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玉明的头像

余玉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5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父亲与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父亲骑车走过了中国人的幸福路。

1985年的春天,父亲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子,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凤凰牌自行车。

听奶奶说,父亲的自行车是从隔壁的合江镇买回来的,店主开价318元,一分钱也不肯少,当时把压家底的所有钱翻遍找出来,也只有200多元,好不容易从邻居家借来50元才凑够数。

听母亲说,外公看到父亲有了这辆自行车,才愿意让她从千里迢迢的贵州都匀远嫁到广东化州。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物质缺乏的年代,自行车成了择偶最为看重的标准。家里要是没有辆自行车,男人很难娶得到老婆。

自我记事起,父亲对待自行车,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贩卖水果,贩卖蔬菜,直到后来当了民办教师,父亲始终都与那辆自行车形影不离。父亲是个极爱卫生的人。每天出门前,父亲都要对自行车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干净的布条裹起来,车子总被擦得锃亮。每晚归来后,父亲即使再累,也要把车子停放好,容不得半点丢三落四。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坐一下父亲的自行车。每逢上街,父亲总是在车梁上放一个儿童座椅,小心翼翼地用布条绑住,然后把我抱上去坐。母亲背着弟弟,坐在父亲的背后,父亲用力地骑着车。遇到路转弯或人多的地方,我就时不时按几下车铃,配合得非常默契,父亲夸我是个好帮手。一路上欢声笑语,留下了一路“叮铃铃”的脆响,我们一家子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我童年的记忆里总少不了父亲的自行车。

1994年6月,父亲换了第二辆车子,是村里唯一的嘉陵摩托车。

买摩托车并非件容易的事,当时镇上没得买,要到离家70多公里的县城。记得当时父亲是和他一朋友去买的,那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把县城回家必经的大桥淹没了,只好在县城过夜,等到江水消退才回来。那时候的通讯,并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回不了家也告诉不了家人。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只见爷爷急得在家里踱来踱去,生怕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父亲有什么闪失,一整夜都没有合过眼。

第二天中午,见到父亲骑着摩托车平安归来,爷爷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了下来,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父亲买到新车的消息,一经传开便全村沸腾。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闻讯赶来,里三层外三层,把我家院子围得水泄不通。男人好奇地摸了又摸新车,女人踮起脚跟来看,老人拄着拐杖看,孩子坐在其父亲肩膀上看。父亲开心地向大伙介绍着他心爱的摩托车,“与自行车相比,摩托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车头有专门的油箱,走路要燃烧汽油,可以入档或退档,不仅跑得快,还节省力气”。在众人的起哄下,只见父亲坐在摩托车上,双手扶着方向盘,右脚踩在打火棍上,随着轰轰的马达声响,一加油摩托车便“飞”了起来。孩子们跟在车子后面跑。村里人对父亲更是刮目相看。

最开心的还是我和弟弟,经常有机会坐父亲的摩托车上街。村里的孩子羡慕不已。父亲是个很顾家的男人。每当有空的时候,尤其是节假日人多时,父亲总是骑着他心爱的摩托车去搭客,挣一些钱帮补家用。记得那年除夕,父亲搭客搭得很晚才回来,回到家后把钱掏出来,我和弟弟抢着数,总共100多元。向来严肃的父亲也露出了笑脸,大年初一还给我和弟弟封了大利是。

1996年的夏天,父亲骑着摩托车到县城参加民师转正考试。那是父亲第三次参加这样的考试,也是父亲民师转正最后的一次机会,因为每一位民办教师只有三次机会。前两次都只因差0.5分留有遗憾,父亲十分看重这次考试。天还没亮,父亲就出发,比住在县城参加考试的人还早到考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一次考试中,父亲终于如愿以偿。由民办教师转为了正式的公办教师,父亲的工资改由财政发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转正不久后,父亲被调到离家差不多20公里的另一所小学任教导主任,母亲也得以在父亲的学校找到份工作。从家到小学,从小学到家,父亲经常骑着摩托车,搭着我们一家子,风里来雨里去。

2000年的秋天,由于教学成绩出色,父亲被提拔为校长。工作更忙了,但是,父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从未放松。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和弟弟因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被挑选到镇中心小学实验班进行重点培养。那时候的周末,父亲骑着摩托车搭着我们,奔跑在家校往返之间,我们和父亲分享学习收获,父亲也经常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记得每次把试考砸的时候,父亲总是帮助我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默默地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亲的摩托车一直承载着我那份温暖的记忆。记得那一次,通往镇上必经之路正在大修,又遇上瓢泼大雨,父亲边骑车边叮嘱我要紧紧抱住他,生怕车子打滑我跌倒。雨落在父亲的雨衣上打得啪啪响,雨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车子前进得十分缓慢,坐在背后的我能够感受到父亲这位老司机,当时使尽了“十八般武艺”,包括时不时用脚踩在泥泞的地面,宁愿弄脏自己的鞋也不愿意看到我受到半点伤害。在父亲小心翼翼的驾驶下,我才得以安全准时到达学校。当下车回望那一刻,父亲早已淋成了落汤鸡,我叫父亲早点回去换衣服,没想到父亲却挥手示意让我快点回教室。那一刻,我扭转头,眼泪却在簌簌地流。

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我和弟弟都是由父亲一手接送的,不像同龄人那样年纪小小,就要独自骑着自行车上学。每次坐在父亲的背后,便是我和父亲独处的美好时光。多少次,父亲把我送到车站,看着我上车,等我找到座位坐下后,透过那扇窗挥手示意,父亲才匆匆离去,消失在人群中。多少次,从镇上那个车站出发,又回到镇上那个车站,我已全然记不清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在和父亲的一次次目送中长大的,而父亲却是在一次次目送中老去,头发由乌黑光亮渐渐变成白发苍苍。

父亲的摩托车把我和弟弟送出了大山,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后来,我考上公务员,来到了城区工作。而弟弟则在广州的一家大型IT公司上班。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宽裕,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甜美。

2016年国庆节期间,父亲换了第三辆车子,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小轿车。

父亲买新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我的儿子。由于我和妻子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只好暂时把儿子留给父母亲帮带。生活条件好了,父亲见不惯孙子坐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像当年的我跟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就下定决心买辆小轿车搭孙子。父亲五十多岁了,买了新车才考驾照,这需要勇气,而且付出的心血要比年轻人多得多,不过父亲通过努力很快就考取了驾照,足见“大马”对“小马”的疼爱。父亲和儿子都属马,常以大小马相称。

其实,父亲可以更早些买到小轿车,但是他没有,一直都在为我着想,在儿子出生的第二年,二话不说就掏钱给我买了车。父亲就是父亲,行胜于言,给我最多感动。几个月后,儿子跟爷爷,比跟我还亲了,爱坐爷爷的车,不爱坐我的车。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一到,儿子就对父亲说:“爷爷,我们开车去玩,好吗?”父亲常常是有求必应,搭着母亲和儿子游山玩水。父亲对孙子,百般疼爱,却从不溺爱。

2020年的春天,妻子调回到了我工作所在的辖区教书。母亲也从老家出来帮我带儿子。我们在市区安居乐业。每逢周末的时候,不是我们开车回老家,就是父亲从老家开车出来,一家人团聚。父亲常说:“还是现在好!有辆车,开导航,去哪都方便。”

蓦然回首,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轿车,车子的不断更换,正是父亲奋斗的见证,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试想没有国家的发展进步,哪有普通老百姓的出行改善。如今,父亲的车子,已从艰难的岁月,驶进了美好的新时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