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很斯文少言寡语的人,小时候,对父亲并不感到亲近,因为父亲很少和我讲话,那时我家住在大院里,一到傍晚时,就聚集很多小伙伴在大院门口玩,别的小朋友的爸爸下班路过时,都与自己的孩子打招呼。而我爸路过时,就像没看见我一样,尽管我喊他,或故意往爸爸的视线里移动,可是爸爸骑着自行车还是不停,头也不回,每当这时我就很难过。所以平时也就与父亲离之有距,很少接近父亲。亲戚朋友都说父亲很个性。我当时也不懂什么是个性,渐渐地与父亲很少说话,也就疏远许多。
我八岁上小学一年级,这一年的寒假里,我生病发烧了,正是傍晚时高烧很重,躺在床上烧的昏昏沉沉的,无论母亲怎样叫我,我听见了可就是无力回应。我隐约听到母亲对父亲说:这额头都烫手,父亲从凳子上猛地站起来,凳子发出叮当的响声…我被父亲背起来往医院走,说是走,那简直就是跑。父亲个子高,腿也长,大步流星地跑着,母亲在后面跟不上,落后了很远。
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父亲,我在他宽阔的背上,感觉到了爸爸后背的伟岸、结实、可靠、安全。昏昏沉沉中感到了一种温暖和力量支持我…
到了医院,医生用听诊器左听右听,爸爸在一边说:大夫这孩子烧的太重,给打点滴吧!医生慢条斯理地说,需要打静点,你不要求也要用点滴。因为当时只有重病人才能用静脉点滴,一般只用肌肉注射,很少用点滴。
当护士给我扎上点滴后,爸爸一直坐在床边的木凳上看着我,一直到打完点滴,母亲摸摸我的额头,发现我出汗了,便高兴地说:退了,退烧了。爸爸从凳子上站起来,在病房里来回走动,走了一会,便斜着依在我的床角睡了。
多少年后,回忆起当时爸爸在床角上睡着了,完全是因为我高烧退了,他心里轻松了,同时也是太累了。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父爱是无言的,深沉而厚重!
我中学毕业那年,要去农村劳动,母亲怕农村冷,特意为我制作了很厚的棉被,捆好的大行李我左搬一下右搬一下,试了几次,觉得我很难搬起来。心里想明天如何扛到学校呢!母亲在一边叮嘱着,到农村干活要注意安全。父亲一言不发,吸着烟又是在屋里来回踱步。
第二天早上,我要走了刚把书包背上,转身一看爸爸把行李搬上自行车,向大门外走去,我只好挥手向母亲告别,随后跟着父亲向学校走去。学校操场上停着几辆大解放汽车,每班一辆,行李搬上车,父亲看看我没说什么,便向校门口走去,爸爸要上班,我想。我们上了车,男同学都站在前面,女生都坐在后面的行李上,汽车缓缓的开动了,当车开到校门口拐弯时,我突然发现爸爸就站在校门口的旁边看着我,我也看见了爸爸,爸爸向我招了一下手,顿时我的泪水管不住了,爸爸目送着我,车越开越远了,爸爸的身影也渐渐看不清了。我哭的抽泣着,带队老师说:你这位同学,跟林黛玉似的,没到农村就哭上了,到农村让你哭的事情多了。我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内心里的感觉是那样复杂,爸爸在牵挂着我,惦记着我。这一次,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爸爸。
爸爸是沉稳的,他的爱不同母亲那样无微不至。父亲是坚强的,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不能有一刻的松懈,他要养家,他要工作,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
多少年后,我在人生的路上逐渐成熟,回忆起往事时,更多的是从新审视年少时朦胧的认知。人的成长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身体上的成长,另一种很重要,那就是思想和认知上的成熟,它包括认识世界和内心修养以及道德上的完美培养。人在少年时代对父母多是依赖或许是叛逆,当你成熟以后往往会重新认识过去,纠正错误的理解,这时你的内疚或惭愧感占据心头。
在我工作以后,父亲依然如故,从不主动和我讲话,可我对父亲的偏见理解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我离开家的那段日子里,父亲在闲暇之余特别爱看我写东西的底稿,而且把稿子整理的很整洁,按着写稿的年月日先后顺序,并放在床头。母亲说你爸在想你的时候就看这些稿纸,我听后,心里沉沉的。
父亲对我的爱似山,厚重沉稳,从不张扬。父爱又似平静的海面,没有狂风不会掀起巨大的浪花。父爱好似广阔的蓝天,你不仰目观望,很难体会到他的蔚蓝。我想,用我的一生去认识父亲,都难以读懂父亲那深沉伟大的爱。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很斯文少言寡语的人,小时候,对父亲并不感到亲近,因为父亲很少和我讲话,那时我家住在大院里,一到傍晚时,就聚集很多小伙伴在大院门口玩,别的小朋友的爸爸下班路过时,都与自己的孩子打招呼。而我爸路过时,就像没看见我一样,尽管我喊他,或故意往爸爸的视线里移动,可是爸爸骑着自行车还是不停,头也不回,每当这时我就很难过。所以平时也就与父亲离之有距,很少接近父亲。亲戚朋友都说父亲很个性。我当时也不懂什么是个性,渐渐地与父亲很少说话,也就疏远许多。
我八岁上小学一年级,这一年的寒假里,我生病发烧了,正是傍晚时高烧很重,躺在床上烧的昏昏沉沉的,无论母亲怎样叫我,我听见了可就是无力回应。我隐约听到母亲对父亲说:这额头都烫手,父亲从凳子上猛地站起来,凳子发出叮当的响声…我被父亲背起来往医院走,说是走,那简直就是跑。父亲个子高,腿也长,大步流星地跑着,母亲在后面跟不上,落后了很远。
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父亲,我在他宽阔的背上,感觉到了爸爸后背的伟岸、结实、可靠、安全。昏昏沉沉中感到了一种温暖和力量支持我…
到了医院,医生用听诊器左听右听,爸爸在一边说:大夫这孩子烧的太重,给打点滴吧!医生慢条斯理地说,需要打静点,你不要求也要用点滴。因为当时只有重病人才能用静脉点滴,一般只用肌肉注射,很少用点滴。
当护士给我扎上点滴后,爸爸一直坐在床边的木凳上看着我,一直到打完点滴,母亲摸摸我的额头,发现我出汗了,便高兴地说:退了,退烧了。爸爸从凳子上站起来,在病房里来回走动,走了一会,便斜着依在我的床角睡了。
多少年后,回忆起当时爸爸在床角上睡着了,完全是因为我高烧退了,他心里轻松了,同时也是太累了。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父爱是无言的,深沉而厚重!
我中学毕业那年,要去农村劳动,母亲怕农村冷,特意为我制作了很厚的棉被,捆好的大行李我左搬一下右搬一下,试了几次,觉得我很难搬起来。心里想明天如何扛到学校呢!母亲在一边叮嘱着,到农村干活要注意安全。父亲一言不发,吸着烟又是在屋里来回踱步。
第二天早上,我要走了刚把书包背上,转身一看爸爸把行李搬上自行车,向大门外走去,我只好挥手向母亲告别,随后跟着父亲向学校走去。学校操场上停着几辆大解放汽车,每班一辆,行李搬上车,父亲看看我没说什么,便向校门口走去,爸爸要上班,我想。我们上了车,男同学都站在前面,女生都坐在后面的行李上,汽车缓缓的开动了,当车开到校门口拐弯时,我突然发现爸爸就站在校门口的旁边看着我,我也看见了爸爸,爸爸向我招了一下手,顿时我的泪水管不住了,爸爸目送着我,车越开越远了,爸爸的身影也渐渐看不清了。我哭的抽泣着,带队老师说:你这位同学,跟林黛玉似的,没到农村就哭上了,到农村让你哭的事情多了。我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内心里的感觉是那样复杂,爸爸在牵挂着我,惦记着我。这一次,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爸爸。
爸爸是沉稳的,他的爱不同母亲那样无微不至。父亲是坚强的,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不能有一刻的松懈,他要养家,他要工作,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
多少年后,我在人生的路上逐渐成熟,回忆起往事时,更多的是从新审视年少时朦胧的认知。人的成长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身体上的成长,另一种很重要,那就是思想和认知上的成熟,它包括认识世界和内心修养以及道德上的完美培养。人在少年时代对父母多是依赖或许是叛逆,当你成熟以后往往会重新认识过去,纠正错误的理解,这时你的内疚或惭愧感占据心头。
在我工作以后,父亲依然如故,从不主动和我讲话,可我对父亲的偏见理解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我离开家的那段日子里,父亲在闲暇之余特别爱看我写东西的底稿,而且把稿子整理的很整洁,按着写稿的年月日先后顺序,并放在床头。母亲说你爸在想你的时候就看这些稿纸,我听后,心里沉沉的。
父亲对我的爱似山,厚重沉稳,从不张扬。父爱又似平静的海面,没有狂风不会掀起巨大的浪花。父爱好似广阔的蓝天,你不仰目观望,很难体会到他的蔚蓝。我想,用我的一生去认识父亲,都难以读懂父亲那深沉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