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为邻
◎文/于文华
弹指间,花谢花开又一年。没来由的想起母亲与花为邻的种种来。
晚年的母亲,在自家院子甚至院外的花园里、路径旁,春天都会种上她喜欢的各式各样的花来。夏秋季节,先是金黄色的葵花粉墨登场。尔后银白色辣子的花朵开了,紫茵茵茄子的花也开了,尔后红艳艳的灯盏花都开了——这是属于庄稼人的花。朴素而娇艳,美丽而动人。贫困日月里,自留地里,亦会种上几朵。记得童年时,炎热的大中午,母亲吩咐掐几朵灯盏花。清风抚摸着,阳光照耀着,一路小跑着到地里。小心翼翼掐几朵,小手手捧着,再一路顺原路跑回来,钻进饭香味四溢的厨房交差。面条饭熟了,放几朵鲜鲜艳艳的灯盏花,仿佛缺盐少醋的饭,有了别样的情调,吃起来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究竟是怎么的不一样,当时形容不出来。感觉反正不再单调,不再平凡,有了一种喜庆色彩,一种别样情趣。一些说不上名字的野花,它们很顽强,亦很争气,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就能把母亲的天地装扮得有声有色,让人心生感动。土黄泥墙的院落由此而盈盈热闹生动起来,尔后是秋天里姹紫嫣红的菊花,靓丽着她生活的每一天。菊花花期长至数月,映照着母亲的脸庞。人生每一个季节都会盛放或凋零一些花,每一段路程都会走散或相遇一些人,唯有铭记心间的美好和那一段繁华的时光。也许,人生就不至于寂寞和孤独。是的,晚年的母亲有父亲陪伴,与花为邻,连睡觉都开心。
手种朵朵花,心扉盈满香;心若似花开,沧桑也欣荣。
原来与花相关的一切,是那么美,悄悄问自己:若春天没有花,岂不是辜负了世间的美好吗?母亲种花从不吝啬,周围的邻居和朋友有喜欢的,大度的说:喜欢就移走,她再养。给父母新修了几间瓦房,收工回家的民工说喜欢那些碎眉碎眼的太阳花。他们发现那花虽则碎小,艳阳下怒放的灿烂模样,却特别招人喜爱。火辣辣的大太阳,想想都怕人。那些年,岳母家种了大片小麦。每至大中午,好想好好休息了一阵子,岳母就轻声催促数遍。那么毒辣的太阳光下,密不透风的麦地,手持镰刀,一下一下,挥汗如雨割麦。故意假寐些时间。当年六十多的岳母,已检查出腰间盘突出,可为了生活,还一再咬牙,坚持不动手术,唯恐动了会影响生活。作为一个年轻人,有何理由“懒”在炕上假装?于是,赶紧洗个凉水脸,头戴草帽,手持镰刀,走进麦地……这花生命力顽强,阳光越炽烈,花朵越鲜艳!傍晚或晚上,那花一脸羞涩的处于休眠状态——蓄势准备着来日的艳容与美好。怪不得名唤太阳花!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叶绽放一追寻。花开花落间,母亲渐渐上了岁数,牙齿脱落了好几个,腰也弯曲了许多。木心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识文断字的母亲,比起乡间其他女性,多了份温柔与恬静,少了些冷言粗语;多了些宽厚贤淑,少了些粗枝烂叶。她和一般乡村妇女不同的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从不搬弄是非,亦不乱凑热闹。母亲的微笑融化了所有的冷漠和痛苦,母亲的双手抚平了岁月中所有的曲折和坎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在心底里一遍遍呼唤着母亲,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日子渐渐好转后的母亲,去街上和退休干部一起耍剑、打拳,起初村里的许多人叽叽咕咕,说一个乡里人,把日子过好就可,出啥洋相?我极力支持母亲,说只要喜欢,就不必顾及他人的脸色和议论。给她网购了练功服和时髦的白胶鞋。她的爱好那些年越来越广泛,家里的闲暇时间唱唱歌,加工加工手工绣球、荷包,忙的不亦乐乎。亲戚好友每逢喜事,送上绣了梅兰竹菊的大红绣球灯笼,让人爱不释手。母亲的爱花完全出自天性。我从小酷爱读书,母亲一直鼓励我、支持我。贫困的家庭,那些年每到开学季,是我的开心期,却是父母的忧愁期。常常为几元的学费要借遍所有的亲戚和几乎村里的有钱人家。后来,高考接连发挥失常,每年刚接近分数线。母亲言之凿凿:就是砸锅卖铁,只要我下定决心攻读,她会无怨无悔、竭尽全力支持我……后来,参加工作了,娶妻生子了,工作在县城了,母亲更多了份深情的牵挂。每次回家,几句简单的叮咛,即可慰藉我梦中的呢喃;想起一段段辛酸的往事,每段都是母亲吃苦受累的记忆。弟兄多,挣的工分少,每年分到的口粮就少,那些贫困的年月里,为了填饱肚子,宁夏中卫、河套甚至我不知道母亲还去过那些地方,但十天半月,我们到火车站接回母亲时,也接回一包包的黑白相杂的馒头,一小口袋稀罕的大米,还有白面和黑面掺杂在一起的面粉……即或在那样贫穷的岁月里,母亲也不忘在泥墙砌的院子里种上她喜欢的花。我都眼睛里看到,心中记着那些困顿日月里的坚守——或许,有盼头,有梦想,向往并祈愿如花般美好幸福的日子,再苦再累的日子,也有了往前行走的动力……
如果说那些妖冶的,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一朵朵花的生长,使乡村及我家的生活,特别是母亲的生活有了些诗意。那么,她一直与花为邻的时光,就是与善为伍,说穿了就是与人为善。洗尽铅华呈素姿,淡看红尘几多愁,入了红尘,才懂红尘。一心向善、心底善良的母亲上香拜佛,祈愿国家风调雨顺,全家吉祥如意。
天光下无拘无束开出的太阳花,在父母乡下的院内花园里自由自在的生长,是一种看上去婉约,其实有种很放肆、很舒展、很洒脱的美。因为更鲜艳、更大度,更坚定,更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在母亲柔弱却坚强的血脉基因里,我发现我不再是一朵娇弱的花儿,生命的枝条变得坚硬而粗粝。原来坚强和柔韧都不是天生的,生活的夹缝里、人心的隐蔽处,才是安放花朵的地方,它会引领你百折不回,努力地不断向前向前。
季节的变幻是乡村的容颜,四季花朵是乡村的芳名。
活得坦然,就活得自在。活的达观,就百病不侵。我父母如今都近80多岁了,都活的豁达自在,对世间的一切都看的很淡很淡。那一年,二弟和弟媳双双遭遇车祸,母亲以泪洗面数月后,自己想通了,想开了:人死不能复活。活着的人,还是要该吃吃,该喝喝。母亲的宽厚善良,就像顺季节脉搏绽放的花朵,宽厚坚实,不枯不竭,一直慰藉着我的心田。多少年来,母亲的爱花对我文学创作影响至深,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我不大清楚。但达观乐观的生活态度,心态豁达真诚的信念却执拗而顽强的影响着我的创作态度和写作风格。
我曾思索过母亲对花的情感,也许深层原因就是对土地和生活的情感,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即使生活有多么落魄、多么不幸,也不屈服、不向命运低头,而是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当生活不尽人意或不能如愿以偿时,不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真诚对待生活和每一个人。几个儿媳母亲从不指责,也不搬弄是非,人前人后都夸赞她们孝顺。而儿媳们则比儿子更爱婆婆这个妈。
有诗人这样说: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我的至亲挚爱的母亲,每次回家,总要送我很远很远。这些年,古稀之年的母亲不再为生活奔命,而我在亦知命之年,一次次回到乡下,陪伴我的双亲父母,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那些村人仙逝了,那家的学生考取了大学,那家娶亲嫁女了,那家有了什么喜事……我没有劝阻母亲的喋喋不休的唠叨话,不时含含糊糊的应付几句。或是感兴趣的随意插一嘴。这倒不是因为我习惯了母亲没有主题、信马由缰的唠叨,而是我从母亲对她全心全意牵挂的儿子,如今有了些出息的态度上,读出了这些话语就是指引母亲一份朴素情感去向的意味。我的气管一直有哮喘。母亲就到田埂边、荒地里,春夏之际铲或拔来蒲公英,有的熬制成黏糊状,装在玻璃瓶中;有的洗干净,晾晒干,小心保存好……黏糊状的药膏加上冰糖,就成了一种溢满亲情的药水,晾晒干的蒲公英泡水喝,让我的哮喘一天天好转。我知道,里面有母亲的牵挂和惦念,回忆是蒲公英精神的一部分,母亲的关切栖息渗透在蒲公英里面,也是亲情精神的一部分。来自乡下普普通通的蒲公英代表了自然的精神,代表了母亲的意志,但更多的还是代表了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要比蓝天百云制造的风景更深入我的直觉,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亲情也是一种人生滋养,且是一种不可多得,世间独一无二更温馨、更亲切、更暖心的滋养。
我把曾经的过往,风干成浅浅的文字,母亲把一路的花开花谢收藏于心间,越久越醇香。晾晒在窗台上干枯的蒲公英,慢慢散发出了中药的浓郁清香气味。这种气味来自蒲公英的内部世界,也可以说是从蒲公英内部世界伸出来的触须。气味的触须沿循母亲思念和牵挂所铺垫的道路,蜿蜒起伏地把行进的方向锁定在了我的身上。是想和我互通款曲还是寻觅试探?对此我还真是说不清楚。我只能感受到气味涌动之中,每天咀嚼、品味到蒲公英的特殊苦涩滋味后,总觉得蒲公英的这种气味,未必在炫耀或向我昭示它的与众不同,而是要想引领我去关注一个中医药博大精深的辽阔世界,以及体味母爱的悠久深厚、绵延广阔。原来,两个风马牛毫不相干的事物被蒲公英的气味牵连在一起,如果不是偶然邂逅,那就只能归属于冥冥之中,相互早就签下了心灵契约的缘分。
在人类的苦难面前,我与母亲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源自母亲柔弱中的坚强基因,让我看似弱不禁风却百炼成钢。母亲喜欢世间所有的花,每个季节的花都不同,夏有月季秋有菊……将古朴的院落装点得姹紫嫣红。那些贫穷的日月里,幸亏有那些灯盏花、葫芦花、野菊花点亮了心间。饱尝过苦难的人,才深切感知幸福的不易;领略过世间的心酸苦辣,往昔所有的艰苦场景、那些受苦受累的声音乃至酸涩难以下咽的眼神……所有的画面同岁月一起发酵,如今想来却甜如蜜糖。近几年,生活的村子打造文明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国家修造的抗震房项目,每户可补助资金3万元。弟兄几个帮父母改造了5间崭新的墙面白瓷砖、屋顶红磁瓦的新房子。我们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住进装饰一新,pvc顶棚的瓦房,父母说连睡觉都会高兴的笑出声来。回家时,村里的几个妇女,在明亮的路灯下翩翩起舞,享受着田园的温情,村庄的寂静,以及生活一日日富裕的好梦。
著名生物学家韦·明达说过: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共同沐浴阳光,也共同迎接困难……生命与生命的支撑与滋养,才让这个世界显得博大,让它充满了活力和生机,这也是世界最生动、最和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