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梦圆的头像

梦圆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2/25
分享

婆婆

活着是一种能力!

此文以真实的生活见闻记录了我婚后最亲近的一个人的言行。谨以献给我的家人们。当然有人未必愿意承认这是真实事实或者从感情上不愿接受文章里的内容。但如果你能从我的处境和立场看,可能就会理解我体会和看法。如果你能带着一颗客观平静的心情看此文,或许也能从中寻到一些改过自新的力量。

民间有种通俗的说法:“婆婆屋里出媳妇”,意思是说,婆婆是什么样子,媳妇也往往会变成什么样子。样子,不是指相貌,而是指处事方式方法或言行特点。我深怕沾染了婆婆一丝缺点,因此写一篇久积心头的这些文字,也算给自己找到自我解脱的途径了。

谁人背后不说人!以下文字就算我给婆婆做的传记吧。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影子。婆婆出生于1945年,生长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积贫积弱的年代、十年浩劫、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直到今天的国强民富的好时代。

婆婆当年跟我的母亲、叔叔、姑姑,还有我弟媳的母亲都是同学,他们当年曾作为农村优秀青年到县城去接受师范教育,都将是未来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只可惜,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都解散回家务农了。

作为一个活了七十多年的过来人,她肯定尝过了不少人生之苦,经历了不少人生磨难。但在走完人生之路之前,要是有人给写一篇传记,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

如果说她是一个纯朴厚道的农村人也未必不让人敬佩;如果说她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农妇也不能不让周围人喜爱;如果说她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妇女,也未必不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然而,婆婆却是一个让人哀叹不已的“幸福人”。

婆婆一生没有工作,但是她一天都没有闲着过。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打牌、看电视、聊天是她的主要业务。

公公在学校教书,是吃公家饭的阶层。这样的家庭在农村里虽然说不上富裕,但能每月领回固定的工资,本该享受到比普通农户更优越的生活,可婆婆却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公公喜好围朋好友,但凡家里来了客人,都要摆酒席吃肉。这也就渐渐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家里每顿饭都有肉吃。因此,豪侠义气也成了两个儿子的传家宝从父亲那里流传了下来。婆婆也算是一个乐观大度的人,经常把衣服或者食物送给村里的五保户。

对于吃,她可是最有口福的人。从年轻时代起,她就因能吃肉闻名于村庄各地。据邻居说,在六十年代及其贫困的年代里,邻居用节余的两元钱买了一个耙,用来继续搞好农业生产,而婆婆也花费了两元钱,却买了肉,满足了她的胃口。的确如此,肉可是婆婆最喜爱的食物了。什么鸡肉、鸭肉、鱼肉、猪肉、狗肉、羊肉、牛肉,她都吃尽了瘾。尤其喜欢吃猪头肉、猪下水,这也是她过年时必备的食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还是肥肉香!”这也可以当做她留世的名言吧。看着她不顾自己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因身体肥胖导致的腿疾难以行走而仍在美美地吃着酒席上熏蒸的红烧肉时,可真让人为她感到幸福!她一生制备的家当之中,用来煮大锅肉的那个长铁钩可以算做一件传家的奇世珍宝!她留给两个儿子的最大习惯也就是特别喜欢吃煮下水。这可是他们根深蒂固,终生不移的童年味道。

鸡蛋,也是她良好的佳肴。不管贵贱,鸡蛋是经年必备的食物。成篮的鸡蛋买回家,蒸着吃,炒着吃,馏着吃……可谓享尽了人间福佑。有一回,她的儿子夫妻吵架,媳妇被气回了娘家,不会做饭的儿子就想起了他娘流传下来的最高的吃法:猪肉炒鸡蛋。后来,这道新发明的菜还被同事传为笑谈。

婆婆看着别人人穿着好看的衣服,也羡慕得很,看不上乡村地摊上的衣服,总是坐车到县城服装店去买衣服。每次出门消费,几乎都是不花完口袋里的钱不回来。婆婆使用的东西都是上等货,就连香皂、洗发水都要名牌的。婆婆早就是超越时代的“月光族”。有一次她手上实在没钱了,就找人卖掉了家里靠墙野生的几棵槐树。有钱就狠狠地花,没钱就欠欠着。婆婆就是这样生活没有一点规划的“原始人”。

至于把劳动视如生命的人,婆婆总是坐在房凉里的高台上拖着高腔喊着“傻—子”,比如经常笑话二媳妇的老娘和老爹不停地到田间劳作。

她对待使用的物件们从来不懂得爱惜,用“暴殄天物”这个词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她用过的刀、碗、筷子、剪刀、梳子、案板、桌凳、衣服、鞋帽等等用具用过之后随处就放,没有一定的位置,什么时候再用,还要到处去找。因此,日常用具的破坏力极高。我妯娌的一个词概括得很好——“糟家儿!”记得我刚过门时,一家七八口人围着一个石桌吃饭,每人屁股底下支着一个砖当做坐物。后来二闺女给家里买了一套木质吃饭桌,没几天就不知散落到哪里去了。甚至包括我的随嫁小物品,诸如暖壶、茶具、毛巾被、圆桌之类,没有一年就都不知所终了。每回家里来了客人,几乎都要让她的孩子们喊上几声“婶子、大嬷”,才能从邻居家借来桌椅碗筷待客。因此,她的孩子们在四邻的眼里都是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性情懒惰,不肯动脑筋,不知适时变化,生活能力低劣,是婆婆的又一特点。比如最常用的做饭吧,婆婆常常随性添水做饭,熬一大锅小米饭,要吃上两三顿才能吃完,因为她不懂得估量水和米之间的比例,总是大手大脚的把米饭熬制得特别稠,难以下咽。做饭不懂得火候的大小变化和计算时间,以至于被她烧坏的锅或盆不计其数。每次吃饭结束后,一大桌子的杯盘狼藉,婆婆会一股脑地泡到锅里,等做下一顿饭时再捞出来使用。她养育了四个孩子,大多数家务都是靠她的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的婆婆养活大的。这可是所有的老邻居谈起家常来的共识。我结婚后就经常看见老婆婆用盆子接水做饭,还经常听见老婆婆对婆婆的骂声。

她用过的厨具都是裹满油垢污渍。就连她所有用过的毛巾、脸盆、刀把、碗筷等都是沾满油渍。我们总是要在吃饭之前再把碗要洗一遍才能吃得下去。“反正没有毒,吃不死人”这是我对没有分家的“大锅饭时期”的结论。直到孩子们都结婚了,婆婆还不会蒸馒头。她的孩子们学会了把难吃的馒头扔到房顶上,当成游戏玩。难怪有回坐车回家,碰到一位婆婆的牌友,她跟我谈起婆婆的陈年趣事:当年冬天扫雪的时候,从婆婆家的房顶上连续滚下许多干馒头。这个现象实在是世间罕见啊!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妇女,婆婆维持的生活秩序之差简直可攀世界纪录!在我的所见里,因为没有配房,她有时在北屋的客厅里支起几块砖,烧柴火做饭,柴火冒出的黑烟充满所有的房间。所有家人四季的鞋子塞满了床下;苍蝇追逐在堆满垃圾的地面;清理院子时,竟然清扫出七块被扔弃的毛巾,被丢弃的碗筷时不时从什么地方看见……不管家庭环境多么脏乱差,她都熟视无睹,按照俗话说“油瓶倒了不扶”。总之,自由、散漫、毫无品质是婆婆的生活方式。在她的家庭里,正如她的物件们随处摆放、任意使用一样,一切都是随性的,连时间都是自由摆布、大把挥霍的。别人家都是中午十二点吃饭,她十二点才串门回家做饭,吃完饭也就下午两点半了。这些随性自然的习惯潜移默化地遗传给了她的子孙们。她养育的家庭成员也都是自由生长,毫无拘束。谁愿意吃饭就吃饭,谁愿意睡觉就睡觉,谁愿意看电视就看电视,谁愿意出游就出游。家里的东西经常被孩子们随处乱扔,没有固定位置,凌乱不堪,随意使用,任意破坏。他们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性,成家之后也都难以改变。

打牌可谓婆婆一生最热爱的事业。一开始她跟着她的婆婆玩纸牌,后来就是打麻将。不仅在家里支局玩,更多的是到外面牌局上玩,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成年累月地玩。在我的深刻印象中,婆婆敞着怀,迈着轻盈快捷的步伐从胡同的那头像鸟儿展开翅膀似的架着风飞回到家里来。回到家就高谈阔论起今天的战况。自然是赢的时候多,输了就不再言语了。

看电视是婆婆在家里的主要活动,她看电视纯粹就是消遣。因为从来没有从她那里听到过只字片言的有关电视节目里的人物或者事件的议论。她或许是看了就忘,不跟生活联系起来,更不会跟别人聊天时谈论起电视节目里的内容。她尤其喜欢看戏剧频道,也不知道她从戏剧里能看出个什么审美或者教育意义来,因为她从来没有教育过她的几个孩子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不要做什么样的人等等之类的话,除了听见说过:“咱可不冒险干那个事啊!”最终的意思是教育她的后人们要退缩到她自己这样的圈子里,大概才能得到安宁和幸福。她对于她孩子们的教养是纯粹的自然养育法。

婆婆的嘴除了能吃,把“说”发挥到了极致。她喜好热闹,不喜欢居家。哪怕是做饭煮水的功夫也要跑出去找人说话。她说话大嗓门,糖嗓(嗓音昂扬且尖细),在人群里似乎到处都是知心好友,没有她说不着的人。她的热心和真诚似乎足以感染任何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常常看见她站在街口上,用她的大嗓门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她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

婆婆的村级“新闻联播”可算是出了名的。什么谁家姑娘嫁到哪里去啦,什么谁家媳妇长得丑俊啦,什么谁谁得了什么病啦,花了多少钱啦,谁家出了什么事故啦,什么谁家红白事上闹矛盾了,什么谁家女人找汉子啦,谁家男人串门子啦……似乎整个村子里的事都被她探寻得一清二楚,尽管多数情况她是听别人说来的。婆婆乐此不疲,渐渐养成了一大嗜好。她的“新闻联播”不仅在家庭里发布,在牌局上散播,更多的是在大街口成堆的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们群里探听、传播。真可谓热情洋溢,乐在其中!她借此消除了寂寞孤独,获得了最大的精神满足。年轻时出门,她靠那双小脚飞行在村路上,现在因为腿疾,不得不改换骑自行车“上下班”。天天如此,无周末,无假期。假如评选村级新闻工作者的话,她可谓首屈一指的头名状元!

婆婆在家里的话题内容挺多,却都是一些别人家的闲事,对于自己家里的该说的事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每一个到她身边的亲人听到的总是其它人的话题,而且都是关乎其它那个人的切身利益的话。至于当下的人,却是避而不谈的。也许这是一个绝对保护她自己的绝招吧,起码不会得罪人,而且又落得了一个知人明理的大好人名声。到实在没有外人信息可说的时候,她就说亲戚之间的是非闲话,比如对着大儿媳说二儿媳的坏话,对着二儿媳说大儿媳的坏话,对着大闺女说外甥女的坏话,对着大孙女说外甥女的坏话。但是说这些话她还是有底线的,那就是谁有钱就偏向谁。如此一来,没有一个亲人愿意接近她,甚至故意隐瞒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以此来避免被婆婆传扬到世界各地,又当做那些闲人们的口舌之资。

婆婆的聪明就这样被她的子孙们延习了下去,只有她的富有愚孝本能的大儿子看准了他娘的弱点,恐怕她娘会受罪受气,始终如一地保护着对她娘,做了她娘的忠诚粉丝和卫士。

当年她的大儿子高考没有考好,儿子要求复读,她说:“谁敢保准明年考得好?”就硬是逼迫着儿子上了师范学校,当了农村教师。儿子自己费力地跑好了门路,要调到县城去教书,她又以强硬的态度自以为是地阻拦了她那个生性懦弱的大儿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当上了乡镇副校长的大儿子已经年过三十七岁,却冒失地放弃正规编制和工资,重新去上研究生,她却不闻不问了。婆婆这一舍本逐末的注意力被她那个从小热爱看书的大儿子悄悄学了去,学会了专门窃听书本、电视、报纸的次要知识和名人的逸闻趣事,以至于思维狭隘,性格偏执,以专门探听新闻或别人说话中的细枝末节,忽略主要信息和人际沟通的关键为要务,乃至难以判断事物大局,遗害终身。

婆婆是上天注定的福婆,天生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 。好吃懒做的习性养成了为不劳而获窃喜,偷笑那些日夜为命奔波的劳苦大众。年轻时到大队棉田里趁夜偷棉花,是她津津乐道的事。那当然是贫穷年代里不得已的生存行动 ,但就此练就了她们不同于一般的胆量和魄力了。以至于后来,她总要偷摘大地里庄户人家嫩的玉米,更别说光明正大地拿来邻居的干柴烧火做饭。至于她的后代们怎样继承了她的本领和品质,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婆婆的二儿子继承了她的优良传统,大胆能干,靠偷窃邻村的国家油田发了财,又靠勤奋心细赚到国家开放的利益。身为乡镇干部和国税局家属的二闺女,倚仗着大胆的行贿、偷税和欺瞒等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改革红利 。中年丧夫的大闺女靠着勤劳节俭养育了她后来幸福的一个大家庭。已经当上了乡镇中学副校长的大儿子,靠着大胆的理想主义毅然冲进了城市里教书,并培育出了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这些功绩不能不说跟婆婆有潜在的密切关联。

婆婆年轻时代起就被人耻笑于不会当家过活,不会说话。收入低微是她多年来低人一等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家各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婆婆自然也挺起了腰秆,充足了口气:“这年道,没钱就不是人!”“我有钱,俺孩子们都有钱!”她看见别人家出事了,就会热心真诚地劝告道:“不拿钱,谁替你办事啊?哪家的事不是靠钱摆平的?哪里离得了钱!”甚至对亲戚的往来都被她冠以金钱的作用:“亲戚来,两破财!”真不可不谓看破红尘的明白人呐!

别看婆婆一生没有工作,不挣钱,但是她却是极端势力眼,嫌贫爱富。她鄙视她那无业而到处说媒的弟弟;她看不起我的娘家弟弟没有本事而有两个小子;她瞧不上二儿媳的弟弟和爹娘都靠她的二儿子发家致富……她对于我们这类教书的人始终秉持着轻视的态度,大概都是因为挣钱少的缘故。公公和我们夫妻都教书的事实并没有给她带来一点社会荣耀感,相反挣钱多的二儿子和当乡镇干部又做买卖的二闺女,才是她在人群里心以为傲的支撑力量。“俺大儿子挣钱少”是她多年的口头禅。这大概也是她极端偏爱小儿子的根本原因吧。小儿子的女儿从小在她奶奶家长大到十四五岁,被婆婆视为掌上明珠。相反,我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又是女孩,不合她当时的愿望,也许是我们的收入少,不能给她争气吧,竟然没有看过一天孩子,而且还在孩子出生刚过了一百天就被二儿媳闹着分了家。我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做饭度过难关的。婆婆给予我和妯娌的代价,相比之下,可是天壤之别。

二闺女和二儿子都发了财。她也就攒足了劲在人群里到处说“俺有钱!”并且放大了音量,“我死了,谁的钱也不用,我也得买个一万块钱的棺材”。别人取笑她说:“大嬷,你现在就买了棺材吧,没事的时候就躺进去试巴试巴。”

婆婆依仗着她活得天真烂漫,不明白有些话是不能随口对人说的。她因为这个毛病可是惹出了不少的是非口舌。曾经听邻居们说起过,婆婆因为随口传播别人的闲话,几次让人家找上门来指责,至今仍旧跟好几家不说话。

二儿媳生了头胎的闺女后,过了一年,就又怀孕了。这在当时不符合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据婆婆说,她探听得大队支书指使镇医院医生告诉去做B超的二儿媳怀的是闺女而自愿坠胎,但是医生却作为公公的学生私下里透露出了是男胎的实情。(当时的大队支书就是公公的亲婶子。他们两家多年的恩怨都被她身为支书的婶婆婆说成是婆婆的恶嘴招惹的祸害。)婆婆就把这话传遍了村里,最终被支书听到了。支书就在大喇叭里高声传唤婆婆的名字。婆婆后面跟着她的两个儿子匆匆赶到了大队部。一进门,婆婆就被支书打了一记耳光,满嘴流血,还被支书咬牙痛骂“叫你这个是非蛋说闲话!”。

后来,婆婆有所改变,她变得不敢在公众场合议论他人了,就转移到了私下里悄悄地说,仍然没有把说话对象当成外人,人见人亲。她仍旧不考虑别人也把她的话传给别人,更别说那些跟她一样的闲人们也不把别人当外人,信口雌黄,道听途说,她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不用忌讳,随性自然的小村子里,长年累月,乐此不疲。

婆婆以她的单纯和热诚,忽略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她不懂得考虑说话对象的身份和地位,不懂得变通说话口气和分寸,不懂得虚伪诡诈,时刻游荡于世故之间,因此被错综复杂的人情所诟病和取笑。这都是因为没有生活智慧招惹的祸端!

“天下老子宠小儿”,婆婆正是应了这句话。她不仅为二儿子看孩子看了十几年,还不止一次对人们说:“对着背着是一样,俺就是和俺西西、洋洋(二儿子的孩子们)亲”。当婆婆对着我说这话时,我不懂得她的挑衅意味,也浑然不知反击。当一位正直的邻居婶子把她传遍了的这句话转告给我时,便增加了我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没有得到她一丝照顾之余对她的记恨。

婆婆对小儿子偏爱有加,经常把做好的饭食给他们拿过去,还要说“看你们这煮汤狗食的”,因而被小儿子儿媳厌弃而故意疏远她。二儿媳看准了婆婆的软肋,常用激烈的话狠狠地冲到她的脸上,乃至使她痛哭流涕,换来的是对方“哭,哭,死去!”的怒斥。她们之间的战争也不止一次,甚至互打对骂。但她似乎屡教不改,只得忍气吞声,慢慢学会了再遭到怒斥时,装聋作哑,转脸对别人说“俺听不见”。

二闺女因为开办工厂从各家亲戚家里借了高息贷款,其中也包括她娘的钱。二闺女到期会给各家结息或合并成本金结算,一码归一码,颇似旧时代精明的资本家。二闺女每次把利息款和礼物送到她娘面前,临走还会给她娘几百块钱的零用钱。得知二闺女的厂子年获利100万的婆婆,见到二闺女又来了,她矜持着笑脸,接受了闺女的礼物和利息钱。等二闺女临走时,竟然忘了给她零用钱,她娘就端坐好了身板,沉着脸地说:“你挣那么多钱,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一句话,二闺女从此一年多没有来看过婆婆。

大闺女的丈夫被村里的电线电死之后,被迫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到娘家。出于亲情的本能,婆婆和公公收留了她们。他们来后的十六年里,家庭氛围闹得更加波澜不惊,直至公公死后,就更升级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公公可谓当地呼风唤雨的人物,是一个极其爱面子的人,只会把家庭里的委屈压抑到肚子里去。这跟他后来得癌症不能说没有关系。公公病前有句预言: “我要是死了,家里就乱套了,老婆子可就受屈了!”

公公在他的怨愤中死不瞑目。婆婆号啕大哭,从此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大闺女一家仍依赖在娘家。婆婆出于心疼又迫于无奈,经常把饭做好了,还要数落她的孩子们。正在青春期莽撞的年龄,二外甥女不甘忍气吞声于姥姥的鄙视和怒斥,常常反唇相讥,甚至对骂!因此,小院里经常闹得鸡犬不宁,直至有一次二外甥女不忍姥姥的怒吼,端起一碗熟肉摔到了地上。婆婆只有吼斥她的大闺女,而大闺女一向看不起她娘的做法,当然是站在她女儿一边的,因此,婆婆得到更多的斥责。她被彻底激怒了,一屁股坐在大街上放声哭喊,又跑到老头子的坟上痛哭了一场。娘俩之间的战争从未消停过,对别人互相说对方是“浑人”。

从小就被婆婆宠爱至极的大孙女,正处于青春期,因学业无成,窝在婆婆家里不出门,仗着奶奶对她的溺爱,也学会怒骂婆婆。

开厂发了财的二闺女和二儿媳凭借着经济实力鼓足了气势,合计着怎么平乱家庭的纷乱。最后,她们盘算好了最彻底的计划,就是把大闺女一家赶出娘家。这个计划被大孙女偷听到了,就回家告诉了她的奶奶。她的奶奶就毫无顾忌地把家里的这个私密传告给了她的一个友伴“小老太婆”。她的这个友伴也就坦诚无私地把话传告给了大闺女。这一下,可把大闺女惹火了,非要找二闺女打架不可。结果,某一天晚上,二闺女和和二儿媳集结起大闺女,又硬喊上我去,犹如天兵天将突然降临到婆婆家里,号称要召开家庭会议,以给她娘出抚养费为借口挑起了话端。大闺女临场感觉得委屈,大哭着逃离了现场。后续赶来的二女婿还义正辞严地声称要给大闺女打电话,不能让她们一家再来娘家。我就多一了一声“家里不要光闹矛盾!”的废话,结果,二儿媳举起拳头就朝我打去,口里还骂着她多年养成的口头禅“我他妈的……”,被我怒目回击“你真他妈的”而熄灭了她的气焰。战斗的最终结局,我还是被二闺女临走扇了一下肩膀,虽然是出于面子拍的是她自己的手。这也算是出了她们的一口恶气。

第二天,婆婆就把这场突如其来的闹到夜里十二点半的家庭格斗炒作到了大街上。后来,有个听到“新闻”的亲戚把消息反馈给我:“那天晚上,二闺女她们找大媳妇儿打架来了!”

你看看,这家里,哪里有公理可言!婆婆的嘴可真是杀人的利器!

这一无名祸端的结局就是:大闺女和二闺女谁都不再不理谁,几乎成了仇人。这都是她们的亲娘“热诚”的嘴惹的祸!

“咱们姐妹不和都是咱娘惹的事!”这是大闺女发出的感慨!

千军万马容易指挥,可是家庭里的纷纷扰扰却不是一般人能处理好的。婆婆在生活富裕的同时,经历着精神上的苦闷和寂寞。她天然地爱着她的孩子们,如同一只天然的母鸡。当外甥来到她身边时,她说:“我和你妈都成了寡妇了!”、“你们成了姨姨不亲舅舅不爱的人啦!”诸如此类的话,她随口就说。她自认为在拉近感情,却不知疏远了彼此的关系。就是这样,婆婆见到谁就说另一个人的闲话。结果,她那些聪明的孩子知道她的嘴不受大脑控制,见到她就跟她一样谈天说地,避重就轻,甚至故意远离她,以免走漏家庭机密或者被人妄论。当几个孩子们聚到一起谈起他们的老人时,感觉彼此产生了隔阂,难以形成凝聚起来的亲情。

背后闲得慌,习惯说人已经成了婆婆的恶习,不自觉中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气氛,最终还害了她自己。

儿子们的分家历来是农村家庭纠纷的根源之一。

两个儿子的房产是公公分家时说定了的,碍于平生为无数外人打抱不平的义气面子,公公没有书面立字证明,只是口头的分家协议。本来公公这一辈建了三处房子。分家时,没有经过拿球(抽签),公公把那一处六间房基地的院子(其中建有三间房子)分给了二儿子,而把分别是四间和三间的的两处房基地分给了大儿子(因为考虑到是分离的院落),而把那三间院落的上层建筑又划归给老二的两间和老大的一间。这样,一共十间房,两兄弟一家五间,房基地分别是六间和七间。这样一来,在三间院落没有拆除之前,就是一个可以引发矛盾的起端。婆婆曾不止一次说过“这三间上桩(房屋的地上建筑)一拆有什么东西呢,无非是几根檩条,值不了一二百块钱”。可始终就没有分割干净。这也是婆婆等公公死后,口口声声说的能被她的弟弟和妹妹都作证的事。

大队里要重新划归房产权的时候,二儿媳却打起了自私的主意,她搅和着说那三间院落里有她的两间地皮和一间上桩,原因是她们要的六间院子不是家庭里分配的,而是她分家后私自吞占村里的地盘。村里的恶棍大概都是这么不要脸才混出来的!

那天晚上,我偶然对着邻居说起来村里确定房产权的话题,却被老于世故的邻居说:“你敢说你妯娌是什么人吗?”我鼓起勇气给二儿媳打电话,问了家里房产权的问题。却不料正如邻居所言,二儿媳正想搅和公公分的家产,想霸占不属于她的地盘。我连夜马上赶到了邻村婆婆的妹妹家,问当年公公分房产的事项,婆婆的妹妹和妹夫都确认我说的是公公立下的分家方案。

是夜,二儿媳听到我打电话的意思后,提着菜刀来到婆婆的家,要求婆婆按照她的意思处理房产,临走还厉声厉色地警告说:“不行咱们就干死的!”可贵的是,婆婆誓死没有屈服于二儿媳的恶搅。

等二儿媳走后,婆婆吓得当夜顾不上路黑,骑上自行车去找跟公公一样在村里有一定权威的大马伯伯。后来她又拿着鸡蛋、牛奶等礼物跑到公公的盟兄弟步乔叔叔那里恳求人家帮忙处理家里的这件事。怎奈管事的都是知道二媳妇儿的为人,只是应付一下说:“没有什么大事,等过些天再说吧!”

有人曾评价过婆婆的为人处世:没事的时候挑事,有事的时候怕事。她爱说但是胆小,爱取笑他人却不知多少次被人取笑。

在一个冬天里,她不得不去县城住院输液。两个住县城的女儿就互相扯皮躲避,尽管婆婆声称自己拿来了五千块钱,谁的都不花,但是谁也不愿意服侍她娘,等轮着我去服侍她时,婆婆的态度表现得异常不好意思却又无比强硬,似乎有她手里的钱做后盾,就成了刚强无比的持枪战士。

看病回来后,她又把她的这次英勇的看病之举传遍了整个世界。

婆婆可是真的悟透了金钱的力量!真正用金钱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老年的婆婆仍然依靠着她多年唯一的本事—做饭—维持着她在孩子们面前的存在感。婆婆经常怀念她给小时候的孩子们做饭的感觉,但是,长大了的孩子们害怕她的嘴,都渐渐地不敢来她的老窝了。

靠着大把吃药好起来的她,捏了肉饺子端给二儿子夫妻吃。积怨太多的二儿媳话不投机,把她送来的饺子远远地扔到了地上。“我可是捏的肉饺子啊!”她瞪着眼睛,看着地上的饺子,扭头走了。

大闺女一家的三个孩子都在县城里买了房,成家立业,过得富裕幸福。大闺女不是想不起她娘的好,也曾想着让她老年孤单的老娘来县城跟她享福。可婆婆就是不愿意去。她大概是害怕反过来受她那一群孩子们的气吧!

至于婆婆一生所受的气,可以总结一下:因为不务家务,多年受她婆婆的骂;不明人情世故,因说闲话而受邻里指责辱骂;因溺爱孩子而受到子孙的抱怨怒骂;因懦弱无能,处事不够理智和智慧而受儿媳的怨愤谩骂。至于背地里被人耻笑辱骂的事,她不会听见,更不会反省,因为她只知道她自己,这也是她最聪明之处。

懂得自尊,才会尊重别人。没有智慧的善良,就会害人害己。婆婆用她的天真和善良换来的是家庭氛围的四分五裂,用一生的浑浑噩噩得到的是晚年的凄凉心酸。

婆婆不知道她的儿女们早已把她的名字一同刻在了公公的墓碑上;婆婆不知道,她的孩子们在她面前的争斗都是因为她以前的言行埋下的祸根;婆婆不知道她的家庭纷乱的背后是亲情已被利益沾染殆尽。婆婆不知道她已成为她的子孙们背后聚在一起时所厌弃的人,更不知道她在临死前会有怎样的家庭纷乱等着让别人取笑!这可是婆婆声称最害怕、最担心的事!

人如果不能好好活着,不就是造孽吗?

婆婆家里住着一只野猫,母的。不久,母猫生了三只小猫。其中的一只小猫,也是母的,长大后,就在与婆婆家为邻的我家住着。不久长大了的小母猫也生下了三只小猫。大母猫生的一群猫和小母猫生的一群小猫们都开始出来逛街找食物了。六七只猫成群结队,大猫带着小猫。大猫威严肃穆,小猫们活蹦乱跳,煞是可爱!真不愧是一个和谐欢快的大家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