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继泽的头像

余继泽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2/24
分享

小村人事

小村人事

 

 

我是无比热爱着小村的。小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小村是我的家乡。我是在小村长大,一步步走向小村外更广阔的地方,曾一度又回到小村。曾想过,就这么不离开家乡小村,修一处房屋,必有后院,在小院里种种花草,闲下来喝喝茶,看看书,写些有关小村的闲适的文字。可小村似乎就注定只生育我,而不养育我,一次次逼我离开她温暖的怀抱,在外奔波。只能是在记忆里,或长长的假期里,才得以回归她的怀抱,体会小村的温情,让一颗在外饱尝生活辛酸的疲惫的心,得以休憩。

也就在这一去一回中,我就渐渐感到,小村那永远没有变的是那熟悉的山,那环村的水,和贫瘠的土地,可却时时在变化的是小村的人事。其实,小村的人事,在好多年以前,就已开始变化着,只不过那时没有仔细去思量过这些罢了。

 

 

小村,是那样美。

小村的四周,被高高的山包围着。不过,山不峻高,是柔柔的缓缓的 上去的山上,生长着各种树木, 尤以青冈木、桦树等为多,夹杂些别的树木,在不同的季节,山也就呈现出各种色彩来,是一幅天然的画。

有两条沟儿流下来的水,在小院后边交汇。河水很清澈,活泼,在乱石间跳跃,翻滚,昼夜不停地奔流。水中,有很多的土鱼儿,还有泥鳅,在自由地游来游去。夏日里,这村外的小河就是我们的乐园,光了身子,整日泡在水里,让河水终日不得安静下来。

在小院的后边,是田地,地虽不怎么平整,也不怎么肥沃,不长大米,只长玉米、麦子和黄豆。但长出的庄稼,养活了一代代的我和我的家乡的人。

有这样的环境,也就养育出什么养的家乡人。家乡人的心地,就如那平缓的山一样的坚强,仁厚。如那水一样的明净清澈。

在若干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就出生在这样美的环境中。

 

 

在母亲的襁褓中,被母亲抱着,在小村中,吃过哪些长辈的奶,喝过哪家的水,吃过哪家的饭,我不知道。但在若干年后长大了,已为人父的我,能想象得到母亲抱着我,在小院中串门时,家乡人对我的亲昵,一遍遍喊着我的小名,给我喂水,给我喂饭,我就永小小的黑眼珠子好奇地看着他们,看小村这个世界。不是么!在长大了,不论走多远,见过多少人事,都无法让人激动,而一旦见到家乡的山水,见到家乡的人,心里那份被冰冻的情感就开始复活,心中就会涌上一股莫名的冲动。因为我的胃里,还存着他们喂过的水,给予的饭食呀!

见到家乡的山水,如回到了梦中的家园;见到家乡的人,就如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到能走路了,光着脚丫,赤着身子,在小存中走,有人羞我,我夜就渐渐开始涌黑黑的眼珠子,认识小村,认识小村中的人。

最先认识的,是我的父母,我的父亲,母亲对我特别的好。那个年代,在农村还是缺衣少食的,但不论家里如何的困难,他们都攒下钱,给我买穿的,买好吃的。尤其是父亲对我更是疼爱有加,不光是买吃的,买穿的,到哪去了,也总带上我,让小小的我就去了家乡以外的大城市,知道了在家乡之外,还有那么美,那么广阔的世界。

再下来,认识的就是爷爷、奶奶,他们对我如父母对我一样,每每有了好吃的,就总留给我,尤其是爷爷,在我哭的时候,总是诶我抹去泪水,不经意间从衣兜里掏出一颗黑乎乎的水果糖,塞进我的嘴里。

爷爷去平地里干活了,我有时也跟了去,阳光下,山村的土地里,一老一少爷孙俩,是不是一道风景呢?

慢慢长大了,也就慢慢认识了小村里别的人。

 

 

在我的家人之外,开始认识并记在心里的是一些同龄的伙伴。

四娃是舅的儿子,在小村里,隔我家不远的地方,是我的堂兄,许是亲戚的缘故吧,我一有空,就经常去四娃家,和四娃搬家家,成了好朋友。

舅的父亲母亲死的早,就他和我母亲两姊妹,舅有四个孩子,但我就只和四娃好。

红林,是小村的院子里家庭条件最好的,他爸在乡上的一个单位里工作,家里时常来一些乡上的人,一来就杀鸡宰羊的红林的妈是农村女人,可俨然一个女能人的形象,是我们小村的村长,在小院里发号施令的。红林的家庭条件好,时常就吃一些我们没吃过的东西,玩我们没见过的东西,让小村里的我们,感到好奇。都围着他转。倒并不是图吃什么,而是他爸给他买回了台收音机,那里边每天都有好听的节目,都是些我们不知道的事。于是就跟着红林转,听他抱在怀里的收音机节目。有时,他不让听,就让我们给他家挑水,剁柴为交换。

牛娃家里小院有一段路,家里最可怜,住的还是草棚,隔三岔五上小院来玩。

弹弹是比我们大的孩子,是幺娃的哥哥,后来,家里人多把弹弹给了伯伯家,在伯伯家过日子。弹弹家喂的有牛,弹弹把牛放的特别的好,牛也听他的话,赶牛去坡上吃草,或吃毕草回来,他就爬到牛背上,骑着牛,唱着歌儿走着。牛也很乐意驮他似的,甩着悠长的尾巴,驮着弹弹走在乡间,好一幅牧童骑黄牛的场景图呀!

在夏天里,山上种的玉米怕野猪吃,弹弹就去看棚子,守野猪,不让下地吃庄稼,往往我们小孩子也跟了去,去了弹弹也不吝啬,就把自家地里上好的玉米掰好几个,让我们烧了吃,那玉米子粒饱满,香甜可口,边吃,弹弹边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很是吸引了我们。

边吃,边听故事,边在棚子前吆喝一阵,那野猪就不敢下地了。

比弹弹还大的还记得的有根升,海娃哥,龙娃,苕娃 ……

唉!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人,在下文有机会就慢慢说吧!

 

 

有了这么多的好伙伴,父亲的爱,母亲的爱,还有姐姐的关照,可已不能满足我小小,而又大大的心了,在家总是呆不住,一有空了,就溜出家,去找他们玩。见和院子里的伙伴玩的好,并不闹出些事来,家人也放了心,似乎只要我高兴,就由我去。

和院子里的伙伴在一块儿玩,夏天,村外的小河,就是我们的乐园,一个夏天,一有空就泡在水里,直泡到秋凉,大人不让下河为止。

讲在小村外的河里玩水,一个比一个厉害,有的会仰泳,有的能钻入水底,一分钟不出来。我也跟着学了一些,但是始终是比不过他们的。

秋天里,不玩水,就满山找野果子吃。家乡山上栗子树很多,就拣那野栗子,一天能拣几十斤,留一些家人吃,还能卖钱,补贴家用。

冬天里,打雪仗,或做了雪橇,在雪地上滑,也获得了许多的快乐。

春天里,去折花,或沿河掐刺杆儿吃。

后来,父亲心疼我,见我没什么玩的,就找了几个废旧的滑轮,给我做成了滑轮车。这一下,我和伙伴们可好玩了,我推他们一会儿,他们推我一会儿。

牛娃不小心把我的滑轮车给玩坏了,我要他赔,他就吓得好多天不敢上院子来玩。这只是快乐中的小插曲,但整个儿时,回忆起来,似乎都充满了阳光,充满了鲜花般的快乐。

 

 

我们小孩子在属于我们的快乐中,大人也在忙着日子,在我们的小院中怕也就是红林家不缺钱和饭食外,家家都还在困难着,穿不讲究什么排场,只要可以蔽体就行;住,是互相帮忙,换工打起的土墙瓦屋,只不过烟熏火燎,比修起是更黑了,有的没有搪墙,连墙眼都还在。不过有住,有穿,基本还可以解决,最大的难题就是吃的问题。

家乡四面都是高山,土地只小院旁一绺儿,瘦瘦的土地,每家的人口又众多,家家都缺粮食。

家乡的土地不多,还只能长玉米,黄豆,洋芋以及一些瓜瓜菜菜的,所以每家顿都只有以玉米糊汤,或瓜瓜菜菜的度日,有的连这都维持不了。吃米,吃面更是奢望,顶多只能是在逢年过节,以黄豆换一点白米细面的回来吃。

那玉米糊汤吃了不解饿,还难吃,在那岁月里,只要一听到锅里咕嘟的响,心里就难受,怕吃那糊汤呀!

家家如此,日子都难过呀!但面对有儿女的希望,面对这冷峻的自然条件,生活的困苦,家乡人还是没有吓倒,反而以更大的热情,与饥饿挑战,与生活挑战。

是饥饿,是生活所迫,让家乡人更紧地团结到一块,走到一块儿。

记忆中,家乡的大人那时都很忙,除了下雨不能去干活外,其余的日子几乎天天在干活。

小院外的平地不够种,就只有在山去开荒,种坡地。干活是小院里有威望的人,把各家的情况都考虑好,再根据各自的情况,把每家的种地的日子定下来,到了那一天,是哪家的,全院的劳力都去给他家种地。多给哪家换出来的工,就在以后薅草呀,收庄稼时再还。所以,家里劳力少的,在平时就多去给人家换工。把工攒着,到干大的农活时,再去请人家。在小院,那时哪家的活,也就是全院人的活。那全院劳力齐上阵,在山坡上劳动的场面,很是壮观。

因为如此,小院每家的生活,渐渐开始变化,没有一家人饿饭,每顿吃的也不再是糊汤,在山上种了小麦,家家也都开始有了白面吃。

 

 

这样换工干活的形式,在小院里延续了好多年,是在弹弹过继给的伯伯交出小院,那时叫大队的公章;幺娃的爸爸交出仓库的钥匙,把仓库里的粮食分给全院的人开始,到维持这一劳动形式的人相继离去而逐渐结束。

交出了公章的弹弹伯不再队长,靠管理队员而生存;交出钥匙的幺娃爸不再是仓库保管远,而以此生活。都知道,从此都有了各自的土地,有了各自的家,各自的妻子,各自的孩子,就得各自给自己的家人,孩子负责,在自己的土地上,给自己奔日子。自己所奔的一切,都不再交给别人了,都是自己的,这就可以想象出我父亲那一代人在刚有了土地时的那股豪情,壮志,仿佛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就可以中出金子,种出明天家庭美好的生活来。

但以家乡的自然条件,平地不够种,坡地靠自己给自己干,那等把荒开出来,一年的下种时间就过了,就种不出庄稼来了,就是种下了,锄草,收庄稼,都不是一家人所能完成的,我想,在也就是家乡人,在发现平地种了不够吃时,能那么团结地与自然对抗的原因了。

人类在面临同一困难时,往往又都能自发的空前的团结。家乡人那时是不是应了这一规律呢!

是呀!一旦没有任何人再约束你,管你,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一切只能自己靠自己。

弹弹的伯,幺娃的爸爸,与我父亲以及小院里其他的人一道,都成了普通而平凡的村民,自己给自己创造未来的生活。

 

 

在紧张而繁忙的劳动生活中,还有着其他的快乐,那就是看戏,或看电影。

戏班子是从外边来的,往往是在农闲或农忙时节来。

戏班子有时在小院演,有时在外村子演,不论在哪演,看的人都特别多,附近的人都来了,有时很远地方的人也赶来看。直把个戏台子挤的水泄不通。

在戏台子外,一些卖小把戏的,卖麻花的也支起了摊子,在边看戏,就边有大人给小孩子卖一两个把戏玩的,或卖几根麻花让小孩子吃。那时普遍穷,大人舍不得吃,也没钱吃,省给孩子吃,孩子吃着香,他们的心里就甜。我就这样躺在母亲的怀里,边吃麻花,边看戏,可感到那日子多么的温暖幸福呀!

那戏文,就随着唱腔,在山间飘荡,夹杂着音乐,锣鼓声,真让小村有过年的热闹。

我一直想不明白,在物质那么贫乏的岁月里,我的乡亲们何以获得那么大的幸福和满足。人在一定的时候,精神生活的充实,足以抵抗物质生活的贫乏。

那电影,会不定时的来,一村演了,一村接着演。我们小院的领导肉身红林他妈,所以不论是唱戏,演电影,都放在她家门前的场院里的。不知是迫于形势,还是投乡亲们所好,还是给自己家壮门面,凡是有戏和电影来,红林他妈也乐于包了让乡亲们看。这很是乐坏了我们小孩子。

由于是红林妈以村子的名义包的,又在人家门前,在最佳的地方,摆放的自然是他家人的凳子,很是让人羡慕。在电影开演前,红林妈免不了要讲一些话,要院子里的人怎么怎么的。都是大道理,只盼望讲话早些结束,电影早些开始。

其时,在电影开映前讲话的还有我的父亲,平儿妈,幺娃爸等一些人。后来细想这些人都是地种的好的,还爱帮助别人的人。那时觉得红林妈罗嗦,现在想起来,一个农村妇女,能有如此的领导艺术及号召力,实属难得。也难怪在小院几年后,丢掉了饥饿,吃上白米细面后,红林妈被乡上评了奖,还披红戴花了呢!

从那电影里,让人看到小院外更广阔的世界。和发生在小村外那久远的人事。虽然多是战斗片,但却极大的丰富了乡亲们的生活,也开阔了我们小孩子的视野和心灵。

 

 

我们小孩子在一块儿玩的好。大人又那么团结,友善。在小院里任何一个小孩子,是一家的宝贝蛋,也是全院人的宝贝蛋。饿了,哪家有了现成饭,就哪家吃,也从没有听人介意一碗饭的。我们小孩子,在玩够了,也积极的参与到大人的劳动场面中去。我们干不了坡上的活,拿不动那板锄,但是我们却可以为他们服务。

地在山上,一大早吃了饭,就上山干活,地离家远,中午回家吃饭化不来,不但累,还耽搁了干活的功夫。给哪一家干活,哪一家就得烧好水,做好中午的饭。饭一般大多是馒头,还炒的有菜。那么多人的水,饭,菜,一人是送不上山的。我们小孩子就派上了用场。去给帮忙送水,送饭,菜的。送时,大人交代了又交代,说这是山上那么多人的中午饭,若弄倒了,没有吃的就干不成活了。知道意义重大,做的也就分外细心,一改了嘻嘻哈哈及调皮,而是很稳重地走好每一步。那么多年,从没听说把饭送倒了的。

一年之中,有几次大的活,一次是春天下种玉米,叫挖籽;一次是秋天收麦子,叫秋收。这在当时是如娶亲一般浓重。在下午累了一天,回来洗毕。给哪家干活,哪家的女人早把饭菜弄的飘香了。桌子也摆开了,酒也是了。累了一天,酒正可以解乏。那划拳声就在小院传开,仿佛这不是劳动,而是在过年。

我们小孩子,也有功劳,忘不了我们,给我们也摆上了一桌,还上了酒。我能喝酒,许是从那时练就的。

 

 

家乡人那时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这艰辛不仅仅体现在下种以收庄稼上。体现在种庄稼的方方面面。

种之前,要开荒,要把那大片大片的树砍掉;下种后,的锄三遍草,那么大的面积,一家的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待庄稼快成熟了,野兽便要下地糟蹋,得在地边搭了棚子,守野兽。庄稼收获时,一家人也收获不回来,光是那 庄稼从高高的山坡上往回运,就是难事。

小村的人,那么团结地联起手来征服生活的艰辛,从没有人因为谁的劳力差一点而不去换人家的工,或劳力强一些的人不与人换工。再差的人也有两只手,再强的人也只有两只手,两只手能干什么呢?人多力量大吗!如果谁挑剔,在小院里受了孤立,那么种庄稼就难了,一年定是没什么收成,要饿饭的。

这是在大集体和后,家乡小院人为了和生活的艰辛挑战,自发组织的组织吧,这是因为饥饿,贫穷才自发走到一块儿的。

我的父亲,在与生活的挑战中,迈出了特别大的一步。他发现庄稼收回了,尤其是那小麦,得用廉仗一下下的打,不但慢,还累人,一天打不了多少。就借钱买回了脱粒机;发现吃白面,还得用手摇磨推,就去买回了磨面机。这下,在柴油机带动机器的隆隆声里,有家乡人被解脱出繁重劳动的喜悦了。从而把那廉仗,把那小手摇磨,推进了历史里。

人总是在边认识自然的时候,想尽办法来改造自然,我父亲,当时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吧!一下不但使我家的生活有了改变,还让小院里其他人家,因此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空闲了。

 

十一

 

空闲下来到女人们,开始聚在场院里,给自己的男人纳布鞋了。男人们,也开始学着打麻将,大1分、5分。四人打,一圈的人围着看,沉浸在一种愉悦里。

这麻将,是苕娃子传回来的。苕娃子在外边跑了几趟,说城里人都爱玩,就买了一副小麻将回来,与大家打。小院里的人本只会打大扑克牌的,见这麻将比扑克更好玩,便也就有了更大的兴致。

有了机器,就想出办法来减少自己的繁重的劳动,收下的小麦,嫌挑回来脱粒费一道事,就堆在山上,平一处场子,把机器抬到山上打,到时光背麦粒回来。那时,满山只听到柴油机和脱离机脱离小麦的响声,震荡着小村外高山上的天空。让人个惊奇。

家乡人在征服饥饿,与生活挑战时所做出的这些事,是让任何一个人叹服的,若在城里人眼里,这叫壮观。

一年末了,人们总在心里默想着哪家今年收了多少粮,哪家收的少,因为互相帮忙,谁家的粮食,都是大伙给背进屋的,谁都知道谁家有多少粮。对于粮收的多的人,自己骄傲,也让人羡慕;粮收的少的,自己抬不起头,让人小看。因为粮收的多,一家人就不饿饭,顿顿有好饭吃,有饭吃,一家人心就不慌了;粮少,不够吃,家人就得饿饭,或吃不好。都有一双手,自己给自己干,还饿饭,就让人笑话的。

粮收的多的人家,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就在心里下着狠,明年开更多的荒,种更多的地;粮收的少的人,也有着新的打算。

于是,不几年时间,家乡四周那绿绿的山,一个个就成了秃头了。如小院人家吃的馒头似的。当知道这是小院人为了和饥饿挑战,比着种地,开荒开出来的,就会让人叹服人创造力和破坏力一样的巨大。

这是没办法的事,都是没人管,自己管自己的人了,人总不能饿死,总得想办法活下去呀!

 

十二

 

一年收庄稼最多,都是那有劳力,家里劳力多的人。收的少,往往是劳力少的人家。只要勤快,劳动了。倒并没有人嘲笑粮收的少的人,人能力有大小,体力有差别么。对于家里劳力少的,都寄予同情,有时在红林妈的号召下,还能给这些劳力少的人家帮着干些活。在有些人家没有粮了,去粮多的人家借,也都能借到。到来年有了,给人家还上。

于是,自小院的人这么联起手来后,没有一家人饿饭的,生活也不顿顿是玉米糊汤了,隔三差五就有改善。小院人的心中,对未来就更充满了信心。想只有更多的种地,有了粮了,家里的日子才能好。这么想,也就这么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着。

就在家乡小村的人,与艰辛的生活抗争,抱着对生活的美好的希望时,一些事还是时常发生着。

有喜事,也有令人悲伤的事。

悲伤的事,就是一辈在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的人老去,安然地归于家乡的泥土,带着对生活的艰辛和未实现的梦去了。喜事是在这老去的一代人的抚育下,已长大,要接过生活的重担的年青人的。

小院里,我的记忆中,第一个死去的人是红林的爷爷。红林的爷爷活在时,背已驮的很厉害了。但已不再劳作的他,却爱转门子,时常在小院最高坪儿上他家中,艰难地下到小院中来,这家转转,那家转转,那背驮的几乎和地面平行了。人喘的很厉害。这是家乡艰辛的生活,留在他身上最大的印记。不过,苦了一辈子,总算圆了梦,把他的儿子,红林爸变成了吃国家饭的人。自己在老了,不再劳作,有人照料。

红林的爷爷死了,这是我第一次亲历认识的人死。红林的妈妈爸爸哭的很伤心。可红林死去的爷爷就躺在黑黑的棺材里,一点回应都没有。不几天,就连那黑黑的棺材抬上了坡,埋了。

这时,就隐约知道,死人是不痛苦的,痛苦的是为了死去的人而活着的人。也知道什么叫死,死就是永远不回这个家,不和家人在一块儿,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泥土中了。就也感到了死很可怕,死很孤独。

红林的爷爷死,很排场,请了放电影的来,还做了道,人家家里有钱,招待帮忙的,待客的,都是些好菜。这很是又开了我们的眼,开了我们的胃。尽管红林家的大人沉在痛苦中,但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却从红林爷爷的死中,得到了享受。不但是我们,我感到连一些大人也是的。于是,仿佛觉得,人死了除了留给亲人痛苦外,什么也留不下,别人照样开怀大笑,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来,这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死去而改变什么,却少什么。

后来,在小院里又死去了好多人后,这种感觉在心中就越发的强烈。

 

十三

 

红林爷爷的死,是喜丧,人老了,落叶总归根么!可还是有一些悲伤的事情发生。

根升的父亲,在那么年青的时候死去。

根升的母亲死的早,就父亲带着他和妹子过日子。那天,他父亲如以为一样去干活。干到快中午了,来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去乡上。车主他不认识,可家里没盐吃了,他想去乡上买。可又不敢挡车,就在车后爬车。就在这时,不幸发生了,快要爬上车的他,因为路不平,车又开的快,猛地一颠簸,一下把他又摔了下来,车又从他的身上压了过去。当时下身就白花花一片,血肉模糊。赶忙送到了乡医院,可没过多久,人就死了。

真是绳在细处短,冰在薄处裂了,雪上加霜。根升在十几岁上,就这么又失去了父亲,和妹妹成了孤儿。

好的是家乡小院的乡亲们,这个帮一把,那个帮一把,换工干活时,也不嫌根升小,还教他干活的方法,小小的根升,就过早地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挑起这个家,养活着自己,也养活着妹妹。

不过,不光是伤心的事,喜事还是有的。

 

十四

 

喜事,往往是院子里哪家的女子出嫁。

家乡小院的小伙子特别的多,可不知道为啥,总找不到本院的姑娘,小院的女子往往又都以嫁到小院以外的地方去为结束。

女子出嫁也是喜事么。往往接了客人,要喝酒的。不过喜事,喜事是接了的才去,一家只接一个人,规则也蛮多,虽然花花绿绿,大红大喜的,但感觉上远没有过丧事让我们小孩子感到好玩。过丧事不用接,人死众家丧,一家人想去几个去几个,也没啥规矩。去了,能唱孝歌的唱孝歌,打牌的打牌,我们小孩子,就找了伙伴,在过事人家的场院里疯玩。到吃夜宵了,也不讲究,去抢了碗就吃,也没人怪罪,批评,试想一家过事,尤其是丧事,连闹的人都没有,那不更凄凉。喜事,在家乡往往都在过喜事这家的笑脸及热闹中结束,又都在小院里某一些小伙子的黯然神伤中开始。

苕娃是喜欢红林的一个姐的。很喜欢了一些年。红林家当时也似乎没大的反对,因为苕娃时常在外边跑,听说做什么生意。人不但开了眼界,也显得精神,穿的也洋气。

可是后来,苕娃子也不晓得是生意赔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在外边没有再跑,而是回到了家里,专心地种地,专门守红林姐,好似以此才能成功似的。

可是,事在结果正好相反,苕娃没有守成红林姐。红林的父亲和母亲都不答应,而是把女子嫁到了外村一个听说较富有的人家去了。

苕娃为此很伤心,很痛苦。不知道是为了红林姐,还是什么原因,自此后,再没有听说他找过媳妇,一直到快四十岁了,才去了山外,上了一个丧了夫的女人的门,才练鹊了情感历程。

象苕娃这情况,在小院还有好几个。象龙娃,兔娃都如此。龙娃与兔娃的遭遇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外地的女子。起初相当的好,也花了不少的钱,就在梦想着要结婚时,女子却一走了之,留下痛苦的他们。龙娃一下痛苦了也好多年,和苕娃一样,到了近四十岁,才离开了院子,留下孤独的父母,独自去了外边上了门。兔娃一直痛苦中,消沉着,已四十多了,也依然独身一人,有人给他介绍上门的,他不去,不知是受女人之伤太深,还是已看破红尘,怕再受女人的伤,生活的伤。

家乡小村的女子直往外嫁,小伙子找不下对象的局面,在一个姓白的女人到小院来,改变了。

 

十五

 

那年白莲子和丈夫,还有几个女儿一块儿来了家乡小院里省亲,不知咋地,是家乡的风水吸引了他们,还是她家乡的确没有我们家乡这地方好,这一来就没有走。没有地方住,当时村上的仓库,还有修的一所没有开办的学校,都空着,经人去给红林妈说,也就答应下来让先住着。

白莲子带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已二十多了。几个女子,都长的一个比一个水灵。白莲子一住下后,有花自然就引蜂来,那虽简陋的屋子里,天天围满了小院的小伙子,主要是守白莲子的大女儿,那二女儿和小女儿还小,都还在村里的学校念书。

守来守去,尽管几经波折,白莲子的大女儿,终跟了根升。根升没父母,妹子又嫁到附近村子去了,他一个人过日子,家里虽然穷点,可没负担。这么,根升就拣了个媳妇吧!

根升家穷,虽没有大办,没有请客,接白莲子的大女子到家过日子。这让小村小伙子看到了希望,根升家啥也没有,都可以找到媳妇,自己怕啥。

后来,白莲子的二女儿长大后,一番波折后又跟了院子里一个叫春娃的小伙子。春娃和根升有一点一样,那就是父亲都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出事死了。不过,春娃的母亲还在,两个经历有些相似的人,都找了一家的女儿。过起了艰难的日子。

白莲子的三女儿,长大后本来要跟弹弹的,不知什么原因,又没有弄成,而跟到小村外的山外去了。弹弹后来又找对象,一直也没有弄成,就一直一个人过日子。细心的人才发现,弹弹一直喜欢着白莲子的二女儿,春娃的老婆呢!在和春娃没有结婚前,他守着,结婚后,一有空他也去守着,给干这干那的。明知已是人家老婆,没希望,却偏还要守着那丝希望。唉!男人一旦动了情,是否比女人还专心,痴烈。爱一个人爱到如此程度,连家都不成了,如弹弹一样,实在少见。我的脑子里,又映出儿时骑着黄牛的弹弹。那时的他已成了美好的记忆了。

 

十六

 

不管是喜事,还是伤心的事,就如山村里看戏,放电影一样,是山村这死寂生活的插曲,很快就会过去的,长久的是劳动。因为不劳动,就长不出庄稼,就要饿肚子。所以,家乡小院的人,记忆中是以劳动而生活着的。那悲,那喜,都是生活中的插曲,很快都过去,一切都归于平静,都的静下来,把头和身子,融入泥土里,风雨中。

活着,有了希望就有了向前的动力,为之可以忍受一切生活的苦辛和风雨。

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宿求。

在这么互相帮助,劳动了几年,把吃饭问题解决了以后,又有了新的希望,和想法了。家家都有了粮,有饭吃了。可细想这么苦苦地在土地上劳动,也就是混个肚儿圆,混一口饱饭,别的啥也图不下,家里除了一些农具,几口装满了粮食的柜之外,也没别的啥。穿的衣服,都依然破旧。这让家乡小院的人忽然之间明白,光死种地,也就能混一口饱饭,这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钱。商店里有好多东西,不再限量,不再凭票,只要有钱,就可以任意买了。

想到这点上,小院里的一些人,脑子开始变化了。但一家人每顿都得吃饭,那地还必须种,不然没有粮了,就如坐在青石板上过日子,让人不塌实,不安心。只不过种的不再贪多,够吃就可以了,把省下的时间,就去找活挣钱。

离村子不远,有一个林场,需要伐木和木材简易加工工人。于是,我父亲他们就约了一帮人,在下种时,就回家,互相帮忙,几天把庄稼种了,就又去林场上干活。到家里,再有活了,又回来。这么种地,挣钱两不误。小时的我,经常见到父亲起早贪黑的,几天在家种地,几天去林场。

这样一来,小院里干活不是一窝蜂的上,都互相换工了,而是不能出门干活,一直困在土地上,专营土地的人互相换工;一边种地,一边一块儿出去干活的人互相换着工,换工干毕活后,要去林场干。

人在一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自发的团结,或组织在一块儿,往往是那看不见,或看的见的利益,而牵扯到一块儿吧!

 

十七

 

我父亲在这时,干了一件在小寻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唱戏,渐渐少了,一是戏包不起了,二是唱的人少,戏班子很少来了;放电影的,也不怎么放了,除非哪家过事,专门去接,一般不再来挨村放电影了。都到了户了,集体没钱,个人一般谁又愿意包了,让人看的。过喜事,丧事是偶尔的,长久的是寂寞。我父亲看到了家乡小院人在吃饱了肚子,有的兜儿里有了钱后,又有了新的需求。就去买了发电机组回来发电,不久又买了一台彩电回来。

是我父亲,发出的电第一个照亮了山村;是他让小院的肉看上了电视,了解到山村外更广阔的世界,知道了小村外更多的人和事。这让一些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家乡这山村的人开了眼界。

无法形容我父亲发出了电,照亮了小村漆黑的夜,放出电视,收看到山村外更广阔地方的人事时,小院人的那份激动,和喜悦。那一夜,小院的大小都来了,连那老的走不动的人也赶来看热闹,附近村字的人也来了,直把我家围的水泄不通,家里呆不下,又把电视放到了门前场院里。

这不是过年,可比过年都让人兴奋。

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有好看的电视,小远的人都挤来看。发电要用油的,也就你五角,他两角凑些油钱,这给小村的人带去了几多的欢乐呵!

记得在演一部叫《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时,白天人们先劳动,到片子开始时,就放下活,全赶回来发电看。

是我的父亲,提前了好多年,给家乡的小山村带去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使人们享受上了精神生活。

 

十八

 

不知是穷思温饱,还是富思淫欲。我的舅在家里奔的有了一口饭吃后,却离了婚。

是小院里的一个老男人勾走了舅娘。舅娘走的那么坚决,坚决要和舅离婚,和那个男人过。而舅也一点抗争都没有,说离就离吧!只有我母亲哭的很伤心,她对舅说,父母亲死了,就留下了他们俩,好不容易给舅奔了个家,这下离了咋过呀!舅说离了女人,照样过,人家心走了,留着还有啥用。

以舅的意见,离了他啥都不要,甚至房子,他尽人出身。在母亲的极力争取下,才给舅争取到了房子,和一个儿子,也就是四娃。

于是,离了婚后的舅,是一点儿责任也不负了,不要说房子,最后连分给他的四娃他都不要管了。不知是这离婚离的太伤了他的心,还是看破红尘。不久他就只身一人到了离小村很远的一个小沟儿里,搭了草棚,过起了世外桃园的般隐居的生活。先前待人热情的舅舅,似一下成了冷血动物,谁去看他,他也不冷不热,不让坐,不倒水,不做饭。包括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他的妹妹,我的母亲去看他。

舅舅对人冷淡,倒也看不出这离婚对他有多大的打击来,他显不出多少的痛苦,而是自由自在地过着孤独的日子。

是不是在爱情婚姻上受伤后的人,已看透了婚姻,都变的如此呢?

 

十九

 

和舅舅一块儿住在那沟里,还有一个老光棍。不过人家一直住在这儿的,也是搭的草棚儿 ,在这与世隔绝的小沟儿里过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

后来,白莲子也住到了这沟儿里来。是因为白莲子在小院里不太和人,渐渐的没人喜欢她了,不给她地种,也不让她砍柴。回老家吧,听说老家的屋已卖了,就只好离开了小院,到了舅舅所呆的这个沟儿里。这里沟底有许多闲置的没人种的地,沟儿两边的坡上有的是柴,想咋样烧都可以。

一定的时候,不是人安排了生活,而是生活安排了人。

白莲子在那沟儿里住了些时日后,就和他丈夫不在一块儿过了,她丈夫会手艺,尤其是竹子活,是个篾匠吧!人挺老实的,白莲子不和他在一块儿过,就把他赶了出去,他就只好走了。一人靠手艺在外云游去了。不知咋地,白莲子就和我舅搞到一块儿去了,以夫妻的名义住着了。白莲子和她丈夫也不知道办没办结婚手续,赶走丈夫也不知道办没办离婚手续。和我舅在一块儿,大概也没什么手续吧!以她的理解,可能就是两个人住到一块儿,就是夫妻,住不成了,就赶走,就不是夫妻了。就如自己脚上的鞋或衣服一样吧!合适了穿,不好了就扔了。

其实,白莲子对人挺好的,小的时候,就经常去那沟儿里玩,她就给找好吃的,给做饭吃。

那时,由于搬到沟儿里,大女子给了根升,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子也上不成学了,就跟着她在沟而里,与我舅一块儿生活。

 

二十

 

白莲子住到了那沟儿里,一下就带来了这个叫石腰沟的沟儿里的热闹,和繁荣景象。让小院里的一些小伙子跑断了腿,主要是去守白莲子的二女儿的。去守的人就有春娃,弹弹……还有哪些小伙子,也只有白莲子的二女儿知道了。

白莲子的二女儿,长的的确好看,梳了两条小辫子,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脸,有棱有角,很有水色。这的确迷倒了好多院里的小伙子。

在守了几年后,以春娃的成功而告终,这让小院里的好多小伙子很失望,尤其是弹弹,尽管后来白莲子的小女儿长大后,有意跟他,可他不知咋的没有弄成。

也是的,比起白莲子的二女儿,白莲子的三女儿长的就丑了。多大人了,鼻子上还挂着两条黄龙,看了就恶心。也难怪弹弹走不出来,要死守白莲子的二女儿,就如他小时骑黄牛时做的童稚的梦一样,要守着白莲子的二女儿。

小伙子们一到了石腰沟,边给白莲子干些啥,边找空儿,和白莲子的二女儿打情骂俏。白莲子贤惠,一做就一大锅饭。舅一直默不作声,该干啥干啥,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在白莲子的二女儿被春娃弄走后,儿子大了,也找了一个女人另外过日子了,石腰沟就渐渐冷清了。再过些日子,那小女子也被人找走了,舅和白莲子就分开住了。因为没人去了,活就多了,凡事就得自己做。我在才发现,舅就是一个负不起责任的男人,在生活的担子没有指望的落在了他和白莲子的头上时,他选择的是逃避,一人下了石腰沟,在离小院不远的地方,在牛娃家旁边,又搭了草棚,一个人过日子。

我这也才开释了舅娘,为什么在儿女都有了时,要和舅离婚。离婚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对一个良家的农村女人来说,做到这一步是需要勇气的。

白莲子把婚姻看的如换鞋一样,最终注定要受生活的苦的。在儿女都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后,就剩下她孤零零一人了,一个女人,没有男人怎么行。他经过打听,找到了以前的丈夫,丈夫对她很淡然,说儿女都大了,成了家,他也方心了,他一个人过惯了,不想再和人过了。白莲子的丈夫,靠着手艺,过着行行走走的洒脱生活。

白莲子后来就在临村找了个老光棍,老光棍爱喝酒,喝醉了就打她。我不知道白莲子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活从不亏待人,游戏生活,就会得到生活的惩罚。

 

二十一

 

牛娃的家庭条件不好,住在茅草棚子里,他的父亲是个瘸子,母亲双眼有问题。在村学校念了几天书,家里供不起,就回家帮着干活了。在艰难中勉强度日。因为家里困难,小院人就处处帮着他家些。虽穷,也不至于饿饭。

在牛娃家对面,就是龙娃家。龙娃的父母都很勤劳,龙娃也勤快,都盼望龙娃早些找回个媳妇。

在一些日子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龙娃认识了一个女人,好了一些日子,龙娃花了很多钱,又付出了感情。后来,那女人还是走了,没留住,让龙娃一蹶不振,一直到四十来岁,就抛下了父母去外边上了一个女人的门。

而牛娃家,后来就失了火,把家里的东西烧的一干二净,牛娃瘸腿的父亲,因此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了。牛娃没家了,我父亲,还有红林的妈一块儿商量,就让他们上了小院来,先在白莲子曾住过的空着的房子里住着。

我舅也离开了这地方,云游到外村一个地方住着了。一直一个人过着自己仅对自己负责的生活。分给他的儿子四娃,他从没有养活,一直是舅管着,还上了好多学,后来考上了学,可没有钱上,只好回了家。在这一点上,不得不叹服舅娘的伟大,一心只想的是使儿女过好,不管是分给自己,还是分给舅的他们的孩子,都是他们身上的肉呀!

舅没管过任何一个儿女,儿女对他也都冷淡,从没一个人去看过他。

人活着,只有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哪怕血管里流的是相同的血,如果象舅一样对人,也只是如陌生人一般。

 

二十二

 

一些事虽发生着,小村人的生活,依然在前进着。

白莲子的伟大,是给小院的两个小伙子带来了媳妇,这也是在那一代小伙子里,唯一找到了媳妇的人。

可找下了媳妇的根升和春娃,并没有达到小院人的期望;他们在好到了白莲子的女子以后,不再对白莲子好,甚至如对一个陌生人一样的冷淡。白莲子到了门上,有时连水也混不上喝一口。而他们也一改在找白莲子女儿时的勤快。自把媳妇找回了家,人就变的懒惰。庄稼也不种,种下了草也不薅,一任庄稼荒芜了去。吃饭,就开始吃了上顿,愁下顿,靠借碗碗,借升升过日子,很是让小院人看不起,作践。

在懒这点上,根升与春娃有些相似,在懒之外,春娃就比根升多了一点儿脑筋。根升懒,仿佛在等天上掉,或靠女人;而春娃懒,脑子似乎在想别的。在给人伐木头等,都弄不下大钱时,他倒对机器发生了兴趣。在这时,家乡小院泥土路上,时常就来一些三轮柴油蹦蹦车,把外边一些山里没有的东西弄进来,然后又把山里一些东西收了贩出去。春娃见那三轮车一来,眼睛就亮了,左看一下,右看一下。后来就打听价钱。这价钱太贵,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想也不敢想。这外边的肉鸡说想买了,有旧的,可以便宜些。就这也几千块,让春娃忘而却步。但他却在努力。

终于,在几年后,在弹弹的资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春娃买回了一辆旧蹦蹦车。

春娃从此不再种地了。

春娃是小院里第一个脱离了土地,不靠土地生活的人了,就包括红林家,他爸虽然拿工资,家里都没有离开过土地。

就有小院的人说春娃胡整,那开蹦蹦车,自是没有种地稳当,以后要受苦的。

 

二十三

 

家家几乎都统一的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起跑线上起的步,在苦苦的与家乡自然的生存环境抗争,那么多年以后,家乡人的柜子满了,不愁吃穿,吃的可以顿顿是白米,细面,吃粗粮是稀奇,那粗粮也都开始喂猪了。

边中粮,边搞副业的人家,不但有了粮,还有了钱,穿的也开始讲究,家里还添置了些东西。象我家,红林家,平娃家,都是在小院很不错的人家。是属于过的好的人家。

红林上学,家里舍得花钱。自古这话是对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学不行。红林与他哥一样,虽然家里从这弄到那上,都盼望他把学上出来,可最终都让老子失望,他哥连个初中都没有上毕业,红林勉强混到初中毕业,也就回了家中扛二斤半了。

就在这时,我考上了学。这在小院是个轰动。我们家在父亲和母亲的辛劳下,在小院中,是不愁吃,也不愁穿的,加上我又考上了学,以后出来又吃国家的饭,小院人就对我家更充满了羡慕。说我家以后是旺家。

我去城里上学时,小院的人都来祝贺,满满地坐了几桌子呢!我别提有多骄傲。就在乡亲们的祝福中,我去了那个城里追求属于自己的梦了。

几年城里的求学生活,也的确学到了一些知识,也装了一脑子的梦。

也就在我在城里上学时,奶奶去世了。但父亲怕影响我的上学,没有告诉我。我在假期回去才知道,人难过是难过,但奶奶已七八十岁了,落叶归根,是喜丧,也没太悲伤。

然而,在我带着自己的梦,刚走出学校,走出那个城,走上工作岗位时,家中的不幸就接踵而来,父亲竟在那么年青的时候,被查出得了癌症,连看都没有来得及看,就去世了。

这是我无法接受,不愿承认的。可又不得不接受,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父亲在临死前还梦想着等我工作了,负担轻了,他也想弄车开。可是,他终带着他的遗憾去了。

父亲的去世,让最好过的我家,一下陷入到了艰难中。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家中也空空落落的,尤其是在节日,看着别人的团员,属于我们的只有伤心。

这时,我也就隐隐地感到,人生死由天,富贵有命,是真的。有的人苦苦奔了一辈子,可没过好,有的人没奋斗什么,却过好了。

 

二十四

 

父亲在小村里,是个人物,他对家乡小村的贡献,不亚于诺贝尔对人类的贡献。在小村的文明进程中,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没有他,小院的文明进程,也许就晚好多年。

可小院里有文化的人不多,没人去考虑这些,没有人想什么意义,只是在我父亲死后,都叹息我父亲死的太早,说他是个好人。

有这,也就足够了,生死由天,我的父亲,你安息吧。

父亲的去世,小村接着几位在小院里有着极为重要角色的人,对小村有太多贡献的人,也先后在和父亲差不多的年龄里去世了。他们是红林的妈,平儿妈,弹弹的伯,也就是队长。他们都是因为不可抗拒的疾病去世的,而去世时又都年龄不是特别的大。这就更让我相信了生死由命,富贵由天这句话了。

而这些过早死去的人,在小院都是从一穷二白起步,在他们的苦苦的挣扎下,终于让家里余钱剩米。他们都是受尽了生活的苦,终于熬到将要享福的时候去了。可他们都没有享上福,就那么去了。这就更让我感到人生都有定数的,该享福的人,不用去奔波,就能享福,而不该享福的人,而渴望享福的人,尽管奔波一辈子,也终成空,享不了福的。

 

二十五

 

考上了学,又分配了工作,我是小院里唯一吃国家饭的后生,这让我感到骄傲。

可是,一直苦苦供我上出学来的父亲,却没有享到我一点儿福,我领到手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竟然是为了给他办丧事。

工作单位离家不是很远,我经常回去,得以时时的关注我的小村,也关注着小村的人事。

父亲去了,母亲一直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家里也显得空空落落的,母亲每天都以去地里,或山上劳动,以劳动来排球她心中的哭疼。

父亲去了,家里的支柱倒了,小村的人,对咱家也不再如以前一样的敬重,倒是有一些人家,乘机时时找事来欺负母亲。每次回去,见到母亲流泪的哭诉,我的心里就特别难过,然后又是我去论理,才让那些欺负母亲的人,不再做出相同的事。

 院子里,小村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不意觉察的改变。人们不再象往常一样的换工干活,就是换工,也是挑了家子换。不然就感到自己吃了亏,说谁干活不行,与他换工化不来。人们不再象以往一样,你帮我,我帮你,为了有一口饭吃。

而有的人,干脆就不干活,不换工,象根升,和春娃。春娃不种地,就开那辆三轮蹦蹦车,把山里的东西贩卖到山外去,又把山外的东西拉回来,卖给家乡小村的人。春娃就在这一来二去中,日子非但不象小村人所说的过的不稳定,反而越过越滋润,不种地,吃的不但白米细面,还顿顿有肉,有小村人怎么劳动,也吃不上的蔬菜。穿的,也比小村人穿的好。

根升不劳动,懒,可靠借升升,借碗碗,一日三餐,也照样有吃,日子也照样过了下来。

这就让我想到,人什么都没有,共同劳动,就为了一口饭吃,一旦不愁吃。有了剩余物质了,人的生活方式就会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了。

 

二十六

 

和父亲一样去世的弹弹的爷爷,红林妈,平儿妈,他们都是一样的勤劳,只想着以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的人,也乐于帮助村里一切贫苦人的人。

可是,他们都先后因病去世了。在不大的年龄里走的。

他们都在努力,都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但是这美好的生活还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小人还很穷,小村没有通电,没通公路,没通电话。他们带着他们的遗憾走了。留下的是他们曾经创造的物质基础,那勤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心田。

他们家,都是与我家一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在小村了,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可是人一下没了,人没了,家就空了,人没了,家里的日子再好,也不过是空的。

倒是小村里一些普通的人家,虽日子过的不怎么样,可人是全的,在过着普通的日子。

我不在,是天妒英才,还是小村这地方的风水不好,专灭能在小村创造光辉生活的人。这一切,只有小村的风水来回答了。

我只是一万次感到,富贵由命,生死由天,人难以为之。

 

二十七

 

后来,分给舅的,可舅不管的儿子四娃,还有平娃,就入了我这行,做了临时工。红林接了老子的班,也去工作了。

在我们几人中,就红林学习最差,可工作单位最好,以他的能力,怎么也考不上学的。可人家后来,还有那么好的工作,不由的不让人叹服一切都是命了。

我很难忘却与四娃,平娃在一块儿工作的日子,隔的不远,一有空了,就互相跑着玩,又都是亲戚,又有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遭遇,在一块儿,有什么痛苦事了,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帮助。这是亲情,友情交织的情感。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他们都不干了,四娃找了媳妇,开了一两年的车,挣了些钱,又在镇上开了菜店,生意也很好。那滋润的样子,比搞工作不知要强多少倍。平娃也去了西安,听说在一个不错的地方工作,每次回来坐的都是高级小车,带了个女朋友,说的是普通话,很洋气,真让人汗颜的。

红林的工作单位本就好,媳妇漂亮,能干,一月收入不菲,小日子过的很甜蜜。

只有我,一脑子的梦没有做成,连媳妇都找不下,找来找去,最后倒找了一个神经病,日子过的很是凄惨。

这就让我想到人一辈子机遇尽管很重要,可命运,有时总难以违抗。

 

二十八

 

渐渐的,小村里的电通了,电话也通了,公路也同了,要铺油了。

春娃修了新房子,不开三轮蹦蹦车,买了出租车开着。

每家的房子,国家给了石灰,水泥,都粉的白白的,场院里打了水泥地面。小村被划为了林区,不让种地了,能种的就是些河边的平地,自己种些杂粮,蔬菜吃。白米,细面国家给送到家里,没有多少活可干的了。也就不存在换工了。人们一天的日子,吃了饭就是玩,年青人一有空了就打牌,或者把电视看的昏天黑地;这只难为了老年人,吃了饭,没啥做,就不知道干啥了。就萎靡地坐在门前发呆。他们不会打牌,电视打打杀杀,也看不明白。

年青人玩一玩,就又嫌小村寂人,通过电话,纷纷去了城市里打工。小村又恢复了寂静。家家户户大门时常禁闭,空落的院子里,只有老人坐在门上发呆。

这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的生活,是我父亲那一代人所追求的,所想要的。可一旦这生活来临了,却让小村变得如此的空落,怕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他们也会寂寞的,心寒的。那么,就安息吧!

因为不愁吃,不愁穿了,小村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只成为心中永远而美好的记忆了。

小村依旧,可人事已不同,让人一万次的想回小村,可小村的空落,荒凉,使我怕敢回去。

 

 

2007621草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