未知的神迷、浪漫和传奇呢?
我在都匀生活了20年,或多或少也曾听说过绕河谷的神迷,得知那是一片原始神奇的土地,跟黔东南从江芭莎一样,是中国最后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绕河谷距都匀城区虽近,但由于隐匿于深山之中,交通闭寒,道路不便,这么多年来自己未知晓都匀到绕河谷的道路,一直未能进入谷中一探究竟,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2020年,随着双向十车道的都匀至凯里城市大道通车,座落在都凯大道旁边的绕河谷的交通变得便利起来。自己好几次乘车或驾车经都凯大道,路过两汉河1 号大桥绕河谷入口这里,不经意间都与她擦肩而过了。
今天,想不到天遂人愿,我与绕河谷在这里不期而遇,我就索性进绕河谷一探庐山真面目。我欣喜地减速拐弯进入,一进分岔口,便感到山路异常的窄、急、弯、陡,由于地处原始峡谷,道路难行,大车根本不能进入,因而这里至今都没有开通客车、公交车,谷中的人出入最早靠脚力、马匹、马车,后来慢慢发展为摩托车、机三、农用运输车、私家车等。我小心翼翼地驾车下到大桥底下,从桥面到桥下约100多米深,到了山谷底,只见四周群山环抱,草木葱绿,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一条宽约4米的清澈小溪由东向西缓缓流淌,小溪两岸垂柳依依,黄、红色的格桑花开满小溪两旁,小溪上隔不远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跨溪而过。
沿小溪顺流行进300米,山谷内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在道路右边水泥广场上一个搭起的戏台上,去年绕河谷过冬节的巨幅图片还挂在那里,让人仿佛还能感受到去年过冬节这台子周围广场热闹欢乐的场景。
我在路边一家“农家乐”门前将车停下,这里也停着1辆外地游人的车辆。近年来,随着都凯大道路通车,进入绕河谷更为便利,原始神秘的绕河谷让越来越多的外来游人慕名而来,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去年7月,绕河谷风情园正式建成开园,风情园旁边的人家顺势经营起食宿、烧烤、麻将娱乐的农家乐来。
我与妻跨过小溪上的石拱桥,来到小溪南岸的绕河谷风情园。这个风情园是沿小溪而建的一个狭长形大水塘,面积约有30多亩。塘边遍植花木,塘里喂有鱼,种有荷花,既是鱼塘,也是荷塘。塘内修建有观景小道、石拱桥、水上石步道、石护栏、凉亭、廊桥。在塘中一个岛上,两排挺拔苍翠的杉树下,两个大凉亭内摆放有多张烧烤桌、麻将桌,供游人在这里付费烧烤娱乐。古朴典雅的廊桥、翘角飞檐的亭台、曲折迂回的水上石步道,青山碧水,绿波荡漾,水光山色相互映衬,美如一幅飘逸灵动的山水画。我们沿着花树飘香、芳草鲜美的塘边小路观赏游玩,空旷的园内只遇到2名游人,人少更好观赏荷花。荷塘内,千万株荷枝从水中出污泥而不染,蓬勃向上,荷叶圆润青翠,亭亭如盖,充溢着勃勃生机,仿佛千万片碧玉一般缀满荷塘,绿得令人心醉。虽然盛花期已过,仍然有好些朵硕大圆润、粉红娇嫩的荷花高悬在绿荷枝头,微风习习,荷塘泛起微波,荷摇曳生姿,如粉面桃腮、身姿曼妙的绿裙少女在翩翩起舞,清新淡雅的荷香随风阵阵飘送,让人感到一阵神清气爽,招来许多蜻蜓在荷上空飞舞。水中,不时有鲤鱼灰黑的身影在荷枝间欢快地游来游去,冷不丁,会有白鹭从天空如箭般射向水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叨起一条鱼吞进口中,然后飞到石护栏上惬意地栖息消化,直到人走近才不情愿地拍翅飞走。
游完风情园后,我与妻子回到农家乐用午餐。今天午餐的客人不多,除了我夫妻,便只有园中遇到的2名游客,店主家人有空闲与我详谈,让我对神秘的“绕家”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里的人们长年居住在原始大山间被称为“绕河”的河谷两岸,当地人自称“绕族”,又称为“绕家”。以前,绕家人过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较少与外界接触。绕家人与黔南世居的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的语言文化、民风习俗并不相同,是待识别民族。绕家自称“育”,史称“夭家”,“夭苗”,绕家人使用绕家语言,但无文字,有关部门初步认定是少数民族,具体族属未定。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56个民族便约定俗成,不能再出现新的民族,1993年,绕家人被暂时认定为“瑶族”,但绕家人及外人并不认同。
绕家人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语言及舞蹈,民族文化极其深厚,绕家大歌“呃嘣”更是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呃嘣”是绕家世代相传的民谣,是绕家人在婚、嫁、造屋喜庆时唱的一种原生态、无伴奏、一人领唱、众人和音的演唱形式。
绕家人十分好客,有客人到家,必定会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甚至下河捞虾捉鱼抓螃蟹,想方设法让客人吃上最地道最美味的绕家饭菜。
“过冬”节是绕家人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同时也是为了怀念已逝亲人而举行的重大节日,相当于他们的过年。绕家人以冬月头一个寅日为正月初一过年,因节在冬月过,所以叫“过冬”。当天,绕家男女老幼穿上传统的节日盛装,吹起欢快的芦笙,跳起欢乐的板凳舞,唱起动听的绕家大歌,打起热气腾腾白花花的糯糍粑,摆上鱼鸭虾蟹腊肉等丰盛的菜肴,喝起香醇的米酒,欢庆自己的节日。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很多年前迁徙于此时很艰苦,主要依靠山谷中的绕河的水得以生存,祭绕河代表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过冬当天,绕家人聚集到村中的绕河边,举行隆重的河祭仪式。2016年绕家过冬节第一次大规模正式对外开放,听闻神秘的绕家过冬节对外开放,活动当日,外来游人纷至沓来,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听了介绍,我沉醉在绕家远古淳朴的民风中,今年,我一定要来领略感受下绕家过冬节的盛况。
用餐时,红辣椒做的绕家酸汤煮河鱼肉质细嫩鲜美,酸汤酸爽可口,酸中带甜,酸中带辣,香浓开胃,甚是好吃,让我大快朵颐,回味无穷。在品尝绕家酸汤煮河鱼的浓香中,我体验到了绕家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处世理念与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
吃罢午餐,我们又沿着溪边小道往寨子里步行游览。一路上,小道悠悠,溪水潺潺,小溪边生长着杨柳、桂花树、芦苇,盛开着美人蕉、昌蒲,溪水中有欢乐嬉水的鸭子,溪边有悠闲食草的牛马,它们不时抬起头来,警觉地注视着我们这些外来的不速之客,路边偶遇的一两只狗并不凶恶,相反一看到生人还有些胆怯地掉头跑开。在路左边生长着一棵树龄120年,高21米,树冠茂盛的榉树,如一把巨伞撑在路边,随时为路人遮阳挡雨。才刚入秋,它便想要褪去身上夏天的绿裙,急迫地要换上秋天的红妆,原本满树碧绿的叶子开始有几枝、几丛褪变为红彤彤的红叶,明艳,亮丽,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火红的光芒,柔曼端庄地摇曳在清新的秋风中,似乎要为秋季的到来谱写一曲火红浪漫的赞歌。在小溪南边是一块块青中泛黄、谷穗累累的水稻田,水稻田再往后靠山脚是一块块成熟的玉米地。
小溪北边是炊烟袅袅的绕家寨子“小寨”。绕家的村寨全部依山面水,或居于农田中的山丘上,方便劳作。游走于古老的寨巷,遥感绕家先民生活,一个具有原始山水风景、绕家文化风情、闲适田园生活的原始部落风情村寨向我们款款而来。绕家一般不修庭院,住房多为三开间二层木瓦结构的吊角楼,木楼板外部多漆为土黄色,以灰瓦盖顶,二楼外的木栏杆上多用来晾晒玉米、大豆、辣椒等农作物。这样古朴雅致的房屋如今已不多见,一眼看去有原始沧桑、恍如隔世的感觉,每栋吊脚楼都是一个古老的传说,默默地诉说着绕家人的前世今生,让人仿佛穿越回远古绕家人的生活场景中。想不到,在这高山深谷中竟然有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村寨,正因为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没有尘世的喧嚣,千百年来,绕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幸福安康生活,躲过了无数的战乱和灾害,在绕河谷世代繁衍生息下来。
在这些古老的吊角楼旁边,出现了多栋二三层的钢筋水泥房子,历史沧桑和时代气息的交融,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兴替在这里展露无遗。据说,绕家河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损失惨重,导致人们对木房心有余悸,开始修建钢筋水泥房子。随着水泥房子越来越多,传统的吊角楼越来越少,绕家河的民族风格日趋淡化,可以预见,不久后,吊角楼会完全被钢筋水泥房取代,随着吊角楼消失的,还会有古老神秘的绕家文化及独特的民族习俗,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走出小寨,我们驾车1分多钟便到了另一个寨子“平寨”面前。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南向北”哗啦啦’流经寨子门前的一座桥梁,这条河比刚才风情园那条小溪宽得多,有20米宽,有些地段河滩有50多米宽,这条河便是“绕河”,是绕家人的母亲河,孕育了大量的河虾鱼蟹等水产,浇灌了两岸农作物等丰绕的物产,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绕家儿女。寨子一侧桥旁有一株200多年树龄的高大银杏树,如高大的卫士静静地守护在寨子边,世代护佑着绕家人民,见证着绕家人的发展变迁。我在桥上和河边驻足流连,陶醉在河水环绕、绿树掩映、安宁祥和的绕家美景中,疲惫的心灵得到安放,归于静谧。
绕家老乡告诉我,“平寨”这段的河属于“绕河”下游,绕河村在绕河两岸共有8个绕家寨子,全村470多户,2600多人,绕家人大多姓许、杨两姓,从这里再往上游走5公里多,有一处美景“湾寨瀑布”,那里的景色更美。于是我们便驾车溯流而上,一路都是青山翠岭、两岸稻花飘香、河水欢快奔流、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田园美景。沿途经过几个绕家寨子,在几处河流宽阔、平缓、河水较深的河段设有供游人游泳、钓鱼、烧烤、露营等休闲观光、养生避暑、田园度假、户外运动的农家乐、度假村,许是近来天气凉爽,河水冰凉,基本未见游人游玩。
车行10多分钟,当车子从湾寨中狭窄的巷子穿过,驶下一个大弯、来到一处宽阔的河滩边,眼前的山沟处突然奔涌出一股大瀑布来,瀑布宽20多米,高10多米,水流湍急,从山崖上飞流而下,直扑崖下的水潭,声势浩大,瀑声震天,水雾弥漫,水潭河面清澈见底,可见鱼儿巡游其间,我伸手触摸河水,冰凉沁骨。在夏天,这里是人们向往的游泳冲凉的极佳去处,一定游人众多,但今天我们到时,只见到2名正要乘车离去的游人。人少时,这个瀑布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困扰,追求心灵安静的好地方,但在瀑布右边很近的水潭边却修建有经营农家乐的一栋二层木房,一处原始自然的美景旁被生硬地植入商业化的建筑,影响了视觉美感,在我看来极不和谐,实在大煞风景。在瀑布前观望了几分钟,我与妻便驱车离开了。
今天的绕河谷之旅,了却了我的一桩宿愿,我在激动与欢欣的同时却产生了一些隐忧。如今,某处自然或人文景观被发现,引起世人关注后,往住会引来资本注入,修围墙,建围栏,造大门,设门岗,拦路收费,各种商业经营等,成为一些人赚钱的工具,其原始神秘的状态不复存在。这让我联想到《桃花源记》,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武陵打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受到外来人为打扰的桃花源便不再是世外桃源了,除非这个打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在里面定居,与世隔绝,永不再出来。打渔人出来后,告知太守有桃花源这样的世外桃源存在,太守派人去寻找,却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因为在作者心中,真正的世外桃源已经不复存在了。
绕河谷也是一样,商品经济正在侵蚀这里的原始和纯朴,唯利是图的商业化气息会使吊脚楼、绕家话、绕家纯朴的民风、古老神奇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风俗渐渐湮灭在商品经济的洪流中。我想,要不了多少年,绕河村会成为和其它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子一样,成为没有多大区别、没有自己特色个性的村子。
哪里还会有原始纯粹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净土呢?我唯有在心中祈盼:绕河谷,愿你尽量保持原始古朴的风貌,愿绕家文化和民俗风情能保持和传承得长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