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里的头像

余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19
分享

小天地

“小天地”是我两个月前给自己居所取的名。此名并非有什么特别意义,无非效仿文人雅士之“某某斋”、“某某阁”,或“某某庵”、“某某轩”,给自己的住所取一名罢了。

小天地在老家。小天地之小,如沧海之一粟,九牛之一毫,不足为外人道。

军旅生涯二十一载,九年前转业。回归故里,有这一小天地栖息,自然要苦心经营一番。

为了让住所有点儿书卷气,我把小楼房的三楼画室取名为“炼心堂”。

“炼心”二字的意思是鼓励自己不要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云亦云,不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随波逐流,要排除外界干扰,像佛家弟子那样炼心修身,笃志丹青。

为了让行动留下印痕,我还自治了一枚“炼心堂”篆书白文印章钤在国画作品上呢。

“炼心堂”用了三四年,总觉得“堂”过于大,过于雅,与山野之居有些格格不入,于是,又改为“小天地”。

前面说过,“小天地”没有什么特别意义,无非是想表达住所狭窄、微小之意。如果真想挖出点别的意思来,就只能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找些“蛛丝马迹”了。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其一,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其二,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也即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有了“小天地”后,我的画作就不再钤“炼心堂”了。——这里说明一下,我不是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那种人,我仍要继续炼心修身,仍要坐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冷板凳。

小天地比炼心堂的“体量”略大一些。小天地不仅包括三楼画室,还包括一二楼和房前屋后栽种花草树木的旮旯小块土地。

小天地的确很小,总面积还不到一亩地,房屋建筑面积占去差不多三分之一,剩下的就只有前院和后园,当然也包括过道。为了不让禽畜进来捣乱,特别是乱拉粪便,我只好用空心砖将小天地圈起来,形成两米一二的矮围墙。

小天地的前院有一块小院坝,早晨可以在上面跑步,练些简单的拳脚,算是对自己身体的关爱。院坝的左下侧有一个半圆形小池塘。池塘水不深,也就五六十公分,里面种有睡莲。盛夏时节,冰清玉洁的白莲花钻出水面,给炎热的季节带来几丝凉意。池塘养有十来条金鱼,红的,黄的,白的,花的,其臞小的身影不时在田田莲叶间闪现。如有阳光斜射,鱼鳞片会在水里闪着银光,水面五彩斑斓,整个池塘瞬间诗意弥漫。

池塘前砌有半人髙石墙,我花了不少功夫,挑土填起来与池塘底齐平后种上两棵紫葡萄。葡萄栽种已有六年,藤粗叶繁,顺势爬满永久性的支架,把池塘掩映得差点儿透不过气;一串串玛瑙珠子似的果实,已丰收了两年,也让我成了半个葡萄酿酒师。

两棵葡萄之间约有两米的距离,其间种有几丛长得特别茂盛的尖叶芋和几棵从边陲河口带来的云南铁树。

石墙下面是一块平地,十个平方左右的面积。地里有一棵五六米高的桂花树,已开了四个年头的花。每到农历八月,桂花开放,香飘十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我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种些瓜豆和白菜、生菜什么的。

站在三楼的阳台,视野最为开阔,低头环视,不仅能看到墙外的老梨树、桃树、银杏树和核桃树,同时还能看到深幽的楸林。更有趣的是,楸林里还能窥探到松鼠和小鸟。楸林的鸟儿多,品种也多。倾听鸟语是一件让人十分惬意的事,一早一晚,鸟语相互交织,汇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这没有造作的天籁之音,容易让人心平气和,心满意足。

放眼平视,人的视野更为开阔,除了一块块庄稼地,还有梁岗上的几十户人家。把目光从梁岗向前延伸,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的远山。如此一层一层扩展,由近及远,人的心胸也会随之开阔。如果是春暖花开时节,呈现眼前的便是桃红李白菜花黄的乡村美丽画卷。

与前院相比,后园的视野就明显狭小了,除了墙内栽种植物,眼前能看到的是墙外髙矗的后龙山和纳强山,好在两山的植被都很好,树木葱郁,不至于让人有压抑沉闷之感。

后园是一块斜坡,除了几十年前父亲种植的一丛绵竹和两株苦茶树,其余的植物都是我把环境改造后种的。

后园没有高大的植物,算得上稍髙一点的就只有那丛绵竹和两棵桂花树、一棵小叶榕。围墙一角还有几株微高的叶子宽大的芭蕉树,春夏秋三季都在绿色的世界里营造其幽翠的意境。其余的那十几棵棕树和零碎单一的牡丹、酸木瓜、冰脆李、糯米花树,刚种不久,都未长高。像芍药、糯米香、野菊花这样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怎么生长都髙不到那里去。那棵从屏边带回来的种在石逢间的岩榕也还只有一米左右。

由于出入多走后门,后园的硬化路又有些陡峭,出于安全,我不得不加装扶手。为了不破坏后园的整体自然之美,我做了仿木的混凝土扶手。

在规划后园时,我曾想去哪里弄一块大一点的奇石雕刻上“小天地”三字放置在较为突出的地方,然而搬迁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最后只好放弃了。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就地取材将行草书体“小天地”阴刻在斜对后门的那块天然的大岩石上。于是,便有了自己任性书写的“小天地”石刻。

后园有多层岩石,独具特色,其块面多,易入画,无论怎么改造,我都会尽可能使其回归自然,不让其成为强扭的“瓜”。特别是石上的青苔,或褐或绿,或黑或紫,色彩变化十分丰富,即使是同一块岩石上附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其色彩似乎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只是差异大小而已。如果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其色彩的饱和度很高,并且整体偏冷,如果长时间晴朗,气候干燥,其色彩就会略微暗淡,整体会偏暖。

岩石我追求自然,植物我也会让其自然生长,即使修枝剪叶,尽量还其自然面目,我不会像盆景人那样扭曲枝杆,使其“枝无寸直,一寸三弯”,畸形生长,成为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病态美。这是我对植物的尊重,也是我对大自然的尊重——我始终对一切动植物保持敬畏之心。同时,让这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为我所用,让它们成为我笔下的写生对象,不断激发我的创作热情,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在小天地诸多的植物中,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房屋左侧的那棵火棘树。

火棘树不是我栽的,也许是风吹来的种子,也许是小鸟的粪便带来的,反正是从石墙缝里生出来。

火棘树长有四五寸高时被我发现的。火棘树生命力顽强,只要有点润气,有点养分,就能存活。那时石墙爬了不少爬山虎藤,我不得不将其扯下一部分,并在火棘树根部的石缝间塞了一些腐质土,让这棵小生命很快成长起来。从此,火棘树天天疯长,年年枝繁叶茂,到如今已有一人多高,分出的三棵主杆也都有镰刀把粗细。

火棘树去年就开花结果了。也许是生长在有泉水叮咚的水塘边,沾到不少水的灵气的原因吧,火棘树的叶子特别的油亮。由于生在矮墙的髙处,简单修枝后,火棘树就成了临水式造型,清幽幽的泉水映衬其修长的身材,显得越发婀娜多姿,形成了小天地里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

火棘是很好的观赏树,一年四季都有“品相”。春天观花,山石积雪一般,一层又一层,蜂飞蝶绕,画意浓浓。夏天观色,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意境深远。秋天观果,红玛瑙似的小果挂满枝头,禽鸟望之垂涎欲滴。冬天观叶,万物枯萎,唯其叶依旧翠绿,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

小天地属于自己,也属于大自然,我只不过是一个保管员而已。

小天地虽小,可立足,可安居,可丹青,足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