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冉草纤的头像

云冉草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0
分享

闻得食香起闲笔

汪曾祺的巜人间有味》,四方食事皆入卷,犹以他的故乡味最浓。拿诸多味觉蘸以墨香的作者不少,但把天南地北的吃食烩于一堂,在烟火味之余,拿文化、哲思做料理的并不多。手捧一册,夜阑人静之时,翻页之隙,书墨之香也夹杂着浓浓的、淡淡的诸多食材翻炒煎炸地游了过来。

关于吃货,从来不是贬义。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巜舌尖上的中国》就恰如其分地将吃文化与艺术褒成一锅浓汤。口福之欲,凡人偕不例外。自古圣贤也不乏舌尖上的幸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东坡也涉足其间,一生创作的诗词歌赋四百余首,皆缘于吃货。除了肘子、肉,豆腐,还酷爱笋的美味,一篇《猪肉颂》就为猪肉抬高了身价。不只如此,《食猪肉诗》、《东坡肉》、《鱼蛮子》、《煮鱼法》中也道尽了他的喜好。说起东坡私家的菜肴还真不少: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酥、东坡羹……系列名菜皆出自这个自谑“老饕”之人。吃了鲍鱼赞不绝口,留下的“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笔鱼皮真倚墙。”将烟火相伴的吃货人生淋漓尽显。当时宋人爱吃河豚,苏东坡也一样。"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节近清明,美味如它,梅圣俞有言"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可见当时广食河豚已经蔚然成风。那年,家人一道去江浙沪一带旅游,就见到饭馆子前面的水箱里几只鼓着肚皮的“吹肚鱼”,可爱得让人挪不开眼。可别光看长相,它的脾气真不小。一搅动水箱里的水,被打扰到休息的它把肚子一鼓再鼓,终成一粒圆球,难怪又被人称“气泡鱼”、“气鼓鱼”。每每被捞出时,它还会发出猪一样的唧唧声。这般逗趣、观赏,就已然超过了品食美味的乐趣。

那时宋人下筷之前,可曾煞有介事的口气温柔——多可爱的吹肚鱼?自然无证可拷。然而"口之于味,有同啫焉。"就像宋人皆知河豚的毒性,却还是奈不住朵颐之快,盘中美味。自古以来,文人笔下关于美食的佳句美文也仿佛欢喜团般,团团簇簇地生成。汪曾祺的美味也不外如是,即使是萝卜、豆腐、马铃薯、苦瓜、家乡的野菜、炒米和焦屑,也有着那么多朴素的百姓烟火且啖且饮,轻易就能点燃你舌尖上的热情。久远的、长在记忆中的种种,就在纸页中汹涌而来。

那些喜着的,爱的的口味与片断始终生生不息。儿时,电饭锅里底层的"焦屑"脆而爽口。大人不让吃,说是吃了易"上火"。然而,微焦、酥脆的口感却有炒米般的感觉,让馋劲儿无法释怀。后来的锅巴有了胡椒的调味竟成了美味零食。美食像是裹了层厚厚的时代外包装,却将时日的更迭延续了下来。

我养的茶花、多肉和菊花的盆土上一岔岔地冒马齿苋。那些长在田地、路边或绿或呈微紫红的野菜,淡淡的酸味一如儿时。仿佛田野上的大学,正将百度百科一点一滴地逐步搬移到身边。去年的暑假,附近的超市也买起了这味野菜。涝过水,蘸了香油和蒜末的马齿苋依稀如旧。然而听闻汪先生言:"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还是忍不住乐了!画眉上不上火,我确实不知。然而,我宠过的珍珠玄凤好像上过火,有那么一阵子头顶上的几根羽毛竖起,配上两腮红的效果,似羞还恼,着实可乐!估计那马齿苋它是嫌弃的,偶尔侧瞥了一眼,傲慢得可以!

汪先生在巜故乡的野菜》中提及的蒌蒿、荠菜……总让我想起紫花地丁被大堂姐裹上面粉炸了做成的"菜包子"。"鸡毛菜"也可以。这样,倒是将清热败火的中草药合理利用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原来被称为荠菜的野菜,闲闲地陪了我许多年,又仿若初相识般打了个招呼一一就是"鸡毛菜"呀!而"金钱吊葫芦"居然就是父亲下班回家时带回来的"葫芦果"。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又开启了另一扇窗,另一道门,让人忽然有顿悟之感,又应接不暇。就像儿时记忆里父亲变戏法般,亮出来的一小碗野草莓、树莓,以及几粒橘黄色的葫芦果。儿时辗转而来的记忆,过山车般掠过。

闻过了书间的豆香,也不禁起了闲笔。豌豆,成为饭后竹签上的串串香。那些早早扒好了饭,领了豌豆当糖葫芦串的过往便呼啸而来。贪食的小孩把寡淡的菜肴也美成了零嘴儿。毛豆裹着香儿在豆皮里。微绒的黄金衣下,或青或黄的果实也带着短而又小的猜。而后剥开,鼓囊囊的、圆乎乎的青豆便现了出来。即便是豇豆这样,个儿不大,籽儿不多的,也喜剥了那层豇豆红的"老僧衣",拿签给安上,颇有几分齐整。

时光分明长有脚呀,四季豆、芸豆、豇豆、毛豆,它们从汪老的巜食豆饮水斋闲笔》里缓缓走出,又一一被我纳入了记忆。终于按捺不住,看饿了、馋了,放下书来,找零食。恰巧还有一碟子织纹螺,有声有色的。至于书中所提的"螺蛳弓",见所未见,且随它喀啦喀啦地射螺蛳壳,我则一粒粒地吸麦螺。两番热闹着,趣味盎然。

如此这般,如"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是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的乐趣,让书墨香与舌尖味相携相伴,相得益彰。古人以明月为故乡,因诗情与精神之所向。今人有"吾心安处即故乡",为生命与灵魂的栖息。而一册可以共通的书籍在手,所有文字都可为故乡。以书为线,以记忆为串,这故乡便是每个人生命里盘桓不舍的年轮。微微呼唤,便有时光里点滴的汇聚,血液里的真趣味乘着旧日而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