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并不是贵族与富人独享的生活。
人们喜爱音乐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那怕你贫穷潦倒也不会改变。
当我们走进这金碧辉煌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时,被这音乐的殿堂所深深的吸引。这种专业性很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音乐厅,在我国各大城市中还是少之又少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音乐事业发展的差距,以及满足人们文化艺术生活的紧迫感。
“我想在高级的音乐殿堂听一场音乐会,这一等就等了四十年了,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老陈感慨地说。
“是的,是的!”我点了点头。
他接着说:“年青时没读几年书,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但是,就是喜欢音乐,后来就到乡镇文化站工作。为了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自己还学会了吹、拉、弾、唱,成了一个多面手。”
“看你五大三粗的样子,想不到还很有音乐细胞呢!”我笑着说。
老陈的话,也打开了我的记忆。记得儿时上小学音乐课时,师范学校毕业的音乐老师,在那架破旧不堪的风琴前,时常被患了哮喘病般的音调而气的皱眉头。也记得由于自己喜欢唱歌而被老师点名站起来为同学们领唱,一首“少先队员之歌”的无伴奏演唱还是挺标准的。
这次专门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感受一下这座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音乐方面更是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的“音乐之都”的浓厚氛围。特别令人瞩目的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由顶级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新年的欢乐、幸福、文明的气氛与充满希望、和平、进步的期盼。
这座城市,曾经拥有被人们称为古典音乐“三杰”的伟大音乐家。即“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乐圣”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还有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等。他们都在维也纳生活、创作过,以巨人的肩膀撑起了维也纳“音乐之都”这爿天地。
当然,生活条件的不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会不同。当我生活在物质与精神条件还比较贫乏的年代,对乡村文化的追求就简单多了。那时,能在农村的晒谷场上看一场电影,在宫祠欣赏一场社戏、听一场温州鼓词,就非常心满意足了。
晚8点,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一场莫扎特交响乐演奏盛宴正式开始,全场一片寂静,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第一声乐曲的响起。
对中国大叔、大妈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中国的戏剧,夠热闹。这样安安静静的听完莫扎特交响乐演奏音乐会,还是感到有点不太适应。
但是,“金色大厅”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虽然我们的音乐素养还不高,总要慢慢培养懂得欣赏高雅的艺术的素养。
过去,自己对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也并不太注意。第一到维也纳时也没想到去听一场音乐会会。
音乐,是人们把物质追求向精神追求转变的桥梁。有利于培养人的高尚情操,也有利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两个小时安安静静的坐着,那怕是鸭听打雷不懂,还是挺能磨练人的意志的。
一曲终了,“金色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高雅的场所、聆听高雅的音乐,我也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