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凰逐水栖,金凤引巢忙。两河月圆夜,诗意落潇湘。淮安——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啊!
那天,应组委会的盛情邀请,我前去淮安参加由《北方文学·散文刊》领衔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嘉诚高新化工杯文学作品大赛”颁奖大会,平生第一次借机来到了两淮之地的淮安。
淮安,单单从名字上面来说,我就在猜想她应该是一个特别美好地方。
一直以来,人类都是在逐水而居,栖水而安。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假如我们将淮安两个字拆散开来,细细地推敲一番,不难发现,在我们面前会出现这样的一番镜像:一个少年俊彦,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筑巢在水边,倚水而立、栖水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静安然,平凡而又甜蜜的幸福生活,他们那恩爱而又甜蜜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令人羡慕啊?这只是我在到达淮安之前,朦胧中那一番美丽的想象罢了。
在到达淮安之后,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让我对她的过去和现在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粗浅了解,因此,就让我在内心里对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读。
淮安,旧时称淮阴,秦朝时便已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淮安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是天下粮仓的统辖之地。明、清鼎盛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她古名清河、清江浦、淮阴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地区,是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的交汇之地,境内有全国闻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淮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底蕴绵长深厚,人文传奇荟萃的地方。她不仅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的故乡,也是我国政治历史的长河中,汉初著名的政治家萧何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在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其中的《红楼梦》和《西游记》两部巨著,就是与淮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我们应该知道,《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我国古代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便都是淮安人。
翻开中国文学史,我们还可以看到,淮安是“汉赋”大家枚乘先生的故乡。
枚乘,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个游谈之士的闲散风格进行赋体文的写作,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在他的赋作中,充分显现了“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的散体汉赋的特点,使之成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全新文学体裁,使赋体文的写作脱离了楚辞余绪,达到了与诗同画,与画同境高峰,凸显了汉赋的成熟之魅。
南宋著名的抗金勇士,巾帼英雄梁红玉,清末的民族英雄关天培,他们也都是淮安人。更有中国革命史上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我们敬爱的,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他就是淮安人民中最杰出的代表。
当我置身在淮安,便就觉得是置身在中国的文化宝藏之中。我被她深厚的人文及深深的历史蕴含给吸引住了。作为一个从鄱阳湖水乡深处走来的汉子,我不仅对养育我们的生命之水有着天然的情钟,更是对天下的大江、大河与大湖,更有着难以言说的热爱和向往。因此,对于具有深度水文化的淮安来说,我的内心中自然就会存在一种似曾熟悉的感觉。行走在淮安,让我不由自主地在精神上有了一种回归的意念,有一番回到了家里的味道。
我在想,作为一个鄱阳湖人,作为一个鄱阳湖文学的传人,有必要向大家简要地抖搂一下鄱阳湖深厚的人文与历史文化,以期让大家对我的母亲湖——鄱阳湖,也能有个粗浅的解读。
自汉晋隋唐以来,直至今天,浩淼烟波的鄱阳湖上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耸立起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几个高峰。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人;行走山水间的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风的创始人;骑牛过田垄,玉笛横吹的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风;首倡“师择弟子传其功,弟子择师习其学”的,弃官归隐田园,闭门课子读书,开中华一代读书之风为典范的学者冯椅;我国著名的程朱理学传人,以一部《礼记集说》而影响中国几百年的礼仪学宗师陈澔;近代百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文化大师陈寅恪;还有与梁红玉齐名的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将军,南宋的末代丞相江万里等人,他们都是鄱阳湖人,是鄱阳湖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不仅如此,鄱阳湖还是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她将世界稻作文化的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四千多年前。
面对如此浑厚深重的鄱阳湖文化,我们深知肩上负有的责任和义务是多么地沉重而艰巨。我今天来到淮安,更准确地说,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这次的文学活动而来,为的是我要借此机会,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作家朋友们,以期通过他们手中的笔,让外部世界的人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母亲湖——鄱阳湖,了解我们的鄱阳湖文化及其具有地域特色的鄱阳湖文学,促使与促进鄱阳湖文化与两淮文化进行多层次的深度交流,以期达到深度的宣传和推广目的。同时,我更加祈愿我们的鄱阳湖文化,在与两淮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之后,还能够进行有机的交融,在交融过程中产生出更加强烈的多源文化效应,蓬生出一种更加强大的文化气场与磁场,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能够使两地的文化,真正地,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与传播,在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新的文化发展环境下,我们的水文化,能够不断地得以发展和壮大,并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前程与未来。
因此,我衷心地期待着鄱阳湖与洪泽湖以及两淮之间,生活在水边的人们,都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弘扬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播行列中来,努力地去挖掘出地域文化的更深层次内涵,为新时期的文化发展与繁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淮安。我愿全天下的人们,大家都能够“倚水而立,栖水而安”;我更加地祝愿鄱阳湖文化的使者——鄱阳湖文学,能够以沉静岸然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线,以水上人家独有的丰腴俊美形象,安然屹立在世人的面前。倚水而耸,倚水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