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07/29
分享

无雨者,无语也

——刘明强的综合文集《无雨亭集》读后札记

 

 

无雨者,非真无雨,乃雨亭聚也。无雨亭集,非真无语,乃心语千万言也。

近期,抛却身外的芜杂,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将乡党刘明强先生所著的综合文集《无雨亭集》给阅读完了,读罢掩卷之间,不禁内心潮似浪涌,慨叹频生,暗暗为明强这番不着痕迹的因“无语而语”的絮叨,感到由衷地高兴和称奇,感谢他在这本文集里,给当代的人们,特别是面对逐渐旁落、失落的人性,发出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生拷问。

《无雨亭集》全书一共收录了刘明强先生在“北京超级名师孵化器”公众号上发布的原创分享文章,计有《中国历史》《外国史及殖民史》《文化漫谈》《文化战略》《哲思》《科技与遐想》《宗教与人生》《诗文》《艺术》《女性》《传统文化及儒学》等11个栏目,洋洋洒洒地约在五十万言左右。

与明强相识相知,应该是在2011年的夏天。

那时,明强应聘在都昌广播电视台担任《都昌新闻网》的网站管理员,他的职责是每天负责在网站上审帖读帖,把握网站的舆情导向。后来,因为他看不惯上头的某些领导,利用管理网站的社会公权力,滥用职权,挟私压制、打击、报复本土的一些文学艺术界人士,因而愤然辞职不干,之后,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文化学者、作家,名家摩罗先生,学习研究的领域为“中国文化发展方向”。

记得明强第一次到“鄱阳湖文学编辑部”来找我,应该是在那年夏天的某个下午,那天,待他在我的办公桌前坐下来,一番寒暄过后,便即对我说道,明然老师,我最近写了一篇《无雨亭志》的短文,是应某同学之邀,为其即将出版的一部著作做序的,但心里实在没底,想麻烦你给我看看,希望你能给我提出点指导性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来,我再加以修正。他还说,他之前已经请某位领导给看了下,那领导说,这文字很稚嫩,学院派的味道太浓了,老师,您觉得呢?他的语气酸涩晦暗,脸上已全然寻不见半点自信的神色。

听明强这么一说,我不由认真地端详起手中的文字来:“无雨者,无语也。非真无语,盖洞其形,悉其性,恶其道,不忍因言浊口,不忍因观染服,故风雨皆无,妍媸不现。风雨也,妍媸也,万物之所外相,绝其相而守其精,忘其精而得其神……”

咋看之下,我登时被眼前这半文不白的文字语言所吸引,睁大了眼睛看着坐在我办公桌前小个子的明强,张大了嘴巴半天没说出话来。我惊讶于眼前这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心智竟然是如此地成熟,不由我不对他另眼相看起来。一阵短时间的沉默过后,我郑重地对他说道,明强啊,你咋这么不自信呢?难道别人家一句、半句的否定,就将你身上那满满的自信给一扫而光了?你说的那位领导,我是知道他炉底的。我问你哈,你在学校读了多少年的书?应该有十六七年了吧?是大学本科毕业了吧?学士学位也拿到手了吧?而人家呢?只不过是一个连两年初中都没有读完,仅仅具有小学水平的人,你跟他之间还有可比性么?你跟他生的哪门子气呢?又较得什么劲?我可以这么告诉你,人家连你这篇文章都读不懂,他还怎么来评价你的文章呢?从你的这篇《无雨亭志》来看,我这个老三届的师范毕业生都应该叫你一声老师了,我是自叹不如你了,明强。你倒是一口一个老师地称呼我,让我汗颜呢!好在我痴长了你二十几年,咱俩就结个“忘年交”吧?在都昌的这块土地上,你站的《都昌新闻网》这个舞台太小,这里的池水太浅,是架不住你这条人龙来折腾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到外面的广阔天地里去,外面的世界,才是你施展抱负与追求理想的奋斗工场。

翌年夏天,明强果然一考而中,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主修“中国文化发展方向”这一文化领域。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六年之后的今天,当年那半文半白的《无雨亭志》,竟然成了明强的首部专著集名,着实出我意料之外,真乃可喜可贺之事。

通读《无雨亭集》,给我留下的基本印象是,明强在文化领域里面的涉猎很广,也很博杂,并且隐约可见其研究的目标性很明确。由此可见,在近来的这些年里,他真的是在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没有令身边的人们失望,没有让师友们担忧。

明强在书中就《中国历史》《外国史及殖民史》《传统文化及儒学》《宗教与人生》等方面,做了一次系统的回顾与展望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明强在文章中强调说:“历史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标准。”这应该是值得当下的人们去认真深思的一个话题。明强在对《西方秩序下的世界前景》展望中,谈到了《郑和与哥伦布》不同的航海目的以及《义和团,受委屈了》等话题,还谈到了《长江万里不过是门口小溪的注脚》来说明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何其艰难而又漫长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永恒话题,但是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去发现。

不仅如此,明强还在《无雨亭集》中,就《文化战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化漫谈》,他从《中国的文化命运》着手深入进去,谈到了《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从北京烤鸭‘全聚德’说起》谈到了《未来的海洋战争》,也谈到了《孔子学院》《娱乐文化》,并由此向当代的国人们发出了“中华文化真的就那么腐朽,西方文化真的就是不变之真理么?”的撕心呐喊。他进一步提醒人们说,今天的《中国站起来了,那精神呢》?无异于在人们的头顶上,来了一声当头棒喝,不可谓不振聋发聩,不可谓不令人心生警惕,不令人的内心感到深深地震撼!

接下来,明强又通过对《诗文》《艺术》《女性》的简单阐述与考量,借助《科技与遐想》的力量,对中国的哲学进行了一番探究性疏理与思考,他借助《哲思》这个命题,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有哲学吗》?《人与宗教》的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科技改变生活》,但它会不会《淘汰人类》呢?这是一种多么超前的意识啊?明强在清楚地告诉人们,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能够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便是人类最后的灾难。因此,无论是东方国度还是西方世界,千万别让原始的人性旁落,甚至于失落不见,那将会是人类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不可拯救的毁灭性灾难!

通过对《无雨亭集》的细致阅读,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正处在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刘明强小友,我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收获感到由衷地高兴,但与此同时,作为与明强小友视为“忘年交”的老朽我,在悦读《无雨亭集》之后,又不得不对他说几句看似是在泼冷水的话,不然,会让我自己的内心深感不安,认为自己没尽到一个朋友的责任的。

首先,我觉得《无雨亭集》在成书的过程中,书中的内容收录的太芜杂了,涉及到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范围太广博了,读它,还真有点让人应付不过来味道。从书中涉猎的内容来看,他的读者群体应该是设定在那些就读的大学生以及文化界的专业人士层面上。其次,个人认为,就《无雨亭集》目前的面貌而言,作为一套文化知识的普及读本,让各阶层的读者接触到它,应该是它自身真正的价值意义所在,如果把它当作一名文化学者、专家、作家的纯文学作品推出来,这种做法就是有些欠妥的。

因此,我衷心地希望明强小友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中国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研究领域,通过自己不懈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每一部新的文化专著,每一项研究成果。并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社会,理察人性,创作出有别于他人的,具有其独特个性化的文学作品出来。这是我的深切祝福与深长祈盼。

《无雨亭集》,非真无语,乃心语千万言者也。妍媸者,风雨也。风雨不见,生活自现。这便是我在阅读完了明强的《无雨亭集》之后所得来的深重感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