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致宁的头像

致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3
分享

(一)

四月的清晨,清脆的鸟鸣将我带出梦乡。

拉开窗帘,有轨电车流线型的身姿从眼前划过,路旁新栽的行道树已经冒出新芽,对面的绿化带红绿相间,已是郁郁葱葱。这条路很是宽阔,中间是有轨电车的轨道,轨道两旁各有约三米宽的草坪,再往两旁是机动车道,一边三车道,再加上非机动车道和路肩,整个路宽超过了三十米。

四月的天很蓝,有几朵悠闲的云朵在缓缓而行,柏油路面洁净开阔,有轨车道绿绿葱葱,这是连通世界的经脉,将身处于小镇的人们带往四面八方,也将外面的世界带到小镇。

(二)

这一处原本没有路。

第一届三中全会一开过,我们就举家从遥远的水乡曲口搬到了这里——黄陵。黄陵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镇,隔着东荆河与黄陵遥遥相望的是军山镇,两个镇所辖有22个村,连通这两个镇走向外面的是一条101省道,仅仅两车道,在村落乡镇之间蜿蜒。八十年代初,父亲就在这条省道边给我们安了家,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车辆在门前交错而过,幼时的我时常倚在门前,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搭上远去的车辆,浪迹天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到我上初中时,镇子边上的一片农田里,突然就来了外形奇特的挖土机,突突突地就挖出了一条路,路一头连着省道,一头却通往山里,还没到硃山边就戛然而止了,而我就读的中学就靠在山边,于是,我们不再每天穿过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去学校,而开始走“大路”。说它是大路,其实也只有两车道那么宽吧,开始挖出来全部是黄土,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拖了一些碎石铺上了,父亲念叨说“要修新公路啦!以后会四通八达的。”但此后修路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就停顿了,1988年父亲因车祸离去了,临了也没看到新公路。

(三)

1989年我去了县城念高中,因父亲早逝,为了生计母亲也出外打工了,兄弟姐妹相继地沿着101省道走向外面,家成了一座空空的房子。

此后在外几近二十年,只有大姐毕业后分配到军山镇,她在那里成家立业,我才有机会在去看她的途中偶尔经过黄陵。

从市区到黄陵的大巴总是挤到爆满,破旧的车厢里塞满了各种赶到市里做小买卖的商贾小贩,车厢里弥漫着菜市的丰富味道,随处堆放的货物,拥塞到无处插脚,一路摇摇晃晃也不用害怕摔倒,因为倒也无处可倒了。有时候不想挤大巴,就从市内武汉关码头坐船,沿长江朔流而上,到军山码头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路轻摇慢晃,倒是自在。只是到了冬季,那船四体透风,滋味就不太好受了。

家中无人便没了牵挂,每逢节假日,就到大姐家中小聚。时间按部就班的前行,黄陵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92年左右,那条碎石路终于变成了两车道水泥路,延伸到硃山边绕过去,与318国道连通,将原来去市区要绕的一个大夹角直接剪去了,大大缩短了去市区的路程。再后来,听说黄陵划归经济开发区了,这条道由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只是路两旁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依然漆黑一片。

(四)

几十年的变迁,我们兄弟姐妹都相继在外成家,没有父辈的依靠,我们就像飘零的蒲公英一样在外落地生根,但没有故乡的根脉,我们都只是异乡人,就算年深日久,也难把他乡作故乡 。故乡是同父辈先祖一同生活过的地方,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她不单单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家族血脉流淌的精神所在。虽然我们并不是在黄陵土生土长的,但在那里有父亲千辛万苦为我们安下的家,由于他的溘然长逝,时空一度好像是停留在了那一刻,好像我那慈祥的老父亲永远停留在那了,老屋虽已是空空然,但他的魂灵却还在守望着我们。于是,黄陵成了我们几姊妹公认的故乡。每每路过,总忍不住透过车窗眺望,一日一日破败着的老屋,隔壁左右的邻里街坊,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亲切,好像飘零的心有了可以栖息的所在,若是偶尔看到熟人说上两句,那质朴的乡音更是令人莫名的欢欣鼓舞。

或许是过早的经历了家庭的离散,对于故乡的渴念愈久弥深。记得有一年春节除夕夜,我和哥哥弟弟一起吃完年夜饭(我们那时都住在汉口),突然有人提议到老家去出勤吧(在我们当地除夕夜零点时放爆竹叫出勤)!于是一行人从市内驱车返乡,除夕的街道异常安静,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机前团圆欢聚,而我们怀揣着故乡一路昂扬。到达老屋还没到零点,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到来,随着四周鞭炮声渐次响起,我们也在屋前点燃了爆竹。谁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沉默不语的老屋,好像父亲就在那里, 这轰鸣的爆竹里满是我们的思恋,它四散飞溅,在空气中弥散。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当年倚着门框,向往着有朝一日浪迹天涯的女孩,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时隔多年,天涯不是家呀!

(五)

2008年,在父亲去世二十年后,我终于回来了!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在外十九年,历经变换波折,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里流离辗转,但最终“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带着儿子以及哥哥一家回到了黄陵。7月的夏夜,凌晨两点多,收拾了整整两天的满满两大卡车的家什杂物,弟弟开着车在前面引路,真有点浩浩汤汤的感觉。夜色下的城市绚烂寂静,没有谁为我们送行,明早城市会一如既往的喧嚣,就像我们不曾来过。

回乡后一年我住进了离老屋不远的还建小区里,小区前面就是这条当年开辟出来的大路,我一天天看着它从四车道的水泥路,慢慢华丽转身,变宽变美,2017年有轨电车翩然而至,今天的小镇人想去哪里便可即刻启程。三十几年前父亲的预言在今天终于实现了!

一晃回乡十年了,这中间儿子从初中到大学,而我每天规律地上下班平平淡淡。回乡后的一切好像都是新的,每天看太阳缓缓东升,听小鸟自在的鸣唱,上班途中一路赏花赏草,从迎春到桃花到腊梅,四季在这里充满魅惑色彩,漂泊的心再无跌宕,故乡日新月异的美随时光呈现。全新的规划加速了这种美的构建,几年的时间里,22个村全面拆迁,村民住进了高规格设计建设的还建小区,那环境决不输给任何一个商品楼社区,配套物业全免费,小区绿化全达标,这里要建成全智能化的智慧生态城。

 站在窗前,看着路上车来车往,蓝天白云,绿树婆娑,花影烂漫,沉寂了几十年的小镇已然苏醒,少年时代曾经向往的世界赫然就在眼前!是啊,没有谁会拱手给我们一个新世界,也无需到处去找寻,唯有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才能开辟出属于我们的康庄大道。如今智慧生态城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那宽阔洁净的大路是向世界伸出的臂膀,迎接着四面八方的人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