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7
分享

我摇轻撸下河乡

春夏之交,约三、五好友,驾一叶偏舟,摇曳在湿地河汊,说不出的闲情雅致。

只见楫浆惊起魚跃,竹篙唤醒鹭飞。两岸春风拂柳,花团锦簇,令人陶醉。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温州人也开始赞美起自己的家园了。

湿地公园,主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原称下河乡)。通过几年的努力,道路、交通、绿化、景点已初具规模,迎来了不少的游客。

这不,我每次从三垟湿地公园回来,总会自豪地对朋友讲:“杭州有西溪湿地公园,温州有三垟湿地公园。假以时日,我们的公园可能更有特色。”大家也点头说,上次游了云南文山的“普者黑”也不过如此,很多湿地都很共性,而三垟瓯柑有个性,以后必定成为温州大都市的金名片。

我想,湿地公园的确是一个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它将给产生热能效果的高楼大厦带来生态环境的自动调节,为绿色城市建设描上浓彩的一笔。

你看,三垟湿地东、南临大罗山,西倚温瑞塘河、吹台山,北向市区与瓯江,是典型的新生代时期海湾地壳变迁而形成的地貌。

据史料记载,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大罗山居于海中。由于,新世纪上游泥石流的冲刷淤积与海洋相沙质、泥质的大量沉淀,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终于在大罗山西侧与吹台山之间形成了一个较浅的大海湾。在海水与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湾与外部的海水逐渐分离,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形成泻湖。而后,随着历史的变迁慢慢地形成了现今的下河乡。

那么,三垟湿地就是下河乡的“绿宝盆”了。

小船在河湾里轻轻地游走,谁不感叹上苍的天工造物。这丛横交错的河网,那一座座孤独的小島,如棋盘般,让人走进迷宫似的诱惑。

船工是三垟街道本地人,介绍起湿地公园如数家珍。他说,三垟湿地由众多河道和161个岛屿组成。现规划公园总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是集生态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他说,居住在三垟湿地的农民,过去靠收获瓯柑、黄菱、打鱼为生计;现在,逐步向旅游业发展求生活。他说,载游客4人划船一小时收入40元,以时计费。节假日游客多,船工的收入还不错。

这湿地公园,春、夏、秋、冬的景色各不相同。

冬、春之间到三垟,当你从北门踏入《梅园》,那各色腊梅争相斗艳,为萧瑟的的冬日披上了浓浓的色彩,让游人驻足欣赏留恋忘返。记得年初,那天天气晴好,兴致不错跑到《梅园》赏梅来了,只见梅花怒放,游人如织。在梅花旁或梅树下,拍照留念的朋友与恋人们都绽开了笑脸。望着这傲雪的梅花,记起了《卜算子·咏梅》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春、夏之间到三垟,那盛开的莲花又让大家蜂涌而至,探寻那《荷塘月色》的意境。初夏多雨,时阴、时雨、时天清。睡莲争闹比其它荷花早开,白天睡莲的花瓣、莲叶滚着水珠,那洁净、那禅缘,让人喜欢。晚上的睡莲含羞闭月,已进入了梦乡,到爪哇国旅游去了。夏至过后,荷花盛开。你瞧,蓝香水莲、美人蕉、王莲、科罗拉多、粉美人,浓妆淡抹、争相斗艳,怎不令人心醉?那文人墨客、摄爱好者蠢蠢欲动,好诗句、好照片令人赏心悦目。

夏、秋之间到三垟,从远处眺望,半河的菱叶似游龙缠绕岛岛湾湾,那采菱姑娘的风彩更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菱,初夏时开花,雪白或粉红,甚是好看。小时候,自己也曾去河里捞上一株一起养在水缸里,那花儿一开,小巧玲珑赏心悦目。三垟的菱角,大都两角形,煮熟了只要中间掰开就能吃,遇到壳厚结实的就要用牙咬开,也是很享受的。正如明代和尚大善诗赞曰:“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菱的美味,如此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让人难以置信。

秋、冬之间到三垟,那一百多个島屿上的瓯柑挂满枝头。河湾中划过载满了瓯柑的船只,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瓯柑,是温州的特产,种植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南宋淳熙五年,温州太守韩彦直所撰写的世界首部专著《桔录》中记述的“海红”即为现今的瓯柑。

从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瓯柑均被朝廷列为贡品。《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喜得瓯柑》诗云:“赖出东瓯好地场,品尊号享果中皇。善藏留与明春啖,胜似羚羊角片汤。”可见,瓯柑不但是果中珍品,而且药用价值极高。现在,大家公认下河乡产的瓯柑品种最佳。

半日的舟楫悠然,我为“下河乡”的自然优美环境所陶醉。

三垟湿地,除大自然的天作搬运工外,也与人工的改造自然有关。据史料记载:宋淳熙十四年(1181)温州知州沈抠修浚环城河道、修建温瑞塘河,挖深填浅,大量泥沙不规则的堆积、填满,连同原有的沟坎,将帆海原先大片水成破碎的湖群,形成了如今的地形地貌。

每当夕阳西下时,站在凤凰山上晀望这纵横交织的水网时,那波光粼粼,与五彩的云层相辉映景象令人叫绝;那座座孤屿绿如宝石,硕果累累,白鹭展翅,沉浮在天水之间,让你联想翩翩。

就是这么优雅,就是这么任性,我的“下河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