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沐浴着早晨的阳光,我走进了校园。在孩子们的喧嚣声中一辆小轿车驶出了校门,疾驰而去。簇拥在一起的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恐,我也感到了一丝不安。从老师们的口中得知:原来二年级的班主任徐老师在匆忙赶往教室的一瞬间右脚扭伤了,寸步难移,痛苦的呻吟声惊动了晨读的孩子们。徐老师就这样被送进了医院,所幸的是没有骨折,只是软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医生告诫:“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
在回家休养的当天,徐老师憔悴的面容上仍然掩饰不住痛苦的神情。一群焦急的孩子得知老师回来了,蜂拥地挤进了老师的房间,(老师的家就在学校内)将她们可敬的老师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孩子伤心地讲着班里发生的事;有的孩子沙哑着声音询问着老师的病情;有的孩子揉红了双眼扑倒在老师的怀里哭了------面对眼前的孩子们,徐老师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她沉默着,爱怜地抚摸着每一个孩子的头,示意他们先回到教室。孩子们也很乖巧地听从了老师的话,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师的家。可能这群幼小的孩子是在心疼着他们的老师,好让病中的老师安静下来,好好地休息一阵子。回到教室里的孩子们也像变了个人似的,一改往常的调皮,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守纪律,开始了自习。
下午上课铃一响,一个艰难的身影出现在了校园之中。徐老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作出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决定:她要让自己的丈夫背起她走进教室。家与教室的距离虽短,但这一路走来,对于相濡以沫的丈夫来说却显得异常的艰难。他理解妻子的心情放不下的是孩子,他也明白乡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没有老师的课堂会乱作一团,他更清楚医生的“卧床休息”几个字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的重要性。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心力交瘁可别无选择。迎着金灿灿的太阳,他步履蹒跚地背着妻子,也背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妻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眼里却溢满了泪水。迈着沉重的脚步,他慢慢地行走在阳光的灿烂里,他们的身影也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美却凄凉。孩子们见到老师的那一刻也都欢呼了起来,追随在老师的身旁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老师在同学们的搀扶下,强忍着疼痛,坐在了讲台前的椅子上,微笑着开始了她的语文教学。
是的,孩子安好了,可是我们的老师呢?他们终日超负荷地像机器一样运转,长期的疲惫劳累让许多老师患上了多种疾病,但是他们却不能安心在家调养,仍拖着病残的身体,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置医生的叮嘱而不顾,硬撑着站在了讲台上。我无言了,心里也涌出了一种难以言状的酸楚感。乡村小学师职人员的缺乏这一实情让我们的老师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讲台就是他们的阵地,只有双脚站在讲台上我们的孩子才有了家的安全感,我们的老师才能放心踏实。三尺讲台成就了老师们的梦想,也挥洒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孩子们的心灯点亮了,可老师们的健康却在这里被一点点地剥蚀,身体也在这里被一点点地透支,生命也在这里被一点点地耗尽。他们中多半是年龄偏大,即将退休而且多病的老教师,一周18节的课程,让他们在不堪重负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停地忙碌着憔悴着。他们倔强的固执中透出的是执著,执著的追求中折射的是伟大,伟大的付出中彰显的是人性的光芒。但他们也是平凡之人,也是肉身之躯啊!他们的身心需要休养,他们的心魂需要安歇。与其说这种坚守是一种奉献的完美,不如说这种无奈的选择更是一种悲苦人生的真实写照。
乡村小学教师的悲苦人生决定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走向?我不得而知,但我想,这应该是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一个沉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