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彝族火把节
楚雄人特别是彝家人都有一份火把节情结,离家在外,总是想念家乡欢快热闹的火把节。外地人说到楚雄,也总是会说到楚雄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崇拜火,热情奔放,热情似火,喜欢代表生命、温暖和光明的火,喜欢熊熊燃烧、欢快热烈、温暖光明的火把。
楚雄人远离故乡,到外地、外省、外国,无论是求学、经商,还是工作、定居、生活,无论走到哪里,不管身在何处,总是会念念不忘、常常想起家乡的火把节,总是常常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说起家乡欢快热闹的火把节。
火把节晚上,照亮村村寨寨、照亮乡野的那一束束、一盆盆、一团团红红火把,火把节晚上,村庄空地上熊熊燃烧、热情奔放、浪漫美丽、红火温暖的那一枝枝松明子木柴的火把,总是在他们心里熊熊燃烧,旺旺燃烧,哔哔啵啵燃烧。他们总是念念不忘火把节时家乡村村寨寨的人聚集在一起唱调子、跳左脚舞的欢乐情景,念念不忘年轻时火把节在家乡花前月下的相依相偎、温馨浪漫和那些海誓山盟,念念不忘火把节家乡的美食野生菌和羊汤锅。
离家在外的楚雄游子,每年雨季一来,夜夜梦里都是家乡漫山遍野拱土而出,形状千奇百怪、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七彩斑斓的野生菌,都是在家乡的山野里找菌子的快乐情景,都是在家乡逛菌子街的幸福模样,都是与家人好友同学吃菌子火锅的满头满脸舒畅,都是在村里跳左脚舞的热闹欢快情景。
火把节晚上的火把啊,总是那么红红火火,总是那么像花朵一样盛放,总是那么美丽迷人,总是那么温暖浪漫。火把节的火把,是用松木柴、松明子点燃的,燃烧起来明亮旺盛、芳香扑鼻。
逢年过节,特别是火把节的晚上,一个个村寨的彝家人,无论男女老少,就都穿上最好的、最美丽的彝族服装、节日的盛装,在火塘里点燃一束束松木柴松明子,举着松木柴松明子火把,翻山越岭,聚集到一起欢度火把节,跳左脚舞。他们把火把都集中在舞场中央,然后围着火把,一圈一圈,大圈套着小圈,这圈挨着那圈,载歌载舞,尽情欢歌,尽情跳脚。彝族女子们尽情跳脚、跺脚、旋转,裙裾飘飘,衣袂翻飞,载歌载舞,热情奔放,自由尽兴,快乐无比,跳动得山花乱颤,星星摇曳,歌唱得行云驻足,鸟儿飞落。汉子们使劲跳脚、跺脚,热情似火,稳沉如山,跳跺得地动山摇,星光乱颤,溪流停歇。老人们跳得同样青春焕发,满面欣喜。孩子们跳得朝气蓬勃,红光满面,童稚天真,不循章法,憨态可爱。
楚雄人也都有一份野生菌情结,离家在外,总是想念家乡雨季里的美食、山珍野生菌。火把节楚雄的美食野生菌,不仅是楚雄人一生的最爱,也是许多外地人的最爱。
火把节前后,楚雄就进入了多雨的季节,光照充足,气温达到二十七八度,今天大雨,明天暴晒,早上大雨,下午暴晒,极其有利于野生菌繁殖生长。一场大雨之后,一夜之间,野生菌就密密麻麻破土而出,或者长满草地,或者长满山坡,或者长满山沟山箐边,或者长满古树干。鸡枞、松茸、青头菌、铜绿菌、香喷头(黄牛肝菌)、白牛肝菌、黑木碗(黑牛肝菌)、鸡油菌、红葱菌、白葱菌、紫葱菌,举不胜举。野生菌子模样都很好看,色彩艳丽,五彩缤纷,七彩斑斓,形状各异,千奇百怪,千姿百态,鲜活灵动,美丽迷人。无论是爆炒、炖汤,还是煮火锅,都极其鲜美香甜。此时,楚雄人总爱三三五五相约,上山找菌子,捡菌子,不只为了吃菌子,也是为了体验找菌子、捡菌子的那一种喜悦快乐。大家总喜欢在手机微信朋友圈发自己上山找到的菌子的照片,还附前言“家乡楚雄的菌子出了,你妈妈喊你回家找菌子了”……
每年雨季,每年火把节,楚雄人最爱上山找菌子,捡菌子,最爱逛菌子街,最爱吃菌子,最爱说菌子。火把节前后,野生菌子摆断街。此时,逛菌子街,也是楚雄人最幸福的事情,炸鸡枞油,油炸菌子,也是楚雄人极其幸福的事情。鸡枞、葱菌、牛肝菌等等“厚菌子”,都可以油炸。油炸一点鸡枞油或者其它菌子油,快递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快递给出门在外的游子,快递给异地他乡的亲人,是楚雄人每年雨季、火把节前后都会做的事情。收到家乡的亲朋好友们快递来的一瓶或者一小桶鸡枞油,一盒新鲜鸡枞、松茸、香喷头、葱菌等等菌子,是客居异地他乡的楚雄游子最大的幸福。家里放着一桶油炸好的鸡枞油或者其它菌子油,吃饭就都很香,每顿饭就都溢满了山野香、草木香、山野的味道,楚雄人就觉得很幸福,晚上梦里也溢满家乡的菌子香。以前楚雄人大多都不愿意背井离乡,一个是因为家乡家家户户都有温暖的火塘,另外一个就是因为只有家乡楚雄才有那么多的美食野生菌。
火把节,楚雄彝家人是一定要杀羊吃,一定要炖羊汤锅,蒸粉蒸山羊肉吃的。逢年过节,办喜事,楚雄彝族人家,都喜欢杀羊待客,待客的最隆重的礼节、最高待遇,就是杀羊吃。彝家养的羊都是山羊,每天都必须放牧到山上吃草的羊,吃百花百草、喝山泉水的羊,原生态,健壮美丽,肉质细嫩,肥而不腻,鲜香得很。待一两桌客人,杀一只黑山羊。待几十桌客人,杀十几只黑山羊。在自家院子里,用土基砖头搭建一两眼土灶,支上一两口硕大的大铁锅,烧几根木柴,就可以咕嘟咕嘟熬炖羊汤锅,腾腾腾蒸粉蒸山羊肉了。火把节,彝族年,赛装节,娶媳妇,嫁女儿,建新房,入宅宴,儿孙满月,老人做寿,彝家人都要杀羊待客。用硕大的铁锅炖羊汤锅,用硕大的蒸笼蒸粉蒸山羊肉。大盆地端炖得软软烂烂、香喷喷的山羊肉出来吃,大碗地端蒸得软软烂烂、香喷喷的粉蒸山羊肉出来吃。大块吃香露露的山羊肉,大碗喝甜蜜蜜的糯米甜白酒,快乐和幸福溢满了乡间。吃了炖羊肉、粉蒸羊肉,再喝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羊肉汤,吃一碗刚刚捂酿出来的甜白酒,人人都是满身舒畅,满心欢喜。然后大家就围着火塘火把,弹起三弦琴,唱起彝族情歌,跳彝族左脚舞。
火把节,逛羊汤锅街,也是相当幸福快乐的一件事。一条条山街边,为过火把节而临时搭建的一间间青篷,顶上和四周都是新鲜青翠、芳香四溢的松枝、麻栗树。身穿精美彝族服装的妇女,在青篷里炖羊汤锅,卖汤锅羊肉。在青篷里的一个角落里,就地支起来几个石头,搭建几个简易石灶,烧几根松柴、麻栗树柴,就可以在大锅里咕嘟咕嘟炖羊汤锅了。甚至是就在地上烧一塘柴火,支上几个三脚架,就开始炖羊汤锅了。火把节时,彝家妇女们,都会把她们最漂亮的民族服装穿起来。许多人爱逛火把街,逛火把节的羊汤锅街,喜欢慢慢悠悠地逛火把街,逛火把节的羊汤锅街,不光是因为喜欢闻香喷喷的羊汤锅味道,吃香噜噜的汤锅羊肉,也是为了一路慢慢悠悠欣赏那些彝族妇女、汉子、老人和小孩们穿着的红红黑黑、花花绿绿的精美彝族盛装。他们穿的每一套彝族服装,都是那么精工细作、精致美丽、讲究奢华。很多都是女人们亲手一针一针缝制的,纯手工缝制,花了很长时间,无数心血缝制而成的,花样不同,针法不同,融入的感情不同。慢慢悠悠逛火把街,慢慢悠悠逛火把节的羊汤锅街,慢慢悠悠欣赏彝族群众红红黑黑、花花绿绿的精美民族服装,是莫大的享受,是一场奢侈的视觉盛宴。现代城市都市生活中,人们的服装根本不可能如此讲究、如此奢华、如此精致了。而这些生活于乡村乡野的彝家人,却不光是逢着火把节等节日和办喜事的日子才穿上这样美丽、精致、讲究、奢华的民族服装,而是天天都穿,下地干活,上山割草,也是这样穿。
楚雄彝家人过火把节,是一定要跳左脚舞的。左脚舞,民间也习惯叫三跺脚。火把节的左脚舞场,年年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相当欢快热闹的。逢年过节,办喜事,彝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跳左脚舞。每年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楚雄人,特别是彝族村寨的人,必定要聚集在一起过火把节,吃羊汤锅,跳左脚舞。大家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载歌载舞,欢歌笑语,快乐无比。特别是火把节的晚上,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巨大火把,跳得欢快有力,跳得热情奔放,跳得血脉贲张,跳得浑身舒服,跳得满心欢喜。
我儿时,也是最爱过火把节,赶火把街的。火把街,是政府专门为火把节组织和主办的物资交流街。 那时候,楚雄城年年都有火把街。每年火把节,一条甚至几条长长的火把街,摆满琳琅满目的电器衣服鞋子等百货,也卖三七、鸡枞油、干菌子等各种本地乡村土特产。楚雄人逛火把街的兴趣很高,火把街往往要延长,持续好几天。逛火把节的火把街,是楚雄人的一大享受。
跳左脚舞,也是楚雄人的一大享受。火把节的晚上,楚雄人都要一圈圈聚集在一起,这儿一圈,那儿几圈,手拉手,跳左脚舞,热情奔放,欢快热闹,三弦琴的声音,彝族腔、彝族味道浓烈的歌声,溢满大街小巷。在火把节欢快热闹的歌声里,在火把节的羊汤锅香里,在火把节的甜白酒苞谷酒香里,楚雄的山都醉了,河都醉了,彝家汉子女子也都醉了,就连小孩们也都像是吃醉了甜白酒了,满身爽快,满心欢喜。
我儿时,我们老家村庄,离楚雄城有十几公里路,但是年年的火把节,我们一拨拨孩子,都会三三五五相约,高高兴兴地走路进城,赶火把街,逛火把街。天黑了也不回家,等着去市中心的楚雄人民商场、邮电大楼外面看祭火、撒火把,去参加跳左脚舞。特别是祭火、撒火把的时候,闹市区的楚雄人民商场、邮电大楼外面,真的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摩肩接踵。挤在人群里,脚常常无法落地,被别人挤着向前、拥着向前,只能看见密密麻麻的背脊。一直要兴奋激动欢快到下半夜,祭火、撒火把的仪式早已结束,人潮散了,跳左脚舞的一场场人也都散了,然后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摸黑回家,或者就在街边商铺门下墙角里坐着靠着睡一觉。早上,再次热情高涨,激情满怀地去逛火把街,一家家商铺地看,一条条街的走。
楚雄彝族的火把节,欢快热闹,成了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的传统盛大节日。其他各民族早已同彝家人一样喜欢火把节,有了一份深深的火把节情结,总是盼望过火把节,盼望逛火把街,吃羊汤锅,跳左脚舞。
二、彝家松毛宴
楚雄人特别是彝族都有一份松毛席、松毛宴情结,离家在外,赴宴吃饭喝酒,总是想念家乡办喜事时候铺撒满屋子满院子的、鲜嫩嫩、绿茵茵、软和和、香喷喷的松毛席、松毛宴。
楚雄的山上密布着美丽的云南松。楚雄乡村人家,特别是山区彝族人家,逢年过节,办红白喜事,都兴就近去山野里采挦青松毛,在自家院子里、房子里铺撒鲜嫩嫩、绿茵茵、青翠翠、软和和、香喷喷的新鲜松毛,铺撒成圆罗罗、团团圆圆的一席席松毛席,办松毛筵、松毛宴。全村人、大家都来相帮,七脚八手、团团圆圆的就把喜事办好了。
一直到我儿时那个年代,甚至一直到十几年前,我们老家乡间那些村庄特别是那些彝族村庄,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都依然兴铺撒青翠翠、绿茵茵的新鲜松毛,铺撒成一席席团团圆圆的松毛席,办松毛筵、松毛宴。那时候,乡间最常见、最有特色的宴席,依然是松毛宴。
那时候,乡间人家都很贫穷,桌椅板凳极少,而且家家户户的院子甚至堂屋里都是泥土地面,摆松毛席、松毛宴,既解决了桌椅板凳不足的问题,又干净卫生,而且清新美丽浪漫。
在乡村人家的大院里,铺撒开开圆圆的一席席新鲜松毛,以青松毛为席子、筵席,杯盘碗盏,美味佳肴,全都放置罗列在芳香扑鼻、青翠碧绿、温馨浪漫的松毛筵席上。
大家围着青松毛席,盘腿而坐,或者坐在草墩木凳上,随着一道道美食端上来,宾主心情都越来越好,越来越开心快乐。饭菜酒肉喷喷香,松毛席青翠翠、鲜多多,也飘逸着浓烈的松香。亲朋好友、宾客乡亲们,吃着乡村厨子做的美食,有的吃酒划拳,有的谈着新郎新娘公公婆婆,有的谈着村里乡间事物,有的说着国内国际大事。气氛融洽和谐,场面欢快热闹。
楚雄乡间人家,办红白喜事,比如娶媳妇,嫁女儿,盖新房,办入宅宴,儿孙满月,以前都兴摆松毛宴。正宴正客前一两天,主人家就会请来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办理整场喜事。这个人叫做“总理”。这个受人尊敬的“总理”,会安排村里来相帮的每一个人做适合他们做的相关事情,把整场喜事办好。哪些人负责上山采青松毛,哪个人负责去接乡村厨子,哪些人负责打灶凑火,哪些人负责杀猪杀鸡,哪些人负责择菜洗菜,哪些人参加帮厨,哪些人负责洗碗摆碗收碗,哪些人负责上菜上酒,哪些人当“茶官”,他都会安排得恰如其分、井然有序。主持整场乡村喜事的“总理”,在头天晚上的喜事筹备会上最先安排的,就是哪些人上山采青松毛。第二天一大早,这些人,就会挑上一对对大花篮,一起去村子附近的山上采青松毛,挑回来几十挑青翠碧绿、芳香四溢的新鲜松毛,高高的堆满院子一角。第三天是正客正宴,第四天早上也是正客正宴,每顿饭都要摆三巡,每一巡,都是几十席,就要铺撒大量的青松毛了。
一席席松毛席铺开,青翠碧绿铺满宽敞的院子,芳香溢满村里村外,乡间、乡村办喜事喜宴的气氛马上就很浓烈了。
娶新媳妇,新鲜碧绿、清香四溢、长长的、宽宽的松毛席,从新郎家堂屋、院子里一直铺撒到大门外,甚至一直铺撒到村口,抵得是铺开了一条生机盎然、生机勃勃、芳香扑鼻、柔软舒服、洁净美丽、浪漫温馨的绿色地毯。顺着洁净美丽、柔软新鲜、芳香扑鼻的松毛席,接亲队把满身红妆、胸前悬挂镜子、羞涩美丽、喜气洋洋的美丽新娘接进门。在年高德劭的长辈主持下,在用青翠碧绿、鲜香四溢的青松枝搭建的青棚里,在柔软鲜香的松毛席上,举行庄严的结婚典礼。受托主婚的长者郑重简洁地给一对新人讲孝悌忠义等等传统美德,并祝他们早生贵子、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一生幸福。结婚典礼结束后,丰盛的酒宴开始了。红红的鞭炮噼噼啪啪放起来,新娘的红盖头掀起来,新郎新娘顺着一桌桌松毛席给亲朋好友们敬红红的喜酒。结婚宴,松毛席摆得最多最厚、最欢快、最热闹。无论午餐还是晚餐,松毛席都是摆三巡,每一巡都是二三十席。一巡吃完,收去碗筷,从新铺撒上一层新鲜青松毛,再摆下一巡。
那时候,新娘是兴提前亲手缝好、准备好“满门鞋”的。结婚当天晚上,在松毛席上,新娘就要把一双双缝制精美的温暖布鞋送给新郎的每一个亲人。
盖新房,办入宅宴,儿孙满月,摆宴席,也都很丰盛,也都要铺撒松毛席,摆几十席松毛席。杯盘碗盏、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摆满香喷喷、软和和、绿英英的松毛席,大家团团围坐在松毛席周围,尽情吃酒吃肉,尽情欢乐。
过年时候,楚雄彝族人家,家家户户也都兴铺撒松毛席,摆松毛宴。过年前好几天,小孩子们就背上花篮,相约上山采挦青松毛。那时候乡间人家都很贫穷,只有等到过年,才可以够够地吃鸡肉腊肉,穿新衣服新鞋子。满怀着对过年的期冀,我们一边采挦青松毛,一边采折山茶花。楚雄山野里密密麻麻长满野生山茶花,每年隆冬里山茶花就开始盛开。我们上山牧牛,上学放学的时候,经过开满山茶花的山路边,过年前上山采青松毛的时候,都会趁机很随意很挑剔地漫山遍野去采折山茶花。我们只采折花朵大的多的花枝,只采摘花瓣层数多的花朵。花朵稀疏的,花朵小的,单层花瓣的,我们都不要。采满冒尖的一大花篮青松毛,然后在花篮头上插满硕大美丽的山茶花,我们就唱着歌欢快地回家来。过年了,年夜饭做好了,就在堂屋里铺撒开青松毛,铺撒成团落落的松毛席。杯盘碗盏,美味佳肴,摆满碧绿鲜活、美丽芳香的松毛席。家家户户的花瓶里、空酒瓶里、刷牙口缸里,甚至水桶里、洗脸盆里、洗菜盆里、洗脚盆里都插满了红红的、艳艳的、喜气洋洋的山茶花。春联门神贴好了,鞭炮放过了,家家户户,就团团圆圆围坐在松毛席周围,开始快快乐乐地吃年夜饭。青松毛很新鲜、鲜活、清香、浪漫,铺撒了松毛席的人家,铺撒满松毛席的乡村,就溢满了浓浓的新春新年味道。
过年时的松毛席,一直要铺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彝族赛装节。过年期间,从大年初二三开始,楚雄彝家人就兴走亲戚,请春客了。亲朋好友轮番请春客。本村人家相互请,不同村子的人家相互请。大家都忙着赴宴,忙着请春客。乡间村村寨寨洋溢着喜气,家家户户弥漫着温馨。每天吃饭,都是铺撒上一层或者从新铺撒一席青青的松毛席。
铺撒松毛席,营造出一种新春气息,生机勃勃、洁净清爽、芳香美丽、浪漫温馨的味道和气氛,多好啊!
乡间人家办红白喜事,请来做菜的都是乡村土厨子,用的水都是井水泉水,鸡猪都是现宰的,蔬菜也是现去地里摘的。无论是主人家自己养的鸡猪,自己家种的蔬菜,或者是亲朋好友送的,都很好很新鲜。乡村人家养的猪,都是煮红薯、红薯藤、苞谷面、米糠和老瓜等新鲜蔬菜喂大的,鸡都是喂苞谷、大米和新鲜蔬菜养大的,肉都很香,怎样做出来都很好吃。
这样新鲜的、原生态的水和食材,这样的乡村厨子精心制作出来,摆放在满院子的一席席松毛席上,青松毛碧绿青翠、美丽芳香、新鲜洁净、浪漫温馨,气氛融洽和谐,自在随意,美味佳肴香甜温热,怎不叫人食欲大增?
如果是结婚宴、建新房宴、乔迁宴、子孙满月宴等红喜事宴,酒足饭饱,亲朋好友们就会聚集在松毛席上休息娱乐。大人们在松毛席上围成一圈,手拉手,唱彝族民歌情歌,跳彝族传统舞蹈左脚舞、三跺脚,吹拉弹唱,或者打牌聊天,小孩们就聚集在松毛席上打滚嬉戏,尽情娱乐,开心得很,老人们就聚集在松毛席上抽水烟筒、草烟锅,何等幸福快乐惬意啊!
过去乡间办红白喜事,铺撒松毛席,办松毛宴,都要采青松毛,不利于保护松树和生态环境。现在,乡村富裕了,移风易俗了,村村都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和办喜事、会议餐用的公共厨房餐厅,置办了足够用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碗筷,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都集中在村里宽敞洁净的公共厨房餐厅里,方便得很。但是,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走来、坐过无数松毛席、参加过无数松毛宴的乡村彝家子弟,对松毛席、松毛宴依然难以忘怀。
现在,楚雄州府鹿城和其它各县市繁华热闹的闹市区的众多彝族饭店、彝家菜馆、农家菜馆、土菜馆、山菜馆,都别出心裁,天天都在饭店地面上、餐桌上铺撒一层新鲜碧绿、芳香扑鼻的青松毛,铺松毛席,摆松毛宴。杯盘碗盏,美味佳肴,虽然是放在桌子上,但桌子上铺满新鲜碧绿的青松毛,所以也抵得是松毛宴。这些饭店,全都用红红火火、温暖亲切、温馨和谐、很有古典味道诗情画意的柴火灶做菜。松毛席、松毛宴、柴火灶、柴火饭菜,返璞归真,都追求保留和沿袭民族特色、乡土特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复归自然、生机盎然的浓浓生活气息,营造出一种童年、故乡、老家、民族、温暖温馨、浪漫美丽的氛围和味道,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味道,现代生活,却保留了地域特色、民族元素、传统风俗和古典韵味,亲切温馨温暖,宾至如归,吃出了一种好心情,吃出了一种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乡土特色,所以深受顾客喜爱,生意兴隆火爆。
很多人喜欢去这样的饭店坐松毛席,赴松毛宴,我也很喜欢。每次外出吃饭,想到的总是这些铺撒松毛席、烧柴火灶的彝家菜馆、农家菜馆、土菜馆。
三、彝家火塘
楚雄彝家人都有一份火塘情结,离家在外,阴雨连绵的的日子,总是想念家乡温暖的火塘,寒霜漫天的冬夜里,总是想念家乡温暖的火塘。外地人说到楚雄,也总是会说到楚雄的火把节、野生菌子和楚雄乡间山区彝族人家的火塘。
楚雄乡间特别是山区彝族人家,以前住土掌房瓦房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塘,在正房一侧的耳房或者厢房里。在泥地上就地挖坑,用砖石砌边,简简单单即可建成一个很实用很必需的火塘。乡间彝家、山区彝家火塘里的火常年不熄。
千百年来,楚雄彝家人都喜欢火塘,离不开火塘。彝家人生于火塘边,长于火塘边。彝家人每天围着火塘转,在火塘边抽水烟筒、草烟锅,在火塘边喝罐罐茶,在火塘里烤茶煮茶、烧水点烟、做菜做饭,在火塘边吃甜白酒、包谷酒。彝家人在火塘边谈恋爱,在火塘边生娃娃。彝家人在火塘边哭,在火塘边笑。彝家人在火塘边聊天,在火塘边化解矛盾纠纷,在火塘边结拜兄弟,攀亲戚老根。彝家人在火塘边谈娶媳妇、嫁姑娘、生子女,在火塘边谈农事家事天下事……
其实,经过千百年来各民族的大融合,楚雄的彝族与其他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相互通婚结亲,相互融合同化,所以其他各民族也都喜爱火塘。以前,楚雄乡间的傈僳族人家、苗族人家、汉族人家也像彝族人家一样,几乎都有一个温暖的火塘,天天在火塘上炖菜焖饭,烧水煮茶,烧洋芋红薯苞谷吃,阴雨连绵的日子,寒冬时节,家家户户夜夜都围在火塘边向火、说话和聊天。
火塘,是楚雄山区乡村各民族人家特别是彝族人家最温暖的地方。火塘,是楚雄山区乡村彝族人家、彝族村寨温暖幸福的一颗颗心,很像一个个彝家人的性格,乐观阳光,豁达开朗,热情奔放,简单朴实,豪爽粗犷。
彝家火塘,都是既当煮饭菜的土灶,又当聚集在一起向火取暖、烤茶煎茶、吃茶聊天的家庭社交场所。
做完农活,收工回家,刨开捂着的灰烬,添上干柴,吹旺火苗,就可以在火塘上向火取暖、烤茶煎茶、煮菜煮饭,从火塘里夹火炭点烟,抽水烟筒、草烟锅了。
来了客人,主人家都会把他们请到火塘边,吹旺火,一起向火取暖,一起烤茶煮茶吃茶,一起抽水烟筒。一路风尘仆仆、身心寒冷、疲惫口渴的客人,一般也都会直奔温暖的火塘边。宾主一起团团围坐在火塘边,一起向火、烤茶、煮茶、吃茶、聊天。一起向一会儿火,身上心里都温暖了,一罐茶吃完,口不渴了,满身疲惫消失了,气氛就相当温暖、融洽、和谐、温馨了,心就贴近了,话就好说了,事情就好办了。
彝家火塘,是一个个相当和谐融洽、自在随意的家庭社交场所。彝家人到了任何人家的火塘边,就跟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一样。坐在任何人家的火塘边,就跟坐在自家火塘边一样,亲切、随意、放松、自在。彝家人围着温暖的火塘,就没有办不了的事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大事烦心事了。天大的事情或者矛盾,一起围着火塘向一会儿火,吃一罐茶,说说家常,就都好解决了。
白天,火塘里捂着香喷喷的新鲜烧洋芋、新鲜烧苞谷,三脚架上炖着咕嘟嘟的铜壶。主人回家,客人进门,吃一罐热茶,吃一包新鲜的、香喷喷的烧苞谷,吃一个新鲜的、香喷喷的烧洋芋,何等温暖幸福的事情啊!晚上,一家人或者宾主一起,围着火塘向火,一边在火塘里点火抽水烟筒,一边用小陶罐在火塘里烤茶煮茶吃,一边闲闲地说说村里的农活收成,说说村里村外的闲话,何等清闲幸福的事情啊!
彝家做饭,也往往是在火塘上做。在火塘里支上三脚架,把铜锣锅支在三脚架上,就可以焖饭、炖腊肉红豆汤了。在火塘上挂一只吊锅,同样可以焖饭、炖腊肉红豆汤的。
彝家人的腊肉、烟煪肉、肚包肉,都是挂在火塘上方晾干的,久经火塘里柴火的熏炙,特别腊香,而且不会长虫。就在火塘里,用铜锣锅吊锅炖或者用炒锅爆炒腊肉、烟煪肉、肚包肉,都香得很。
有了一眼火塘,满屋子都是温暖。睡梦里,都是火塘里的柴火香、烧洋芋香。每天天一亮,刨开火塘里的火灰,就可以吃到棉露露的烧洋芋。
孩子满月,孩子生病,都要抱着他们在火塘上晃一晃,在火塘上驱邪。彝家人生了头痛脑热病,只要在火塘里燃烧几枝艾蒿,坐在火塘边熏炙一会儿,一般也就好了。
我出生于外婆家,儿时生活于外婆家。她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彝族,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外婆家的北耳房里,就有一眼火塘,火塘里的火常年不熄。全家人都喜欢温暖方便的火塘,外公尤其喜欢。外公很会利用和享受火塘。晚上,他都要闲闲的在火塘里慢慢悠悠地烤茶煮茶吃。他有一套拳头大的很精致的小陶罐,专门用来烤茶煮茶。每当外公在火塘里烤茶煮茶的时候,满屋子、满院子就溢满了苦香苦香的茶味,叫人感到幸福得很。外公告诉我们,吃酽酽的浓茶是会醉人的,酽茶甚至比烈酒浓酒更加醉人,特别是火塘里煮出来的酽茶,醉人得很,外公自己就经常会醉茶。外公一直有喜欢在火塘边烤茶、煮茶、吃早茶晚茶的习惯。几小罐茶慢慢悠悠喝完,满身冒汗,满身舒爽,有几分醉茶醉意,飘飘然的外公,心情极好,就会给我们几兄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比如彝家的故事、乡间的故事,解放以后城乡、彝家村寨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事。那时候,我跟着外公吃了火塘里烤、火塘里煮的许多罐香茶,也吃过火塘里烤的许多香喷喷的新鲜苞谷和洋芋。我喜欢看外公在火塘里烤茶煮茶,那也是一种享受。即便是很忙碌的栽秧、收割稻谷的日子的早晨,外公也要不紧不慢地刨开火灰,吹旺火塘,慢慢地烤茶煮茶,吃完几罐香茶,才出门干活。吃了几罐子在火塘里烤得恰到好处、煮得恰到好处的早茶,外公一整天都心情很好。
以前楚雄人大多都不愿意离乡背井,一个是因为只有家乡楚雄才有那么多的美食野生菌,另外一个就是因为只有家乡楚雄家家户户才有温暖的火塘。
四、彝族左脚舞
楚雄的彝家人都有一份左脚舞情结,离家在外,总是念念不忘家乡欢快热闹的左脚舞。
楚雄彝族左脚舞,俗称三跺脚,是一种集体性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参加人数众多,经常是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聚集在山坡上或者山坳里跳脚,场面宏大,跺脚有力,舞姿优美,歌声震天,笑声漫天,欢快热闹,白天跳得山花笑,晚上跳得月亮摇。大家围成一个个圆罗罗、团团圆圆的圈子跳,甚至是一圈套着一圈,大圈套小圈,你拉着我,我扯着你,你拖着我,我带着你,热烈奔放,激情飞扬,自由尽兴,欢快的跳脚,使劲的跺脚,尽情的旋转,场面欢快热烈热闹,气氛和谐融洽浪漫,三弦琴悠扬,舞姿优美带劲,唱歌声优美,欢声笑语满天飞。
这是一种很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让大家沟通交流的舞蹈。手拉着手,大家一起跳脚,一起开心,一起欢乐。一起跳一次左脚舞,心就靠近了,大家就感到亲切了。彝族的左脚舞,之所以在整个楚雄广泛流传,深受各民族喜爱,正是因为这一点。处得好的人,一起喝一碗彝家的苞谷酒,一起跳一场彝家的左脚舞,就更加亲了,就成兄弟老根姐妹了。有过节的人,一起喝一碗彝家的苞谷酒,一起跳一场彝家的左脚舞,过节就解开了,前嫌就尽释了。就算你再怎么不高兴、不情愿,就算是被别人强行拉入了跳左脚舞的圈子,被欢快的大家拉着跳脚、跺脚、旋转上几圈,跳上一会儿,任何人都会受到大家的欢快情绪、温馨热闹氛围的感染,心里很快就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阳光明媚,很快就会喜笑颜开了。
碰到彝家人在跳左脚舞,他们都会邀请您一起跳,甚至管你愿意不愿意,都会强行把你拉进欢快热烈的跳脚圈子。
彝家人爱跳左脚舞。逢年过节,办喜事,亲朋好友相聚,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弹起三弦琴,围成一圈,手拉手,跳几场左脚舞。“淙淙——淙哩淙——淙淙——淙哩淙……”“淙哩淙——淙哩淙——淙哩淙……”,随着悠扬的三弦琴声飘起来,人们就会闻声而来,加入跳左脚舞的圈子,跳得满头满脸满身大汗,浑身酣畅淋漓,欢声笑语溢满村寨乡野,兴尽才归。闲来无事,村里人也都会聚集在村路上跳半天或半夜左脚舞。
左脚舞欢快热闹,只要有人弹起三弦琴,三五个人手拉着手跳起来,很快就会有人闻声而来,加入跳脚的圈子。不一会儿,就会拉成很大的圈子。圈子越拉越大,大家跳得越来越欢快热闹,只好大圈套着小圈,一层层围着,一圈圈的跳。像欢快美丽的花朵一样,花瓣一层一层的舒张、盛开,一层一层的合拢,忽而盛开如花盘,忽而合拢如花苞。很快的,又会重新围成另外的一圈一圈。大家尽情的跳脚,使劲的跺脚,欢快自由的旋转,热情奔放,激情满怀。跳得酣畅淋漓、满心欢喜。跳得星星欢笑,山花开怀,庄稼应和。
彝家人跳脚很讲究,都会穿上美丽精致的节日盛装,抱着做工精美的三弦琴,燃烧起熊熊的、红艳艳的、温暖美丽
火把。
我自己是个舞盲,缺乏乐感和节奏感,模仿能力也很差,笨手笨脚的,但是每逢彝家人弹起三弦跳起脚,欢声笑语满天飞,我也会深受感染,激情昂扬,手脚难受,很快就兴奋激动的加入跳左脚舞的圈子,拉起他们的手,学着人家的样子,胡跳乱跳,满心欢喜,激情澎湃。
城里那些退休了的彝族老人们,每天下午和晚上,也都会聚集在公园外或者小区的空地上,跳几场左脚舞,唱几曲彝族民歌。移居到县城、州府、省城、北京、上海甚至国外的彝家人,把彝族的左脚舞跳到了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州府楚雄城北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西山公园、闹市区的桃源湖广场,每天晚上都有成千上万身穿彝族服装的老人们弹着三弦琴,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圈,欢快热闹地跳左脚舞。
现在,乡间还出现了跳左脚舞的专业团队,谁家办喜事,就应邀到谁家跳左脚舞,不光他们自己跳,也邀请和组织来宾一起跳。主人家邀请他们来跳左脚舞,唱调子,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欢快热闹的喜庆气氛。这样的主人家,往往是彝族人家,或者是对彝族歌舞、地方民俗文化特别喜爱,有一份左脚舞情结的人家。每当三弦琴弹起来,彝家调子唱起来,身穿美丽的彝族服装、参与跳脚的人一圈圈手拉着手围起来,跳起来,唱起来,乡间就溢满了欢快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大家的心也就跟着高兴起来,快乐起来。乡村就更加浪漫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