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冉草纤的头像

云冉草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9
分享

热血风华昭日月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文如金戈,笔扫千军;横刀立马,入营擒将的辛弃疾,可称得上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辛弃疾的诗词宏阔、大气,私下喜欢是因学识浅薄,翻读他的诗词可充盈腹笥,裨补灵气,养浩然之气。这样眼光有棱、背胛有负的一世英豪,壮岁旌旗、傲古烁今。每每翻读,古人遥远的身影忽隐忽现,在古旧的时光里,总会禁不住地随之声遏行云,气吞万里,激昂慷慨。

与这般英雄见地照映豪情的,让人想到闽东革命先驱马立峰的那首《石马》:“嫩草百堆宁闭口,长鞭一策岂回头。麟江载送天源水,洗尽人间万古愁。”以石马自喻,家国大爱普天盖地。这首诗剑气横秋,不仅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也成为他为闽东革命事业满腔赤诚、甘洒热血的光辉写照。如今,他家乡的“马厝村”以“立马吴(湖)山(龟湖山)第一峰”的“立峰村”改名,以表后人对英雄不朽的敬仰之情。

历史不曾忘记,从福安湖山小学走出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马泽祥;不曾忘记,在福建省立理工学校里宣传革命星火的第一名党员,走出校外设立秘密印刷所印刷进步书籍,深入人力车工人宣传革命的热血青年;不曾忘记1932年“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成立的那个年轻的政委,在当年9月发动的“第一枪”武装暴动的燎原之火;不曾忘记两次被捕,在敌人的酷刑和屠刀面前不吭一声,拒不招降的钢铁巨人;不曾忘记1934年闽东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时任政府主席的马立峰与队长詹如柏引领苏区革命的鼎盛时期……当年流传甚广的闽东民歌:福安出个马立峰,算来心肝第一忠。会替人民做事情,四处领导闹红军。百姓都肯听你话,四处营盘驻转来。民团对你都无法,几多枪支尽缴来。短短四句,道出了苏区群众对英雄的衷心爱戴。

热血风华昭日月,英烈功勋炳千秋。英雄昂首风雷的浩气英风,如红旗风展感染了他脚下的这块热土。长鞭一策,激励着立峰村的村民们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开创新村新气象。放眼望去:立峰新村青山意气峥嵘,沃野十里深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上马能擒贼征战,下马能执笔赋文。文韬武略兼具的,还有当年毅然投笔从戎,北上抗日,挥戈越马的芦荡勇士,报效祖国的军中儒将——黄烽。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对穷苦的佣工、长工,以及山上畲族同胞心怀悲悯,对贫富悬殊的现实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战火硝烟的年代,他一边坚持斗争,一边播撒革命的火种。烽火城头,他骁勇善战,指挥战事告捷无数。这位出自穆阳苏堤青山之傍,秀水之滨的好将军,经他解读《沙家浜》的戏剧原型,再现了阳澄湖上“后方医院”的36名伤病员的青松形象。他们在与日伪斡旋斗争的非常时期,将芦苇荡的火种逐渐发展成一个连、一个营,后来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到三个团。能文擅武、英勇善战的少将一生戎马战绩卓著,故事众多。纵然是离休之后也不忘笔耕不辍,攻打“军用词典”的堡垒。历经八个春秋,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汉英常用军语词汇》,填补了我国在这项领域的空白。

在闽东这块热土上,总有说不完的英雄传奇。他们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华章,一腔赤诚峥嵘了岁月。《白扇诗》是闽东地区的民间曲调,或者准确地说,是传播思想的山歌。如一只号角,一粒火种,将贫苦群众的革命热情点燃。“一把白扇画牡丹,财主收租太不堪,不管收冬割无谷,一斤半两不让宽……”“一把白扇画蒲葵,穷人公婆真乞亏,衣裳床被靡像乇,虼蚤虱母吃大肥。三顿弄吃靡应付,全天那见腹肚馁,弄哩吃莅又没塞,连扒两嘴就硬吞……”方言版的《白扇诗》从“一”唱至“十”,唱出了穷苦人民的生活写真,也道出了他们的肺腑真言。马立峰、施霖等人创作的快板诗、革命山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苏区广为传唱。乡野的歌声带着泥土的气息,一寸一寸地渐次莽莽苍苍地涨涌起来的。红土地上的星火便是这样一星半点地在高昂的风中,星火燎原地铺展开去的。

一个村落好比是撒在大地上的种子,而生息在这块热土上的火种年复一年捂得人情温暖。感人肺腑如:畲嫂舍子救曾志,叶飞狮子头脱险,女英雄施脓禄与“九家保”的故事……红军战士与人民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在闽东历史的长河里涓流不息。红色经典铺就的传奇长卷,在风雨苍黄的旧日河山中熠熠生辉。曾志说:“闽东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闽东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巾帼英雄不让须眉,也有侠骨柔肠,为这方水土的情深义重。

追寻历史的足迹,触摸大地的脉博,倾听时代的潮音。在日新月异的乡村建设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红土地上热血风华、砥砺前行的大迈进。纵观千里、运筹帷幄,引领着闽东工农武装革命的安德县下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与革命老区纪念园、革命历史展览馆,将厚重的历史长久地记刻在观里村。这儿曾是先知留下红色足迹的土地,是领航的“颧鸟”传播红色火炬的前沿阵地,也是无数英烈追寻光明、点亮星火的地方。如今关于它的历史记忆、红色记忆,以及传统古村落的风采已经蔚然成风,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当地人民爱惜这些文化根源,保留并传承了这份情怀。斑驳的墙院,历史的烟云永不褪色。古韵与旧味交织的观里村,自有一分雍容尔雅的气概。那般风度端凝,又略带沧桑,形成了它特有的气韵。新村林立的幢幢崭新的联栋楼与新产业发展,为红色观里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又撰新篇。

百舸争流勇者先,征程万里贵在行。迈进在新时代里的新征程,红土地上的人们意气风发,在行进的奔马上纵横,天高气爽,鬃毛烈烈。如此,千古长风共浩荡,旌旗烈烈犹鸣响,都化作了红土地上最深沉的挚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