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2
分享

学步桥遐思 ——美丽中国行之邯郸学步桥

邯郸学步,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故事。

从前,古代燕国一个叫做寿陵的地方,有位缺乏自信心的少年,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总觉得自己要低人一等,以至于发展到他竟然怀疑起自己走路的姿式也没有别人的好看,他走着想着,便越发地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真是太笨、太丑了,心里就懊丧极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笑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却没料到那几个人见他来探问究竟,便在一阵大笑之中扬长而去了……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美法,他是怎么想也想象不出来的,于是就慢慢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一个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时时处处感到新鲜,简直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到小孩子走路,他觉得活泼、有灵动美,要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庄重、沉稳,也要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体态婀娜,更要学。就这样学着学着,才不过半个月的光景,他自己连基本的走路方式都全部忘记了,连路都不会走了。这时,他身上的银两也花光了,就只好爬着回家去了。

这个思变的少年人来邯郸学步,到头来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我,便是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来历。

那天上午,我随靳主编、温主编、程主编、王主席、崔主任等人一行,急匆匆地乘车赶到学步桥景地去参观,也着实想在故事原发地重温一番前人自我革新最后革掉自我的滑稽故事的。

来到学步桥前,一座巍峨的石砌牌楼闯入我的眼帘,牌楼的廊柱上刻写着:“紫山西峙名都十里留佳景,沁水东流韵事千秋有此桥”的对联,我们不难从联语中看出“韵事”背后的某种文化思考。桥头处立着一块墨绿的石碑,碑上雕刻着“学步桥”三个苍劲的大字,沉稳之中凸现刚性的骨架,仿佛有人的气势蕴含其上。桥的两边护拦上,站立着十八个神态各异的小小石狮子,憨态可掬,仿佛是那来此学步的少年人,让人见了十分的喜欢。耸立在广场上的一组“邯郸学步”的成语石雕,雕刻得唯妙唯俏,耐人寻思,意味悠长。

一路欣赏着走来,我们不难看出今天的邯郸人不仅仅是聪明、睿智,是一路奋发向前的,他们更深层次地知道传承、保护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能用现代经济的价值观来衡量的,是用金钱无法去度量的。这就是一个地方的底蕴,人的底蕴,文化的底蕴!

这不禁让我想起近几年来,身处鄱阳湖边的这个小城里出现的某种文化怪象。这几年来,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小城的建设步伐迈得很快,几乎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但是,决策者们生搬硬套,学步式地效仿外地的发展模式,只顾一个劲地采取短、平、快的工作方式来达到树形象,出政绩的目的,忽视一个地方在基本的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例如这两年的西城开发,这里虽然用土地置换出了几个亿的财政收入,但同时却是以牺牲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晋代谢灵运隐居的“石壁精舍”和“繙经台”以及明代陈皓创办的“云住书院”为代价而获取的。我猜想不出,当他们面对着巨大的,现代化的挖掘机和推土机将传统文化的这根链条斩断或抹去的时候,脸上是否会有羞渐和愧惭的颜色?试问,我们今天用这几个亿的收入收买了以上的这些文化遗产,那么明天呢?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救赎它?难道我们还能用几个亿、几十个亿,几百个亿,几千个亿,几万个亿……把它们买回来吗?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想想至此,我的心颤栗着不敢言语。

看看邯郸人,一个什么遗迹也没留下的学步之地,人家尚能保护得如此完好,而我们呢?是否就是那学步的少年人,学别人的东西没学到,倒是把一个真实的自我给遗失了,失落了,失去了……

最后,我还是得用邯郸人的一、二句成语来结束本篇:小城建设的决策者们既然能够邯郸学步,就大可不必我这庶人来杞人忧天。但愿以上的这些废话,我是在真的杞人忧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