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的酒
自古以来,赤水就产酒。在赤水方言中,有一个词语叫“居酱”,赤水人都知道是舒服的意思。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往往会说:“今天我有点不居酱。”吃了点药后就说:“现在我居酱了。”其实,“居酱”这个词也许与西汉时期唐蒙带着过夜郎,再经牂牁郡,远销南越,名播京都的“蒟酱”有关。“蒟酱”是当时的一种美酒,也许人们喝了之后觉得安逸,就对它念念不忘,一直记着“蒟酱”这个名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蒟酱”也许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居酱”了。
赤水的酒,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至今在大同还有宋代的酒坊遗址。清乾隆十年(1745年)赤水河道开通,对赤水的酒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清代仁怀同知查慎行的诗《咂酒》,就记录了当时赤水关于酒的生产和经营的状况:“蛮酒钓藤名,干糟满瓮城。茅柴轮更薄,同酪较差清。暗露悬壶滴,幽泉借竹行。殊方生计拙,一醉费经营。”同时,往来经商运盐的商人和负盐、纤夫,穿梭于赤水河络绎不绝,赤水河沿岸的城镇逐步兴起。人口的增加,赤水本地生产的酒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江津区松溉、白沙、朱沱,泸州及分水岭等沿长江河一带白酒随水运进入赤水河沿岸销售。查阅赤水白酒发展简史,在清代及民国时期,赤水城内及周边城镇都有酒厂,主要分布赤水城、大同、复兴、土城、元厚等区镇。
解放后,赤水县第一酒厂、大同酒厂、楠乡酒厂、华平酒厂、高洞大曲酒厂、官渡酒厂等酒厂相继投产,所生产出的优质白酒,多次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2010年后,丹霞酒业、赤水老窖、贵福酒业等本土老酒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改扩建。2020年后,贵粱酒业、百年赤水、远明中厚酒业、君台厚酱酒、岁酿酒业、手艺人酒业等企业强势入驻赤水,年产酒量达4万千升以上,使赤水白酒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民间,随着种子的改良,加上种植技术的提高,农村粮食产量普遍提高,很多农户有了余粮。人们便开始小作坊或者家庭式烤酒,生产出来的酒,一般没有经过提纯和检测,与正规酒厂的酒质有差距。但经济实惠的纯粮酒,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另外,在赤水民间有一种叫“醪糟”的米酒,是人们爱吃的自酿食品。因它制作工艺简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才得以全面普及。但醪糟酒力不强,人们往往把它当成一种饮料来喝,或者作为加工其他食品的辅料。
改革开放后,啤酒、果酒、鸡尾酒等五花八门的酒出现在市场上,但人们对酒的需求仍然以白酒为主。毕竟白酒比其他任何一种酒历史更悠久,更有文化底蕴,更有穿透力,更融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赤水人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过去喝的有些酒,要么让人头疼口干,要么让人四肢无力。因为酱香型白酒酒味丰满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久、空杯留香,所以越来越受到赤水人的喜欢。这也是赤水要大力发展酱酒的原因之一。
酒的珍贵,不光是它能作为招呼客人的礼遇佳品,而且它还有一定药用功能。山里的人身体受了外伤,习惯用酒来消毒。消了毒,自然就好得快,所以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备有一点酒。有的人内体不好,按说不能喝酒,但赤水人爱将药材泡在酒里,泡制成药酒,每天喝一小口,反而有利于健康,这种叫喝养生酒。
赤水人习惯将大枣、枸杞、杨梅、乌梅、桑葚等物一种或几种泡在白酒中,制成不同口感的酒。于是,菊花酒、桂花酒、杨梅酒、刺梨酒,成为人们经常品的佳酿。
酒,不光是活人喝,还是送宗拜祖必须的祭献品。亡人去世后,道场上的三杯三盏,必须有酒;三天后的圆坟仪式上必须有酒。过去,清明节祭祀,必须有酒;每年岁末吃年饭,醮饭祭请时,必须有酒。
酒的那些喝法
自从有了酒,人们便有了喝酒的习惯。人们最开始饮酒,也许是渴了、累了、困了、压力大了,喝点酒解解乏、消消愁,多为独斟独饮,饮多饮少、饮快饮慢,什么地方喝、什么时候喝,全由自己个人掌握。随着人际交往的发展,人们往往多人聚饮,甚至将酒作为招待亲友的必需品。
主人家用一个碗或者一个钵钵将酒倒出来,放一个勺子在里面,端上桌。再用盘盘儿、碟碟儿之类的小器皿分着喝,或者轮流喝。人们有时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有时一边喝酒一边谈生意。酒,逐步演化成人际交往的一种媒介。于是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饮酒文化。
赤水人喜欢划拳,即猜拳,酒经常成为人们划拳的赌注。因为是通过比划手指决定胜负来喝酒,因此人们习惯把划拳称为比指姆下酒。划拳之前,先商定每一拳酒的量是多少,再将拳酒舀好,单独放在一旁,所谓先酒后拳。否则,决胜后才舀酒,该舀多少呢?舀多了输家有意见,舀少了赢家不服,难得扯皮。
划拳时,双方同时各出一只手,五个手指头可以任意伸,也可以一个都不伸。除了一个都不伸外,其他任何一个伸法都必须有大指姆,即伸一个手指头时,必须是大指姆;出两个手指头时,必须是大指姆加上另外一个手指头,以此类推。因此大指姆被称为大拳,意为大权,大权是不能倒的,倒了就要包(违反了规则),包了就得喝酒。同时,双方各口报一个不少于自己伸出手指头或者不多于自己手指头加上对方5个手指头的数字,否则就为包。如果其中一方口报的数字与双方伸出的手指头加起来的个数一样多,则为赢,反正则为输,输了就要喝酒。如果双方同时赢,这叫喜相逢,不作为判定喝酒的依据,得继续划。
赤水人划拳,习惯在口报数字的后面加一些字词或短语,使拳划起来抑扬顿挫,更有节奏感。如口报数字零,习惯喊:“林(零)妹妹”“零不出”等;口报数字一,习惯喊:“一定好耍儿”“一定该你吃”等;口报数字二,习惯喊:“两弟兄好一辈子”“二龙枪宝”等;口报数字三,习惯喊:“三鲜汤”“三阳开泰”等;口报数字四,习惯喊:“四季发财”“是(四)你的”等,以此类推。
赤水人好客,主人家往往是划拳、劝酒的发起人,其次是划拳能力强或酒量好的人,总喜欢一人向多人发起挑战,逐个挨着划,人们习惯称为打桩。打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庄家与每位酒友固定划几拳,一般为三拳或六拳,划满规定拳数后,无论输赢都该与下一位划。另一种方式是必须庄家赢了一拳才能过一个酒友。不管那种方式,都要将所有的酒友轮流划一周,才算打完一桩。划拳时,没有参与划拳的酒友自然就是观众,自觉担任起裁判的职责。
赤水人划拳,总在不断创新。有一种拳的划法是输方喝了酒,接着与赢家的下一位划,即输了喝、喝了划,直到划赢一个为止,人们把这种划拳方式称作苦中苦。还有一种是输方喝了酒,赢方与输方的下一位划,即划拳不喝酒、喝酒不划拳,这叫乐中乐。
参与划拳的人多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个轮次,为了提高大家划拳的参与度,人们根据参与划拳的人数平均分成两对,再分别选派队员出来与对方队员划,人们习惯把这种划拳方式称为划南北战。其中一方把对方所有队员划赢后,输方喝了酒后再来第二局。如果一方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队员把对方所有队员都划赢了,这叫龙头凤尾,输方就得加酒后再喝。
我才到天台镇发明小学参加工作时,听说村里有一个叫王青山的,跟外地人划拳从来没有输过,我心里有点不服气。有一天,我们在酒桌上相遇了,大家都喝得晕乎乎了,决定比指姆来下酒。大家推选我和王青山先划。第一回合,我出三个指头口报六,王青山出三个指头口报七,我说我赢了,大家都说王青山赢了。等我数完指头,王青山指着他大指姆旁边的一个指头说:“这里还有一个哦。”我再数一数,确实有七个指头。我认输喝酒。第二回合,我出四个指头口报五,王青山一个指头都没有出口报零,我说我赢了,大家又说王青山赢了。我把我的四个指头加上王青山大指姆旁边的一个指头加起来是五个指头,王青山说:“我喊的是零,就是一个都没有出,伸着的这个指姆卷不起来嘛!”我又认输喝酒。原来,王青山是六个指头,手伸出来,怎么数都是他赢,人们不得不甘拜下风。
随着社会的发展,拳的划法与时俱进,诸如青蛙拳、蜜蜂拳等花样儿划法日新月异,原理都一样,只是划法不同而已。但新划法没有传统的划法普及,对人们的影响也没有这么深远。随着社会文明的推进,至今少有人划拳,但一直成为喝酒人的一种记忆。
划拳,除了酒量好,还需要人灵敏的反应,甚至有时还要打酒官司,所以有的喝酒人喜欢用估子儿的方式来代替划拳,即为猜拳。子儿可以是石子儿、花生儿、烟头儿、瓶盖儿、纸坨坨儿等双方认可的小物件。估子儿就是出拳人将子儿放在手心,让别人猜。为了不让别人猜着,出拳人在放子儿时,将双手藏在桌下或自己身背后,不让猜子儿人看见。有时为了迷惑猜拳人,出拳人将双手故意快速绕几个圈,再在空中抓几把,让你分不清子儿到底在哪只手。
出拳人作好准备后,通常将一只手伸出来,对着猜拳人,让他猜。为了增加猜拳的趣味性,出拳人有时将双手伸出,让猜拳人任选一只手来猜。猜拳人看到对方伸过来的拳头,先将拳头翻过去翻过来地看,试图从指缝里看出一些端倪,或者从拳头的大小来判断手心是否有子儿。这个时候出拳人将拳头握得更紧,就怕对方看出自己的马脚。
经过一番的心理较量后,猜拳人说:“来了……”,即为有子儿的意思,有时也说成“有”“兑到”等,不管说什么,这个时候猜拳人都故意拖长语气,同时细心观察出拳人的面部表情,试探出拳人的心理。因为没有说出“来了”该谁喝酒的问题,出拳人也不会松开。
又经过一番的心理较量后,猜拳人才说出“来了”该谁喝酒。如果该猜拳人喝酒,出拳人爽快地将手松开;如果该出拳人喝酒,出拳人慢慢将手打开过程中,故意质问猜拳人确认猜拳结果。
子儿是一种较小的物件,容易让人藏匿,有的出拳人聪明,有意将子儿夹在指缝里。等猜拳人猜出结果后,如果该猜拳人喝酒,打开手的瞬间就让子儿掉落在地上,自然就该猜拳人喝酒了;如果该出拳人喝酒,就将指缝里的子儿拿出来,有意改变结果。
还有的人故意多准备一颗同样大小的子儿,两只手都有子儿。等猜拳人猜出结果后,如果该猜拳人喝酒,出拳人松开得利落;如果该出拳人喝酒,就将另一只手伸出来,还说:“子儿在这里!”以转移猜拳人注意力,并瞬间将原来那只手里的子儿处理掉。当然,以上两种操作都是违规的,被逮着了是要被罚酒的。猜拳,看似一种简单的行酒游戏,实际上是心理战术的实际运用。
人多了在一起猜拳,猜法就多。有一种猜法是一人当出拳人,其余的所有人都是猜拳人。出拳人将拳头伸出来后,猜拳人一个挨着一个地接着猜,只猜“有”或“没有”,猜的过程也不用再过多去察言观色了。不管你猜什么,都是猜中的喝酒。出拳人要等所有人猜完后才将手打开。打开双手的瞬间,猜拳人全都紧紧盯住出拳人的拳头,一是揭晓谜底,到底该哪些人喝,二是担心出拳人动了手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儿来。打开双手后,可能没有人喝酒,也可能是所有猜拳人都喝,就像钓鱼一样,所以这种猜法叫钓鱼。这种猜法有一个弊端,猜拳人没有喝酒的机会,所以满桌的酒友轮流当出拳人,不然的话,什么时候才该自己喝呢?
还有一种猜法叫放炮。在猜拳前准备与酒友同样多的子儿,出拳人拳头里至少要有一颗子儿,最多与酒友人数一样多。拳头伸出来后,由猜拳人挨着猜,但不能重复猜同一个数字。谁猜中谁喝,都没有猜中就该出拳人喝。
估子儿,主要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情商,老实人往往吃亏。于是,赤水人又创新了一种翻纸牌喝酒的玩法。所用的牌一般为泸州大贰或扑克,按照牌上的数字喝酒。如果是扑克牌,先去掉大王、小王,J对应数字11,Q对应数字12,K对应数字13。
一般情况下,翻的第一张牌不喝酒,只是决定谁翻出第一张酒牌。当酒牌翻出后,按照牌上的数字顺着逆时针方向数,数到谁就该谁喝酒。如果是六个人参与翻牌,数字1、7、K就该翻牌人喝酒;数字2、8就下一位喝酒,以此类推。每张牌翻起来后,翻牌人要先数清楚后再递给喝酒人,如果递错了要罚酒。同样,接牌人接错了,也要罚酒。所以递牌、接牌都比较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罚酒了,毕竟大家都是喝得晕乎乎的。
当接牌人接过对方的牌,放在自己面前,心不甘情不愿地端起事先分好的酒,愁眉苦脸地一口喝下肚去。然后翻出下一张牌,再按以上规则递牌、喝酒。如果任意一家门前累计有10张牌,就得多喝一杯满十酒,以示庆贺。如此反复,直到大家尽兴为止。
翻牌跟划拳一样,也在不断创新,有时还跟国内外热点事件结合在一起。2003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来被施以酷刑,成为当时的悲情人物。富有灵感的酒友们灵机一动,把萨达姆搬上了酒桌子。如果是五个人参与翻牌,其中四个人都接牌喝了酒,重来没有接牌喝酒的那个人就是萨达姆。接下来的翻牌过程中,无论翻到另外四人中的哪一个,萨达姆都须作陪,直至轮到萨达姆接牌喝酒为止。
翻牌吃酒简单易学,并且明吃明摆,不容易作假。但是整个团队要招呼你,还是可以让你喝高兴的。有一次,天台政府的陈哥到金坪山村入户开展工作,天黑了,顺便到发明小学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大家都高兴。在校的四位老师热情地接待了陈哥,并且设宴喝酒。大家都知道陈哥喝酒厉害,为了让陈哥喝得更尽兴,便翻牌喝酒。当然当天晚上陈哥手气最好,喝得也最多,一斤多的酒量,不知不觉就醉了。等陈哥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看到还摆在桌子上的醉酒工具,翻开一看,整副牌七个1,十一个J。陈哥一看,什么都明白了,总共5个人喝酒,这就是明摆着的“团伙作案”。当然,老师们的好意,陈哥没有生气,喝酒人哪个的心不好呢?哪一个不希望别人多喝点呢?
几桌人喝酒,主人要负责统筹整个场子的后勤服务,往往不能顾及到某一桌或者某一个人的酒局进程状态。主人一般会在每一桌明确一个自己放心的人,统一安排整桌酒局进程,并负责必要的后勤服务。这个人行使主人待客的职权,相当于酒桌上的主持人,人们惯称为酒司令。当然也有大家共同推举或者默认的酒司令,如凤凰的雷司令就是大家公认的,他酒量大,听说曾经在十七桌的宴会上打了通桩(每个都喝一杯)。所以,只要有他在的酒局,他就是酒司令。有了酒司令,主人就不再担心大家喝酒偷懒,或者供酒不及时的问题了。如果只有一桌喝酒的,主人家自然就是酒司令了。如果是几十桌的宴席,就有两三个人专门负责供酒服务,各桌的酒司令就自行推举了,毕竟主人家的精力是有限的。
酒桌上坐满客人后,酒司令首先负责给喝酒的人倒上一杯,这一杯叫门面酒。喝门面酒时,如果主人在,一般连续提议三次,每提议一次喝一口酒,如果是小杯子,每提议一次喝一杯酒,并且每次提议表达不同的意思,如表示感激、表示祝福、表示恭贺、表示欢迎等等。待主人提过三次,再例行每人提议一次。如果主人不在,就由酒司令开始提,不同的是酒司令只需提一次即可。一般情况下,门面酒必须得喝完,才能进行后面的节目。当然喝醉了,可以不再参与后面的节目了,毕竟每个人的酒量是有大小的。
酒量大的,在酒局中往往占据上风,同时也是酒局的直接或间接推动者。酒量大的人,喜欢第一个与酒局上的每一个人一对一单独碰杯喝酒,每喝一杯就单独与对方说一个话题,以示交好,就像足球场上射点球一样,人们把这种喝酒方式称为打点球。一般情况下,有一人开始打点球了,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出来打点球,甚至带动每个人都出来打点球。有时候,几个人的点球同时打,几波人都在喝,场面热闹,气氛和谐。赤水人打点球有个特别的规矩,碰杯站着坐着都可以,但喝酒一定要坐下。如果站着喝酒是要罚酒的,因为赤水人经常说:“屁股一抬,喝酒重来!”如果不信,欢迎你到赤水来体验一下。
当然酒量小的,喝酒就得采用技巧了,有时自己一杯酒与两个人同时喝,过两个人的轮次,一个通桩下来,总的酒量就比别人少喝一半了,这种打法叫一拖二。当然也有一拖三,甚至拖全桌的。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喝法称作打保龄球。
如果全都是大酒量的聚在一起了,大家不划不估,拼硬实力。大家一杯一杯地干,快的时候,倒酒都搞不赢。还有种拼酒力的方法,第一圈每人一勺子,第二圈每人两勺子,第三圈每人三勺子,以此类推。这种喝法叫叠罗汉。我听说最多的时候有人叠到八,八勺子舀在一起大半碗,让人望而生畏,约摸一算,就是36勺子,总量少也有七八两。
还有一种人喜欢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喝酒。凤凰村有个退休干部,姓马,曾经在镇里面当过武装部长,他喜欢与别人转勺子喝酒。工具很简单,一个盘子、一个勺子即可。一人握住勺子用力一掀,让勺子自由在盘子里转动,当勺子自然停下后,勺子把把对着谁就该谁喝。马部长偏偏就有这样一个绝技,只要是他掀的勺子,他说该谁喝,勺子停下后,百分之八十以上就该他喝。所以,只要在天台提起这种喝酒方法的,都知道这是马部长的绝活儿。
还有一种喝法是数数喝酒,什么工具都不要,全靠自己的反应速度,多在年轻人中进行。规则是当第一个酒友随意说出一个数字,后面的酒友顺着数下去,凡遇到7或7的倍数只能说“过”,不能把数字说出来。如26后面是27,27里面有“7”,只能说“过”不能说“27”;27后面是28,28是7的倍数,也只能说“过”不能说“28”,否则就要喝酒。后面的人接错了或规定的时间内接不上来,也要喝酒。这种喝酒方式没有谁输谁赢,反正错了就喝酒。
过去,赤水人喜欢劝酒。本来你已经不想再喝了,但在他人的各种理由劝说下,让你无法推脱。晚辈总喜欢向长辈敬酒,这叫尊老,你不会推辞吧。等晚辈敬完,长辈又要回敬,说:“你尊老,我也得爱幼啊!”如此往来,只要有理由,都可以敬,并且不可以无理由拒绝。这可以看出赤水人义气、豪爽的性格。
还有一种劝酒,在不动声色中进行。有一次,我去中心组张国华家家访,中午在他家吃饭。他看见老师来了,很是热情,除了准备丰盛的午餐外,还拿出小半瓶酒放在饭桌上,说:“今天我们两个就喝这点儿哈!”我看看酒不多,就答应了。等我们喝完,他走进房间,又拿出一个小半瓶,酒也不多,我又答应了。等我们喝完,他又找到了一个小半瓶,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他那天究竟找了几个小半瓶,反正我是喝醉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中了他的“埋伏”,这是他惯用的技法。
酒与生活
过去,粮食紧张,没有多余的粮食来烤酒,因此一般农家是不烤酒的。人们要喝酒,多数是到集市上去买。买酒得有工具,一般用白色的胶壶来装。当然,胶壶有大有小,有装两斤的,有装五斤的,有装十斤的,还有更大的,这要根据购买量来决定胶壶的大小。
酒店里的酒是用陶瓷缸装的,不同价钱的酒装在不同的缸里。每个缸用胶布蒙在缸口上,再用橡皮将胶布连同缸口扎紧,再在缸口上放一个装有沙子的口袋,使缸里的酒达到更加密封的状态。否则,缸里的酒就会跑气,跑了气的酒水分重,不容易卖出去。有人买酒时,老板就打开密封的酒缸,用专制的打酒工具把酒舀出来,再将酒缸密封好即可。因此,买酒又叫打酒。
打回来的酒,如果短时间喝,就不用倒在其他器皿里。等到使用那天,直接将装有白酒的胶壶提出来,拧下壶盖,即可把酒倒出来招待客人。所以在赤水有一个谜语:“一个老者白又白,翘起嘴嘴来陪客。”说的就是装酒的胶壶。
如果喝剩的酒,长时间装在胶壶里,就会变味儿。变了味儿就没有人喝。所以,一般农户还准备一个陶瓷罐放在家里装酒,把长时间不喝的酒存放起来。陶瓷罐有两种,一种是大肚大口,仿照酒店里的密封方式;另一种是大肚小口,用一个塞子塞紧即可。要使用时,直接将酒罐提出来,让客人喝个高兴,因此人们把酒罐称作欢喜罐。
酒的存放,需要特定的环境,除了有一个足够的空间外,还得考虑温度、湿度、避光等条件。普通家庭,一般把酒存放在相对潮湿且黑暗的底层,有个别农户则把酒存放于专用的地下室。存酒房间平时少有人进出,房门紧闭。当你取酒时打开房门,便有一种浓郁的酒香飘来。
过去,酒是稀缺品,好不容易弄点酒喝,但生活物资匮乏,将酒倒入碗中,却没有下酒菜,只能端着碗就喝,因此人们把酒称为“单碗儿”,喝酒就是“喝单碗儿”。经常聚会的酒友也被称为“单碗儿客”。因为通常只喝酒不吃菜,因此也叫“喝寡单碗儿”。另外,“喝单碗儿”还有吃饭的意思。比如“走,喝单碗儿!”表示请人吃饭,“单碗儿算我的”表示求人帮忙或表谢意。
过去人们赶场时,老朋友重逢、请人帮忙办事、洽谈生意、处理纠纷,常在茶馆酒馆买一碗酒,一般为二两,习惯称为一个“单碗儿”。有时间的,再来一碟瓜子,坐在店里慢慢聊、慢慢喝,过往的客人去了一波又来一波,“单碗儿”加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太阳归西,才一偏一倒地往家里走。
当然,也有赶路人渴了累了,打个“单碗儿”解解困,喝完“单碗儿”好继续赶路。赶路人站在柜台前一饮而尽,喝得快的,老板找零钱都搞不赢。上世纪90年代,发明小学几个年轻老师放了学,没有吃中午饭,打算走到铁匠炉朋友家吃结婚酒,可还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又饿又渴,于是商量从观音坳起,每经过一个商店,每人喝一个“单碗儿”。当他们下午到达铁匠炉时,每个人都走得歪歪斜斜。幸好那个时候商店少,不然,估计有人走不到铁匠炉就倒下了。
在生活中,人们喜欢把爱喝酒的人称作“单碗儿”,张大爷爱喝酒就称作“张单碗儿”,李大哥爱醉酒就称作“李单碗儿”。当然,这种意义上的“单碗儿”,带有一定的贬义,通常指“烂酒”之意,即喝了酒有点乱,经常出“洋相”,给别人留下一些笑柄。
陈家祠堂苟家有两弟兄,因为都爱喝酒,哥哥叫“大单碗儿”,弟弟叫“小单碗儿”。有一天晚上,“大单碗儿”在朋友家喝酒,没有把持得住,喝得酩酊大醉,直到最后才回家。好心的主人知道他喝醉了,怕出事,专门派了一个人牵着他回去。可在回家路上,必须要经过一块水田。“大单碗儿”走到这块水田时,酒兴发作,双腿发软,根本不能在田坎上走。护送的人怎么扶也扶不住,只得说:“这么窄的路,你先坐下,我还叫一个人来帮忙。”“大单碗儿”一听,明明自己没有喝醉,还要叫人来帮忙,要是传出去就是笑话了,心里有点不服气了。看看洒满月光的水田,就像一条宽敞而明亮的大路,索性直接跳进水田,反而嘲笑站在田坎的人:“这么大的路,我自己能走,不要你们扶。”田坎上的人着急了,连忙大声呼喊附近的人,才把“大单碗儿”从田里捞了起来。
还有一次,“小单碗儿”去亲戚家吃酒,中午遇到几个老朋友,多喝了点。散了酒席,“小单碗儿”感觉还没有醉,便主动告辞回家了。可那天天气炎热,加上酒兴发作,走到半路时满头大汗,越走越晕乎。走着走着,瞌睡来得很,两腿发软,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个大枕头,他便倒下去呼呼大睡,噗汗连天。真如清代诗人傅师瞿的诗句:“地是眠毡天是庐,那得闲事问居诸。看他终日流连处,杯外尘缘一概无。”等他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可他很是懵圈:自己怎么枕着一个坟头睡呢?
赤水人觉得喝“寡单碗儿”辣口,又醉得快。人们把酒倒在锑壶,或稍大一点的盅里,再在酒里放入柑橘,或梨子、冰糖等物。然后,把锑壶或酒盅放在火煻旁,利用煻火散发出来的热量将酒烧开,让壶里的冰糖充分融化。这样经过处理过的酒,喝起来更顺口,经常成为人们喜于接受方式。
随着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开始研究下酒的菜,豌豆、胡豆、花生米等豆豆果果,凉拌黄瓜、凉拌笋子、凉拌折耳根等漤菜,腌制猪肝、猪腰子、卤猪耳朵、猪香嘴等凉菜,都可以成为人们的下酒菜。如果没有这些,商店里的瓜子、糖果也是不错的下酒菜,实在没有,抓两把干海椒都可以解决问题。直到后来,人们觉得有了菜,没有酒也不行,好菜必须得有好酒,否则再好的菜吃起来也没有滋味。
因为酒与菜的特殊渊源,在赤水便有了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甚至把办宴席说成是办酒,举办生日宴说成是办生期酒,办升学宴说成是办升学酒,办出师宴说成是办出师酒。于是赤水人习惯把参加宴会说成是吃酒,如参加结婚宴说成是吃结婚酒,参加丧葬宴说成是吃死葬酒,参加整十寿宴说成是吃满十酒。
在赤水,有“酒品看人品”的说法。大概是说喝酒爽快的人做事就耿直,反之,喝酒啰嗦的人办事就不靠谱。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我就当了很多次耿直人,结果次次都醉。我也在看与我一起喝酒的耿直人,部分人确实耿直,但有部分人办事未必就爽快。所以,这句话只是酒友们饭桌上的道德绑架,或者说是另一种变相的劝酒方式,但对酒局的推动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酒品看人品不一定看得准,但酒后看人的本性倒是比较准的。因酒能提神醒脑,能舒经活血,让人更加兴奋刺激,所以还能壮胆。一口下去,一股热辣辣的感觉顺喉而下,但立刻神清气爽。两口、三口下去,全身爽透,趁着酒兴,平时不敢说的话敢说了,并且有说不完的话;平时不敢做的事敢做了,并且做得更加果断爽快。
这一点,王昌宇老先生总结得太到位了:“有的人醉后大吼大闹,又板又跳,力气特大,酒胆随之增大,没人招呼得住,越招呼越凶,叫虎醉;有的人醉倒在桌子上、地下、路边就睡了,噗酣翻天,人事不醒,叫猪醉;有的人醉了,四处乱跑,酒稍微醒了点,一嗅到那里有酒气又撵去喝,别人不让喝,他不依,就要找你的麻烦,叫狗醉;有的人醉了就哭,拉着人哭诉这哭诉那,越劝越哭得伤心,没完没了,叫猫醉;有的人没醉,装醉,他不是想躲喝酒就是不想开酒钱,扑在桌子上,不时眩着眼睛看酒局,心里打着逃跑的主意,叫羊醉;有的人平时有怨气不敢发,有恨不敢雪。两口酒下肚,借酒发疯敢骂敢打敢砸,第二天说什么都不知道。其实酒醉心明白。这种醉叫猴醉。……耶!人间百态呀。”
酒喝多了,故事就多。金坪山村有一个外号叫“地马儿”的人,有一天在朋友家喝酒,醉了就直接睡在他朋友家。睡到半夜,酒兴发作,瞌睡也来得很,却包不住肚子里的尿。他不得不起来小便,但对环境不熟悉,一时间又找不到电灯开关,他在卧室里转了几圈,下意识里认为已经到达了厕所,就随意小便了。这下轻松了,可他还处于醉酒和睡梦中,一下子倒在自己刚排出的尿液里呼呼大睡。天亮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尿里,不断追问这是怎么回事?笑得别人下气不接上气。
还有一次,官哥头一晚上熬了夜,第二天中午与几个酒友一起喝酒。酒过三巡,醉意渐浓,可是场合还没有散。这时他很内急,于是告假去上厕所。他偏偏倒到地来到厕所,双脚分开,蹲下去如厕。偏偏这时瞌睡来得很,还好蹲位后面正好有一堵墙,他便将身体靠在墙上打一下盹儿,没料这一合眼就睡着了。酒友们见官哥很长时间没有回到酒桌上,怕他出事,就派一个人到厕所里去察看。这一看,官哥的姿势惊呆了来人,只见官哥靠在墙上睡着了,活像一只蹲坐着的青蛙。来人把官哥叫醒后回到酒桌上,见人就说官哥在厕所里练蛤蟆功,笑得人们前俯后仰。
此类的酒故事太多太多。诸如李哥喝醉了扑在田坎上捉黄鳝,春哥喝醉了在主人家罩子里捉迷藏,王哥喝醉了当场口吐白剑,杰哥喝醉了与几个酒友关掉手机后到遵义过五一,东哥喝醉了从赤水包车到四川眉山吃烧烤,大青猴喝醉了将尿拉在了自己身上……每个故事都是经典,随便一个都够你笑半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酒就是生活的调味品。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多滋多味儿,才会发生更多让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平添几分乐趣。不然,你不觉得我们的生活太平淡无奇了吗?
202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