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观光,去过的地方不一定都能记住,看过的风景不一定都能想起,但有的地方去了一次,都难以忘记。
2017年的6月底,衡阳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赏析班的袁㇏老师,把全体学员带到了船山故居,来了个现场教学。
船山故居的管委会主任听说我们要去参观学习,大喜过望。慷慨地免除了全体学员的门票费,并亲自到衡阳县城来迎接我们。
我们包了一辆客车,清晨7点钟出发。汽车向衡阳县曲兰镇行进,沿途参观了座落在衡阳县城内的船山广场。
汽车在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中穿行。廖主仼不失时机地向我们讲述王夫子的故事,讲到夫子铮铮铁骨不向清政府低头,为宣传抗清四处奔走吃尽苦头的故事时,五尺汉子竟然满眼泪花,感动的我们为之动容。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田间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在一片民居前停了下来。袁老师说:“到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刚走下车一阵清香扑鼻而来,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映入眼帘。
我们不约而同惊呼:“好大的荷塘!″廖主仼说:“荷塘方圆五百多亩,是县政府打造的湘莲基地。每年的6至8月是赏荷高峰,成千上万的人来此赏荷参观草堂″。
湘西草堂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湾,始建于清康熙1675年,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
草堂的外围是早园竹和刚竹等各种竹子围制而成的篱笆墙和珊瑚树和檵木交织成的栅栏,门外是五百多亩的大荷塘,偶尔三二声犬吠声,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故居的大门前有七级石板砌成的台阶,门前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圆形石鼓。看见这对石鼓,不由想起石鼓公园的那个高达2.8米的大石鼓。
故居四周环境优美,数不清的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着,合奏成一曲曲动听的欢迎曲。
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列队进入船山草堂,听廖主仼详细讲解故居的一切。
我环顾四周,故居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无不透露着船山精神。船山先生亲手种下的两株参天古柏,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树上挂的保护牌写着树龄340年。
古树的正中是一座一进三间的白色青瓦建筑,悬山顶,盖小青瓦,为湘南普通民居建筑风格。中间为堂屋,两边为厢房。中间正门两边挂有一副对联为船山先生自撰。上书:“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门前廊柱对联曰:“芷香沅水三閭国,芜绿湘西一草堂。″
王夫子(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衡洲府王衙坪,字而农,号姜斋。因晚年长期隐居在衡阳县石船山下,被人尊称为“船山先生″,也叫他王船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船山先生当年满腔热血、胸怀大志,想报效朝庭。
可看到的是明朝腐败无能,不给他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但他却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明朝人自居,拒不剃头,不接受清朝任何高官厚禄,铮铮铁骨彰显民族气节。
正堂屋内悬挂着船山画像,画像两侧是先生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画象上面悬挂着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彭题写的匾额“岳衡仰止。″堂屋的两侧悬挂着不同时期,各界知名人士撰写的牌匾。
右厢房是船山先生卧室,左厢房是船山先生书房。先生在此潜心著书十七年,于1692年在贫病交加中离世。船山先生曾经的书房现在作为陈列室,存放着少量的著作模板;墙上挂着船山先生的生平介绍;在门边靠墙的位置有一个陈列柜,里面陈列着一把油纸伞和一双木屐。
船山先生一生坎坷,忠肝义胆,一生都在抗清路上跋涉。
他明知道凭借书生的一己之力,不可能挽救明朝失败的命运,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高举抗清大旗。
他在衡山等地聚集民众抗清,失败后退居衡阳县石船山下,隐姓埋名著书立说十七年,著书800多万字。他说就是被活埋也不向清政府屈服,绝不做清朝人,民族气节万古留芳。
清朝庭看他满腹经伦,器重他的才华,许诺他高官厚禄,但他不为所动,也拒不接见清朝官员,抗清之心坚定不移。
他的晚年生活非常贫困,连买纸墨的钱都得靠别人接济才能度过困境。可是,他每次出门时,都要穿上木屐打上油纸伞,说是:不踩清朝地,不顶清朝天。至死都要与清朝划清关系。所以,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持雨伞,脚踩木屐行走在乡间。
后人对船山先生推崇备至,在他的墓碑上刻有“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我们参观完先生书房,廖主仼叫他十二岁的儿子过来,在船山画像前跪拜,行叩拜祖师大礼。他嘱咐儿子要努力学习,将来做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一幕让很多游客感动。廖主仼告诉我们,每年都有好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故居参拜船山先生,在这里接受文化洗礼。
从草堂的左边小道上坡,可看到由两棵古树围成的大门。
那棵看上去非常古老的树,是一棵有着500岁高龄的紫藤,另一棵叫黄连木,也有310多年的树龄。我们全班同学在此留下无数张珍贵的影像。
草堂后面的山坡上荗林修竹,绿荫如盖,环境幽静,伫立在山坡上眺望四周,心情格外宁静,心灵深处的崇敬之情由然而生。
山坡上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多达四十余棵,主干粗大、枝繁叶荗,其他品种的树木数不胜数。
廖主仼说这里的树木数不清,不知有多少棵?他要我们去试试。
于是,我们绕着小山坡试着数树,结果,每个人数的数都不同,令我们啧啧称奇。真应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还有一奇,草堂周围麻雀成群结队,还不时有白鹭和灰鹭鸟在草堂上空飞翔盘旋不肯离去。村民说是船山先生的精神让鸟儿们都来追随他的在天之灵。
时值正午,太阳以热烈的情怀拥抱我们,该告辞了。
我们恋恋不舍地再次回头凝视草堂,草堂也行注目礼回望我们。
别了,湘西草堂;别了,船山故居,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地方。
云云 2022 1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