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我跟随单位到金秀开展交流学习。茂南和金秀是粤桂协作路上的好兄弟。在当地县委办的安排下,我有幸攀登了神往已久的圣堂山。
一
那天上午10时,天下着小雨,我们一行十多人,从金秀县城出发,驱车直奔圣堂山。圣堂山位于金秀的南部,距离县城45公里处,由7座海拔1600米以上巍峨奇异的群峰组成,方圆15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1979米,是大瑶山主峰、桂中第一高峰、广西第五高峰。
来到圣堂山脚下,山上烟雾缭绕,无法看到半山腰,更不用说看到圣堂峰了。经过防疫检查,车子沿着上山的路继续攀爬,时而缓时而急,翻山越岭,螺旋式向上前进。尽管开了雾灯,能见度还是很低,车子仿佛变成了一叶小舟,在云海里遨游。
路过大烈冲桥时,视野瞬间开阔,看见桥左边的山上有两道瀑布,分别从左右山谷飞流直下而形成。其声如奔雷,澎湃咆哮。其形宛如两道白练,挂于悬崖,飞花碎玉,雾气蒙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李白描写瀑布的诗句。与庐山瀑布相比,这里的瀑布更有自己的特点。当地人美其名曰“姐妹瀑布”。
二
中午11时30分,我们的车子终于到达了圣堂山庄。此处海拔1179米,是步行登山的入口处。下了车,我拿了瓶矿泉水,带上把黑色长柄雨伞,既可遮风挡雨,又可助力登山,一举两得轻松上阵。
大雾缭绕,古木峥嵘,鸟叫虫鸣。沿着湿漉漉的石阶,我拾阶而上,仿佛走进一座原始森林,就连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弥漫着大自然的清新。整个人都感到心旷神怡。时不时,有三五个下山者,迎面走来,擦肩而过。石阶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一些图文并茂的展板,我不仅从中了解到大瑶山、圣堂山等旅游景点信息,还感受到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茶山瑶、盘瑶、坳瑶、山子瑶和花蓝瑶等五个支系,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茶山瑶因住在茶山上而得名,盘瑶因信奉盘王而得名,坳瑶因瑶语“瑶”字的发音与汉语“坳”字相似而得名,山子瑶以佃耕山地为生而得名,花篮瑶因其妇女服饰皆有精美图案、色彩斑斓、极其艳丽而得名。不同支系有不同服饰,不同支系有不同文化底蕴,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瑶族人民都能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团结生活,呈现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活图景。
更有趣的是“爬楼”。茶山瑶房屋临街出均有吊脚楼伸出,楼旁边的小房间多为未出嫁的闺女住。晚上姑娘的心上人(小伙子)点着火把,来到楼下,从吊脚楼下面攀附而上,进入姑娘的房间对歌表达彼此爱慕之情。我想人世间最浪漫的事莫过如此了。
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嫁女”,而在金秀却听到“嫁郎”。嫁郎是盘俗最具特色的婚俗。男到女家不被歧视。婚后所生孩子可以跟父亲姓的,也可以跟母亲姓的,甚至还可以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姓的。这体现的正是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瑶医瑶药。瑶医药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和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奇的疗效、瑶族同胞利用大瑶山的药物资源,采取洗、刮、扎、刺、拔、药罐、点烧、内服、外敷等治疗方法治愈了许多常见及疑难顽症。瑶医药是群众健康长寿的有力保障。金秀长寿者众多,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
金秀因瑶族历史悠久,瑶族支系众多,民族风情丰富而被誉为“世界瑶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世界瑶都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并亲笔题写“瑶族之乡”。
三
穿梭于林间,游走于石阶,登上一座古石墙。据史料分析,这座雄伟壮观的古代石墙,是明朝后期震惊中外的大藤峡瑶民起义首领候大苟的继承人侯公丁,于万历年间率领瑶族义军营造的防御工事。看着这神秘的古石墙,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不禁深深为瑶族先辈反抗封建统治,寻求自由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如今,这里变成了两、三个士多店,为登山者提供憩息场所。
稍作休息,继续登山。看见小叶罗汉松,本以为是难得一见,没想到一路相随到山顶,一树成景、大饱眼福。叶短而密生,枝叶婆娑,苍古矫健,姿态动人。我从没见过如此密集繁多的小叶罗汉松,我也从没见过如此野生原始的小叶罗汉松。生长季节萌发新梢,其嫩绿新叶点缀于浓绿叶丛之间。罗汉松果实成熟后,果柄部分膨大,整体看酷似一枚罗汉而得名。一棵棵小叶罗汉松,顺着山势生长,婀娜中带着刚劲,不羁中透着雅致,如龙舞,如蛇缠,如飞瀑,如流岚。
翻越半山亭,再往上爬就看见天工石壁。云雾给石壁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云雾过后方识圣堂山真面目。这一堵如刀削的斧劈,高达百十丈的石壁,壁面陡峭,巍峨壮观。这天工造就的石壁,飞鸟也站不稳,猿猴也难攀越啊!摄影爱好者早已等候多时,只为捕捉一个精彩的镜头。
一路走过来,怪石嶙峋乃圣堂山一大奇观也。在这里,你看不到大海,但可以见到石海;你看不到猴子捞月,但可以见到石猴赏月。
圣堂山沟壑纵横,丹峰挺拔,朱崖壁立,棱角刚锐,有的像姜太公钓鱼,有的像雄狮熟睡,有的像蟒蛇出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柱擎天、砂岩峰林,无不让人拍手叫绝。
穿越圣堂走廊心惊胆战。开凿于绝壁之上,时而悬挂千仞峭壁,时而洞穿危石裂隙,时而跨越绝崖深渊。行走于近千米的栈道上,头上危石倒悬,脚下深渊莫测,就像杂技演员在万丈高空走钢丝,真可谓步步惊心、触目惊心。要是没有钢筋水泥浇灌的栏杆,无论如何也不敢走这段路,生怕一不小心就坠入万丈深渊。同行者有的说,走过这段石阶时,腿无意识变软。有的人唱起山歌来壮胆,那悠长的歌声在峡谷中回响,经久不息。
圣堂走廊有三重天然石门。受易经文化影响,分别用八卦中的“艮”“坎”“巽”来命名。当地人说,只要穿过分别代表“山”“水”“风”的三重石门,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吉祥和幸福。
四
走过圣堂走廊,我听见淙淙的流水声。循声望去,水从石缝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漫过长满青苔的石阶,形成一个小小的水窝,就像一个天然的洗脸盆,装满了一汪清澈见底的水。我迫不及待用双手捧起一瓢水敷脸。当这大自然的水接触肌肤的时候,那感觉怎是一个“爽”字了得!一洗登山疲劳,二洗尘世喧嚣,三洗灵魂皈依。
往上走,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有一种树高耸于林冠之上,树干高大,树冠伞形如华盖。当地人称之为“福建柏”。无论生长在丛林间,还是悬崖绝壁上,福建柏的树根都能够像雄鹰的爪子,深深地扎根大地,挺起不屈的胸膛,向阳而生、向上生长,擎起一把朝气蓬勃的大绿伞。这伟岸的身躯多么像当地男人挑起一个家的脊梁,给予人精神与力量,无不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福建柏下面小叶罗汉松和杜鹃树冠团团簇簇,与其他树木连成一片。整个林冠层看起来连绵起伏、密实有致,树冠下盘根错节、虬枝盘曲。
再往上走就是云梯了。越接近山顶,石阶越陡峭,越考验人的意志力。一路攀登,我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越走越慢,越走越吃力。“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对古人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越往后,拼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是“不到圣堂山顶非好汉”的韧劲。石阶两旁的杜鹃花开得正盛,雪白的花瓣,粉黄的花蕊,就像当地姑娘刚喝过小酒的脸蛋,那么可爱,那么迷人。争奇斗艳的杜鹃花,在圣堂山风中摇曳,似乎又在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人加油鼓劲。
在快到山顶的时候,我惊喜地看见不远处有棵造型独特的树。椭圆形的树冠,长轴14米,短轴7米,树高约7米,使得这株千年南方铁杉成为大瑶山的经典景观,成为金秀的一张名片,闻名遐迩。由于其生长环境海拔高,常年受大风影响,树干枝条为抗击自然力生长得弯曲飘逸,树冠也形成蝶形、伞盖形以减少风阻,这使整棵树看起来稳中生动、盘曲多姿,如鬼斧神工之作,被瑶山人民看作圣堂山的“树魂”,认为能够给人带来平安幸福,所以又被称为“平安树”。
五
下午14时26分,我终于登上了海拔1979米的圣堂山顶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对汪国真这句诗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在风和日丽的阳光照耀下,雕刻有朱红色的“圣堂山顶峰”这几个大字的石碑熠熠生辉。石碑背后是一座三层楼高的观景阁楼。游人纷纷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登上那座阁楼举目远眺,云雾像赶集似的从眼前飘过,不用到海南也能够看见,五指山渐次显露雄姿。近处漫山遍野都是杜鹃花的海洋。猴头杜鹃、心型杜鹃、华丽杜鹃、贵州杜鹃、瑶山杜鹃等竞相开放、肆意绽放,紫的、白的、红的、粉的、黄的,一团团一簇簇,那么热烈,那么绚烂,把山野间的绿色一点点填满。最神奇的莫过于猴头杜鹃。因其花色随开放时间变化而得名,含苞欲放时呈艳艳的桃红色,盛开后渐变成紫白,而后变淡紫、淡粉,凋零前为洁白或淡黄色。当地人又将其称之为“变色杜鹃”。
如今,怒放的花朵簇拥着占据了整个山峦,红胜朱丹,白如霏雪,紫若蒸霞,黄如鹅羽,瓣连着瓣,蕊靠着蕊,密密匝匝,引得蜂蝶翩翩起舞,天地间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浓墨丹青。谁能不惊叹于这五彩的奇迹?谁能不感动于这无声的喧嚣?谁又能不震撼于这醉人的美?圣堂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让游人仿佛走进人间仙境。那一刻,我愿作圣堂人,不愿作神仙。
圣堂山,大瑶山的骄子。奇松挺秀,怪石嶙峋,云海延绵,溪水爽人。人们称之为圣堂山“四绝”。夕阳西下,挥一挥手,我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一座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