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是温暖的红土烧制而成,都久经烈火焚烧,太阳烘烤,因此陶都是温暖的,也是古朴浪漫的。原汁原味的陶器,不上釉彩,都是红色的,都是温暖的。放置着几件陶器的家里就都是很温暖、红火热闹的。
古代名人范蠡,自号“陶朱公”,辅助越王勾践复国灭吴,后来弃官经商,富甲天下,被誉为“商圣、财神”,他也喜爱朱红色的陶。实际上,用红土烧制出的陶器陶物,如果不淋水,不上釉彩,就几乎都是朱红色的。朱红色的各种陶,各种陶器陶物,无论是瓦,还是陶罐、陶缸、陶瓮、陶壶、陶碗、陶盆,古代全都是财富的象征。
中国瓷器,也就是陶,伟大的中国陶。古代,中国的瓷器名满天下,景德镇等地的瓷器,顺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新疆、中亚西亚、泉州等地,畅销东洋西洋。中国的陶瓷,中国的红土,中国的阳光,让世界各地体验到了日子的踏实、温暖、富足、讲究和高品位、高大上,也让他们对中华文化崇拜不已,对中国向往不已。中国陶,令全世界人不得不赞叹中国的陶制作艺术。
据说,英语里的“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伟大的中国陶瓷,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名字。
“陶”,左边偏旁这个“阝”,即“阜”的变体,意思是“土山”;右边这个“匋”即古代的“陶”字;“勹”古代即“包”字,意思是裹;“缶”即瓦罐,也就是陶罐。因此,“陶”字,就是“从土山取土,烧制成瓦缶瓦罐”的意思。
瓦,其实也是一种陶,所以陶罐俗称“瓦罐”,陶盆俗称“瓦盆”,陶碗、陶钵俗称“瓦钵”,陶缸俗称“瓦缸”。
童年时,我们村有一座烧砖瓦的砖瓦窑,父亲在窑场上烧过几年砖瓦。制作瓦的模子,像我们村里家家户户每天蒸饭用的一个木甑子。制作出来的瓦,每一桶有三页,放置在地上阳光里晾晒,也很像一个陶制的甑子。甑子里蒸着满满一甑子温暖美丽的阳光。看着父亲每天像翻书一样,在制作瓦的模桶上精心制作一页页瓦,我感到父亲确实是在制作一种陶铸的精神食粮。
那年代贫穷,老家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几乎都喜欢用陶罐瓦罐来盛装粮食和香油猪油。一坛罐大米小麦,一坛罐豆子,一坛罐香油猪油,都给人温暖幸福人家的感觉。每天煮饭,就是从这个坛罐里舀出一碗阳光,从那个陶罐里舀出一碗温暖。
乡间人家办宴席,也是在院子里搭几座土灶,支起几口陶锅,熬炖肉菜。红土的、温暖的陶锅,支在红色温暖的阳光里,炖出来的肉菜,总让人觉得更加热乎鲜香。
成语“黄钟毁弃,瓦缶雷鸣”,“黄钟”是高档乐器,“瓦缶”即瓦罐陶锅,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古人也把瓦缶也就是陶器瓦盆当做一种乐器敲打吹奏。《诗·陈风·宛丘》有“坎其击缶, 宛丘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为赵王击缻’”。古乐器“埙”就是一种可吹奏的陶器。
其实,陶罐瓦罐,也是一种很有生活气息物件,敲打出来的声音也不见得就不高雅。小时候,我就很爱轻轻叩击敲打我们家里放着的那些坛罐瓦罐瓦缸,学生时代,每天去食堂打饭,也常常喜欢用调羹一路敲打着瓷碗,虽然陶罐瓦缸瓷碗发出的声音有点低沉,却也是清脆悦耳的。敲打着盛满温暖的粮食猪油等等的坛罐和瓷碗,内心就多了一些温暖踏实的感觉,肚子好像也就不太那么饿了。
那么多温暖的陶瓦,扣盖在房顶上,煮着的就都是温暖喷香的日子、生活和人生。一院一院陶瓦房,一村村陶瓦房,几千年,都热乎乎的,温暖暖的,鲜活生香,滋味丰富绵长。
陶锅,数千年来,曾经普遍煨炖在乡间人家的灶台和火塘上。我儿时的乡间人家,依然广泛使用陶锅,在火塘上,支起三脚架,或者在山野里用三个石头支起一口陶锅,慢慢地、滋滋的煨煮腊肉,煨炖干板菜红豆汤,煨炖腌菜红豆汤,那种土土的、绵绵的鲜香,叫你吃一回就很难忘。晚上,用小陶罐,在火塘上煨炖香茶,是辛苦忙碌的乡间人难得的享受,乡间人从“罐罐茶”里品出的,是陶罐、红土绵绵的鲜香。
陶罐陶缸陶瓮,一般都用来储藏粮食,腌制咸菜腌菜。粮食等等食物,是财富的象征。家里放满了盛满粮食的陶缸陶罐陶瓮,放满了腌制着咸菜腌菜的陶罐土坛,谁都会陶醉、陶然、乐陶陶的。小巧玲珑的陶罐陶壶,常常用来熬茶煮茶烹茶。陶制的紫砂壶,名满天下,一壶难求。陶罐陶缸,也可以用来装酒。爱吃酒的老人们告诉我,酒只有存放在泥土烧制而成的陶罐陶缸土坛陶瓮里,才不会变质变味,才能保存住、养着继续酝酿着酒的滋味,甚至可以说,在陶罐陶缸里存放得越长久的酒才越好喝。这当然不奇怪,千百年来,古人本来就是用陶罐陶缸酿酒的嘛。我曾经参观过江南和本地的许多酒厂,看着一层层摆放着的那些盛满酒的温暖陶罐,感到很温暖,感到自己产生了无限的激情和灵感。一辈辈人,就是捧着这样的温暖陶罐畅饮、解乏、浇愁、取乐、陶醉、吟诗、高歌甚至慷慨赴死的。
圆圆的陶罐,像孕妇的肚子,丰满,好看,养眼,也养心,总给人一种温饱、踏实、幸福的感觉。以前的乡间人家,都收藏着几个或者几十个陶罐,盛几罐罐粮食,腌几罐罐腌菜咸菜,酿几坛罐米酒,腌一大陶缸腊肉,炼两三陶罐猪油,榨一陶瓮香油,那种满足和幸福,夫复何求!
陶缸,也叫瓦缸、陶瓮,一般都很硕大,既可以放置于内室储藏粮食,放置于厨房,储水饮用,也可以用于隆冬里杀年猪时候腌制腊肉。我童年及学生时代,生活于老家乡间,那时候,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是挑井水泉水吃。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一口大缸,有的是石头凿成的,许多人家用的就是坛罐窑村里烧制出来的陶缸陶瓮。陶缸陶瓮储水,容易澄清,也有利于保持泉水的鲜活。每天早上起床后,出去干活前,家家户户都会先挑两三担水,把大缸水瓮储存满水,一家人全天煮饭,洗脸,喂牲口,就不愁水用了。冬季里,杀年猪,家家户户闲置了一年的瓦缸、陶瓮,终于又派上了用场,一块块厚厚长长的新鲜猪肉,揉透盐巴,就可以一层层的放进瓦缸陶瓮里腌制。腌制二三十天,捞出来,风干了,就是香喷喷的腊肉。
儿时的乡间人家,也常见陶碗、陶盆。制作好以后,不上釉彩,直接放进窑里烧制出来的纯原生态的土陶碗陶盆,我们小时候用过许多,红红的,朴朴的,带着泥土的味道,端着感到很温暖很实在。
那时候,乡间人家必备着几只陶夜壶,放置在床下。几千年来,陶夜壶也曾经广泛使用与城乡人家,无论是贵妃还是农妇,无论是皇帝还是农夫,应该都用过陶夜壶。作为尿壶的陶,虽然有些受委屈,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温暖宁静和舒服。我儿时喜欢与外公外婆一起睡,外公的床下面,就放着一把圆鼓鼓的大夜壶,像一个硕大的茶壶,也有一个壶嘴,顺着壶嘴,可以解尿,解完后,用塞子把壶嘴塞起来,很方便。过去,乡间人家的厕所,一般都在院外,用一只陶夜壶,避免了起夜去院外上厕所的寒冷和麻烦。
瓷器,确实是一种陶。陶瓷,比如精美的茶壶、茶杯、茶盅,各种大大小小的瓷碗,其实都是精制而成的陶器。今天普遍用于家家户户的各种细糯精美、或小巧玲珑、或硕大无朋的瓷器,旧时乡间人家普遍是用不起的,我们儿时家里用不起,村里其他人家也都用不起,大都是用素面朝天、原生态的土陶器。
陶人、陶俑都是陶制的文化。秦始皇兵马俑,是陶制的伟大艺术品。小时候,过年前,街边和乡间货郎销售的各种陶人,老寿星、文曲星、八仙、财神、弥勒佛、观音菩萨像等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关中人吹的埙是陶,我们小时候吹过的鸽哨、玩过的泥人也是陶。
古人爱陶喜陶,于是他们创造出了许多与“陶”有关的词语,“陶醉”“陶然”“熏陶”“陶冶”“乐陶陶”,而且几乎都是褒义词,“淘气”常用来形容孩子,看似批评,其实也满怀爱意。
古人都是用陶罐陶缸陶瓮酿酒,用陶罐陶缸陶瓮装酒,用陶碗陶杯陶壶陶盏盛酒吃酒,所以,有陶就能陶醉,有陶就能飘飘然,有陶就能乐陶陶。其实,即使没有酒,没有酒吃,没有吃酒,看着扣满房顶的陶瓦,那么遮风避雨,冬天那么温暖,夏天那么凉爽,还有满屋子的陶罐陶碗陶盆陶缸,盛满水,盛满酒,盛满粮食咸菜腌菜,盛满猪油香油,古人同样是陶醉、陶然、乐陶陶的。
没有陶,没有陶器,古人、三四十年前的人,甚至今天的人,一天都没法过日子。没有陶,世界文化就要黯然失色。
所以,要感谢伟大的陶和那些发明了各种陶器的人!当然更要感谢伟大的泥土!没有伟大的泥土,也就没有伟大的陶,同样也不可能有陶器里盛装着的那些谷物粮食等等。
温暖古老的陶,古人们喜爱,老人们喜爱,我也喜爱。
原载于河北省作家协会《散文百家》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