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菊花的头像

于菊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15
分享

元宵节

村庄还沉浸在睡梦中,一只公鸡从架上跳下来,拍打着翅膀,伸长脖子,发出一声响亮的啼叫。于是,村庄睁开惺忪的睡眼,天边透出鱼肚白,村子里鸡叫一声接一声。狗也从窝里抬抬头,凑热闹似的汪汪上两声,以显示对主人家的忠诚。  

庆生披衣下炕,把留下过十五的一串鞭炮放了,烧几张黄纸,嘴里念念有词,以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村庄被彻底惊醒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鞭炮声响成一片。这两年政府禁放烟花爆竹了,但农村传统意识强,过年不放鞭炮,就觉少了过节的氛围,多少放两串,也算是延续传承吧,春联上不是也写“炮竹声中辞旧岁”嘛。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代表年就过完了。元宵,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新春的开始。  

庆生回屋又躺回被窝,点上一根烟,悠悠地吸。年过完了,他又要出门打工了,车票已经买好,后天就坐火车去新疆,这一别,又是近一年。家里老的小的、地里屋里,多少事呢,只能靠婆姨照管了。每年离家前,心里总是沉甸甸的,舍不得,放不下,又不得不出去。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高中,住校,正是花钱的时候,以后还要供大学,压力大着呢。现在靠庄稼地里刨食,连平常的小日子都过不宽裕,更别说奔小康了。年年出外挣个六七万,多少存点,孩子们上大学也不至于拮据了。在外打工的日子虽然苦,只要将来孩子们有个好前途,苦累都值。  

“大早上的,少抽根吧,老咳嗽。”  

庆生媳妇翠云也早就醒了,准备起来做饭,看庆生一根接一根抽烟,忍不住又唠叨两句。男人都是粗性子,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稍有烦心事烟就抽个不停,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眼看又要出门了,少不得翻来覆去叮嘱。  

庆生笑笑,坐起身子,准备穿衣。翠云也伸手拉开灯,屋里顿时亮堂起来,两口子都穿衣下炕,开始各自忙碌。  

庆生先出去开了院门,到房后抱两捆玉米秸秆来喂羊。翠云则捅开炉子,锅里添上水,准备做饭。按照北方农村传统的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早上是要吃饺子的。饺子在昨晚就包好了,可能过去的生活清苦,农村里过节,总爱吃饺子,一些传统的习俗代代延续下来,无人去探究它的寓意,应该也代表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含义吧。  

翠云洗把脸,梳理好头发,又去叫两个孩子起床。孩子们贪睡,平日都是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来。过完春节,又要开学了,今天元宵节,带孩子们去城里逛逛庙会,明后天老的小的都离开,这空荡荡的院子里,也就剩她和羊啊鸡啊这些不说话的成员了。  

翠云煮好饺子,庆生喂了羊,扫了院子,两个孩子也都起床洗漱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  

翠云怕晚了坐不上车,催孩子们快吃。早些年村里过年闹社火,唱大戏,过年热热闹闹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现在村里人少了,年轻人大多考学或外出打工,在城市里漂泊不愿意回来,村里也没人再组织社火队、腰鼓队,过年也就是走走亲戚,串串门子,男人们聚一起打打麻将,喝几场酒;女人们忙着招待客人,迎来送往,忙忙碌碌,半个月也就过去了。  

吃完饭,一家人赶紧收拾一下,准备去城里逛庙会。城里过元宵节有灯会,本土的人也有元宵节逛庙会的习俗,大大小小,老人孩子,都愿意去庙里转转,上香拜佛是名头,主要还是去凑凑热闹,散散心,过年嘛,好歹得沾沾喜庆。十五这一天,坐车也紧张,尽管城乡公车一辆接一辆,但去的人多,一路只要有村落的地方,一群一群的人站在路边等车,去晚了,等到中午也坐不上车。骑摩托车去路远,也不安全,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坐公车去城里。  

庆生带着妻儿来到路口等车,路边还有村里七八个乡邻也要去逛庙会,顺大路前后望望,隔一段路就有一簇簇等车的人,看来今天要坐上车,也得经过漫长的等待了。一辆辆载满乘客的公车驶过来,在他们期待的眼神中呼啸而去,等车的人们,只能望车兴叹。没有耐心的孩子们等一会就泄气了,想回家,不去了。妈妈不答应,只好不得已地原地打转,一边埋怨交通太落后,公车太少,进趟城真麻烦。  

等了快两个小时,就在他们也想打退堂鼓回家的时候,一辆公车居然停下来,他们赶紧挤上去,不大会功夫,总算到了汽车站。  

下了车,汇入浩浩荡荡的人流中,往城西郊的海藏寺走。每年元宵节这天的庙会,是最隆重的节日,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庙门口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夹在蜂拥的人流中,甚至不用迈步,就被一路携裹着推到大庙门口。  

海藏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之后,依然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寺庙内,高大的香炉,雄伟的殿堂,香雾缭绕,庄严肃穆。虔诚的佛教信徒和游客们夹杂在一起,来到庙里,人人都肃然起敬,焚香跪拜。从一尊佛像到又一尊佛像,从一座大殿到另一座大殿,挨个敬香,磕头,在心里默默祷告着,祝愿一家人四季平安,和睦安康;祈愿孩子们读书上进,将来有个好前程。  

拜过观音菩萨,释迦摩尼佛,十八罗汉各路神仙,随密集的人群穿过一座座大殿,庆生夫妇恭敬虔诚,一双儿女也是兴致勃勃。他们一路上香跪拜,磕头祈福,喝两口药王井的神水,祈祷一年无病无痛,无疾无灾。  

逛完庙里所有地方,他们又随依然拥挤的人流出来,心底嫣然有了一份踏实和安慰。庙前的海藏公园有灯会,隔着栏杆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彩灯精彩纷呈。两个孩子兴致正澜,买了门票进去观看花灯。庆生夫妇一是心疼几十元的门票钱,二是挤得有些累了,坐在庙门口歇息,一边听盲艺人们唱凉州贤孝,民间小曲。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在逛庙会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逛完庙会,他们在小摊上吃了凉皮,准备再到市区转转。庆生要出门,两个孩子要上学,一些生活日用品都得购买,趁今天出来,就一并买了,顺便去繁华的市区看看热闹。  

武威是千年古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市区内还有雷台汉墓、罗什寺、钟鼓楼、文庙等文物古迹,处处都热闹非凡。大街上车水马龙,街道旁游人如织,商铺门前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一派节日的喜庆景象。他们一家四口说说笑笑,一路欣赏着街景,到市区的商贸街,去买点生活必需品。翠云细心,认真地给庆生和孩子们挑选需要购买的东西,心里也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怅然不已,唯有把什么都给他们安排妥帖了,才觉心安。  

该买的东西都置办齐全,该看的热闹也都看了,庆生他们也准备坐车回家。临出城时,庆生又去超市买了几袋汤圆,带回去晚上吃。北方农村,以前并没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了,农村人也讲究跟上时代步伐,一些南方的节日习俗,也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各地庆祝节日的风俗、方式或许略有不同,但人们喜悦的心情是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样的。  

回到家,已是日暮时分。翠云来不及歇歇,又开始忙碌,准备饭菜。庆生则拿了两袋汤圆,给父母送去。  

庆生兄弟姊妹四个,儿女们都成家后,爹娘怕跟儿子媳妇一起过日子淘气,索性分家另过。如今爹娘都老了,庄稼侍弄不了,庆生和哥哥商量着把父母的地分开种了,爹娘的吃粮和生活费由兄弟两个一起分担。庆生考虑过,等再过两年,父母年迈了,就接来和他们一起住。媳妇翠云脾气温和,对老人也孝顺,说只要爹娘愿意,随时可以把爹娘接来奉养。有媳妇这句话,对他这个做儿子的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爹娘住的还是老院子里的土坯房,他们兄弟分家后,却各自盖起了砖瓦房,日子过得也不错。每次过来看爹娘,踏进破旧的院落,庆生心里还是颇为愧疚的。父母总希望儿女们日子过得好,怕给孩子们添麻烦,老了也宁愿独自生活。这世上,唯有父母的恩情难以报答。  

看到小儿子进来,庆生娘喜滋滋的,问长问短。爹虽然话少,可对儿子,也是一样的亲热关切。  

得知庆生明天就要去联系一块打工的几个人,后天坐火车走,庆生妈忍不住揉起了眼睛。儿子年年年过完就出门,又到年腊月才进门,在外吃苦受累的,不容易,爹娘也心疼。儿女不管长到多大年龄,在爹娘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庆生叮嘱爹娘平时要多注意身体,有啥干不了的活让翠云去干,生病了及时去医院,絮絮叨叨的,说了大半天。爹娘应承着,也叮嘱儿子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别太累着,毕竟也有些岁数了,不比年轻小伙。钱挣多挣少,日子都能过,平安才是福。  

临出门,庆生又给爹娘留了五百块钱,让他们先花着。爹娘送他出门,娘声音颤巍巍的,满是不舍。庆生心里也酸酸的,嗓子眼堵得慌,勉强装出一副笑模样,让父母安心。  

谁家的院子里,又响起一阵鞭炮声。元宵节过去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写得不错,功夫了得,为作者点赞!

耕田   2019-02-21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