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道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着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这是作家贾平凹在《山本》题记中写的一段话。他说,“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的模样便这样,脾性便这样,今生也必然要写《山本》这样的书了。”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我一直认为,作为西安人,可以凭栏阅秦岭,临窗观渭水,是一件极幸福的事情。生活在西安城里的人都知道,秦岭里有七十二条峪。西安人还知道,历史上的西安城历经十三个朝代更替,建都一千一百年,出了七十二位皇帝,于是便有了秦岭七十二条峪,一条峪里一条龙的说法。
有一年,坊间盛传,秦岭里隐居着六千隐士,一位学者竟当了真,进山考证,后来逢人问起,学者笑曰:“那只是些坊间传言而已,无从考证!”不过,据史料记载,确有秦岭隐士一说。
“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秦岭是当之无愧的道家祖廷,道教始祖老子曾隐居秦岭函谷关著下五千言《道德经》;东周文始真人尹喜在秦岭钟南山结草为楼;秦朝商山四皓避乱世隐居秦岭商山;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亦曾隐居秦岭紫柏山研习辟谷之术;东晋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也曾隐居秦岭草堂寺翻译佛经;唐朝诗人王维一生四次隐居,三次选择了秦岭。
秦岭不愧是一座见证了数千年沧海桑田、岁月巨变的华夏祖脉。它就像一位阅尽天下纷争的老者,安详地盘坐在那里,静观着脚下的熙熙攘攘,你来我往。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尧、舜都曾在秦岭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数十位皇帝亦在秦岭主脉华山做过祭祀。秦岭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沟峪、每一处溪流都隐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
世人都说西安人有文化,因为他们是喝秦岭里的黑河水长大的,是书院门、湘子庙、八仙庵里玩大的。你走在西安的大街上,随便拽住一个人,也能海阔天空、滔滔不绝,一股脑地给你讲出一大堆有关秦岭的轶闻趣事来。
秦岭,周之祖地。秦岭北麓渭河支流清姜河畔,是周人始祖后稷和其后裔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西周吕尚(姜子牙)曾垂钓于秦岭磻溪谷,遇到周文王,遂展生平之志,辅佐周武王灭商纣建立了周王朝。 武王灭商后,放弃朝歌,选择秦岭脚下的丰、镐二京作为都城,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周礼”文化。
从秦岭关山走出来的秦人先祖,历经漫漫征程,横扫六合,成就了一统天下的霸业。汉高祖刘邦于秦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开了守卫关中平原的大门,一举夺得汉室天下。“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的唐国公起兵晋阳,经韩城过黄河,扼制潼关占领长安,建立了疆域辽阔,万国来朝,盛况空前的大唐王朝。
也有受制于秦岭出师不利的,诸葛亮为完成刘备兴复汉室遗愿,作《出师表》,“六出祁山”,出兵讨伐北魏,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穷其一生都没能跨过秦岭这道天然屏障。真正决定诸葛亮与司马懿胜负的,并不是战略。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越不过的,不是司马懿,而是那道终年积雪的秦岭。可惜他一世英明,被困在山谷里,只能仰天长叹,无可奈何,最终以失败告终,带着无尽的遗憾,在秦岭五丈原溘然长逝。而汉后主刘禅,在秦岭怀抱汉中 “此间乐,不思蜀。”
东汉龙亭侯蔡伦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的汉中盆地洋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纸,改变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城固人张骞翻越秦岭,从长安出发,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将东方文明带到了遥远的中亚、西亚,将东西方文化紧紧连在一起。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西岳之巅,一群白发稀疏的老腔艺人,身着粗布褂子阔腰裤,脖颈上别着旱烟袋,拍凳子跺脚跟,嗨嗨声振聋发聩响遏行云。山下的华阴城里,华灯初上,胡琴婉转,太庙里正在上演着皮影戏《宝莲灯》,讲述着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
在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余斤重的月牙铁斧。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这便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
据失传的宋、元戏文《沉香太子全传》描述,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三圣母和转世的殿前金童刘玺结为夫妻并怀了身孕,此事传到二郎神杨戬的耳朵里,这位玉皇大帝的外甥,怎容得妹妹私配凡人,触犯天条,做出这等有失天庭颜面的事来?二郎神一动怒竟盗走宝莲灯,将三圣母压到华山西峰顶上的一块巨石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芒。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遥望秦岭,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感慨万千,留下无数千古佳作,传唱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游秦岭,禁不住诗兴大发,赋了一阙《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颜真卿、李商隐、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名人雅士都到访过秦岭,诗仙李白更是与太白山结下不解之缘,其大部分诗作都是登太白有感而发。初登太白顶,李白直抒胸臆:“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在《蜀道难》中,他更是发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慨叹。诗人笔下的秦岭黄河,亦有“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的气势。
唐开元年间,李白初到长安,结识了唐玄宗的驸马张垍,希望张垍能帮他与仰慕已久的玉真公主牵线。哪知张垍并非真心帮李白的忙,只是将李白安顿在终南山楼观台玉真公主别馆,等待机会。李白不仅没在别馆见到玉真公主,且一度十分落魄。为排遣心中郁闷,便寄情山水间,多次登临太白山,写下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作佳句。《古风》便是他进长安求官受挫,壮志难酬、不满现实的“出世”之作。这首诗作描写了诗人于太白山逢真人、问宝诀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梦境,遥远与世隔绝的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高耸入云达三百里,星辰在其上空纷然罗列,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太白山中有位真人,时而从天而降,时而卧于积雪的松枝上。平时隐居山洞,不笑也不语。诗人仰望渺不可及的真人,仿佛从梦中醒来,心中突然间喜、怒、哀、乐、怨五情浓烈,向往“邈尔与世绝”的苍苍太白山,更羡慕真人上能竦身于云霄,下能潜行于川海的得道本领,决心炼制好朱砂丹药,得道成仙,从此永别世俗之人。
不过传说归传说,李白终究还是凭借其过人的天赋和才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与器重。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天宝元年正月, 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得到玉真公主的力荐, 蒙“皇祖下诏,降辇步迎”,并将他安排在金銮殿中,翰林院内,顾问国政,起草诏书,与闻机密。
如今太白山景区的泼墨山就是因李白而得名。泼墨山海拔一千四百米,四面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溪流潺潺,白云像河水一样在山谷里流淌。当年李白路过这里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一边饮酒,一边恣意挥毫,最后乘着酒性将砚台里所剩的墨汁抛向迎面山体,形成了墨迹淋漓的千古泼墨山。置身这里,仔细嗅嗅,空谷幽静,似乎能闻到丝丝缕缕醇厚的墨香。
秦岭,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站在秦岭峣山下,耳旁的山风飕飕刮过,于这飕飕的风声中,似乎能听到韩愈因“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被贬,途经此处,怀着复杂的心情,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慨。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命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韩愈看到这种景象,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结果触怒宪宗,险被处死。后经裴度等人说情,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距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责求即日上道。韩愈本想替圣上清除有害之事,岂料清早谏奏,晚上就被谪贬到千里之外。浓浓的云雾横阻在秦岭上空,不见家在何方;大雪拥塞蓝关,连马也不肯前行。
周秦汉唐争天下,是非成败任人说。汤汤天地间,一脉秦岭横无际涯。曾经驰骋在这块疆土上的武王姬发走了,秦皇嬴政走了,刘邦走了,唐太宗走了,李白、杜甫、韩愈也走了,巍峨的秦岭却依然挺立在大地中央,那气吞八荒的气象,以及穿越千载沧桑的铮铮脊梁,仍横亘在那里,静观着风云变幻,花开花落,聚散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