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8
分享

【故乡系列二十四】芗溪情

八百里奔腾的鄱阳湖水,从天边一路浩浩荡荡地奔来,来在这水云深处的小渔村身旁时,终于露出了它满身的疲累,收敛起暴戾、狂乱的野性,慢慢地安静了下来,一如西子默立,清纯秀美,波澜不惊。湖岸边的滩涂、洲头上,青翠的芗草绿茸茸地似铺上了绿呢绒毯,散发出氤氲的清香。水鸟们散落在草地上,自由地觅食,快乐地徜徉。你看,那白头的鸶鹭,还有那灵动的鸥鸟,笨拙的大雁,曼舞的白天鹅,轻盈的江四两,美人般的丹顶鹤,跟身边那大群的一惊一乍的野鸭们在一起,相处得是多么地融洽与和美。

湖岸旁的港汊里,随意地散泊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渔船,轻浪相拥着渔船,撞击着水岸,发出一阵阵极具节奏的“卟卟”声响,仿佛是在演奏一出水乡特有的美妙交响,扣人心弦。滩涂上的草丛中,偶尔有一两条残败的渔舟,懒散地瘫卧在深深浅浅的草从里,无声地哀叹昨日的荣光与辉煌,给人们留下了一份言说不尽的无奈和感伤。

湖边的这座小渔村,名字叫做芗村。村里住着的是大明英列候余及三的后人,清一色的余姓子弟。之所以村名芗溪,那是因为在村子四周的湖汊河港边,到处都生长着一种叫做芗草的植物,绿茵茵、翠殷殷、香清清的惹人喜爱,故此,人们便爱屋及乌,给这个小小的渔村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芗村。再加上在芗村的东面是一条并不算很宽的河汊,承接村前从东湾和西湾注入河中的两道溪水,与河水会合后一同流入鄱阳湖,人们只要乘船在村前的湖面上极目远眺西望,便觉眼前的河水,似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溪,跳跃着迎面扑来,盎漾开生命的动律,因此,人们便给这条动感的河流也取了个熨帖的名字,把叫它做——溪河。

后来,每当不知情的外人们提起“芗村”的时候,总以为说的是平常意义上的“乡村”,根本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很少见的地名村名,因此,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能够正确区分“芗村”与“乡村”这两个词的意义,淳朴的余氏族人们,便试着把“芗村”与“溪河”两者给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给这座鄱阳湖边的小渔村取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极具温馨情调,暖意融融的名字——芗溪,这便是村名“芗溪”两字的由来。

说起那绿茵茵、青翠翠的芗草,可是芗溪人家的一宝。自古以来,它是芗溪人制作燃香的一种原材料。在过去仅靠农耕、渔耕为生的时代,就连在芗溪村附近周边的几个外姓村庄,都主要是靠以手工生产的燃香来赚点小钱,帮着养家糊口,宽松度日。做得最为突出的外姓村庄,莫过于芗溪乡中部一个叫做的杨太和里的杨家村里人了。

如若,你要是不信的话,便只要等到了夏天的时候,你去杨太和里走上那么一遭,便会看到村前村后、村里村外的晒场上,田头地边的空地上,晒满了的一簇簇一溜排开的,已经上好了香粉的红色燃香,铺天盖地,任你数也数不过来。行走在铺晒开一排排的燃香中,便仿若是行走在梦幻般的奇妙世界里,让自己的灵魂在氤氲的清香中得以顿时澄澈空明起来,身体也变得轻盈了许多。即便就是在现代的当下,燃香也是人们平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祭祀和日常用品。制作燃香,仍然是一种致富的好手段。大家说,那芗草不啻于就是个致富的宝贝么?

出芗溪村,往南去的那一大片水域,有个人性化的名字——酬池湖。说起酬池湖,这里深藏着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动人故事。

故事讲的是元末明初时期,在某一年的秋天里,小明王朱元璋率领大军与南汉王陈友谅的部队在鄱阳湖上对垒,战场就摆在鄱阳山南面的四望山那里。那一日,鄱阳湖上旌旗蔽日,刀枪剑戟林立,两边的将士们金盔金甲、银盔银甲、铜盔铜甲、铁盔铁甲,在日光下泛着冰冷的寒光。当战事发动之后,一时之间,鄱阳湖上战鼓声催,杀声震天,哀嚎遍野。四望山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这一战,直杀得鄱阳湖上日月无光,草木含悲,流水呜咽,飞鸟绝迹。湖滩上,水巷边,到处都是散落的残戟断剑与破碎的军旗甲胄。这一场恶战打下来,朱明军的损失严重,将士们战死的战死,手上的受伤,眼看着就快要败下阵来了,这一下,可愁煞了正在督战的小明王朱元璋。也许是大明帝朱元璋命不该绝,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朱明军的右侧后面,仿佛有一支天兵从天而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直奔汉军冲杀了过去。这南汉军一看朱元璋的救兵到了,心下大惊,进攻的势头顿时受挫,救了朱元璋一阵。

这朱元璋不愧是战场上难得的帅才,他一见机会来了,遂亲率将士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将南汉王陈友谅打得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取得了那次战斗的全面胜利。战后,朱元璋才弄清楚前来支援的援军,是鄱阳湖北岸的芗溪人余及三,带领他余氏家族的三千子弟兵前来助阵。

提起这鄱阳湖上的芗溪人余及三,那可是在鄱阳湖区名声远播的一个人。余及三是北宋初期庐山白鹿洞书院的第一任洞主,余杰一老先生的后人。他一生饱读诗书,习文练武,出落得是一表人才,深得族人的拥戴。他文韬武略,聪明机警;他经纶满腹,才高八斗。少年时,便学得一身过硬的拳脚功夫,刀枪剑戟,无所不能。

余及三总是带着族人、家丁在鄱阳湖上捕鱼捞虾,在荒州滩涂上放牛种田,平日里,可以说是受尽了陈友谅手下兵士的无端欺侮,他的内心中,早就埋下了对南汉军的深深仇恨。再加上他平素早听得朱王爷,开明贤德,是个有道的明君,因此,他见朱、陈在四望山前开着呢,便带着自家的三千子弟兵前来助阵朱明王杀敌来了。

正当朱、陈两军都已厮杀得疲惫不堪,明军快要落败之时。那容得明军这边突然间添了三千生龙活虎的子弟兵来助阵呢?那边厢,陈友谅陡然看见这从天而降,生龙活虎般的三千子弟兵,心下顿时慌乱和空虚起来,压不住自己的阵脚了。他在边打边退的同时,心中还在想道:“这朱和尚是在哪里去搬来的这天神般的援军呢?”南汉王移目远望,但只见一将凛然,冲在最前面,他头戴尖顶冲天帽,身披倒插羽毛衣,脚踏穿云狮子鞋,手执锃亮钩莲枪,背插一把诛仙神剑,威风八面,气宇轩昂,不啻是天神下界,元霸重生,叫人一见,寒意立现。朱明王一见来了如此勇武的救兵,顿时精神大振,他指挥军士与余家军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朝陈友谅军勇猛地冲杀了过去。一时间,只杀得南汉王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大败而逃。朱明王大获全胜,班师回营。

回营之后,朱明王便叫人请来余及三,要给他加官进爵,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来酬谢于他。哪知道,余及三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朱洪武见状,内心里深受感动,便信手朝营门前那片直抵芗村的湖面一指说:“你既然什么都不肯要,那我就将眼前的这片湖面酬谢给你吧,自此以后,鄱阳湖里上至南昌滕王阁,下到松门蜈蚣脚的这一大片水域,尽归余氏族人渔猎,外人不得加以干涉。”余及三闻听朱明王之言,赶紧躬身下拜,三呼万岁之后,赶紧谢主龙恩,这便是芗溪村前南面的湖面叫做酬池湖一名的由来。

我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给我们讲起那酬池湖的故事,今天,就试着把故乡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么?

这就叫:魂牵梦绕芗溪情,酬池湖上踏歌声。乘风扬帆无憾事,白发亦唱故乡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