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隐藏在天山深处的古城,伊犁河从山谷中蜿蜒而过,滋润着这片森林、草原和田野。
这是一座沉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边陲小镇,承担着守卫国之疆土的重任。
这是一座让中华民族一批能人贤士为之奋斗的地方,默默地闪烁着珍珠般的光芒。
这就是历史上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内地与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中心。
据史料介绍,早在乾隆年间,清廷派兵平定了西域。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乾隆皇帝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治理新疆事务。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维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
现在,惠远古城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镇。农牧业发达,环境优美,可称“塞上江南”。
古城地处伊犁河北岸,北部与果子沟春秋草场相连,南临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县隔河相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远远眺望伊犁河谷,萨尔布拉克河、肖尔布拉克河、伊犁河交织汇流,为这片土地输入了生命的源泉。
夏的六月,伊犁河谷一派天山特有的秀丽风光。当你赶上薰衣草盛开的时候,那紫色的精灵在眼前跳跃,好像自己又到了普罗旺斯那样。而最令人激动的不是那汹涌澎湃的紫色花海,而是你静静地站在熏衣草之间,随着微风一阵阵扑面而来的香气。那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香,时而直穿脑门,让你好似沉浸在醇厚的美酒与花香之中;时而在四周弥漫着淡雅忧郁的氖围,有种沁入心肺的迷茫。
走进恵远古城,我在城中心十字路口的钟鼓楼绕行了一周。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应该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仿佛在告诉人们此地曾经的故事。
不远处就是赫赫有名的“伊犁将军府”了,也最能体现这一段时间的辉煌历史。从清乾隆年间起,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宣示了中国历史上对天山南北广袤土地的主权,维护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到了1871年,沙俄派兵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九城”,曾经辉煌的伊犁府从而走向了没落。
十年后,清廷又重新收复了伊犁。第二年,朝廷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县东南兴建了一座新城。乾隆帝还亲自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惠远”,作为伊犁将军的驻地。从此,惠远城成为新疆地区的首府。
城内建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兵总公署、现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建筑。城內街市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因此,在当时又被来往客商称为“小北京”。
后来,这里又来了一批特殊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都曾在此地留下了令后人称道的业绩。尤其是林则徐在惠远两年多时间,率民众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
我在城中慢慢走着,伊犁的天是那么的蔚蓝,那么的纯净。天空中没有一丝的云彩,只有天幕般的空旷、幽静。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在空中飞过,一声雁鸣划过我的心,荡起了一圈涟漪,让人为之一颤。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记住一个叫左宗棠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为收复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记载,1875年5月清光绪皇帝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65岁的左宗棠驻肃州指挥多路军队讨伐阿古柏,先平北疆,后取南疆,1877年1月攻克和田。除伊犁尚为沙俄所据外新疆大部分地区已全部收复。
1880年,左宗棠上奏清廷提出了以武力收复伊犁的行动方案。年近七十的他抬着自己的棺材,率军进驻哈密,表现了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
直至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但是,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不管结果如何?左宗棠为收复被沙俄占领的土地,抬着棺材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与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值得国人赞赏与学习。
对当时左宗棠率湘军收复新疆的情景,晚清军事将领、陕甘总督、太子太保衔杨昌浚曾写下了一首诗: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世人的眼中,这里是偏远的边陲小城。但是,这里西出中亚,直至欧洲,伊犁是必经之地。现在的“中欧班列”西线铁路就经过这里从阿拉山口岸出去直达欧洲,连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业的发展。
由于季节的不同,江南三、四月份油菜花就开了。而这里,七月初时油菜花开,遍地金黄、蜂飞蝶舞的景色,无不让人惊叹不已。远远望去,这蓝天青山之间的一抹色,在暖暖太阳的照射下,朵朵花儿显得更加鲜艳迷人。微风吹过,油菜花像哈萨克族姑娘般款款而来,带来花的清香、花的爱意,直扑你的怀抱,让人的心都醉了。
如果,八、九月份到伊犁,你会见到波澜壮阔、起起伏伏的翠绿草原,如地毯般向峡谷延伸,隐没在天山深处。周边百花盛开,幻如仙境,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更有那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苹果、蟠桃挂枝头,羊肥马壮满山坡。让人久久舍不得离开这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
新疆是个好地方,经常让我想起她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