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兴的头像

于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9
分享

走进德国农村小镇格鲁勃

走进德国农村小镇格鲁勃

                  (长篇欧洲散记节选)

                         于兴

2008年8月14日,阴。

我们乘坐翻译开的欧宝轿车,按车上导航仪的引导,在奥克斯堡通往德国富森的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下道,第一次上了通往富森的普通公路。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的普通公路除了没有全封闭外,其他与高速公路没有两样,公路上交通标志和信号灯齐全,双向两个车道,路上的车辆不显少,车速也和高速差不多。正常的路段也是无法停车的。 

在一个三岔路口,一个比较宽阔的路段,翻译将车靠了边,说这里视线宽阔,景色很好,给你们十分钟时间,感受一下德国的田园风光吧。

啊!好大一块草地,依山势的起伏四下延伸开去,公路一侧远远可以看到散落着的白墙红顶的村落,像一块绿色背景上绘制的一幅油画,意境深远,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公路的另一侧是从近至远起伏向上的山峦。山峦越走越远,越上越高,直到云雾之间。山顶上山坡上都是深绿色的茂密的森林和翠绿色的草地,森林与草地相间,草地间也可见三三两两散落着的白墙红顶房舍。草地上村落旁还可见三五成群的牛羊在吃草。这也与国内不大相同,羊群和牛群都很小,最多十来头,少则一两头,没见有几十头上百头的大群牛羊。公路上车辆如流,飞快如梭,根本无法横跨公路。我们只能站在公路一侧的草地上欣赏瞭望。 

自从到了欧洲,我就对这里的草地十分感兴趣。这漫山遍野的草地,维护的十分到位,没有一处荒芜的地方,没有一处裸露黄土的地方。草都像用水冲洗过,新鲜翠绿。我俯下身子,仔仔细细观察了一下地里的草,惊奇地发现这地里的、山坡上的草都不是普普通通的茅草,也不是我们国内草坪里的草。这草地是由多种草种组成的综合性草地,据说这是根据牲畜的营养结构种植的不同草种。其中有像谷苗一样的草,有像蒲公英一样的草,还有像草坪里的那种草。除了这几种草外,还有很多草种,但植株都很矮小,高低都差不多。草地上还开着各种不同鲜色的小花,有紫色的,有白色的,还有黄色,一朵朵小巧鲜美的小花点缀在绿茵茵、毛茸茸的草地上,像一块绿色小碎花缎子,碎而不乱,鲜亮而素雅。 

由草我不由地想到了肉。欧洲的肉都非常精细。各种餐馆里的牛肉、羊肉看了你就会垂涎三尺。肉厚而不老,鲜嫩无比,根本看不到有大肥的膘子和丝丝连连的赘肉。一天中午,在一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我们吃了一顿快餐,其中有一道牛肉。在肉墩上,放着一块方方正正的熟牛肉,服务员手持利刀将肉一层一层削给顾客。在国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肉,肉质均衡,肉色一致,不肥不瘦,没有膘子没有筋丝。还有意大利牛肉面里的肉,块块精细,块块嫩软,既有咀嚼头儿又都很细软。除了这些纯肉,其他多种多样的肉制品,都很精细可口。欧洲的肉好,我想一定是牛好羊好,牛好羊好是因草好。这么可爱的营养丰富齐全的草,牛羊吃了哪能不出好肉啊!从此想到了国内,我们的牛羊都吃得是什么样的草,玉米秸,谷子秸,能吃上花生棵子就是过节了。

由牛羊我又想到了人。欧洲人与中国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打个比方,欧洲人是食肉动物,我们是食草动物。欧洲人以肉蛋奶为主食,粮食为副食;中国人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为副食。所以,在欧洲漫山遍野看到的都是森林、草地,牧场、牛羊,很少看到庄稼地和裸露的黄土。在中国满眼都是庄稼地,待种的黄土地,没有多少草地和牧场。这是两类不同人种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区别、不同。

领略了德国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镇。我问翻译这村子叫啥名儿,翻译说按汉语的译音不好记很长,他说了几遍我终于记了下来,村子叫巴登克和格鲁勃(不一定准确),我们就叫他格鲁勃吧。 

格鲁勃是德国富森的一个小镇子,镇子不大,街道布局像一个英文字母“F”。这里属丘陵地带,地势不平,街道由下至上向右弯去。街道两则依坡而建,高低错落着一幢幢别墅式房屋。房子模式都大同小异,大多为三四层楼房,坡形尖顶房屋,墙体大多为白色,房顶有红的,黑的,还有灰的,各式各样。街道的最前方有一座哥特式的尖顶教堂,像在村落里竖起了一根旗杆。村子中间有一棵古槐,这倒像中国农村的古村落,村子里都有一棵老槐树。也许欧洲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也是有相同之处的。更让人感到惊诧的是槐树的老杈子上安置着一个佛龛,不过佛龛里供的不是中国的神,而是一个洋人,我们无法考证他是欧洲的哪方神。但这种习俗倒也与中国相同。   

街道上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灯一应俱有。街道两旁停放着很多轿车,也都是名车,和城市的车辆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特别让人夺目的是家家户户的窗户外面都有一模一样的花池子,花池子里的花也类同。我叫不上这是什么花,但都是一簇簇的小粉红色的花,用花团锦簇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白墙上一排排小窗户上点缀着这样一簇簇的鲜花,一眼望去,无比艳丽妩媚。   

从镇子的横街向左拐去,一幢墙壁上画满壁画的小楼格外瞩目,翻译说这是镇政府所在地,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村委会,在这所小楼的一边,我们还清楚的看到这是村里的图书馆,从窗子外面就可看到屋内的书架和图书。我们走进“村委会”,发现这座三层小楼里,有餐厅、剧场等文化设施,可能还有其他服务部门。小楼里整洁利落,窗明几净,根本就没农村的感觉。翻译说在德国是没有城乡差别的。   

“村委会”后面是一个露天演艺场,舞台外面种着一排盛开着的鲜花,舞台下是一排排木制的长椅。演艺场再后面是森林和绿地,高大的松树茂盛参天,草地葱葱郁郁,干净整洁,草地里还有供人们休息的木制长椅。长椅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我走在格鲁勃的大街上,忽而就想到了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国的农村啥时能建设成这般模样?我们还需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2008年秋于德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