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还专门著文赞之。我也爱自己的家乡,也算是半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所以也一直想写一篇豆腐块之类的以赞之。但是N年以来,我始终都是处于无法下笔的状态。究其原因,虽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翻遍整个中华词典,竟然难以从中寻觅出几个真正能够精准形容家乡之美的词语。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一个拥有3000多万人口的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一颗镶嵌在大山大河之间的璀璨明珠,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新的魔幻之都……
一
重庆,简称渝或巴,北宋崇宁元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时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重庆既以“山城”、“江城”著称,又以“雾都”、“桥都”、“陪都”扬名。
重庆是“山城”。重庆“山城”这一别称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闻名遐迩了。重庆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占76%。平行岭、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武陵山、大娄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山脉,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像仙女,像宝剑,像驼峰,像宅门,像卧佛,像长蛇……正是这些数量众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为重庆构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铁山坪、歌乐山、缙云山、南山更是像慈祥的母亲,把重庆主城紧紧地拥在怀里,倾情宠爱着,尽心护佑着。重庆人民依山取势,建造房屋、修筑道路、架设桥梁,一幢幢巧夺天工的建筑,一条条蜿蜒盘旋的道路,一座座造型精美的桥梁,是那么错落有致,又是那么完美融合,人们出行不是爬坡就是上坎,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清末名臣张之洞观重庆主城之磅礴气势后,大为惊叹之“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也许是上天对重庆的格外恩宠和眷顾,重庆版图逆时针旋转135度后竟然就是一个漂亮的“山”字!
重庆是“江城”。在我国,拥有“江城”这一别称的城市很多,但重庆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第一江城”。重庆境内,水系发达,江河纵横,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阿蓬江、小江、大宁河、汤溪河、酉水河等大大小小的江流遍布于重庆的每个角落。滚滚长江和清澈见底的嘉陵江更是宛如两条蛟龙盘旋于重庆主城的中间,并至朝天门汇合,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旋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景观,其气势犹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成为重庆主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江在这里与嘉陵江交汇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汇入东海,长江重庆段也因此成为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极为重要的黄金水段。据史料记载,重庆主城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定为巴国的国都,称之为“江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江州”。显而易见,重庆享有“中国第一江城”这一美誉确属实至名归。
重庆是“雾都”。重庆多雾是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重庆河谷地形多,水气不容易散开,很容易形成雾。重庆年平均雾日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更是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每到冬季的清晨,雾就像仙女一般降临重庆,她们婀娜多姿,她们千娇百媚,她们风情万种,翻滚着,飞腾着,追逐着,舒展着,数不胜数的树木都被雾盖上了一层棉被,远处的山峰也没入雾中,山上的高楼也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大街上,几米之外,只能听见人的声音,看不清人的脸;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辆都提着“红灯笼”,缓缓前行……整个清晨,因有了雾而朦朦胧胧,因有了雾而如梦如幻,因有了雾而如诗如画。重庆雾之美妙、之壮观、之奇绝,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连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也为之写过一篇优美的《雾之美》。
重庆是“桥都”。曾几何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今的重庆,大大小小的江流上矗立着一座座雄伟的大桥,使天堑真正变成了通途。截至2018年底,重庆建成和在建桥梁有1.4万座,其中城市桥梁2000余座,城市跨江特大桥38座。重庆桥梁创造了17项世界之最,其中有8项是在建时的世界之最,有9项至今保持了世界之最的纪录。重庆主城的长江和嘉陵江上就有几十座大桥,如朝天门大桥、嘉陵江大桥、菜园坝大桥、黄花园大桥、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和双碑大桥等。每一座大桥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的似张开的弓箭,有的似横跨的彩虹,有的似仰卧的巨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一座座造型奇特的大桥上面的霓虹灯都亮起来了,灯火辉煌,绚丽多彩,像一条条色彩斑斓的彩带,倒映在江面,形成一幅幅绝美的夜画,为重庆主城增添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重庆的桥梁,既是重庆人民勤劳与智慧的展示,更是重庆腾飞的象征和保障。2005年,重庆因桥梁数量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多样化、影响力强,被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唯一的“桥都”。
重庆是“陪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40年9月6日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成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自然而然,重庆也就成了日军的“眼中钉”。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威逼中国政府屈膝求和,实现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美梦,在无法进行地面进攻的情况下,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地域之广泛、轰炸之频繁、死伤之惨重,罄竹难书。虽历经狂轰乱炸,满目疮痍,但正如抗战中的中国军民一样,这座城市永远也不会向苦难低头,永远也不会服输,永远也不会屈服,反而在炮弹的洗礼中,更加激发出坚韧的抗战意志和抗战决心,直到抗战结束,日本人也未踏进重庆半步。有人曾这样评价当时的重庆:“所有的中国人注视着它,所有的中国人向往着它,这是我们无可再退的堡垒,这是我们的耶路撒冷。”重庆在抗战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屈的决心和毅力,无不令世界动容,成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二
“重庆三美”:美景、美食和美女,是重庆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
重庆美景如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重庆灯火辉煌。”“不览山城夜景,不算到重庆。”作为“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重庆美景自然首推重庆主城夜景。重庆主城夜景号称“价值百万美元的夜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重庆主城就被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万家灯火和闪烁的霓虹点缀得梦幻又璀璨,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分不清哪里是天上的星星,哪里是人间的灯火,抑或是天上的星星跌入了人间,人间的灯火也绽放在星空;长江和嘉陵江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如同千万只美丽迷人的精灵在江上翩翩起舞;被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更像一艘威武雄壮的舰艇,以朝天门为船头,行驶在两江之上,穿越在灯海星汉之中。两江与四岸相衬,霓虹在江面倒映,车船在星河流彩,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令人犹如置身诗境梦乡一般。除了主城夜景,重庆甲天下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既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自然景色,也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如: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云阳龙缸,“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的酉阳桃花源,“中国西部百慕大”万盛黑山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江津四面山,“世界鬼城”丰都,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的“诗城”奉节白帝城,“巴蜀胜景、文藻胜地”云阳张飞庙,国内最火网红景点洪崖洞,千年古镇磁器口,貂蝉般出尘脱俗的东温泉、西施般眉目如画的西温泉、昭君般至真至纯的南温泉、贵妃般华贵典雅的北温泉……截至2018年1月,重庆已有A级景区224个,其中5A级、4A级、3A级景区分别达到8个、85个、 77个之多。2015年5月,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庆名列第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
重庆美食如嫣。重庆是全国闻名的美食胜地,是吃货们的天堂。重庆美食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火锅、重庆小面、山城小汤圆、辣子鸡、毛血旺、菊花酥、叉烧包子、豆花、酸辣粉、烤脑花、抄手、鸡杂、磁器口麻花、泉水鸡、水煮鱼更是重庆的经典美食。尤其是天下闻名的火锅,麻辣嫩鲜香,“引无数食客竞折腰”。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严寒酷暑,无论是中午晚上,重庆的大街小巷都飘散着浓浓的火锅味。值得一提的是,重庆火锅虽然如此香浓,但吃完后衣服和头发上却鲜少留有味道。重庆火锅活脱脱地展示了重庆人率真和火辣辣的性格,它香飘四海,不知醉了多少人! 2007年3月,重庆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如果到了重庆不吃火锅,那就等于没有来过重庆。重庆小面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火锅。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重庆小面拍了一部纪录片《嘿,小面》。重庆小面品种丰富,富于变化,尤以“麻辣当先,面条劲道”最为出彩。每天清晨,重庆大街小巷的面摊格外红火,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不论身世,不论地位,无论是美女还是西装革履的绅士,这个时候也都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三下五除二就会把一碗小面美滋滋的享用干净。山城小汤圆小巧玲珑,白如玉珠,皮薄透明,隐约的还可以看见馅心,香甜滋软,让人不忍心下口但又无法抵挡其美味。一盘配着红彤彤辣椒的辣子鸡,再撒上一把芝麻,吃起来鸡肉外酥里嫩,辣中带着香,香中带着麻,那感觉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重庆美女如馐。很早以前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到了广州觉得钱少,到了北京觉得官小,到了重庆嫌弃老婆娶得早。”重庆有山有水,灵气十足,它用那逆天的梯坎、澄澈的江水和如梦如幻的浓雾滋养了万千美女,成为重庆一道永不褪色的迷人的风景线!重庆美女之美,不仅在于她们拥有性感纤细的腰身、白皙修长的美腿和吹弹可破的肌肤,还在于她们火辣的性格,这样的性格让她们敢露、敢穿、能穿、会穿,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她们依然“只要气质不要温度”,依然丝袜配短裙,各种潮衣加身,始终把自己立在时尚潮流的浪尖上,前卫而不失高雅,奔放而不落俗套,热辣而不失内涵。重庆男人都以生长在这个四季美女如云的城市而倍感自豪和幸福,也让所有到重庆来的外地女人惊羡不已,更是让外地男人流连忘返。重庆美女不仅美,而且还非常之多!无论是在繁华的商业街,还是在宁静的校园,抑或是远离尘嚣的乡村,都随处可见重庆美女的身影。2017年全国十大美女城市排行榜显示,重庆以24.25%的美女比例高居榜单第一名。
美景、美食、美女三张名片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使重庆充满了强烈的立体感、节奏感和流动感:清晨迷雾中的朝天门,经典地标解放碑、现实版千与千寻洪崖洞、飞越长江的索道,穿楼而过的轻轨,宛如迷宫的立交桥,可刷公交卡的电梯,火辣标致的美女,诙谐直爽的方言,流光溢彩的夜景……更是将这座城市打扮成了魔幻气质爆棚的“8D重庆”,一跃成为人见人爱、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有网友甚至还拿重庆与东方魔都上海进行比较,称论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的魔幻,重庆皆优于上海,重庆若排第二,恐怕全国没有哪座城市敢称第一,从而认定重庆是比上海更为魔幻的魔都。
三
勤劳勇敢、热情善良、淳朴豪爽、顽强坚韧、宽容奉献的重庆人民,先后在巴渝大地孕育、传承和弘扬了“五大精神”,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脊梁,是这座城市真正的名片。
一是巴蔓子精神。重庆是一座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城市,古代巴人长期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使他们浑身上下都流露出一股敢闯敢拼的气质,散发着一种独特迷人的野性与躁动,因此巴人一直以勇猛、尚武、善战而著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所记载的就是巴人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的战斗场景。战国时期,巴国内乱,国君受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向楚国国君求援,并许巴国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后楚国使臣来求践约,巴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东晋史学家常璩对巴蔓子的壮烈行为深为敬佩:“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千百年来,巴蔓子“刎首留城、忠信两全”的英雄故事在巴渝大地广为传颂,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忠诚、忠义、忠信、忠勇以及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感染着世世代代的重庆人民,已经成为重庆人民的精神象征。
二是抗战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为了民族大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涌现出了大量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的感人场面。包括不少重庆籍将士的川军抱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激昂血性,在装备极其简陋的情形下,怀揣血书抬着棺材出川抗战,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他们坚韧顽强,骁勇善战,战绩卓著,让敌人闻风丧胆,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几十万川军将士也因此战死沙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作为战时大后方,重庆人民还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他们冒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正是重庆人民在抗战中将民族利益视为高于一切,勇于奉献,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不朽精神为我国的抗日战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血长城,阻挡了日本妄图灭亡我国的步伐,并赢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重庆人民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了独特的抗战精神。
三是红岩精神。1939年,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工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在重庆组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红岩嘴13号、周公馆所在地曾家岩50号、新华日报总馆所在地虎头岩,被誉为“红色三岩”。南方局既处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也置身国统区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时刻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长期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形成了代表成熟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红岩精神。就是在这里,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满含悲愤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挥笔写下了举世闻名的“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将蒋介石集团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在全国人民的眼皮子底下;就是在这里,负责八路军办事处财务工作的董必武因有一次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开支平不了,不顾工作人员的反对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就是在这里,渣滓洞、白公馆内的革命先烈们即使身陷囹圄,也将刑讯逼供视为“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并在临刑前还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狱中八条”……1985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
四是三峡移民精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动工,百万三峡移民成了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三峡移民看重庆”,重庆作为三峡移民任务最重的城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面对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广大三峡移民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以个人、家庭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高度政治觉悟和舍家报国的高尚情操,“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毅然决然地抛家舍业、别乡离土,不讲“价钱”,不言回报,没有豪言壮语。面对后靠以后的新环境,面对外迁以后的新家园,面对现实生活的新变化,他们没有消沉,没有抱怨,没有坐等,而是坚定信心,积极进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自力更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移山填谷打造新家,转变观念开创新业,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凯歌。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保证,铸就着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凝聚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
五是棒棒精神。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出门即爬坡,下船就上坎”的特殊地形和港口经济,导致搬运东西成为难题,需要大量的搬运工,“棒棒”应运而生。一根棒棒、一捆绳子就是“棒棒”的全部劳动工具。他们活跃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无所不搬,大到家电家具,小到青菜豆腐,只要谈定价格,喊一声“走起”,挑上即走。“棒棒”是重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他们为重庆人民提供着方便和实惠的服务,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喧嚣,而且他们凭借肩挑背扛,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棒棒”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发生在长江上的“中国敦刻尔顿大撤退”,就是成千上万的“棒棒”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与民生公司船队一起,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一根棒棒,一捆绳子,爬坡上坎,挑挑抬抬,“棒棒”用自己的肩膀,挑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抬出了抗战时期的伟大壮举,挑出了重庆美好的未来,也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2014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万州考察时,饱含深情地称赞“棒棒”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这种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巴蔓子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棒棒精神”,是重庆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团结和激励重庆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重庆人民正是基于此,牢牢抓住重庆直辖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起直追,短短20余年的时间就让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美好生活指数,重庆入选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这就是我的家乡,被誉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它的美,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尽道不完。我之前一直自诩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尚未达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也应有学富两车、才高四斗的水平,故而此次动笔前自信满满地认为即便是从中华词典中寻觅不出几个真正能够精准形容重庆之美的词语,自己也可仿效一代女皇武则天取名而造“曌”字那样斗胆造出几个词语,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从落笔到停笔,虽拉拉杂杂堆砌了近八千字,但仍然连一个令自己稍加满意的词语也没有造出来。既然从词典中无法寻觅,自己也无法造出,那么就只有落入俗套用一句平庸的话来作为此次停笔的理由吧:重庆之美,小美于景,大美于人,祝美丽重庆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