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2
分享

十二盘岭隐龙井

龙井山,位于四周群山连绵不断的怀抱之中。溪涧流水潺潺,环境宁静优美。

站在龙井山的最高峰金剛尖上远眺,群山青黛叠翠,云蒸霞蔚;近望,梯田重重层层,如岁沧桑。

不远处,镶嵌在峡谷中的“寨下湖”,仿佛是一块惹人喜爱的碧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一派西雁风光。

“龙井”之行,从温州市区出发,可以走瓯海大道或温瞿公路均可,过泽雅镇到西岸社区再到黄坑村下车走古道。

这条古道,自古以来就是西岸和黄坑两村老百姓朝圣“龙井宫”的必经之道,也是赫赫有名的“十二盘”古道。

黄坑村,是西岸社区的一个古村落。从祖先迁居到此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四十多座清代的古民居。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建筑形式既有比较典型的江南民居形式,也有不拘一格的“泽雅纸山”的乡土建筑。

大山深处奔流而来的三条溪流,在村前汇聚而过,曾为黃坑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个小小的古村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名著名的人物。如宋代大学士吏部尚书吴表臣,清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学政吴为,明抗倭将领吴碧山等。因此,黄坑也被人们称为西雁纸山的“名门望族村”。

从黃坑出发,就登上了“十二盘”古道。据村里老人介绍,由于山路迂回盘绕十二折,故大家又叫“十二盘”。总体讲,这条山路比较平缓,还不算陡。沿途经过苏田村,然后走一段公路到达大石垟村,从大石垟有条古道直通龙井山顶,全程约需一个半小时。

关于“龙井”的由来,据老人们讲:“龙井宫”未建以前,此山梁平旷中有一处泉眼,清泉自岩石裂缝中流出,冬暖夏凉,饮之甘甜,当地人称为“龙水”。后人用石砌成井,并称为“龙井”。

那么,是什么时候“龙井”成了西雁的名胜古迹了呢?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泽雅、藤桥片区以及毗邻的瑞安湖岭、青田方山等地遭遇了严重的旱灾。方圆百里,农稻龟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泽雅镇大石垟林氏兄弟得知永嘉卢岙卢氏娘娘威灵显赫,共同倡议赴卢岙祭拜卢氏娘娘,祈求她奏告天庭百姓之疾苦,期待天降甘露解燃眉之急。

据说,当时即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龙井上方显青、白双龙飞舞。百姓见卢氏娘娘如此灵验,当即祭拜天地和卢氏娘娘的恩德。后来,他们在龙井建殿供奉卢氏娘娘至今。

查询《龙井宫》资料,宫殿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又重建。因龙井宫地处高山之巅,常年多雾潮湿,木式结构的大殿经不起湿气浸蚀。至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宫殿再次修建时,全部采用精磨细琢石料。完工后,被人称为“龙井宫”石殿。至今石殿还保留了原有的风貌,不过增添了无数的历史沧桑与风雨冲刷。

“石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石殿正立面做成门坊式。中为门,青石柱为基础,花岗岩门框,上有雀替承石坊,正面刻有“太阴宫”匾额,两端装饰雕刻照镜。两侧石柱上置鱼形排水口,双落翼式悬山屋面,屋脊两端饰鱼龙吻兽和卷草纹,石刻非常精美。

在龙井寺里的一尊佛像下,我们看到了一口不大的水井,细细的泉水从井壁的岩缝里缓缓地流出,水清的就像一面镜子,探头往井里瞧去,井水深不可测,这就是“龙井”。

传说,这龙井连着瓯江的江心屿。曾有一位香客拿着一枚放祭品的小木盆到井里舀水,不小心盂盆沉入井中。谁知,不久却被人们发现在江心屿的水中浮起来了,证实了“龙井的确连江、连海的说法。这神奇的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无法考证。

前几年,我在“龙井”,曾碰到了在此静修的“太清宫”主持卢阿光先生,他是温州宗教界对慈善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在他主持“太清宫”的十多年时间里,把信男信女的香火钱主要捐赠给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他代表“太清宫”捐给市、区两级慈善组织的善款达1100多万元,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他说,我的祖上卢氏娘娘一生向善,救苦救难,万人瞻仰。我们要聆听她的教诲,积极投身“扶贫济困、慈善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困难群众。

观赏过“龙井”,你一定还要去金岗尖看看。穿过丛林,就是茅草坡了。山岭鸟儿惊飞,草丛野兔奔跃,我们不停地向上攀登,终于到了山顶。金岗尖脚下一片翠绿,是刚开为不久的“金刚尖滑草场”,坐落在瑞安湖岭通往青田方山的纸山古道旁。目前建有丛林穿越(树上拓展)、滑草场、森林茶吧、户外露营、学生实践等项目。远远地,我们好象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在这峡谷中迴荡。

龙井,承载着先祖们的愿望与祈求。也借托着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走进了新世纪的愿景。

我想,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不久的将来,定能成为修身养性、休闲旅游的圣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