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云的头像

云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0/15
分享

做一只“昆虫″

2023年3月,我在株洲市老干部大学报了一个昆曲学习班。漂亮优雅的昆曲传人张雯思是我们的任课老师。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老年大学的第一批学员,你们能迈进昆曲的门坎,说明你们是全市第一批最勇敢的昆虫。″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是来学昆曲的,不是上生物课的啊,为何说我们是“昆虫?″

一位同学小声地问:“昆虫是什么意思?″张老师笑着回答:“昆虫是昆曲界对昆曲迷也就是昆曲爱好者的一种称呼,昆曲粉丝自称是‘昆虫′。″老师的话把我们逗乐了,原来是这样,多么贴切而有趣的称呼啊。我们这些年龄都超过了五十岁的“昆虫″,岂不是“老昆虫″了。

张老师开始为我们介绍昆曲的前世今生。她对老一辈昆曲艺术家和昆曲传人及其名号如数家珍,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分析讲解昆曲的起源以及衰落的过程。张老师知识丰富、博古论今、妙语连珠,她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员们对昆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百戏之祖的昆曲也有了新的认识。

昆曲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最具有影响力的声腔剧种,发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也叫昆腔调,是一种高度文人化的艺术。其历史悠久,走过了600多年由兴到衰的曲折道路,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誉为百花园中的一支“兰花。″昆曲因其唱腔软糯、细腻,像水磨粉做的汤团,被人们赋予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水磨腔。″

2001年5月18日中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讲完昆曲的由来, 张老师拿出自己亲手编制的《工尺谱》教材发给我们,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工尺的读法和写法以及高音低音如何标记等等基础知识,张老师告诉我们工尺谱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记谱方法,也是昆曲的传统记谱方法,流传千古,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要想学好昆曲,就得先学工尺谱。

张老师的讲解如行云流水般动听,而我都听得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是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接下来的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万事开头难。″那如“天书″般的工尺谱字母就像拦路虎阻挡我前进的步伐。刚开始我简直无法将工尺谱与简谱划等号,只有用笨办法,把工尺的10个符号与筒谱的8个符号一一对应排列,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像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一字一字的去记,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锲而不舍的坚持、再坚持。好几次我都想放弃,觉得年近古稀的人何必来当“昆虫″自找苦吃。

一天,衡阳的老同事打来电话,说:“听说你在学昆曲,你太幸运了,还有专业的老师教学,我也有兴趣想学但没有老师,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回衡阳时唱给我听。″她还要我把昆曲的资料发给她看看。同事的一番话像一支“强心针″,让正在打退堂鼓的我突然觉得有了一种力量,我一下子清醒了,觉得应该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终于,我慢慢地把工尺谱的难关攻克了,一个个难啃的字母全部乖乖的被我降服了。它们不再是印在纸上冷冰冰的符号,变成了一个个温文尔雅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10个字母也不再是看不懂的天书,成了美妙的音符,是一个个有温度的音符。

在课堂上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学苦练不耻下问,由于视力不好,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我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家后再对照资料认真作笔记,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例如:“尖″字怎么唱才不会变成“团″字?什么是花头?板、眼的标记符号以及汉字的阴、阳、上、去等等?我的歌单上用红笔写满了各种符号和文字。

张老师特别强调,学唱昆曲必须学会打板眼。她耐心地给我们作演示,用手掌在桌子上击打一下为板,用中指尖在桌子上点一下为眼,这一拍一点就是一板一眼的节拍,也像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板有眼一样。按照老师的指导,我们学唱了第一支曲子《浣沙记.打围》【醉太平】。这是一支铿锵有力的昆曲入门曲,也是一板一眼的合唱曲目。按照老师的要求,我边唱边击拍,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我手忙脚乱,唱词和板眼总也对不上,顾得了唱词就忘记了打拍,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训练,一拍又一拍地击打,我终于能得心应手准确打板眼了。

有位同学说:“实在太难学了!″有俩位同学上了两节课就自动退学了。

唱会了一板一眼的曲子后,张老师又教我们唱《渔歌子》,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渔歌子]是一板三眼的曲子,可比一板一眼的曲子又难了许多。张老师给我们示范怎样击拍,先用手掌拍一下为板,然后食指点一下为头眼、中指点一下为中眼、无名指点一下为未眼。我和同学们拍板眼时常常笑话百出,要么忘了拍板,要么又丢掉了眼,板眼错了节奏就乱套了。看着自己笨拙的样子,我们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要着急,放慢速度,一下又一下来,一遍又一遍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初步学会了一板三眼的曲子,也学会了《渔歌子》的唱段。每次有了一点点的进步,都别提有多开心了。

张老师教学非常严谨,对我们也非常严格。她要求我们唱曲时要依字行腔,不能有“油腔滑调″的杂音,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唱完整。每节课后老师还要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学员将所学的工尺和曲谱在家练习好,录成音频发到群里,老师逐字逐句细心点评指导。为了完成作业,我每天在家都要练习打节拍,练习工尺 。

有一次,孙子看我一下又一下地拍桌子,好奇地说:“奶奶,你生谁的气了?怎么总是拍桌子?″

“奶奶在学唱戏呢。″我说。

“唱戏为什么要拍桌子呢?我以为你发脾气了呢。″孙子的话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短短的四个月,我们攻克了《工尺谱》这个难关,并学会了两支曲目。学校期末汇报表演中,我们昆曲班荣获表演三等奖。首战告捷,“老昆虫″们信心倍增。

2023年的 端午节,株洲第九届诗人节在风景如画的石峰公园内的九畹书院如期举行。诗人节内容丰富,各界文人雅士琴棋书画精彩纷呈。张老师带领昆曲班的学员和昆曲曲社的学员第一次登台演出,学员们身穿优雅飘逸的汉服,一个个端庄秀丽,宛如一群穿越千古的翩翩仙子。我们分别演唱了《红绣鞋》和《渔歌子》,我们清丽的唱腔一亮相,顿时便满场惊艳,台下的观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不少观众也兴趣大发,表示要加入我们“老昆虫″的队伍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2023年 6月30日,历经四个月的时间,在《秋思》【天净沙】 那婉转的乐曲声中,我们这些“老昆虫″们终于化茧成蝶,结束了一学期的“昆虫″生活。

写于 2024 7 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