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家洪的头像

余家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1
分享

华哥求学

华哥出生在天台镇新店村大安坝,那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每天六点过从山上来到山下的学校读书需要一个多小时,下午三点放学后,从山下的学校回到山上的家,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肚子经常饿得咕咕叫。最关键的是,整条路上只有他一个人是学生,几乎每天都是他一个人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夏天还好,一到冬天,整条路全是土路,溜溜滑滑、滑滑溜溜,每天来到学校,两条裤腿没有一处是干的,一双鞋沾满了稀泥。等到裤腿干了的时候,已经接近放学,回到家又是一身水一身泥。

这样艰苦的条件,他哪有心思读书呢!至于学习成绩,要感谢班上很多同学情况跟华哥一样,都不如何读书。因此,华哥的成绩在班上还能勉强排个中等。他看到周围的哥哥姐姐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更是羡慕不已。在他内心逐渐产生一种弃学打工的念头,可他一直不敢这么做,也一直没敢提,毕竟他年龄还小。

1995年,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了,反正学习也不怎么好,他名正言顺地跟父母提出来要外出打工挣钱的想法,就算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也好。可他是家里的独苗,他的父母哪能轻易让他出去吃苦呢?于是,家里给他一点本钱,让他在家里学做冬笋生意。家里这样做,一是把华哥留在家里,二是让华哥练练今后求生的本领。华哥寻思着,做冬笋生意也可以,低价买进来,背到城里高价卖出去,途中赚取差价即可,这生意稳赚不赔。

没想到,冬笋生意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他每天背着一个背篼、一个口袋、一把秤,经常在大安本地、复兴龙凤、丙安团结等地走村串户,收购冬笋。生意成交后,先将冬笋背回家里,凑足数量后再背到新店,坐车运到城里卖出去才能完成一桩买卖。劳力到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城里的冬笋市价三天两变,甚至有时一天一变。一桩买卖能够赚过三二十块就不错了,甚至有时还要亏本。这让华哥明白了做生意也是有风险的。

有一天,华哥将冬笋卖掉后,在城里他六孃开的商店里歇脚,跟他六孃倾诉了做生意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想到外面去闯一闯的想法。他六孃生活在城里,又是做生意的,见多识广、信息灵通,支持和鼓励他走出去看一看。正好在上海包工地的张老板回赤水招工,恰好来到了门市上,看见华哥身材魁梧、年轻气盛,便动员华哥到自己工地上务工。于是,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华哥来到了大上海。

在上海,华哥一无亲二无戚,除了一起去的几个赤水老乡,其他人一个也不认识。白天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儿,挑砖、抬水泥、和砂浆,什么活路都得干。他从小一直读书,没干过这种苦活儿。有一次,工地上浇筑混泥土,因为工程质量要求,工程不能停,华哥连续干了两天一晚。更巧的是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这让他感到极度疲惫,就连拖着震动棒都睡着了。

虽然辛苦,但打工挣钱的信念支撑着他。有一天晚上,工地上要找一个人去清理粪坑,一晚上的工作量,可以拿到三天的报酬。消息一出,工地上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人愿意去兑这份高工资。华哥想想:不就是累点臭点吗?出来就是找钱的,只要有钱都可以干,于是主动举手了。本来白天的活就让他有些吃不消了,工作到下半夜,自己已经疲惫不堪。不料,这时肚子还与自己闹起了革命,一整夜的重体力劳动,让他体力严重透支,饿得他前胸贴后背。于是,他到附近街上去转了几圈,寻求可以买点填肚子的东西,可家家户户都是闭门羹来招待他,连瓶水也买不到。这让他意识到钱也不是万能的,何必这么拼呢?

快过年了,华哥也到工地附近商店买点年货犒劳自己。这家商店是博达便民粮油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商店,属于全民企业,正处于改制转型期,需要人手帮助处理积存货物。于是在商店门口贴出招工启事。华哥看见招工信息,回想起自己一人几个月来在上海打拼的艰辛,工地上打工实在是太累。于是,抱着换换环境的心态,在招工处登记了自己的信息。1996年春节刚过,博达便民粮油公司来到工地上通知华哥到商店上班,主要担任货物推销及配送工作。

在这家公司干活,相比在工地上打工来说轻松多了,华哥分外珍惜这份工作,干得很卖力,整天骑着公司匹配的三轮车在大街小巷送油送米。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就把第一商店的存货送完了,因为华哥吃苦耐劳,深得领导喜欢,被推荐到第二商店工作。

虽然长得牛高马大,他却是第二商店年纪最小的工人,在年长者的面前,完全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人们经常拿华哥跟自家的孩子相比较。于是,人们都对华哥独立、担当的品质产生敬佩,同时也产生怜悯之心,都觉得年纪这么小的孩子正是读书的时候。

单位上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好心阿姨对他更是关爱有加,每一次见到华哥都要苦口婆心地劝他:“你才十五六岁,应该回去读书,现在不读书,将来是要后悔的!”除此之外,好心阿姨还经常把丈夫穿的旧衣服送给华哥,这让身处异地他乡的华哥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于是华哥对好心阿姨产生一种由衷的信服。

很多天晚上,华哥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回想几个月来自己经历的一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己做过笋子生意,在工地上打过工,现在大街小巷送米送油,换了两三个地方、做了三四个工种,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说不定哪天二分店也垮了,再去哪里打工呢?回头仔细想想好心阿姨对他的良苦用心,阿姨推心置腹的话无数次在他的耳边回响。何去何从,这让华哥整晚整晚睡不着。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折磨,有一天早上,华哥来到好心阿姨面前,清晰而坚定地告诉她:“我要回去读书了!!!”好心阿姨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立马帮华哥收拾好行李,亲自送华哥登上回家的列车。

回到家里,已经是1996年秋季学期快要开学的时候了,华哥把要努力读书的想法告诉了一辈子都刨山挖土的父母,这个想法当然首先得到大人的支持和鼓励。

华哥找到曾经初中毕业的学校,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华哥要求复读这件事非常重视,同时也对华哥的情况产生了几分担忧,毕竟华哥过去的成绩本来就不怎么好,毕业后又出去打了一年工,原本掌握的课本知识恐怕遗忘得差不多了。正在学校犹豫不决的时候,华哥再次找到学校领导和老师,把自己毕业后打工的艰辛历程和下定决心努力读书的愿望告诉了学校。学校领导和老师被华哥多次强烈要求读书的行为所打动,便同意了华哥要求复读的请求。

有了非同寻常的经历,现在得以重返校园,华哥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为了弥补这一年被遗忘的知识,他把夜晚当成白天使,一天当着两天用。为了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用到学习上,天晴天五六点打着电筒上学,下雨天就住在山下的亲戚家,他经常都是跑着步进入校园,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别人在玩耍的时候,他在努力学习;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也在努力学习,因为他明白自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全班同步学习的节奏。有疑问的,就虚心地与学弟学妹们探讨;有不懂的,就主动地向老师们请教。渐渐地,华哥的各科成绩逐步有了提升,不断超越他名次靠前的同学,这让他不断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激励着他更加努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7年初中毕业考试中,成功考进了赤水市第一中学。进入高中后,华哥经常回想起外出打工的经历,心中牢记父母和上海好心阿姨的殷切期望。因此他不敢懈怠,继续勤奋学习。高中毕业后,高入贵州商学院继续深造。

商学院毕业后,他凭着敏锐的嗅觉,抓住了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商机,在仁怀开办装修公司。他凭着自己独立、坚强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公司越做越大。在承揽房屋装饰装修工程中,他以诚信为先、质量为保障,深得顾客们的信任,生意越做越红火。人人都说,华哥是山旮旯里通过读书走出去的成功人士。

直到现在,每次我和华哥见面,都要谈到他曾经到上海打工,又回来发奋读书的经历,以此来教育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如果没有当初不同寻常的经历,华哥也不会重返求学之路,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哥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值得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深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