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昌勇的头像

王昌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8
分享

远望唐山

远望唐山

王昌勇

早晨,我乘着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广阔的华北平原上,田野、河流、房屋、树木等景物交织着从车窗外滑过。我正观赏着沿途风光,不经意间,远方地平线上,隐约有一片建筑群落从我视野里一下子冒了出来。车驶近前,看到的是一排排厂房和仓库的建设,这分明是一座城市郊区。路旁的招牌上,写着“唐山”两个醒目大字,大字下标明,距此还有 20公里。

唐山,想不到,我会在这与唐山不期而遇。唐山这个名字我熟稔已久,早在童年时代,就看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拍摄的电影《蓝光闪过之后》,加上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唐山大地震的相关讯息,唐山大地震的阴影便根深蒂固地存在我的记忆里。

影片《蓝光闪过之后》揭示了在那个所有人都睡得正香的午夜,一场可怕的灾难席卷了唐山这座城市。地震前的异象,增强了不祥和压抑感,充满了末日来临的恐惧和黯淡。天低云暗,夜里狂风大作,吹动了窗帘,惶恐不安的狗在不停吠叫,金鱼在鱼虹内拼命跳动,电闪雷鸣,骇人的蓝光(地震光)从天际闪过之后,浩劫来临。突然天塌地陷,房屋倒塌,燃起熊熊大火,熟睡的人们还没明白是什么回事,便在睡梦中葬身于砖瓦墙土之中。跳楼逃生的人们被下坠的重物活活砸死。而逃出室外的人们又遇到大地开裂,逃生的人落入缝隙,宛若堕入地狱。一夜之间,一座城市横遭履灭,方圆数百公里的地区造成近乎毁灭的打击。而这次地震发生在半夜3点钟,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正在熟睡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命丧当场。即使有人被剧烈的地震摇醒,也鲜少有人能马上意识到问题并逃生。加上当年的房子大都没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又缺乏应对如此重大灾害的相关经验,最终这场7.8级大地震创下了世界地震伤亡史第二的惨剧,导致了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的可怕结果。

这是一场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的灾难,映照出人们本能的惊慌和恐惧,人们在灾难到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都还是茫然无措的。直到很多人意识到亲人已经永远离去,开始感受到自己身体上的疼痛、饥饿与寒冷时,大家才从空白中回过神来,开始自我营救。随着地震到来的瓢泼大雨,更是让劫后余生的人们感到了无助与悲伤。因为地震在半夜三点发生,又是夏天,因此即使逃出来的人也大都穿着简单的内衣,甚至赤身裸体。被大雨从头浇到尾的人们开始从废墟里扒出还能穿的衣服,以及食品,在满目疮痍里寻找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地震后的唐山就是一副人间炼狱般的惨象。

而党中央接到了灾情报告后,迅速调动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前往唐山,7月28日当天,就有10万的抢险救灾人员开赴唐山。这场救援就是一场战争,一场与死神、与自然较量的战争。但严重的灾情,使10万的救援人员在整个广大灾区当中显得微不足道。尤其是因为道路和通讯的阻断,很多地方无法通行,因此救援工作变得非常困难,许多时候救援的过程只能是依靠人力去做。战士们用肩膀推开巨大的建筑残渣,用双手从废墟里刨出生命,只要有微弱的呼救,战士们就会不顾一切的想办法扒开废墟……

看到救援队进入唐山,人们才不再对未来感到迷茫与恐慌,所有人都明白党和国家是坚强的后盾,会为他们的未来做出保障。劫后余生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开展自救。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自救、互助”的大义精神,出现了一幕幕震后人与人之间的真善和大爱。比如痛失亲人的人们开始一起救助地震孤儿,安抚震后孤儿们的内心创伤,并组建了“育红学校”,为了照顾地震孤儿而加入育红学校的老奶奶,为了救出工友而放弃生的希望、最终不幸遇难的矿工师傅等。

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废墟上诞生,代表着新生,给人以希望,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同1976年的大地震紧紧地连接起来。“震军、震红、震雨、震民、震培……”“震”是那些地震婴儿最普遍的名字标记,每个名字后都有一段关于地震悲情而动人的历史。那些在震后强忍着伤痛互相扶持的人,都是彼此的亲人。他(她)们帮助地震孤儿们走出了失去亲人的梦魇,地震孤儿有了亲人,鲜花再次开放在支离破碎的家园。

这一场救灾行动,堪称救灾史上的奇迹。在巨大灾难下,我国反应迅速,以最快速度稳住了局面,还在炎热的8月份,控制住了疾病与瘟疫。灾难发生还没有一个月的时候,学校就已经恢复正常,随后还残存的,完整的工厂也陆续恢复了生产,商店也陆续开业,在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能激发出战胜灾难的勇气、信心和互助的温情,在战胜灾难的过程中会获得的历练与进步。各种灾难后的重建家园,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和道德情操。

《蓝光闪过之后》不仅还原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状、震后的断壁残垣、生离死别的家庭、悲痛的生者、鲜血流淌的伤者、麻木的孤儿、奔波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还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悲欢离合,更歌颂了灾后救援时的人性光辉、重建时的坚韧、众志成城。所以一经上映,反响热烈,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甚至一度成为“地震”的代名词。

《蓝光闪过之后》在放映时吓坏了不少小观众。那楼房倒塌发出的裂人心魄的声音,那惨不忍睹的遇难者,那废砖土堆中痛苦的呻吟,那妇女孩子凄厉的哭喊与呼救等一幕幕悲惨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童年的我心中,成为我童年的梦魇和阴影,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唐山这个名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活在恐慌中,有时甚至在睡梦中梦见地震的可怕场景,吓得我夜里不敢熟睡,担心在睡梦中地震会降临。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7年,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忘怀。我们心怀悲戚,铭记历史,不忘逝去的同胞。

今天,电影中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回想起来依旧撼动人心,记忆中这座痛苦与灾难的城市就离我不远了,熟悉而陌生的唐山,你会是什么模样?

车行不久,便有了往唐山的分路匝道。两旁的广告牌上,写着“唐山人民欢迎您。”“凤凰涅盘,醉美唐山。”“心驰魅力唐山,神往美丽世园。”“相约靓丽唐山,畅享绿色生活”等标语。可惜,我不去唐山市区,不能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去悼念地震遇难者,我只能借从唐山身旁擦肩而过的片刻远望唐山,在心中向那些地震遇难者默哀。

远望唐山,四周有多条平坦宽阔的大道通往市区,大道两旁浓荫密布的行道树与绿树掩映中连绵不断的建筑物交相呼应,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亲和力的城市景象,彰显着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造型优美的立交桥,牵引着城市四面八方的交通,跳动着城市的气息。公路上各种车辆奔流不息,像一条条涌动的长蛇,“呜呜”的车辆奔流声和清脆的啾叭声清晰可闻。再远一些,便是一幢挨一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大厦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夺目的光芒,那里一定是商贸繁荣的闹市区了,尽管相距甚远,但我仿佛感受得到那里的喧嚷与鼎沸,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

上网一搜,这是一座总人口770多万,中心市区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座繁荣美丽、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这就是唐山?我愕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的废墟已经不见了踪迹,童年记忆中痛苦与灾难的唐山,与现实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唐山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巨大反差。但我切切实实是乘车从唐山的土地上经过,并且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清新勃发之气,听到了唐山亢奋前进的脚步声。

远望唐山,我不得不为这座城市而感动,不能不对吃苦耐劳的唐山人充满深深的敬仰之情。那些地震之后的灾难幸存者,擦去身上的血痕,擦干脸上的泪水,掩埋好亲人后,又投身到建设新家园的繁重工作中。昔日灾难给他们带去了永不磨灭的苦痛记忆,也给了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坚毅。他们已经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坚强地站了起来,修补着家园,不禁让人欣慰感慨。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握紧苦难,用纯净的心灵守望安宁,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来抚平苦楚的记忆和伤痕。

灾难磨砺非凡的意志,苦痛铸就坚强的品格,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就是不屈的“唐山抗震精神”。震后四十多年来,唐山人民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用自己的力量与意志,在废墟上重新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朵。四十多年来,“唐山抗震精神”已经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融入唐山这座城市的性格中,这是历史给予唐山的不灭印记,是唐山人民创造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四十多年来,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创造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东方神话。

唐山人民用奋斗诠释担当,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开放的气势,超越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个新的标高和范本,书写改革开放新故事,铺展幸福生活新画卷。人民城市的颜值更美了,惠民富民的成果更多了,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展现了唐山人民的博大襟怀和超凡的伟力。那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被彻底改造成美好的家园,唐山被建设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大都市,令世人瞩目。

我相信,那些 47年前不幸长眠在这块土地下的灵魂,一定看到了自己亲人创造的辉煌,他们在九泉之下肯定会深感慰籍。

大巴奔驰着,把唐山抛离得越来越远了。唐山渐渐在我的回望中消失,只剩下那片灿烂的阳光,阳光下,跃动着唐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在心中祈祷:愿逝者安息,愿生者顺利,愿天地少灾少难,愿人们幸福美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