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烟雨蒙蒙。早上起来,掀起窗帘一角,推开玻璃窗门,破窗而入的熙风拂面,一阵沁凉,给人的感觉是柔柔的,如花季少女般的玉手轻轻抚摸在脸上,有一种无比的舒适和畅快。
目射远方,雾霭般的轻烟轻轻飘浮于天地之间,氤氲缠绵。嫩黄嫩绿的小草在薄雾下跳动着生命的颜色,是那么的朝气蓬勃。我真的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欣赏之余,心中不禁动了出游的雅兴。
我早就听人说,大田咀那里现在可恢复得好了,是一个值得去看的地方,今天就不妨去那里走走逛逛。主意一定,便赶紧收拾一下准备上路了。
大田咀,座落在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委会的东面。是鄱阳湖北岸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渔村。只因这半岛形的地貌嵌入鄱阳湖中,此地的村名又叫大田,形状恰似一只伸出去的鲶鱼嘴,因此,人们便管这里叫大田咀了。
我第一次到大田咀,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那年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和科任老师一同去检查学生兴趣小组在假日里的学习情况,来到了大田咀。我们踏着田塍地坎,深一脚浅一脚,七拐八弯地来到这里,眼前是一排低矮的茅草屋,屋前屋后栽种着一些不怕水淹的苦楝树和桑椹树。村口散落的几条破旧小渔船,僵卧在草从里,无声地呻吟。
因为土地少,那时的人们向鄱阳湖要粮食,就在村子前面的湖汊里横着筑起了一条大坝围湖造田。可是,由于设计和技术上的原因,在历次的汛期中,大坝终于未能经得起洪水的侵蚀,数次决口,数次坍塌,而成了一幅残破的风景。湖滨滩涂却由于受到取土筑堤的破坏而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了。村民们依旧没有摆脱靠政府的粮食补贴过日子,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
车子穿行在蒙蒙细雨中,细细的雨雾撞在车前窗上,粘住了便不肯离去,给人一种朦胧的美丽。雨刮子毫不客气,间歇式地一下,一下撕开朦胧带给我一片清晰,告别模糊。我的心情也随着雨刮子的律动而变得更加兴奋和激动。
经过近八十分钟的行程,我到了老家芗溪。找邻人问了下去大田咀车子能否进得去?邻人告诉我,现在可好了,从芗溪到大田咀,一路是宽敞的水泥马路径直而去,好走得很呐。这几年,退田还湖,移民搬迁,大田咀可变样了,真是值得去看一看啊!
道别邻人,我重新上路。十几分钟后,在一个叉道口我看到了一块水泥予制的路牌,牌子上红红的“大田咀”三个大字异常鲜艳,粗粗的红色箭头指明了进村的方向。
透过车窗,顺着方向,掠过田野,我看到远处红墙巍峨,凸现葱绿之中,仿佛听到了声声的犬吠和鹅鸭的鸣唱。我不由加大油门开了过去。
车子鸣着欢快的笛声,停在了一个不是很大的水泥道场上。我赶紧下车四处张望,已然不见了十八年前的半点影子,呈现在我面前的大田村是那么的陌生,找不到丁点熟悉的感觉。村民告诉我,这是新村,一律是搬迁后建起来的。原来的村庄已经是留下的一道怀旧风景了。
我泊好车子锁好车门,带上相机,沐浴雨雾,开始行走大田了。
沿着新村的大道我缓步向老村走去。出了新村,水泥马路也到了尽头,踏上了真正的“水泥路” 了。由于连日多雨,道路泥泞难行,一步一滑,我不时踩着挂着雨滴的小草迈开脚步。
老村的村口,有一座麻石砌起的古井。整石凿成的井圈挪动了位置,半搁在井口,井被弃之不用了。如今的村民都用起了自来水,已不再过那天天早起汲水的日子了。遗弃的棚屋颓丧地低垂着头,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昨天是何等的辉煌和荣耀。如今,它们已不再被重视,成了没人疼爱的弃儿了。我用欣赏的眼光,努力寻找昨天的影子,在房前屋后唤醒我沉睡多年的记忆。
穿越旧村,我信步向湖边走去,眼前的景象顿使我心旷神怡。烟雨苍茫中,鄱阳湖像一个身披轻纱的婷婷女子在向我走来,风情万种。远处的湖面上,一叶扁舟出没在烟雨中,时隐时现,随水波荡漾。近处的水面上,整齐排列着的网厢之间的浮架上间隔耸立几幢小木屋,每个小木屋顶上,都飘扬着国旗,在春风里猎猎飞舞。我揣度这是村民们难以用朴素的言语来倾诉他们的情感,于是便想到了悬挂国旗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从前的拦湖大坝,我再也找不见它的影子。在退田还湖的过程中,它早已被夷平了。湖边的滩涂上,湖草青青。厚厚的湖草,似绿绒地毯铺在湖滩上,要不是草上沾满了雨水,我真的想躺下身子尽情地享受一番,美美地嗅一嗅那青草的幽香。飘移的伞花盛开在草地上,伞花下不时传来银铃般脆脆的笑声。曾经的创伤,时代已经把它抚平,让它愈合了。从今,再也不会有人把它揭开,让它再受伤害。
水边,几条小牛在肆意玩水,不远处的母亲在“哞哞” 轻唤,似乎在提醒它的儿女们要注意安全。散卧在草地上的牛儿,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移动的人们,脸上流露疑惑的神情……
踏上归程,我再望一眼大田咀。眼前的此情此景让我有了一丝欣慰,几许期盼,多了一份感动。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是缩短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我绿水青山,振兴我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