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遂川诗人刘福生的《芸窗诗语》
素语殷殷情怀深,信手词赋涂诗文。且将萦思作诗语,一路豪歌向天吟。这是我在读了遂川诗人刘福生先生的诗集,《芸窗诗语》之后的由衷感慨。
那天,我在鹰潭回南昌的动车上接到了一个电话,拿起手机一看来电号码,见是一串完全陌生的数字闯入眼帘,便心有疑虑,打算一挂了事,可听它在手中固执地响个不停,顿时心生顾忌,怕自己会在无意中得罪了圈内的文朋诗友,遂无奈地接听了电话。刚一接通电话,就听电话那头传来问询,你是明然先生吗?我是遂川的一个作者,叫做刘福生,偶然在朋友处得到了你的手机号码,就贸然地给你打了电话,不好意思啊。我回答他说,刘老师啊,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是文友吗,我们就应该多交流。只是我告诉他,当下我正在旅途上,动静较大,手机信号有时也不是很好,交流起来不是很通畅,请你等我回到家里后再电话联系。
于是,我回到家里以后,又陆续接到了刘老师的几个电话,并逐步了解到他是一位高中的语文老师,他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去以外,业余时间,就一直在从事古体诗词的创作,且斩获了不小的成果,写出的诗作足有数百篇,希望我能给他看看,提些意见。我言辞诚恳地对他说,对于诗词的格律,从平仄方面来说,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定然是谈不出什么有用的意见的,你就别埋汰我了,等你的诗稿传过来后,我倒要认真读一读,学习学习,那才是真的。
接下来,我将刘老师发来的诗稿下载之后,遂用心地编辑成册并打印了出来。当我拿着刘福生的一册诗稿在手,用心品读过后,真的是难以抑制自己奔涌的情感,感觉有很多的话要说给大家听,不吐不快!尽管,我不能就刘福生的诗词本身来说一些有关格律诗的行话,但是,我可以就他集子里的诗意家国情怀,来说一说人间的大实话。
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中学,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他深感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我这里所说的沉重,并不仅仅指的是他肩上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繁重教学任务,而是说他能够在教学之余,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能够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联系的纽带,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条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渠道;能够采用善意的诱导,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氛围中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沐浴与熏陶,使之感受到文化学习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努力使学生懂得和理解“为谁读书,书为谁读”这么一个充满哲理性的命题。何谓为国?又何谓为家?家与国,国与家。为什么总是让人往往在感觉到触手可及时,却又总是那么遥远地遥不可及呢?这不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介布衣书生刘福生的诗意家国情怀。
在诗集中,我们虽然很少读到诗人身上热血沸腾、情怀激烈,豪言壮语般的句子,而只有一路走来的素语殷殷,这就可以让我们看出,《芸窗诗语》就是诗人在理性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勤将毫末技,美我大中华。”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语啊,读来虽然令人“似觉无有诗意”之感,而实则话语中藏有无尽的诗意蕴含其中,是足够让读者们去咀嚼和深思一番的了!
古体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河里,她独树一帜,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可惜的是,在当今崇尚白话文的现代,已很少有人愿意去涉足古体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了。在此情形下,刘福生先生能够自觉不自觉地走到继承与传播,发扬并光大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情。“路远偏行慢,力微不忘先。”这不正是他有心致力于传统诗词创作与研究的内心独白么?
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与刘福生先生谋面,但当我一读罢他的《芸窗诗语》,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确是一位性情中人,一位个性的率真之人。“岂是故人情渐累,淡交如水或为奇。”这不正是他在人过不惑之年后,轻声诉说的殷殷心言心语么?
好了,我的话就说到这里吧。大家如果还想要更深层次地了解刘福生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家国情怀的话,你就还是来读一读他的诗集《芸窗诗语》吧。我相信,你在悦读的时候,一定能够在一阙阙的诗词中读出另一个,与我之前所述完全不一样的刘福生,一个诗性满满、诗意横流的刘福生,他的内心是既淡定、恬然,而又充满了澎湃的激情。我期待着你们的发现!
素语心言着意深,匹夫满怀报国情。承继传统我有责,一路坎坷岂惧辛。以上的寥寥数语,算作是我在读了《芸窗诗语》之后,一点粗浅的感知体悟吧,在此聊表内心对诗人家国情怀的无限敬意。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