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8
分享

探访琦君的故乡

金秋,一阵风吹、一阵香润、一阵桂花雨,让人神怡、让你心醉。

我走在哗哗奔流的溪水旁,感受这青山绿水包围中的小山村。

这里与其它的村庄一样,沉淀着平常的历史沧桑。如果没有上世纪初的潘家出了有名的两代人,那么它也将与其它的地方一样很快就会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村,就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的庙后。

为推进瓯海的“名人文化”建设,我来这里已多次了,其目的是想在她的故乡如何加快推进《琦君纪念馆》的建设,为泽雅的历史人文添上浓彩的一笔。

这一次,受侨领潘妙飞先生之邀,与文联彭福云主席到庙后了解《琦君纪念馆》建设进度情况。

庙后村背靠崎云山脉,是个古村落,村口有一座庙后桥,长长的石板桥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从竹林深处潺潺而来,穿村而过。

庙后桥边有一棵七寄树,主树干是一棵树龄500余年的红豆杉,树高25米,平均冠幅15米,胸径1.21米,因树上寄生有桂、枫杨、栎、榆、漆、松六种各异的树木而得名。

这个村,在上世纪初出了一个名人叫潘国纲,字鉴宗,生于光绪壬午(1882)六月初六,卒于民国戊寅(1938)六月初六。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巨变的大事件,使其人生也变得更加传奇。

他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人们称他为“潘师长”。他逝世时,蒋介石先生题“我思故人”致哀,并赠挽“大将令终天所靳,急流勇退古称难”。因此,可说他是民国时期的一代名将。

潘鉴宗父母早丧,由祖父母抚养成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考中秀才,因家贫寒,在乡绅张玉书等人的鼓励与资助下,弃文学武,次年考入福建武备学堂,与李济深同窗学友,毕业后充任江北督练公所委员等职。1906年(光绪丙午)被保送入河北保定北洋军学堂学习。未毕业而发生武昌起义,潘鉴宗返浙任督府参谋部科员,后为革命军司令部一等参谋。

1911年8月即民国元年复入改名为保定陆军军管学校深造,该学校为清末民初时的主要军事学校。潘鉴宗同窗有李济深,蒋介石,吕公望,沈鸿烈等,毕业后均成为民国风云人物。

后来,他见国内军阀混战,争权夺利,有违中山先生遗愿。因此,于1923年通电下野,经上海返杭州,并将在杭的一家老小带回温州瞿溪镇定居。

回温州后,他热衷于公益事业,与朋友合作创办学校、医院,服务家乡百姓,受到大家的好评。

在潘鉴宗老家的泽雅镇庙后村的小山包上,依然矗立着以“国纲”为名的庙后小学,现在虽然衰微没落了,但它在民国时期却曾经名闻遐迩,影响深远。那时候,周边的青田、文成、瑞安、永嘉等地学子都不顾偏远,慕名而来求学。

潘鉴宗为提高教学质量,邀请了一批名师执教,奖励好学上进学生,对家境贫困的有志学子,不但免除学费,还提供膳食住宿等资助,培训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学子,走出大山去外地发展。

近年来,由于大量村民下山进城,留在山上的小孩已很少。在政府的校网调整后,“庙后小学”被撤销了。

2001年秋,琦君曾经重返故里。在瞿溪潘宅,她站在儿时与父亲亲手种植的玉兰树下,思绪万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现已物是人非,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千。

然后,她又不顾年事已高到了自己的祖籍地-泽雅镇庙后村。在这里,她才真正感到了什么是乡愁。

几十年来,在梦中朦朦胧胧的故乡山村,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望着这山、这溪、这竹林;这路、这屋、这雾岚,不知她的内心发出了什么的感叹?

在她父亲出资建造的“庙后小学”里,她萌生了百年后回归故里的念头。这乡思、乡愁,最后总是想叶落归根。

琦君,真名潘希真。1916年出生,2006年6月7日病逝,享年90岁。从小父母双亡,由大伯潘鉴宗撫养长大,是台湾著名作家。

她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一生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读书与生活》等,可以说是现当代温籍较有名气的文学家。特别是《橘子红了》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引起了在世界各地温州人的共鸣,家乡永远在游子的心中。

琦君的乡情,都体现在她的作品中,故园的白玉兰树;家乡的桂花雨;秋季的瓯柑熟了,那一山一水、那一木一屋,无不勾起她美好记忆。睹物思人,潘家列祖列宗的有关事迹浮现在她的脑海。什么是家族传承,这根的土壤就是这样神奇。

琦君回归故里,引发了村里有识之士设想利用空置的小学建设《琦君纪念馆》的念头。后来,区政协在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把《琦君纪念馆》建设列入“名人文化建设”的计划,并分工黄松柳副主席具体抓。后来,李芍副主席接手了《琦君纪念馆》的建设工作。同时,泽雅籍的一批文化人彭福云、周吉敏等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大声疾呼,要求筹建《琦君纪念馆》助推文化强区建设。

2013年11月8日,老家在庙后的加拿大侨领潘妙飞先生在得知修建《琦君纪念馆》的消息后,向区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00万元用于修建《琦君纪念馆》。

潘妙飞先生是泽雅镇庙后村人,2006年移居加拿大。曾担任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加拿大温州同乡会会长。长期以来,他心系家乡文化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潘妙飞告诉记者,修缮《琦君纪念馆》,是他几年前就想做的事,就想为家乡的文化、经济发展助力。我们为潘妙飞先生的善举点赞。

我们走进“琦君文化公园”,工程基本完成,总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其中,《琦君纪念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由原“庙后小学”改建,集中展示了琦君的一生,让大家全面了解她的生平、经历、成就。

由区文联主席彭福云负责布置的琦君雕塑、展厅图片、文字等,均反映出了琦君一生的经历与成就。

走廊、凉亭、琦君衣冠墓,在婆娑的竹林包围中,显得特别的幽静。在桂花树下,记起了琦君一篇著名散文,叫“桂花雨”。她在文中写道:“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今天,我们在琦君的故园见到的桂花树,可惜桂花已谢了。但睹物思情,仿佛桂花在萧萧飘落。

我继续在在村里游荡,庙后地处海拔500至800米之间,四季分明,春秋宜人。特别是夏季,气温比市区要低5至8摄氏度,夜间和清晨尤其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更有朋友称其为“浙南小庐山”。

现在,好点的民居经过装修已开出了多家“民宿”,接待客人。如果,你在此小住一段时间,那清新的空气、甜润的泉水、生态的蔬菜,还有热情的主人,无不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庙后,你让远方的游子充满了深深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