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29
分享

醉用余暇书《闲话》

——悦读都昌作家吴德春先生的综合文集《德春闲话》札记

醉用余暇书《闲话》,淡笑黄花任雪霜。敢叫情怀永远在,初心不忘著文章。

《德春闲话》这本书,是都昌县原政协主席吴德春先生所著的一部近40万字的综合文集。透过书中的文字,我们不难看见在前后长达四十余年的时空跨度中,德春先生一路走来的苦涩背影,一路历练过来的雨雪冰霜,一路攻坚克难走来后的艰辛,一路淌过河流时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那一路歌吟一路唱的人生寂寥与欢欣。

这本书中,不仅收录了德春先生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创作的部分诗歌、散文、小说等纯文学作品外,还收录了他在从政路上的一部分政论随笔以及在广阔世界里随处看到的所见所闻,细数起来有一百二十余篇之多。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个卷本。上卷是纯文学类的作品,卷名叫做《遥遥无期的文学梦》。中卷是政论随笔类的札记,卷题就叫做《倍觉艰辛的从政之路》。收入其下卷中的文字,多是他在人生的岁月里,由步履所至而带来的笔之所至的《心驰神往的周游之旅》篇目。

通读《德春闲话》这本书,德春先生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是,他能够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随时随地视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的变动来转换自己的角色,正视自己所站立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上路,而唯一不变的是他那满腔浓郁的文学情怀。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浑身都透射出一种长者的温文儒雅与睿智的风范。即便就是在他退下来后的这些时日里,他醉用余暇是真,一刻也没有让自己的生命虚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书写了这么一部洋洋四十万言,厚实的文学“闲话”,这对于一个长期在县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情啊。

《德春闲话》这部书,没有像某些退下来的领导们在出书时那样,是用身边秘书们整理过的一些发言稿来滥竽充数,也没有习惯性地使用在位时的一篇又一篇早已过了时的,生硬的工作报告以及一些枯燥的数字来做文本的填充物,他没有陷身在那些流俗陋习当中去,而是用一篇篇他忙里偷闲亲自撰写的原创文稿成功编排出来的一部文学集结号,这是本书的一个最大亮点。

说老实话,尽管近十年来我与德春先生做了邻居,相距也只不过百米,早晚出门还能经常碰碰面,但是,在我的内心里,总觉得跟他之间在心灵上是有一定距离的。在这里,我倒不是说德春先生难以接近,而是个人粗浅地认为,一个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个地道的政客,故而在我的潜意识里,便一直在有意识地回避他,在深层的感觉上,我总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不过是一介布衣,一袭书生,一个机关的小职员,从而在心灵上,就自觉不自觉地跟他保持了一段若隐若现的距离。即便是在前两年去先生家里跟他约稿,有意请先生给《鄱阳湖文学》撰写新一期的卷首语时,我亦是心怀忐忑,硬着头皮去的,生怕他会拒绝我。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先生不仅没有拒绝我,反而在欣然接受约请之后,给我说了许多勉励的话,让我听了好生感动且深受鼓舞。如今,我回想起他之前说过的那些话来,亦犹如春风拂面,暖人心扉。现在看来,从前所有的种种,那都是缘于我对德春先生的不甚了解所致,在今天终于彻底地被释然了!

当我认真细致地读完手中的《德春闲话》,抚卷之于,我似乎通过书中的每一行文字,看见从字里行间走来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德春先生。他从书中款款向我走来,步履是那样地沉稳而有力,笑容是那么地甜美而醉人,言语是那样地亲切和温暖,神态是那么地安详与蔼然。仿佛之间,我跟他之间在心中常常泛起的那一段心灵距离,瞬间便变得烟消云散,渺无踪影。

其实,德春先生远不是我之前猜想的一个地道的政客式人物。那都是我被个人的偏见以及一个平民的惯性思维所蒙蔽和误导,从而得出对他的片面性理解。这次,当我透过文字,追寻作者的脚步觅踪而去,似乎已经闯入到了他的内心深处,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心灵律动与呼吸,真切触摸到了他浓郁的文学情怀,见识到了他丰富的文学素养,让我明白了他在数十年的从政路上,从来就没有忘了他当年的初心,那就是倾其一生,寄情文字,追梦文学。即便是在退休以后,仍能以凤凰涅槃般的勇气来重注自我的内心,重塑自我形象的文学梦想。因此,从《德春闲话》这本书中,力透纸背悠然弥散而出的,是他那一份追梦文学的不懈与执着精神的力量彰显。我被他的精神与力量所感召,亦不由为之而心动,为之而颤抖。

作者在《遥遥无期的文学梦》里如是说,他从小就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读书成了他人生的第一嗜好。对于像他这样一位先天不足、后天又不充实的人,全靠这几十年来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不断提高,才勉强跟得上这时代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在家里办起了图书角,拥有了自己读书学习的一方小天地。因此,我们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就不难看出作者与生俱来对文学的一番挚爱初心,直到他退休之后也一直未曾敢忘,这怎不令人唏嘘感叹?

从作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在《赣北文艺》发表的文学作品《山东快书》算起,数十年来,一直就未曾中断过他的文学梦,不管是在农村学校教书的讲台上,还是在乡镇领导农业大生产的时候,以及后来担任都昌县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的时日里,他从来就没有在繁乱芜杂的行政工作中,停止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还时常见有作品在省市的报端露脸,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自我文学救赎啊?

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遥遥无期的文学梦成了作者内心一个深深的牵挂,一段冗长的不舍。为了圆他的那个“文学梦”,在时任都昌县委副书记的那段日子里,他会同鄱阳湖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和诗人们一起,于2004年率先在全省发出建立“环鄱阳湖文学论坛”的积极倡议,并在征得江西省文化厅的同意和大力支持下,首度在都昌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鄱阳湖文学论坛”,为鄱阳湖文学的深入研究与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日鄱阳湖文学研究事业的兴旺与创新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他的这一倡议,使这一活动在环鄱阳湖地区得以推广开来,并相继在鄱阳县、南昌县、新建县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的环鄱阳湖文学论坛。虽然从表象上来看,德春先生是在为了圆他的那个“文学梦”,而实际上,他是在更多地关注都昌的文化及文学事业的发展现状,为都昌的文化振兴出力,为鄱阳湖文学的研究工作助跑。这样,既可以让他内心觉得弥补了自己一路走来留下的文学遗憾,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德春先生还利用在政协工作的余暇,从百忙中抽出身来,亲力亲为,领衔主编了《都昌娇子》《都昌不会忘记》《都昌历史名人》三部具有强烈都昌地域文化特色的宏篇巨著,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都昌的文化及文学事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德春先生曾经在第一届“鄱阳湖文学论坛”的总结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说,首届鄱阳湖文学论坛在我们都昌举行,这只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繁重,鄱阳湖区文化及文学事业的振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好的成绩,兴旺繁荣起来,他勉励大家要跑好接力赛,尤其是鄱阳湖文学论坛,就更要跑好接力赛了。他还说,鄱阳湖文学的发展极有利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与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期待鄱阳湖文学创作更加繁荣,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努力将“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打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流派。

一路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德春先生在给2012年第四期的《鄱阳湖文学》杂志撰写的卷首语,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做《期待》的原因了。原来,先生在文中给鄱阳湖文学的发展和未来提出了四点殷切期待,他说:他期待,期待着鄱阳湖文学的温度;他期待;他期待着鄱阳湖文学的广度;他期待,他期待着鄱阳湖文学的深度;他期待,他期待着鄱阳湖文学的厚度。纵观先生的四个期待,这是一种多么温暖人心的关怀与期待?这是一种多么纯情的人文体现的长久期待?此刻的我,作为鄱阳湖文学研究事业上的一个后来人,一个平凡的工作着,怎能不被先生对鄱阳湖文学的良苦用心所感动?怎能不被先生对鄱阳湖文学至为深切的关怀所震撼……

作者在《倍觉艰辛的从政之路》中如是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坦诚相见、友好相处,既是他的人生宗旨,也是他的世界观;进不邀功,退不避责,既是他从政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观;自身价值的体现,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官高、位尊与权重,而关乎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好坏、位置的高低、分量的轻重,这是他的价值观。

他还说,从政不是享受,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唯有奉献,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万事德为先,修业先修身,修身先修德。尤其是作为一名从政路上的人更要借用修身、修德来加以约束自己,不然的话,就会陷入到那种万劫不复的地步。这是一种多么严谨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人生情怀啊!

一路叙述到这里,不由让我想到了先生在前文中提到的一件小事。那是先生在校读初中的时候,正逢文化革命时期,先生成了学校“学生兵团”的革命领导,一次,学校有位老师去先生的家里向他请假回老家去探亲,不料想被先生的父亲给撞见了,见此情形,先生的父亲当着老师的面,将先生是好一顿臭骂外加一番严厉的训斥,告诫他要尊师敬老,不可逾越做人的规矩,尔后,又是一番循循善诱的规劝,这在先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人生的善缘、善根,无时不在影响着先生。故而,我们从德春先生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来看,他父亲对他的影响无处不在,从他坚定的人生背影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得见他父亲的影子在其中。

作者在《心驰神往的周游之旅》中如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世界万景,品人生百味。所以,他要求自己在仕途上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从容,毫不计较。如果,一旦让他走上了旅途,便会抢抓机遇,忙里偷闲,见缝插针,不甘落后。他要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千般风景和各地区不同民族的万种风情,借以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胸襟,让自己的心中装得下千山万壑,五湖四海,人间万事万物。

阅尽人间知纸厚,踏遍山道觉路平。他愿意将自己的身体,置身在不觉倦怠的旅途中,从高山大川,人文历史中,寻找知识的入口,努力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他情愿让江海湖河之水,来洗尽心头上蒙落的埃尘,任高山大地来厚实他渐趋干涸的心灵,他要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心的归宿。这就是德春先生的心灵悸动与人格彰显。

当我放下手中《德春闲话》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想,这哪里是一本德春先生所说“闲话”啊,她,分明就是一首人生的反刍长诗,一幅人生的风雨图画,一部人生的智慧语录。无论是谁读了她,你想不被感动都难!朋友们,如果有机缘的话,还是请你来读读《德春闲话》这本书吧,她将会带你进入人生的另一重境界,不信,你就读来试试?

居庙堂之高,切莫忘江湖之远。行山川大地之上,当播撒阳光雨露大爱。我荣幸地通过对《德春闲话》一书的悦读,重新认识了我的老领导德春先生;通过对《德春闲话》一书的细细体味,我从深层次认识和了解了比邻而居的德春先生,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好事,一件大事,这既是我的人生之幸,更是鄱阳湖文学事业繁荣与发展路上的大幸。

《闲话》德与春,寄语风雨情。莫愁无知己,谁人不识君。闲话不闲,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德昭日月。千难万险,从容淌过。酸甜苦辣,笔底诉说。好一部《德春闲话》,好一个不忘初心的德春话“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