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渔阳文艺》的头像

《渔阳文艺》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10/14
分享

林公千古

  林公千古

黄松柏

贵州玉屏成立侗族自治县四十周年之际,要编撰出版一本与玉屏有关,并有一定历史回响且已逝去的人物散文集《玉屏星辰》。主持编撰的散文高手翟河贵先生鞭策我,说我是玉屏唯一的中国作协会员,要出把力。我说,那是必须应该的。我看了翟先生列出的一大串星辰的名单,血就热了,心跳也加快了。回眸那些“俱往矣”的人物,每个都在玉屏的历史时空闪耀过光芒,留下过铿锵的脚步,都令人感佩、追念和景仰。我把目光专注在小学生都知道的“林则徐”这个闪光的名字上,决意写写这位与玉屏有些关联的“民族英雄”。

林公至少四次来过玉屏,1819年,派任云南为乡试正考官;1847年,任云贵总督。林公四过玉屏如春风惠顾,留下了醇厚的念想;如流星闪耀,划亮玉屏苍茫夜空。林公有“林青天”之美誉,“长吏声誉之盛,无以公并者。”“凡儿童走卒,妇人女子,皆以公所莅而荣。”玉屏因为“黔东门户,湘楚锁钥”之利,有幸迎来林公这颗大星的数次光临。玉屏人怀之,敬之,仰之成了一种恒远的情结和亲切的记忆!

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广州的虎门我是去过的,那是200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毛风细雨,天有些阴沉。看过炮台,看过销烟池,看过海战博物馆后,几多悲壮浮过眼前,几多沉重涌上心头,于是邓公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话在海风里形成声浪不断冲击我的耳鼓和心灵。在国家、民族风雨飘摇,灾难深重的时节,林公,就是林公无畏地站了出来想以“补天擎天”的忠心抵御外侮和侵略,其丹心可鉴,难能可贵。

1837年林公由江苏巡抚升任湖广(湖南湖北)总督。此间,英国政府开始纵容英国鸦片商以走私和漏税等手段,在中国大量贩卖鸦片,掠夺白银,毒害人民,中国的经济和人民体质受到严重损害。1838年底,林公在主政地严禁鸦片的同时,上书道光帝:“若犹泄泄观之,数年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始觉情形严重,急召林则徐进京问道,八天八次长谈。林公成了道光禁烟的倚重之臣,特颁为关防兵部尚书、都察御史。林公以钦差大臣身份领令驰驿广东禁烟。

1839年正月二十五日,林公抵达广州。作为钦差大臣,他向地方官僚转达圣意,了解外国鸦片贩卖和毒害的大致情况,然后微服私访查找烟馆和探知民间受毒之疾苦。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帖。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他与邓廷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所有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要保证今后再不夹带贩卖鸦片。他为坚定民间信心,震慑贩毒者,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可帝国外商凭借他们坚船利炮猖獗的心理底气,软硬兼施拒绝交出鸦片。林公正气凛然,政令如铁,与毒贩斗智斗勇,终于挫败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浓烟滚滚,烈焰幽茫。林公毅然将全部鸦片当众销毁。轰轰烈烈的禁销鸦片和不畏强敌的“九龙砲战”,彰显了林公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表现了林公不畏强敌,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书写了近代史反侵略的壮丽篇章。由此,林公名播历史长河,一代名臣、民族英雄,被后人景仰和赞颂。

托续巨著,放眼世界

林公托魏源续编《四海志》,使其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师以长技以制夷”,大益于国的恢宏巨著。1939年,林公广州查禁鸦片之时,意识到了外帝国的强大和对我国经济掠夺及领土侵略的野心。而大清帝国因闭关锁国造成的夜郎自大,地大物博不可战胜的神话依然陶醉在自上而下的官僚心间,他们对观念陈腐,科技和体制落后,国家的颓败和腐朽视而不见,一概无知。只有林公这个独醒之人,“斯人独憔悴”,预感到了大清的没落国将不国的危急。因而提出,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制枪制炮,制造轮船舰艇,开发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御外侮的想法和理念。编撰出版《四海志》是林公为唤醒当局和民众,学习国外长技抵制强敌的理想和手段。

1840年,英国借以广州销烟之故,悍然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进攻中国沿海城市,炮逼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此时,朝野震动,道光帝吓破了胆,急派“主和派”代表琦善为钦差,赴广州处理政事。林公被陷害为“误国病民,办事不善,防务不力”要负战败之责的罪人。被审问查办革职,戴罪充军新疆伊犁。林公无可辩解,只有面对苍天大海悲愤长啸作罢。琦善何人?大奸大恶的卖国贼,公报私仇的阴毒小人。1820年出仕不久的江南监察御史林公出于公心上书嘉庆皇帝,直陈河南巡抚琦善措置无方,办事不力,导致河南南岸河流决口,引发了大水灾。没想到21年后琦善成为钦差,林公落到了他的毒手里。

林公作为罪人要远赴新疆了,一个为销烟置生死于度外的人,对于个人名利前途是不会有任何计较的,可是有一事他放心不下,甚至在他心中翻江倒海,那就是他要续编的《四海志》,那是他寄托理想和志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图大业啊!他举目宦海、民间,谁能替他完成这人生之愿呢。他突然想到了有才华和抱负的“同志者”魏源。这个级别不高,属于晚辈的忘年交。1841年8月的一天,赴疆的路途,林公与魏源在镇江会面,魏源记之,两人“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之后,“聚散凭今夕,欢愁并一身。与君宵对榻,三度两翻萍。”两人冰心玉壶,倾心长谈。林公把编成的《四海志》和收集的书报材料、信札统统交给了魏源,然后,两只手紧紧握着魏源的两只手郑重说道:“此去新疆,不知有无回时,我续编此书难以为继,特别拜托继续编撰此书,以盼国民以此认识世界,悟得长技以制外侮。”

是夜,镇江月很明,星很亮,林公脸色舒展很多。

林公慧眼,魏源果然不负重托,1842年12月他在《四海志》脉络上编成了他的《海国图志》50卷,之后相继增补到70卷,100卷。此书广泛介绍了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地理、宗教、历法等内容,可谓世界百科全书,是当时“师夷长技以制夷”加强海防发奋图强的有效教材,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启蒙书。

林公,不愧“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图赠左公,公德流芳

翻读林公日记,有那么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林公出仕之后,总在为国为民劳心劳力,忙不胜忙,可谓殚精竭虑。无论在“万里荷戈”发配新疆的路上,还是告病返乡重疾缠身的归途,都为国呕心沥血夙夜在公。

1845年12月,林公被贬新疆3年之后,道光帝下旨召回京师,结束了履勘南疆、东疆的勘疆重任。这位年迈体衰、风烛残年、忠心耿耿的老人,又被道光帝派往告急之地四处“灭火”,相继任命为:陕西巡抚,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每到一处,林公尽职尽责,日夜操劳,为他的君和民,挺起他的瘦骨努力撑起一方天空,煎熬他的心血去温暖那一方脚下的土地。1849年的秋天,落叶飘飘,他迎来了人生最惨痛的打击,与他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的糟糠之妻先他而去了,这位重情重义侠骨柔肠的汉子在心灵之殇与生活重压之下,沉疴日重,精疲力尽了,他坚辞了云贵总督之职,准备还闽颐养天年。

1850年1月3日的黄昏,林公返闽路途到达长沙,船停朱张渡口。日落西天,残阳如血。林公缓缓下船,慢慢地活动身子,然后,看着西边燃烧的余晖,深深一叹。他临景动怀,深感光阴无情,人生短暂,壮志未酬,大限将至,无可奈何。可自古有谁拗得过岁月呢,英雄迟暮最是感伤啊,更何况林公心间还有未竟之志。

船停长沙,不是林公的一时随意,应是他多年来深思熟虑的安排和决策,是他为心里国事,在最合适的时间来托付最合适的人选。

林公是日所留长沙,就是为了约见当时的旷世之才“湘中士类第一”的左宗棠。66岁的林则徐在船上与37岁的左宗棠第一次见面。左中棠见到了自己崇敬的销烟英雄,激动异常,上船之时险些掉进水里。双方相见恨晚,彼此英雄相识。谈了古今得失,识才用人,时局情形,戍边垦田,海防塞防。林公的忠心赤胆、缜密睿智让左宗棠感动和折服;左宗棠的进取抱负、雄才大略让林公欣赏赞叹。谈话越谈越深入,越谈越具体。左公细致地介绍新疆的塞防情况,并强调了沙俄虎视眈眈,很有犯我领土之野心。林公强调了自古以来新疆是大中国疆域,万不可失。如果有一天,新疆真有领土失守,望公一展雄才,保疆卫国,维护祖国领土之完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公哽咽动情,老泪纵横。左宗棠郑重顿首,作揖,接过林公相赠的新疆垦田、水利、边关一大包地图和材料,脸色凝重、坚毅。湘江之夜,明月静影沉璧,江流微波侧耳聆听,铭记着这感动天地的历史对话。两人彻夜长谈,披肝沥胆,动人肺腑。这是风与云的际会,高山与高山的会晤,英雄与英雄的论道,知己与知己的相托。

27年过后,63岁的左宗棠抬棺远征新疆,经过3年浴血奋战,击败了妄图在新疆独立的阿古柏,赶走了侵占伊犁的沙俄侵略者,收复了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捍卫祖国主权的尊严。林公孤忠碧血,英雄识英雄,这一赠图保疆之托,产生了光耀千秋的历史效应。左宗棠——晚清最后的一块硬骨头,为国立下盖世奇功。

林公是有幸的,辛弃疾是不幸的。林公托国事,后继有人,遗志得酬,可以含笑九泉。辛弃疾的不幸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英雄无奈的绝望之痛又是何其悲摧。

务实治水,功莫大焉。

林公官至一品,任过江苏巡抚,湖广、陕甘、云贵的封疆大吏,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每个职务,他都忠君之事,以民为天,为民众福祉鞠躬尽瘁尽心竭力。26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京城10年,他苦读深思,认真研读经世之学,细致分析历史之得失,深究畿辅水利问题,为有朝一日伸展抱负兼济天下学本事、打基础。

1824年11月,黄河洪水注入洪泽湖,使淮河水位下降,导致“黄强淮弱,漕艘稽阻”“粮船守候水次,计1780只之多”。身患疟疾的林公,顾不得重病和为母丁忧,以国事、百姓为重,领了圣旨,身穿素服义无反顾,连夜疾奔赶往千里以外的洪泽湖工地。河流浊浪滔天,林公不顾安危,咬紧牙关,一脸菜色,强忍疟疾带来的苦痛,查勘了危急的全段工程,详尽部署保堤防洪措施和工作。洪水过后,他严把修堤质量,注重每个细节,时常巡看工地。为表示对千秋工程终生负责,在大堤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半年之后,洪泽湖大堤修筑完工,千年水患得以治理,民众得享千秋福祉。

1841年8月,黄河水势暴涨,31堡河堤漫洪,安徽河南5府23县告急。当地官员慌作一团,束手无策。道光急旨已被发配新疆的林公。“着免遣戍,发往河东效力赎罪”。林公不计个人荣辱安危,急驰灾区,发挥自己所长,组织人力物力,分段负责抢修堤坝,白天黑夜督工巡查,筑堤抗洪又一次取得成功。疲于奔命的林公日夜操劳5个月后,依然被道光发配伊犁赎罪,并命“即行起解”。

林公戴罪西行200多天,历经艰难,行程万里,到了目的地伊犁。这个满身病痛的罪臣老人到疆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怨天尤人,反而焕发出了更强大的生命热情,他与地方官团结协作,热爱当地民众,科学垦田治水,干出了不朽的业绩和功勋。他亲自率领人员勘查了上十万亩的原野荒地,努力组织进行开垦和改造,使伊犁变成绿色沃野;他主动请缨守伊大将军布彦泰,提出引喀什河水浇灌阿齐鸟苏十万亩荒地设想,并自己筹措资金修好全段最难的湟渠工程。林公亲力亲为,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水渠终于大功告成。伊犁的大面积荒地变成良田,人民梦寐以求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都成了现实。百姓感念其功德,称颂此渠为“林公渠”。

林公在新疆吐鲁番、哈密一些地方,大力推广地下开渠引水灌溉工程,当地叫“坎儿井”。这一工程,很实惠也很科学,扩大了这些地方灌溉面积,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大量生产和当地经济发展。2002年葡萄成熟的时节,我随《民旅文学》组织的少数民族作家采风团,参观了吐鲁番的坎儿井。在地面太阳很大很暴热的时候,一走到坎儿井的地方,清凉的微风随水而至,立刻让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到了挂着大串大串葡萄的架子下,一种丰美的凉悠悠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当时见景生情,颇有感触,我写下了那么几句:条条暗渠从地下流过/一如新疆大地畅通的血脉/穿透重重叠叠的历史和现实/所到之处/滋润着开放如花的脸和美妙动听的歌……一个带“罪”的汉族老头发配到此/用赤诚的骨头和血肉为清泉引路/……今天他站成了风景/香火不断/注视的目光连绵不绝!百姓为了感谢他,将坎儿井称为“林公井”以作纪念。

林公宦海生涯40年,多省、多地为官,每到一地对水利事业重视有加,无论北方的海河,南方的珠江;无论东南的太湖流域,还是西北边陲的新疆,都铭记了他为国为民辛劳治水流芳千古的业绩。

煌煌大作,立言不朽

林公一生好学,满腹经纶,饱读经、史、子、集,深思救世济民,笔耕古今中外,不断精进学问,不断丰盈灵魂,为后人传下了绝妙的美文和诗词。林公可谓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全其美的历史名臣,一位品学兼优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

他的主要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呤草》《林则徐集》,编审的《四洲志》等。其中为贵州留下了12首诗,为贵州的《大定府志》亲自作序,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地方志之一。“一部地方志,半部彝族史。”这是林公馈赠贵州山、水、人的一片深情,也是留给贵州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宏阔的胸襟,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成就了他烁古耀今美妙的诗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求索于为国为民的圣道;“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出门一笑莫自哀,浩荡胸怀到处开”,这种大丈夫的豪情气度,洒脱豪迈的情怀感染无数中华儿女向高向远努力攀登搏击;“黎民忧乐心似铁,山光水色不忍看”“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一个“不忍看”,一个“勒马看”,林公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心系民生,民事为天,忧国抚民的心境和形象让人动容。他所到之处,无论云贵,无论新疆,无论民族,无论地区,都把爱民之心,勤政务实,深播民众之中,因而走到哪里都深得民众的爱戴崇敬。

在人生修为上,他倡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人生的哲学,也是哲学的人生。他的家训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求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为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这是他的经世致用之学,也是修身、齐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法宝和铁律。在对待金钱上,他说出世间最通透的至理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涣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公的诗文是用情、用血在写他的心路历程和他的践行历程,艺术之妙,堪称高峰,影响之大,堪为恒远!

林公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广西钦差大臣之任上。在合眼的一刻,指天呼喊“星斗南”而停止呼吸。这个为朝廷、为百娃“牛”一样干活的人,这个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的人,这个“无一事不认真,无一事不良法”在国人心中赢得“林青天”“民族英雄”赞誉的人倒下了。在外国人的心中,美国学者马士评价,林公是个“净若水晶”的人;英国学者包会说,他是中国爱国志士中的骄傲,他的伟大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林公来过玉屏是无疑的,住过玉屏也是极有可能的。他四来玉屏,过新晃,过岑巩,都没留下住过的文字史迹,那么住在玉屏就是必定的。根据路段里程,走水路而来,进贵州玉屏是第一站,租客一般都落脚玉屏,林公也不会例外。玉屏民间传闻一个故事,林公坚辞云贵总督告病还闽,在贵阳接受了大定知府黄定中请求给《大定府志》写序一事后。带稿坐轿往东而行,到镇远弃岸登舟,往玉屏而来。他一路阅稿,一路为志稿的“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所感动,他思绪奔涌,序言腹稿已成竹在胸,决意停舟玉屏,挥笔写稿。第二天稿成,往湘西而去。这段传闻我是信以为真的。因为腹稿已成熟于胸,必须即写为快。因为贵州地方志,在贵州完稿是一种契合也是一种情感所在。所以住玉屏更是情理中的事啦。那为何住玉屏只有传说,没有记载。我思考多日,终于得到答案。林公所到之处,提前发牌帖“五不准”: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不准住豪华房子。由此来看,他的确是个不搞迎来送往,清廉中正的官。所经过之地,没有公干,不通知往来的具体时间,不与官府有任何交道,久而久之形成了官府与“过客”两便的林公风格。因此,除他本人文字记录之外,地方文字基本上查不到他的历史痕迹。因此,住玉屏也就只剩情理中的民间轶闻。不管怎么说,即使一厢情愿,我是相信林公在玉屏停留过的,其实也的确住过肯定也是停留过的。所以林公来往玉屏已过去了173年,玉屏大地依然还在怀思和崇敬他的伟大人格和功绩,依然还能感受得到这位“民族英雄”长留的熠熠星輝。

在这百年大变局之际,民族复兴,风云激荡,九万里风鹏正举,五千年云鹤长鸣。历史需要林公,现实呼唤更多的林公登场。“天下英雄谁敌手”“毕竟还我万夫雄”“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林公千古!


作者简介:

黄松柏,笔名寒山,贵州玉屏人,侗族,首师大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在《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发诗文500多首(篇)。出版文学著作《人生歌遥》《漫步清秋》等5部。有作品编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奥林匹克中国盛典》《祖国万岁》《人间有大爱》,2013、2016、2017《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20多个重要选本。获地市级以上文学创作奖12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