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卫水牵,
河出伏流八月间。
柳絮才媛谁家女,
畔际齐鲁千童边。
文不加点恋天勘,
韵藻隽美似水仙。
津沽十载路何在?
南阳子牙伏牛山。
刚来天津的时候我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山东人。十年后的今天,如果你问我从哪里来,我会说,我是来自山东的天津人。10年的时光,3000多个日日夜夜,足以让我喜欢上这个海滨城市,喜欢上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上这里的风土人情。而鲁西北平原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一个疫情,3个小时的路程却好像隔了万重山。
已经10个月没有踏上那条路,已经300多天没有见到父母的脸。时光就这样在电话中、文字中流窜,思念就在不经意间,一个镜头、一声呼唤,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疫情闷在家的那些天,我写了80多首诗歌,写到最后,结尾都是鲁西北平原上的那个小村庄。那里,有爷爷,有压水井,有香椿树,有板车,有风箱,梦里都是山楂树和石榴树的爱恋。还有村头儿那断了线的风筝,夜夜在呼唤:回来吧,别走的太远。
盘河水,乡愁就在不经意间流淌
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叫乐陵,位于山东省和河北省的交界地带,这里以金丝小枣著称,古语有云:乐陵小枣甲天下。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盘河水的甘甜滋养了我们的枣树,让那缕缕金丝在秋日中发光发亮。
盘河,是乐陵的护城河,由西向东横穿乐陵奔腾入海。在盘河边上生活了那么多年,离开故乡前从来没有觉得那条河给我留下过什么深刻的印迹。上班十年后,生活开始稳定,思想开始成熟,人到中年,却时不时地会想起那条河,想起河边的人,河边的景还有发生在河边的古老的故事。
时间要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8年的7月,我初中毕业。作为80后的我,中考的记忆似乎比高考来得更深刻更热烈。记得毕业前夕,大家互相赠送照片作为毕业留念。盘河边上有个照相馆,每到毕业前,都热闹非凡。初中班里的同学有一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稍微富裕点的城里孩子就会去照相馆拍一组艺术照,大概六七张的样子。等到去照相馆取照片的日子,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从拿到的照片里选一两张好看的,按照人头数冲洗底片,最后班里同学一人一张,作为留念。而来自农村的孩子,一般都借用别人的相机,自己去盘河边取景拍些生活照作为留念。那些年,我们青春,我们缠绵,快乐的时光不经意间洒满盘河的沟沟坎坎。
后来,高中毕业,读了本科,上了研究生,每次回家,傍晚时分,我都会和父亲去盘河边散步,他讲他的工作,我说我的大学。那条路弯弯曲曲,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直到后来,上班离开家来到天津,就再也没有和盘河有任何的牵绊了。
这些年,虽然故乡已经渐行渐远,但是盘河,这两个字,始终流淌在我的心间。只要我稍微有点心烦意乱,它就会蹦出来,悄悄告诉我:回来吧,回到我身边,等到风停雾散,再走你的路,爬你的山。
疫情中,津南人民让我此情难忘
现在的我,虽然称不上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却对这个城市有了很深的眷恋。我们的首套房,就坐落在海河教育园区附近。离天大南开开车只有十分钟路程,偶尔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们就会走进天津大学感受那浓郁的文化气息。津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简单中不乏深意。文化中带着美丽。
今年年初的一个清晨,疫情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没有出门,寒冬过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一家来到了海河边放风。孩子好久没出来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路上蹦来蹦去。老公一直在跟随她的步伐,而我,一个人,戴着口罩,背着背包紧随其后。初春的天津已经告别了那一丝料峭,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仿佛在说一切都会过去。
放眼望去,海河边悠长的小路上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我心情也难得的放松,拿起手机,拍拍风景。对面过来个戴口罩的大爷在遛弯儿,我没有说话,高兴的和他摆摆手,他也很高兴,也和我摆摆手。接下来陆陆续续遇到三四个路人,我都不说话,和他们摆摆手,他们也都立即摆手和我呼应。要回去的时候,遇到一个环卫工人正在辛苦地工作,我竖起大拇指给他点赞,大爷有点不好意思,笑着和我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你对我微笑着,沉默不语。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候了很久。
人生就是那么的奇妙,在某个拐点突然被困进去,而在另一个转角不知不觉出来。春天就这么来了,来得那么突然,那么静悄悄,伴着滚滚江水,一路奔流至海河下游沿岸,带着津南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走进我的心里。
翻了翻手机上的短消息,至今清晰记得我收到的第一条关于疫情的问候来自双新街道办事处。时间定格到2020年1月30号的上午9点56分,内容是:【津南区双新街】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如遇发热患者,请拨打街道24小时热线电话28590066,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帮助。那一天,是大年初六。收到后,我对老公说:“咱街道办事处工作做得真到位,虽然不在那里住了,但是作为业主,还是收到了疫情以来官方的第一份问候。”那份群发的问候语,一直留存在我手机里没有删除。在我心里,在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那是一份久违的温暖,是津南区政府和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我会永远揣在兜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作为我前进的动力。
海河和津南两个词语,在疫情期间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挥之不去。海河给我力量,给我前进的动力,而津南两个字留给我的是疫情期间一份最美好的回忆。就像记忆中的那条护城河,伴着不屈,伴着风雨,一路倔强奔袭,深深扎进我的心窝里。
那条路,我要坚定地走下去
不管每天工作多繁忙,身心多疲累,有件事我一直在坚持,那就是写作,我手写我心,用文字抒情达意,在文字中寻找前进的力量。
一篇3000字的征文,拿到题目的那一瞬,确实有点小小的纠结。因为最近一直在诗歌的路上奔袭,长文写的很少,但是凭着我对写作的一腔热忱和那份坚守,我还是动笔了。
走过风,走过雨,从2019年11月30号开始,300多个日日夜夜留下的每个汉字每个标点都是我梦想起飞的助力。被拒稿,没关系,再写再投;没人看没关系,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做出最后的努力。不自量力也好,脑洞大开也罢,这条路我最终还是要走下去。就像那黄河长江,浩浩汤汤,诉说着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盘河和海河注定会融进我的生命里。
盘河,弯弯曲曲,诉说着我的过去,它流出的是一缕乡愁;海河,曲曲弯弯,承载着我的现在,让我永不停息,奔向无限期许的未来。
人生本没有坦途,我走的那条路,或许是别人不想走的一条路,但是我还是想走走看。我来了。留下一纸真心给你,你看了,收下那份情,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另外那个世界,这样就足够了。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纵使成不了李杜诗狂,也要掀起它三尺巨浪;就算成不了文坛巨匠,也要开卷有益文字流芳。我是一株蒹葭苍苍,在风雨中飘摇,在疾风中成长:
不吝珠玉望赐教,头角崭然觅孙阳.
加人一等诗书气,文坛新手待启航。
盘河的风就这样吹过,留下一缕乡愁;海河的风就这样飘过,追问一丝过往,津南的花就这样开了,开在那个清秋,开在梦开始的地方。我就这样来了,像徐志摩一样,带走一片云,化作一滴雨,酿成一杯酒,写下一首诗……
妙笔生花在这厢,花艳津南一世芳,那缕酒醇,那缕花香,你闻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