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作家史小溪是散文名家,也是西部散文旗手。我感到很荣幸,他是我走上文学路的启蒙老师。
史小溪1950年5月生于陕西延安延河边的一个小村庄,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并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在汉江大巴山冶建工地生活十多年。现为《延安文学》常务副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曾经出版散文集《澡雪》《一个西部男人的叙说》《纯朴的阳光》《泊旅》和纪实文学集《高原守望者》。
史小溪1974年在《陕西日报》发表诗歌,1975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
1976年10月至1979年12月,他停笔。
1980年以来,史小溪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华散文》和《散文世界》《人民日报》《团结报》《青年文学》《散文》《文汇报》《散文选刊》等全国二百多家大报大刊发表过《月夜夜莺声声》《喙声永不消失》《黄河万古奔流》》《陕北八月天》等大量精美散文,获得首届冰心杯全国文学一等奖等几十项大奖。
史小溪的代表作,我认为是两大类。第一类是陕北特色的西部散文,比如《野艾》《暖窑》《黄河万古奔流》《陕北八月天》《陕北高原的流脉》《神树》《怪树》《延河,远去的延河》《黄土》《旱物儿》《高原厚土》《高原之旅》《冬日高原》,这些陕北特色浓郁的篇章,语言精美华丽,感情汪洋恣肆,意境宏大壮阔,手法大气磅礴,文字精美,行云流水,陕北味道突出,西部味道浓厚,从视觉色彩、声音、嗅觉等角度上,给人极大美感冲击,让人爱不释手,文章中多出现“高原”“荒原”“黄河”“延河”“糜子”“高粱”“小米”“窑洞”“窑畔”“红枣儿”“婆姨”“腰鼓”“信天游”陕北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浓烈的陕北高原味道,西部味道;另外一大类,是人生感悟、思想随笔类散文,比如《月夜夜莺声声》《喙声永不消失》《思想者》等等,写得很有哲理,发人深思。这些美丽散文,碧野、叶君健、严文井、袁鹰、冯亦代、林非、李若冰等老作家在给他的通信中,都赞扬过。陕西作家刘成章、李佩芝、赵熙,安徽作家王英琦,河南作家卞卡、王剑冰,黑龙江作家张爱华,北京作家史铁生、梅绍静、老愚、苇岸,甘肃作家杨闻宇、林染,河南作家王开林,江苏作家刘剑波,宁夏作家冯剑华等当今文坛较活跃的中青年作家(多为散文家)都对史小溪散文评价很高。
我是在大学时代认识史小溪的,他和我从此形成父子般的关系,如今已经十五六年了。
我于一九九零年考取云南师范大学,乡村小伙子初次远离家乡,进了偌大的省城昆明,孤独寂寞,于是每天下午都要到师大期刊杂志室去翻翻。一九九三年某一天,就看见《延安文学》上“延安文艺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征文启事,我就悄悄写了《童年纪事》一文,按启事说的地址邮寄过去。
很快(5月17日),作为《延安文学》副主编的他给我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大力肯定了我的文章“写得不错”,打动了他,并且叫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后来我的这一篇文章被评为三等奖,因故被杂志主编换为鼓励奖。此中曲折,后来史小溪老师多次在来信中和电话中给我解释过,说主编对他有误解,与他有矛盾,他因为我的文章被撤,因为他编辑好我的参赛文章,没有能在获奖专辑刊发,多次和主编大闹。
在6月4日来信中,他说“在大学期间,你首先一定要多读书,好好学习,功课无论如何一定要及格……从信中我看到了你的执着和坦诚……二十年前,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每个人都要自己对人和大自然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写出这个独特,正是你该认真攻克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在延河边见面,我引着你去看安塞腰鼓,听信天游,我给你唱几段,那时彻夜长谈……寄上我的散文集,并寄上《延安文学》,你指正”……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我开始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打算写有关史小溪老师散文的评论。我给他去信。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来信中,讲到了他在散文《月夜夜莺声声》中表达的是一种哲学思想,李建军博士等人的评论没看到这一点,评论不到位。他说:“今日找到部分材料,在评论中,赵熙、夏敏、李建军的评论写得不错,供你参考。李未将《月夜夜莺声声》一文吃透。此篇本意是表达寻求本真真理的艰难,乃至及至边沿仍然抓不住什么的惶恐。马克思、毛泽东都说,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而且谁不这样说就是唯心主义的。只有萨特这个大学者他敢说,你发现这个世界多少,它就有多少存在。马克思、毛泽东思想的要害都是,发现未发现都是物质。事实近于真正的机械唯物主义。但事实上永生未发现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事实近于虚无(不存在)。萨特更注重活的、生命的根本。散文通过形象溶入厚重的哲学意识,应该是我们写散文方法中的一种。”
在此信中,他给我详细附录了他的创作经历。
在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来信中,他说“你的散文,文字功底还是很差的……我始终盼望着你能写得或者文采飞扬,或者人淡如菊,或蓬蓬远春,或落花无言,无论自己主张什么风格,功夫和结构的独到,语言风格特点,人都是能一眼看出的……”
其后的一封来信,他密密麻麻写了三大页,依次详细评论了我投寄给他的一些稿件,并且交代了他帮我推荐给了哪些刊物。我读大学期间,他帮我修改和四处推荐过大量稚嫩粗糙的文章。
写大学时谷花雨季节对故乡怀念一文,他帮我改题目为《谷花雨季节》,他反复要求拟发《延安文学》一九九四年第一期,被主编压下,他又反复叮嘱发在第二期,后来未发。《童年纪事》拟发《延安文学》一九九四年第四期,后来未发。《梦想鞭炮》他帮我推荐《中国环境报》副刊,因为当年北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发出。《依稀蛇梦》发表于《中国环境报》一九九四年七月四日左右副刊。《兵大爷之死》《他们都还活着》,他分别帮我转给湖北宜昌《三峡文学》朋友田晖东和昆明《边防文学》朋友耿君宇。他推荐我的《芭芭窠花》发表于山东《邹城报》,《村居随笔》发表于广东《韩江文学》(《潮州文学》)。《由元谋猿人想到的》,他说推荐天津《开发报》朋友处,后来发表于《中国化工报》。
《云南的冬天》一文,他大力肯定了,说最喜欢,不过指出结尾不好,内容芜杂,简单,不圆熟,描写不具体,“描写要具象些,写出云南的特色,写出云南的冬的特色。现在这样来叙述,太生硬,给人概念化感觉。问题在于云南近年的冬为什么突然叫你厌。像现在这样写,上海、陕北、黑龙江人都能写出来,因为是共性语,没特色,一个陕北人就完全不懂‘讨厌的云南冬日’,他们无此种生活,不熟悉云南……散文不论怎么说属于阳春白雪,高雅艺术,即便写情趣,地域风俗的散文,也该是别一种情趣民俗民风……你在思索,回味,观察,多写几个侧面情节,把云南冬日良好的感觉透彻地写出来吧,它本身是一片好散文。北方就不会有那种感觉,北方之北的冬太严寒,你只能从主观意志顽强生存来考虑,当然北方风很烈,雪很大,可以套鸟,打猎,这才是它的情趣。至于你讨厌南国的冬,可以从另一角度,再独立成章写一篇吧”。为此文,他写的评论大概超过将近千字。
在一九九四年五月三日来信中,他说“昨天读了你写的评论,很感激你。我很喜欢阅读评论的。事实上,在评论中,我们无法谈及很多,只能拣自己读后有感受的或感受到的,或觉得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来谈。无特色、风格的作家就是平庸作家”
在来信中,他说“对我来说,人民、民族、祖国高于一切。自身的冲击、突破超越将伴我一生。”
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来信中,他说:“好好努力,多读点精品,读通,掌握些技巧,特别是语言一关。语言能飞起来。你的散文语言太老成,而散文又特别讲究语言。如果你对小说感兴趣,以后可以逐渐向小说进军,当代小说语言也颇有特色,俗小说(下里巴人)、山药蛋派除外,那种阳春白雪的小说很飘洒,读起来很美。你写文章,不要粗制滥造,写一篇要成熟一篇。”
史小溪做人很认真,待人很真诚,浪漫而有激情,给我这样一个学生、一个晚辈写信,开头也都认真写了问候语“小余:您好!向您致以诚挚问候”,收尾都有陕北式的句子“握手”“紧紧握手”。他不仅是著名散文家,还是陕北数得上的信天游歌者、研究专家,在来信中,他会给我抄录一些信天游。我喜欢民歌信天游,比如“第一次我找你你呀不在,你家的大黄狗把我咬出来;第二次我找你你呀不在,你妈妈打了我一呀锅盖;第三次我找你你呀不在,你爸爸打了我一呀烟袋……”,比如“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子实实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小妹妹泪花流。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妹不丢你的手,有两句知心的话,哥哥你要记心头……”2006年农历6月24日,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邀请他来参加彝人古镇开镇剪彩和火把节庆典活动,他一并游览了大理和红河、玉溪。我陪他至大理,史小溪老师在洱海边给我和著名白族作家张乃光、杨义龙唱了好几曲信天游,他们陕北叫酸曲儿。我想着他多年来在来信中给我抄录的信天游,感到很亲切,很喜欢。
史小溪是西部散文的旗手,著名的西部散文大作家,他的《陕北八月天》《黄河万古奔流》《野艾》《喙声永不消失》《月夜,夜莺声声》等精美、豪放、大气的西部散文珍品经常发表于《散文选刊》等著名杂志头条,《野艾》《喙声永不消失》《月夜,夜莺声声》等精美大气的文章还获得若干大奖。
我很感动,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他对我竟然那么好,我因此从此不断写作和读书,并且一直与他有频繁的书信往来。我大学时代,有时每月他都要给我写三四封信。他的书法豪放美观,信中,他给我谈文学,谈他的散文主张,谈他对人生的看法,谈他的苦恼悲欢,谈他的家庭,谈他的杂志和杂志社,谈西部文学、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收到他的信是我最大的快乐,盼望他的来信,我像盼望父母给我的家书。握着他给我的信,我感到很幸福很激动。
他用的是《延安文学》杂志社的信纸,上边有宝塔山的样子。延安,革命的圣地,竟然有一位大作家,《延安文学》的副主编给我不断来信,我知道,自己这种幸福没有多少人能够享受。
我珍惜这种幸福,把他给我的来信小心收藏至今,一摞摞装订起来,积攒了几大本,经常拿出来,像欣赏宝贝一样摩挲。
我之所以称史小溪为西部散文的旗手,是由于他作为一个西部散文家,作为西北首家大型文学期刊《延安文学》的散文编辑,几十年来,有意识地、执着地做了一些四方面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创作大量精美西部散文
作为一个西部散文家,史小溪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上追求突出西部特色,具体说就是突出陕北味道。按他自己说的“特色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他自己正是在几十年如一日追求自己的散文突出这个西部特色、陕北特色。
《野艾》中,他用浪漫美丽的文字给我们描写了陕北的野艾,应该说全国很多地方野艾都很多,我们云南楚雄更加多,不过史小溪在描写的时候,却写出了陕北特色:“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了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他用这样一个拟人化的句子写出了西北、陕北的特色,云南同属西部,不过绝对不会如此干燥,干燥得叫野艾也沉重喘息,高原也沉重喘息。学习此文,我曾经模仿着也写过一篇有关野艾、端午节和屈原的文章,叫《屈原,一味很好的中药》。
《陕北八月天》是他写的最华美的一篇西部散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对中国整个近年的西部散文影响巨大,我曾经在《散文选刊》等杂志看见过很多模仿他此文的文章。比如《散文选刊》年第11期发表了高鸿的散文《遥望陕北》,由于我非常熟悉史小溪散文中的句子,当读到文章第二部分第三段时,我一下子看出作者抄录了史小溪《陕北八月天》中的句子“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刮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川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这部分第四段也抄录了史小溪文中的大段句子“八月的馨风掀动川野和山梁的糜海、谷浪、红高粱。那些豆菽、黍稷荡漾着,它们锥形的筒状的帚状的纺锤状的哈姆雷特一样的穗子摇晃着,它们宽阔的窄厚的狭长的针形的线状的叶片碰撞着,不断飒飒作响。”《遥望陕北》无疑是一篇美丽的陕北散文,它写出了陕北的神韵和特色,这得力于作者深入细致学习了史小溪散文,加以引用和化用,得力于学习史小溪的手法和风格。究竟有多少西部作家、西北作家在学习和模仿史小溪写散文,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模仿和学习史小溪的作家肯定很多。
《黄河万古奔流》同样像《陕北八月天》一样是一篇写的豪放、大气、壮美绝伦的西部散文经典之作,每一次读着此文,似乎都有一幅幅万马奔腾、金戈铁马的巨幅画面急剧越过我的眼前,声摧肺腑,震耳欲聋,色炫脑髓,筋骨戛戛:“现在我开始感到晕眩,我已感觉到黄河疯狂的翅膀扇起的风迅速从我全身扫过。千山飞崩,万岛迸裂。巨大的毁灭巨大的再生。此刻,吞天吐地的壶口大飞瀑,正挤压着旋转着呼啸着浩荡而来。上游数百米宽阔的茫茫河面,突然在这里急剧收缩,收缩,收至三五十米一束壶口,然后一下跃入无底深渊…… 黄河,第一次显示出它咄咄逼人的立体感。黄河,那罡风般奏出的粗犷凝重交响,仿佛要把它不朽的生命体验与无悔的信仰色彩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深层! 壁韧对峙的壶口涧槽内,巨澜翻江倒海,惊涛喷涌嘶鸣,令人胆颤心寒。飞瀑洪流激起的数十丈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箭雨沾人,顿觉天风海雨,晦冥迷离。周遭是一条条被嶙峋巉岩割据的小瀑布,我就站在离壶口最近的河西岸这个险峻岩层之角,也就是摄影师们常担冒风险抢拍瞬间的那个最佳之角。黄河!在这里最能看清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最能看清滚滚黄流从天际腾跃而来,大起大落大沉大浮的威武气概。现在,千韧黄流咆哮,整个宇宙都似乎在巨响中颤抖。这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在绕了一道一道湾流后,留给我们的一幅最残酷而壮阔的美!这是驾波腾浪的黄河在扰乱了它水流的行进后,完成的又一次从无序到有序的剧烈更迭……”
近些年,大量的西部散文家学习和模仿史小溪的思维方式,史小溪的选材特点,用意象的方法,史小溪的手法,来写散文,写出了不少精美之作。
二、选编出版西部散文选本
经过多年准备,认真筛选和校对,1998年,史小溪选编出版了《中国西部散文》上下卷,是由影响极大的出版社上海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首印八千套
肖云儒在为这套书写的序言中说“这次史小溪同志主编了这上下两卷的《中国西部散文》,可以说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西部散文的概貌,使我至为欣慰。这套书除了在散文创作和散文欣赏上的意义外,在西部文艺和当代散文的研究中也极富价值,它在当代散文中拉出了一道风景线,西部散文风景,第一次将西部散文作为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提出来,使散在的西部散文创作成为一个群体,形成了集束的力量……集子里的散文,以多种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西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奇诡新异的山川民俗之中,常能开掘其中的文化心理内涵或者象征性意蕴,表达出西部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史小溪选编这一套《中国西部散文》,对西部散文的发展来说可谓功德无量,文集中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展示了中国西部散文创作取得的成就,其中收录的大量散文都是西部散文中的精粹,比如肖云儒的《西陲纪美》《陕北,历史文化的坐标》,周涛的《巩乃斯的马》《逃跑的火焰》,王族的《一个人和羊》《望昆仑》,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陕北民歌》,林染的《敦煌的变奏》《喜爱原野》,杨闻宇的《高台古槐》《黄河臆象》,尚贵荣的《鄂尔多斯,神奇的土地》《明沙千里谒白城》,史小溪的《黄河万古奔流》《陕北八月天》《野艾》,梅卓的《香达玛尼堂》《香伊柏老屋》,唯色的《西藏在上》《以心唯祭》等大量散文,都写得极富西部特色,西部味道,叫我读了又读。
但是,这套书有两大不足,一是只选了西北作家的作品,没有选西南地区的作品,就是说没有入选面太窄,没有包括今天说的整个西部地区,十三个省市;二是七十年代以后出生作家的作品很少入选。
到去年,史小溪又开始选编《中国西部散文绝唱》《中国西部散文精品》两套书,目的正是要弥补十年前选编那套书的不足。这次选编,面向整个西部,入选作家年龄上,已经包括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七十年代出生的,比如内蒙古的刘志成,甘肃的杨献平,云南的余继聪、陈洪金等,都是当今散文接很活跃的作家。两书照样由上海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首印一万五千套。这两套书有望在今年年底上市。
三、在《延安文学》开设“西部散文”专栏
四、扶掖提携和培养西部青年散文家
在数十年的写作和编辑《延安文学》生涯中,史小溪总是大力发掘和培养西部青年散文家,总是致力于发掘和培养大批西部的业余青年散文家,目前,已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在散文界很活跃的一大批西部青年散文家都曾经得到过史小溪的提携,培养和指点,比如甘肃作家杨献平,内蒙古作家刘志成,云南作家李智红、陈洪金和余继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