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12
分享

捣年糕

儿时,最令人期待的是过年了。而年前的捣年糕,更是令人雀跃的事情了。大人们充满了对来年的希冀,小伙伴们渴望着一饱口福,让小村庄洋溢着年关的浓浓温馨与快乐。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我们刚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还处于物质比较贫乏之中。过春节了,大人们会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与粮食用来购买年货和捣年糕,还出栏猪、羊与宰杀鸡、鸭等,烧成一盆盆的猪肉冻、鸡冻,让全家人过一个热热闹闹、丰丰富富的节日。

那时的春节,让人感到是在真正的过节。家家户户掸新搞卫生,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大人们说,要把一年的悔气扫地出门,迎接财神爷驾临。前村后村已杀猪宰羊,那猪杂、羊杂已一碗碗的分到四邻八舍。朱家小书生已在为大家写春联了,贴上对联过节的气氛更红火了。

尤其,过年捣年糕最令人兴奋,那家家户户捣年糕的气氛最有年味儿。我在这家抓一块刚出笼的糕粉,那香喷喷的米香令人垂涎;在那一家帮助大人捶几下,拿一支小年糕在手感受节日的来临。还有,时不时的一声鞭炮声,更为小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捣年糕,是我国春节时民间传统习俗。虽然南方与北方捣年糕的方式、模样不大一样,但其含义是一样的。据考证,捣年糕最早源于春秋时期。民间传说:吴国大将伍子胥见吴王整天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预知国难即将来临。为了预防万一,他下令百姓以糯米制成砖状埋于城墙的地下。后来,吴、越暴发战争后,吴被越围困。随后,吴城陷入断粮后的困局,全靠这些预先留存的糯米砖救助了全城百姓。从此,百姓以做糯米砖状的年糕来纪念伍子胥。这一传统沿袭至今,成了中华民族春节传统习俗与文化的一部分。

后来,百姓又赋予年糕新的寓意,寄希望于来年生活“年年高”,也企盼来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收成。所以,每当岁末年关,随着此起彼伏的捣年糕的声音,家家户户弥漫着稻米的浓浓香味,让朴实农民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说起捣年糕,其实工艺也挺多的。首先,要选好米、磨成粉。然后,是打糕粉,把米粉和上适量的水打成糕粉;接着用蒸笼把糕粉蒸熟。接下来就是捣糕团,这是个力气活,一笼捣下来,要几个人轮番上去。捣年糕也算技术活,一个捣着,另外一个人要在石磓高举的时候翻着糕团,并给石磓抹点水,两个人要配合密切,才能事倍功半。我有事也会上去捣几下,没多长时间就满头大汗就歇菜了。最后,就是捏年糕了。这一道工序我们小孩子就拿手了,把捏年糕变成了玩泥巴般,时不时地被大人一个轻轻的“后颈刮”。年糕用手砸出来的就简单的一支支了,如果用模具压出来就漂亮多了,有吉祥的祝福词,有财神送宝的图画等。

捣年糕,寄托着一年辛劳的农家的希冀,也传承着千年中华民俗文化的特色。至今,在我的记忆里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我的味蕾上仿佛还跳跃着年糕的清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