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31
分享

岭南第一人与鄱阳湖及南昌

号称为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是唐代时期的一位有胆有识、有着卓越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张九龄,字子寿。他生于公元678年,卒于公元740年。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开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6年,张九龄刚刚被调回京城,接着遭李林甫等人弹劾,于是年秋,再次调任外官,出任为冀州刺史。张九龄便以老母不欲从之任所为理由,上表请求罢去官职。于公元727年的三月,朝廷改任张九龄为洪州(即今天的江西南昌)都督。

张九龄在赴任洪州的途中,是由长江坐船入鄱阳湖口,再从鄱阳湖泛舟到洪州任上的。这一次的鄱阳湖之旅,在张九龄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到了任所之后,写下了《彭蠡湖上》这么一首诗。诗文是这样的:“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

从“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两句中,我们可以读得出来,张九龄是在清晨的时候进入鄱阳湖口的,而等他一路穿过鄱阳湖来到洪州的赣江边上时,这时候的太阳已经快要西沉了。由此可见,张九龄是由北向南笔直地穿过了鄱阳湖全境。使得他从一开始就对鄱阳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所以,他接着就道出了心中“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的人生感慨。鄱阳湖啊,你虽然从外表上来看,是这么地浩瀚而又旷达,即使湖中间的水流得再怎么样急迫,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依然是显得那样地闲适与安逸。其实,又有谁知道在你闲适与安逸的表象下,到底暗藏了多少的阴谋与陷阱啊?至于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地来认识你鄱阳湖,认知你鄱阳湖,这就得看每个人对你的领悟的不同而不同了。读到这里,我们就不难读出张九龄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在面对危难时局的剧变中,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学习和借鉴鄱阳湖那种处变不惊的伟岸姿态,以及鄱阳湖那从容不迫的胆量与过人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只是当时身处迷惘中的张九龄,是很难从那团迷雾般,玄幻莫测的政局当中完完全全地走出来而已。

从“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这结尾的两句来看,说明张九龄他已经从鄱阳湖的身上学到了将世事看穿看透,不再去在乎身外物事的异同。他隐隐地认识到世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根本就不用固执地去争什么赢了输了的,因为输和赢的两者之间,它们是不会彼此相互怜悯的。

这便是张九龄在初次见到鄱阳湖时,鄱阳湖就给了张九龄一份人生中厚重的见面礼。鄱阳湖的这份慷慨馈赠,使得张九龄很快地增长了智慧,丰富了思想,也让他的心胸变得更加地广阔了。

为了印证以上的说法,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他的这首《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的诗:“兹山镇何所,及在澄湖阴。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沉。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孤恨自靡托,量力况不任。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坐船从庐山东麓的鄱阳湖上通过时而专门做的一首诗。

他这首诗中的“澄湖”指的就是鄱阳湖。他在诗中以“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来倾吐对朝政腐败的失望与无奈。更以“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来隐喻自己在朝中遭受到的毁谤与污蔑。因此,他要“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来跳出是是非非的圈子,过上隐逸的生活。

尽管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张九龄还是没能从一时的政治阴霾中彻彻底底地走出来,但是,他的心境已然比起之前来说,已经是要好得多了。这可以从他在洪州任上写的二首《在郡怀秋》诗中读得出来,诗的原文是这样的: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臣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路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另一首是: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挂冠东都门,采厥南山岑。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他在诗作中委婉地表达了内心对于“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忧伤、落寞、寂寥的情怀。

比如说,张九龄在诗中以“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来表达自己对朝廷愚忠不辨,正邪不分的满腹忧愤,乃至于,他不得不从心底里生发出“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的感叹。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张九龄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的心境与眼前的物事融会贯通在了一起,便催生出他心中那份早已萌动的归隐退居的念头来。

就正在张九龄萌生隐退之念时,张九龄碰巧又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在开元十八年夏,即公元730年的夏天,朝廷特诏将张九龄从洪州都督的任上改调任桂州都督兼岭南道按察使摄御史中丞,给张九龄升官了。以下的两首有关鄱阳湖的诗作,便是张九龄在洪州都督任上转往桂州都督任上时,在那个时期里先后所作的。我们不妨通过他的诗作来了解他那时候的心境。

他首先写的是《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诗中吟咏的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烟霞,我站在鄱阳湖口遥望香炉峰上的瀑布,奔腾地流过杂树顶上,洒落地脱出重云的包围,就象一条白色的绸带,高高地挂在山川之间。急流从天上直下而来,就好象有几千尺长似的,真叫人怀疑那是银河倾泻而落到了人世间。阳光照在腾起一片紫色烟雾的香炉峰上,与鄱阳湖上的氤氲之气相融合,将远处的庐山和鄱阳湖打扮得是多么地美丽啊。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张九龄的智慧和思想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质上的飞跃。这首诗,每一句都紧扣着瀑布的形象特征来写,但每一句都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诗人写瀑布之水来自半天之上,显然是寄托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境界与宏大的政治抱负,以及他要坚决冲破各种阻碍的豪放情怀。由于诗人在吟咏山水中寓意寄兴,便使得人和景不着痕迹地溶为了一体,使这首诗的激情充沛,意境深邃。这首诗虽然在表面上只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抓大去微,缘貌求神,浓墨重彩地对瀑布进行了强烈的描述与渲染,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但是,作者借寓比寄兴,景中有人,画外有音,诗的节奏与情调,读来悠扬舒展。正是诗人自己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一向善于赋予自己笔下的山水景物以一种理想人格光辉的张九龄的山水诗和咏物诗中,都共同拥有的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思想艺术特征。

分析过了他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我们再来学习他的《自彭蠡湖初入江》:“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来看,在这首诗中,张九龄大有一种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壮志。“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说的是尽管在朝堂之上噪声四起,我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道路。“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恰恰表露了他那种无愧于朝廷,刚直不阿的心性。

从以上张九龄写鄱阳湖的诗作中,我们不难读得出来,张九龄在洪州任上的那一段时间以及他在鄱阳湖上的几次行走,可以说是在他的人生当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雄浑壮阔,沉稳深邃的鄱阳湖给予了他无穷尽的智慧,丰富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政治家的思想宝库。鄱阳湖的磊落情怀深深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浑身弥漫出一种“雄厉振拔”的凛然大气,大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曲江文风。

有道是:子寿挫遇赴洪州,鄱阳湖上吐心曲。明明暗暗澄湖水,清清亮亮志壮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