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15
分享

鄱阳湖上种词人

自秦汉以来,觅踪整个鄱阳湖流域,我们发现鄱阳湖上的词林萌芽、生长、繁荣与兴盛,都离不开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且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曾经数度担任过南唐一朝的宰相,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冯延巳。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是我国五代时期的广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人。他生于公元的903年,殁于公元的960年,享年只有57岁。冯延巳在南唐时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大多是写些闲情逸致的东西,文人的气息很是浓郁。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在任抚州知府期间,把词的种子播撒在了鄱阳湖流域,长成了一片茂盛的词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翻看《冯延巳传》是这样叙述的:冯延巳,广陵人。有辞学,多伎艺。烈祖李升以为秘书郎,使与元宗(李璟)交游。累迁驾部郎中,元帅府掌书记。保大四年(946年),自中书侍郎拜平章事,出镇抚州。及再入相,元宗悉以庶政委之。罢为宫傅。卒,年五十七。

南唐的开国皇帝叫做李昪,是南吴国一个叫做李荣的人的儿子。他六岁那年,由于父亲李荣在战乱中不知所踪,母子二人便随伯父李球来到了濠州,一路顺寻李荣,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那一带。不幸的是,过了没多久,李昪的母亲刘氏又因病死在了濠州,他的伯父李球常年随军征战在外,他便无处可去了,只好一个人浪迹在濠州的开元寺里,与僧侣在一起混碗饭吃。 

到了乾宁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95年,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城,夺了城之后,他在开元寺里见到了李昪,心里很是喜欢这个小孩子,便将他留在身边做了养子。但是,杨家的几个儿子们却都不能容忍李昪留在他们家中,杨行密无法,只好将李昪交给了手下的部将徐温来抚养,于是,徐温在收养了李昪之后,便将李昪的名字改成了徐知诰。 

五代十国时期,徐知诰曾任职南吴国的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来,他又逐渐掌握了南吴的朝政大权,累累加官至太师、大元帅,并被封为齐王。天祚三年,也就是公元的937年十月,徐知诰在建宁称帝,改国号为“齐”。升元三年,亦即是公元的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继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中途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休养生息。

冯延巳的父亲叫做冯令頵,他曾经跟随烈祖李昪在南吴军中效力并与烈祖交好,自从李昪将南吴改国号为南唐之后,又将冯令頵升任为歙州的盐铁院判官,也就是在现在的安徽歙县那一带的地方官员。由于冯令頵不仅是深得皇帝宠信的朝廷近臣,而且他为人谦和,得体大方,人缘极好,深得百姓及兵士的喜爱。曾经有一次,南唐的裨将樊思蕴曾经在歙州城中造反作乱,并大肆放火,企图将城中焚烧干净,但是,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大火将要烧到冯令頵的宅第时,那些跟随樊思蕴造反的叛军士兵们,竟然尽皆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前来冯令頵的家里帮忙救火,由此可见,冯令頵在南吴是多么地受人尊崇与爱戴。

由于冯令頵与烈祖交好且深得李昪的信任,加上冯延巳的文采非凡,李昪很是欣赏他,就把冯延巳留在自己的身边做了一名秘书郎,并要太子李璟与冯延巳交游通好。冯延巳在李昪身边做秘书郎的那一段时间里,李璟正是时任的任驾部郎中。后来,冯延巳和李璟俩人逐渐在交游中,通过对双方的相互了解,可说是因文交好,因词结谊,惺惺相惜,志趣相投,感情日深。随之,待李璟当上了大元帅之后,他便很顺当地将冯延巳弄到了自己的身边,在他的元帅府里做了一名书记官。从此,冯延巳便踏上了一条无比光明的通天仕途。

升元七年,亦即是公元的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继位之后改年号为保大。李璟在继位登基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保大二年,亦即是公元的944年,冯延巳被皇帝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一职,一直到保大四年,也就是公元的946年,不到三五年的功夫,冯延巳便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冯延鲁与陈觉一起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是此战死亡了数万人,损失惨重,大败而归。皇帝李璟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盛怒之下,准备将冯延鲁和陈觉两人以军法论处,罪不容赦,即刻处死。冯延巳眼见皇帝要将自己的弟弟处死,他为了救冯延鲁和陈觉两个人的性命,便主动向皇帝引咎辞职,不当宰相了。李璟碍于冯延巳的面子,为了保全冯延巳的体面,便宽宥了冯延鲁和陈觉二人,将陈觉流放到了蕲州,冯延鲁便去了舒州。但是,皇帝也因此将冯延巳罢相,改任他为太子太傅。就这样一直到保大六年,也就是公元的948年,李璟命冯延巳出任抚州节度使。

虽然冯延巳是个文人,但他在身居高位时却好谈兵,常怀开疆拓土,建立边功的远大志向,可惜的是,他志大才高能力浅,情商高而智商低,一生都未能在政治一途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南唐在李璟和冯延巳的主导下,先后发动了两次对外的战争,都是先胜后败,以割地议和而告终。后来北方的后周来进攻南唐时,由于李璟打不过后周的皇帝柴荣,因此,南唐便被迫尽割江北土地,向后周称了臣,李璟去帝号改称为国主,故而,在历史上人们一般都是称李璟为南唐中主,称李煜为南唐后主的。也正因为如此,冯延巳要承担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所以他才被时而罢相,时而又官复原职,但李璟对他宠信却是一贯的。

尽管冯延巳的政治才能不高,但从他在中国词史上所站的地位来讲,的确称得上是词坛的一代词宗。冯延巳的词,上承花间派的传统,下启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对北宋词坛的影响,意义深远。

冯延巳到抚州以后,这一呆就呆了好几年,但他在那几年中,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出来,过着优哉游哉的舒坦日子。但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冯延巳虽然在抚州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政绩,但是,他却是文人情性,在那一时期里,他每天不是燕舞饮乐,就是把一大群当地的文人雅士弄到一起吟诗做画,填词作曲,弹唱助兴,无意中把词的种子播撒在了鄱阳湖上的抚州红壤之上,并且还让它生了根、发了芽,茁壮成长起来,并开了花、结出了丰硕的词坛果实。

在清末,有著名的“三大词话”的词评。一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二是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三是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在评价五代词坛名手时,一共推出了词坛的三位大家,他说李煜的词具有“性灵”之感,韦庄的词很有“风度”、冯延巳的词“堂庑闳大”,那不是常人都能够学得来的;而陈廷焯则是这样说,李煜的小令应该称得上是冠绝一时的,但韦庄的词并不在李煜之下下,而纵观整个五代时期,还是应当以冯延巳为词坛巨擘;王国维虽然对李煜情有独钟,力捧后主,但是,他也曾经在《人间词话》的手稿本第六节中,用“堂庑”这个词来评价冯延巳,他在文中这样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很显然,他已经把李璟、李煜父子在词坛的位置放在了冯延巳以下,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了。

花间词派,是我国晚唐五代时期的词派,与豪放派、婉约派并称为三大词派。花间词派,得名于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的,唐末五代十八家词人的作品共500余首编成词集《花间集》一共十卷,其中,除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等人的词作外,还收录了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作品,由于这些词人大多是蜀地的,大体的词风相近,故而后世因之称其为花间词派。

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的人是唐代的温庭筠,和他同时代的韦庄被称为花间词派的词家代表,虽然两个人都是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有别,温词浓艳华美,韦词疏朗清秀。其余的词人,大多蹈温、韦之风,内容不外乎是些歌咏愁旅闺怨、离情别恨,男女燕婉之私的内容,作品的格调都不太高。但是,其中的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等人,创作出了部分暗伤亡国情怀的作品和边塞词,是一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虽然花间词在思想性上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在文字的富丽、美艳、精致、工整上,花间词的艺术成就特别高,因而,对后世的词作,产生了极大大的影响。

由于南唐偏安于江南一隅,比西蜀具有更优越的经济文化条件。因此,南唐词的成就也就比花间派的更高些。南唐时期的代表词家有冯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清代的冯煦在《四印斋阳春集序》中指出:“词虽导源李唐,然太白、乐天兴到之作,非其颛诣。逮于季叶,兹事始鬯。温、韦崛兴,专精令体。南唐起于江左,祖尚声律,二主(李璟、李煜)倡于上,翁(冯延巳)和于下,遂为词家渊丛。”冯延巳“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这正是词作生长繁荣兴旺的肥沃土壤。可惜当时无人像编《花间集》那样为冯延巳他们收集词作,以致有许多的作品都散佚了。冯延巳的词,宋代有人辑得了120首,其中比较可靠可信的词作大约100首左右,为唐五代词人存世词作最多的一个人。其词大都写闲情离思、伤春悲秋,但意境深远广阔,语言清新婉约,形象优美迷离,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对宋代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尽管西蜀和南唐的割据政权,虽然都先后被大宋王朝所统一,但是这两地的词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唐的词风,深深地影响了北宋的词坛,在词的继承和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位置。

冯延巳的人品,在当时是颇受非议的,常常被他的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的小人,但这也难免有些言过其实之处,不过,从他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来看,他的确处在平庸之列,这倒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据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冯延巳曾经对身边的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指中主李璟),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大家可以从他的这番话中读得出来,他的此番识见是多么地无聊、可笑和荒唐。故而,人们认为他在政治上平庸无能,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宋代初期,词家太少,词坛在当时并没有形成什么大的气候。直到抚州临川的才子晏殊晏同叔出道以后,才开始逐渐兴旺繁荣起来。由于晏殊深受冯延巳词作的影响,他词宗南唐五代的“花间派”词风,这才使得词风披拂,宋代词林才得以兴旺发展起来。在晏殊的词作当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他上承南唐五代“花间派”的余韵,尤其是受冯延巳的影响,下开北宋“婉约派”的词风,在词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立下了承前启后,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对宋代词坛的影响是空前的,贡献是巨大的。当时的一些重要词人如欧阳修、晏几道等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晏殊的特殊影响,而晏几道的词风更多地是受到了冯延巳的影响,故而,有人这样评价说,“北宋之晏叔原,南宋之刘改之,一以韵胜,一以气胜,别于清真、白石外,自成大家”。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欧阳修在文学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诗歌创作的方面也是卓有成就的。他并不仅仅只是会作诗,还很会评诗,后人将他的一些诗评集录成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六一诗话》。

欧阳修不单是在散文、诗歌领域有着骄人的成绩,他在词的国度里也同样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由于欧阳修受晏殊的影响颇大,所以他创作出来的很多词作承继的也是“花间派”的词风,但是,他的词作在格调上就比前人要高了很多,其中不乏有艺术的珍品出来。

而晏几道则与欧阳修不同。晏几道算得上是一个以言情见长的纯情词人,其纯情、敏感、锐利的资质和深挚、婉曲、沉郁的抒情风格,造就了他词作的纯情特色和动人心魄的特有艺术魅力。晏几道一生著有以他的字命名《小山词》词作一卷,存词260左右,其中长调有3首,其它的都是小令。晏几道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树立起了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自此,宋代的词风开始吹遍了神州大地,词坛亦迎来了它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故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冯延巳不愧是鄱阳湖流域这块红壤上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种词人。他撒下的种子,开出的花朵,结下的硕果,成了鄱阳湖流域一笔永不凋零的精神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